第56章 遠航

字數:3731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開篇激戰1860 !
    陳濟懷所說的“更大的驚喜”,是指浦江造船廠正在建造的兩艘新戰艦。
    這兩艦皆屬同型,首艦已經下水,正在舾裝。
    這也是一型巡航艦,而且尺寸更大,排水量幾乎是“紫金山”號的兩倍!
    本型艦的方案,也是來源於海外。采用全木質艦體,平甲板船型,高幹舷,飛剪艏的設計。
    艙麵布局也是三桅杆,單煙囪,帶艏斜桅,有飛橋和指揮台。
    艦體全長79.1米,寬11.9米,最大吃水5.6米,正常排水量2,030噸。
    輪機采用1台臥式雙汽缸往複蒸汽機,配套2座圓形火管鍋爐,單軸單槳推進。
    輪機最大輸出功率為1,200馬力,設計航速12.1節。采取最大載煤量時,可續航4,500海裏。
    由於體型龐大,艦上配備的火炮數量也相應增多。
    依舊是船旁列炮的布局,舯部上甲板兩舷對稱的安裝有10門加奈特式m1864型20倍徑138毫米火炮。
    艏艉上甲板兩舷,布置8門12磅火炮。全艦編員195人。
    這型兩千噸的大船,首艦被命名為“雲台山”號。於同治九年正月開工,當年閏十月下水,翌年六月竣工。
    二號艦為“茅山”號,同治九年臘月始建,第二年十月初下水,同治十一年四月底建成。
    該級艦單艦造價約二十八萬五千兩關銀,約合8.5萬英鎊。
    當同治十年,“雲台山”號建成入役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占據著大清國內最大戰艦的地位。也令商團水師營的實力大增。
    隨著後續更多的新艦相繼加入,陳濟懷逐步安排,將最初的四艘炮艦退出了艦隊的一線。而將其轉入了水師學校之下,專門用作訓練艦使用。
    在建造了數艘巡航艦後,擁有了遠航能力的水師營艦隊,活動範圍也比以前大為擴展。
    此前他們,隻是常巡弋於蘇省沿岸近海,或是長江下遊航道。
    而現今,北起塘、沽口外的渤海,南至南海沿岸,東至台灣外海。大清海疆,及附近海域,多有他們的航跡。
    將來更遠的航程,也已在他們的籌劃之中。
    水師營將士們的眼界和膽識,也隨著一次次遠航,愈發增長。
    為了保持住遠航的習慣,也為使水師營的各項都能按正規開展,陳濟懷組織人員,參照歐美海軍現有規章,編訂水師營自己的條例章程。
    考慮到眼下水師營規模較小,仍有諸多尚未設置,陳濟懷將這部章程設為暫行。是為《護商民團水師營暫行章程》。
    計劃先作執行,待隨著日後發展,再根據實際情況修訂為正式版本。
    《暫行章程》涉及內容十分全麵,包含了水師營的機構設置、人員編成、管理設置等。
    還包括艦隊日常運作、條例製度、操訓體係等。
    還有基地管理、岸防調度、後勤保障等。
    等等各項,覆蓋廣泛,是一套完整的水師營的法典。
    陳濟懷等人,耗時月餘,才終於將《暫行章程》的草案製訂出來。
    草案完成後第一時間,他就興衝衝的帶著底稿,趕往江寧。要當麵呈給二哥,讓他審閱。
    陳濟懷來到二哥府上時,恰巧大哥陳濟雲也剛來到,便將其一並被拉進了討論的行列。
    兩位兄長,對《暫行章程》十分滿意,讚不絕口。便確定下來,待陳濟懷返回江陰後,就發布施行。
    他們都認為,這部《暫行章程》意義重大,定能推動水師營的正規化發展。並可由此預料,水師營日後定會愈加壯大。
    兄弟幾人,在定下水師營的事後,又討論起了近來的大事小情。
    陳濟雲道:“看如今大清,除了西邊,各地戰火皆已平靖。各省重建的重建,辦洋務的辦洋務,總是都在往好了走。真是難得的景象啊。”
    “嗬嗬,是呀。”陳濟懷接道。
    “所以呀,這不近來,朝野裏不是有人,又開始吹噓什麽中興了麽。要我說,他們心中這中興的門檻也太低了些吧。”
    “頌德吹捧,倒也沒什麽。這樣的人什麽時候都有,禁也禁不住的。就怕他們混淆了視聽,讓人真覺得是了,再亂了章法。那才是誤國呢。”
    “大哥說得是啊。這好容易得來的局麵,若不能好好利用,好好發展。將來悔之晚矣啊。”陳濟方感歎道。
    “對了,兩位兄長。近來,可聽曾聞這西歐的國事呀?”
    “你是說,這法國與普魯士之事麽?”
    “嗬嗬,看來大哥已有所耳聞啦。不過現在,已經改叫德意誌了。”陳濟懷道。
    “唉,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啊。這兩國,當年二哥和我都曾去過,誰能料到如今竟變成這般。”
    “我是從京城那邊得來的消息。原本教案那樁事兒,不是得派專使去法國賠禮麽。可聽說,人到時,那邊正打成一鍋粥呢。
    “接著就是國破了,皇帝都被擒了。好像專使直等到現在,都沒人搭理呢。你們說也挺怪,那邊兒國沒了,談一談,就能複國麽?”
    “這就是西洋的外交。”陳濟方說道:“記得當年我們到法國,那時的國主和國體,與教案時,與現在,皆不相同。
    “那邊注重固有傳承,重盟約,重製衡。不過咱們與他們,其實也沒大區別。最終看的,不還是誰更強些。
    “譬如這普國,若實力夠強,就吞得下這法國。可實力不夠,就得由他複國。這與先秦戰國時的格局,何其相似。
    “當年齊國之強,並不足以吞宋。而湣王非要逆勢而行,終招五國來攻,險些滅國。這不就與普法之事類同,但處置卻截然相反麽。
    “所以說,這天下事,列國間的事,都不過如此。隻有抓住一切機遇,讓自家變強,才是正途。”
    他的話,引起其他兄弟的極大認同。
    陳濟懷也感慨的說:“記得當年遊曆時,那普國並非極強之國,邊界似乎也距法國甚遠。這短短不足三十年,竟能強大至如此。
    “所以二哥說得極是。唯有迎頭趕上,轉弱為強,才是正理兒。否則,早晚被魚肉,被蠶食,終難逃亡國之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