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江寧和福州之間
字數:3529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開篇激戰1860 !
“什麽?你的意思是要派人去那琉球國嗎?”聽了四弟的話後,陳濟雲驚問道:
“這不是已經雇傭洋人去探過了麽,情形已然了解如此,再去還有何用?”
“不是派人去,而是派兵去!”陳濟懷卻如是說道。
他的話讓陳濟雲更加吃驚,就連陳濟方也不禁側目。
陳濟雲道:“派軍去琉球?是要開戰麽?這,這可是朝廷大事,怎可擅自做主。再說,這是為了什麽啊?”
“嗯。若有必要,是得向朝廷請旨。”陳濟懷道:“我以為,解鈴係鈴,台灣之事既然由琉球之民而起,若想徹底根治,這琉球國終難脫幹係。
“至於引軍前去,倒未必就會開戰,不過是防備意外罷了。畢竟那日本人,已經滲入琉球那麽久了,難保不會留兵把守。得防著他們些。
“況且,琉球國內之事,疑點甚多。我料洋人探來的,並不全麵,或許還有其他的隱情也說不準。總是朦朧不清的,也無法就此定下決策。
“若我以宗主國的威勢,引軍前去,強壓之下,定能將實情探得清楚。等什麽都明了了,該怎麽處置,也就順理成章了。也免得留有遺憾。
“若那琉球國已真心投向日本,或放棄,或討伐,選一個就是了。可如果他們隻是被日本強行霸占呢,那正好可以救其於水火,重建藩籬。”
陳濟懷的話,聽得陳濟方和陳經山不住的點頭。而來自水師營的那二位官長,卻麵無表情,看來是陳濟懷早已和他們商議過了。
可陳濟雲仍道:“哎呀,既然說的是應對台灣之事,幹嘛非要扯上琉球呢。若咱們去處置那琉球國了,那台灣島那邊誰來管呢?”
“哈哈,大哥啊。”陳濟懷笑道:“這你剛才不是已經說了,應該誰去管麽。”
“說了?我說什麽了?”
“你剛才不是說,台灣並非二哥的治下麽。二哥則說是因為主管南洋洋務,才管這事的。
“可那台灣更是閩浙總督的治下啊,福州那邊管起這事來,不更是責無旁貸麽?所以,咱們管琉球這邊,福州管台灣那邊,兩相得宜。”
“好個兩相得宜!”陳濟方突然道:“兩相得宜,又互有牽扯。可以讓那日本國,左右不得兼顧。四弟,你這領兵的策略,倒是越來越精熟啦。”
他的話,引得眾人一片笑聲。
隨後他又道:“琉球,人稱萬國津梁,自古便為海上要衝,而我中原曆代,已與其有數百年的宗藩之論。而今日本卻意欲奪占,實屬非分。
“依我之意,無論如何,絕不能讓其得逞。今觀世界各國,如有糾紛,常以船艦宣示聲威。我也欲派遣水師營艦隊前往琉球,以探究竟。
“且不論,琉球與台灣之事相關。便無此事,以我宗主國之名,討其不恭,也是名正言順。所以,不論台灣情形如何,琉球都必得一往。”
陳濟方這話,算是給派艦隊去琉球之事,做了定論。
隨後,他又詢問了水師營現下準備的情況。
吳山回答,已經命令各艦全部返回,該入港的入港,該入塢的入塢,抓緊時間進行維護、整修。
水師營皆是新艦,原有狀況都比較好。估計在短期之內,便能夠維護、補給完畢。
劉茹昌則答說,水師陸營目前人員和裝備都很整齊,已經全部在營地集結完畢,隨時可以接受任務調派。
陳濟方對他們的回答很是滿意。於是要求各部抓緊準備,待看事態發展,再定下出航琉球的具體時間。
到了同治十三年二月,日本天皇下令成立“台灣番地事務局”,並任命西鄉從道為都督,組建“台灣生番探險隊”。公開準備入侵台灣。
而此時清廷,還懵懵懂懂的,什麽都不知道呢。
因為有了電報通傳,偵訊局安排在日本的探子,在第二天就將日本的消息傳回了兩江。
得到情報後,陳濟方一麵以六百裏加急,將訊息急送總理衙門。一麵直接將消息發往,已經通了電報的福州,送交閩浙總督。
此時的閩浙總督是沈葆楨,字幼丹,福建侯官人,也是林則徐的外甥兼女婿。
這位沈大人,為人正直清廉,開明幹練,是洋務派的實幹家。
他還特別留心海防建設,馬尾船政局正是在他的實際領導下,迅速的從無到有,發展壯大的。
陳家兄弟早先與沈葆楨並無太多交集,隻是在興辦洋務時有過協作。後來在海防建設方麵,水師營與船政水師常有交流。因而彼此保持了較好的關係。
因為有電報的迅捷,沈葆楨得到陳濟方的傳訊,要比京城早了很多。
陳濟方還通傳了,他對局勢發展的預測。他估計朝廷,很可能會命沈葆楨主理台灣防務。因此提醒沈葆楨,應早做打算。
陳濟方還把準備問責琉球的計劃,大體告知了沈葆楨。希望沈葆楨能夠支持,並與他兩路配合,共同牽製、對抗日本。
沈葆楨得信之後,先是一驚。
他稍作梳理之後,便給陳濟方回複了電報。
他對陳濟方及時傳訊表示感謝,也讚同陳濟方的預估和計劃。但他認為,此事畢竟尚屬警訊,更未接到朝廷旨意。因為他現下隻能先做些預備。
陳濟方為此又複電福州。他告訴沈葆楨,隻是先行預備恐怕不夠,而應該做好防禦部署,以免日軍來時被鑽了空子。
沈葆楨則再回電報。
他說,福建地方,除了船政水師以外,陸上可用的新軍寥寥無幾。現在不知日軍會從何處登陸,他手中這些許戰力根本無法有效布防。
他有心從他省借調兵力,但聖旨遲遲未見,總是不合規矩。
就這樣,沈葆楨一麵安排船政水師抓緊整修備戰,一麵與陳濟方你來我往的電傳商議,一麵又在焦急的等待著京城的旨意。
然而聖旨還未等到,先到的卻是日軍提前出征的消息。
原來,是一直有“下克上”傳統的日軍,這次竟然出現了“獨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