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水仙花”號

字數:3637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開篇激戰1860 !
    法國艦隊在1884年8月23日的“馬尾之戰”中,幾乎全殲了船政水師艦隊。從而一舉奪取了,大清閩浙沿海的製海權。
    傍晚,孤拔下令,艦隊後退至岸上炮台火力之外,準備拋錨過夜。
    白日裏,炮火和爆炸聲連綿不斷的馬尾江麵之上,此時到處漂浮著沉船的殘片,和船政水師將士的屍體。
    水師在此役中,僅陣亡的人數就超過了七百人。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是在艦破落水,並已失去戰鬥能力後,被法軍屠殺的。
    法國人的行為,或許是對一個多月以來,高度緊張的情緒的宣泄。又或許是,在這場近距離的快節奏的肉搏中,殺紅了眼造成的。
    但這種野蠻而又血腥的暴力,終究不是海軍應有的紳士行為。既當受到鄙視,更該為此付出應有的代價。
    入夜之後,下遊的江麵上,漁火點點,哭喊聲起伏不斷。那是周圍鄉裏的百姓們,在自發的駕船打撈死難將士的屍身。
    而上遊的法軍,則在接受著一場火的“洗禮”。那是清軍在水麵上祭出的最後攻擊手段——古老的火攻船。
    盡管法艦未受到絲毫損傷,但清軍半個晚上的攻勢,多少令他們有些心有餘悸。
    再加上對陸上清軍實力不明,孤拔在第二天放棄了,原來準備攻占船政船廠,作為質押品的計劃。改為在這日白天,用艦隊炮擊將其摧毀。
    隨後的第三日,法國艦隊離開了馬尾錨地,向下遊駛去。
    又用了幾天時間,在陸續摧毀了閩江口各主要炮台後,與口外的法艦會合,一同前往馬祖。以那裏作為未來行動的中轉錨地。
    “馬尾之戰”也讓清廷如夢方醒。戰後隔兩日後,大清在被逼無奈之下,向法國宣戰,清法之間的戰爭正式爆發。
    法國政府隨即決定,將其在遠東地區的海軍各支隊,合並組成“遠東艦隊”,孤拔任艦隊司令,利士比為副司令。
    遠東艦隊也成為當時,除了法國本土的機動艦隊以外,唯一一支艦隊級別的海軍單位。其所轄戰艦單算數量,甚至還要超過機動艦隊。
    擁有的主要作戰艦艇,就達到了35艘,包括裝甲巡洋艦5艘,巡洋艦15艘,炮艦13艘,杆雷艇2艘。
    在大清單方麵宣戰之後,茹費理政府卻對外表示,法軍所采取的僅僅是報複行動,並非正式交戰行為,法方也沒有正式宣戰的打算。
    這樣做一方麵,是方便其可以繼續玩弄“以打促和”的老把戲。
    另一方麵也是為了,避免一旦進入法理上的戰爭狀態,法軍就無法從中立國那裏獲得補給。
    此後,法國人還是決定要在台灣占取“質押物”,並為此從越南抽調了專門的登陸部隊。
    10月1日,法軍第二次開始進攻基隆,這一次的指揮官換成了孤拔。
    法國人這次的戰鬥,進行得很順利。交戰的第二日一早,劉銘傳便已帶著手下逃走了。法軍隨即占領了已是空城的基隆。
    基隆城被占當日,利士比率領的分隊也在淡水方向發起了進攻。同他領導的第一次基隆之戰一樣,這次法軍仍是贏了海上,卻受阻於陸地。
    在清軍取得了,被劉銘傳誇大了戰果的“淡水大捷”後。為了向清軍施壓,孤拔於10月20日在旗艦“巴雅”號上,向列國發布了對台灣周邊海域的封鎖令。
    “我,海軍中將,法國遠東艦隊總司令孤拔,鑒於目前法清戰爭狀態,茲宣告如下:
    “自1884年10月23日起,從南岬(鵝鵉鼻),經過西部及北部海岸,以迄烏石鼻,所有台灣各港埠、海灣,都處在法國海軍封鎖狀態下。一切友好國及中立國船艦應於三天內裝載完畢,並退出各封鎖區。
    “對於企圖侵犯上述封鎖的船艦,將依國際公法及現行條約的規定處理。”
    孤拔的這一招是很老辣的,因為台灣的清軍全賴海上運輸來補給。
    在他看來,被切斷補給後的台灣島,無疑就成為了一個非常不錯的“擔保品”。
    然而,法軍的封鎖行動卻引起了英國的不滿。
    英國人立即表示了異議,既然法國並未正式向大清宣戰,那就沒有權利宣布進行封鎖。
    然而孤拔對此卻置之不理,依舊如期的開始了封鎖行動。
    法軍如此的行徑,令本就在埃及問題上,與其積怨頗深的英國更加不悅。
    再加之戰爭的持續,影響到英國在遠東的商業利益,英國終於11月26日對清法兩國的戰爭宣布中立,並且關閉香港等港口,禁止法艦前去補給和維修。
    此後,法軍的封鎖行為變得更加粗暴了,不斷有各國,甚至是兩江的商船被法艦攔截。
    對此,兩江的外務司多次向法國駐上海領事葛林德提出抗議。
    在法國公使撤旗離開京城後,法國將在大清的僑民等事務都暫交給沙俄代為管理。
    駐上海和天津的兩處領事,也成為法國留在清國僅有的外交機構了。而後者留下的目的,則是為了與李鴻章繼續進行和談。
    兩江的抗議並沒有起到什麽作用。盡管葛林德很擔心法軍的行為會破壞《江法秘密協定》,但他卻約束不了高傲的孤拔。
    而在孤拔的心中,本就認為那份協定是沒有必要的。
    如果按照他的意願,法國艦隊就應該進抵渤海灣,或是截斷大清的南漕——他也是這麽向法國政府提議的——這樣的話,早就能讓清國人屈服了。
    正是有指揮官這樣的想法,法軍的行動也就更加肆無忌憚。
    12月3日,一艘叫作“水仙花”號的貨船,在從上海駛往新加坡的途中,被法國軍艦攔截。
    這艘排水量一千三百多噸的商船,是東和商行旗下自造的第一艘千噸級貨艙。其船名,還是當年陳濟方在船廠參觀時給起的。
    而船上裝載的貨物,全是絲綢和瓷器,根本沒有違禁品。
    可法國人不但攔下檢查,並且將其扣留了五天才釋放。船上的貨物也有部分受到損壞,或丟失。船員也有受傷。
    法國人的這種海盜行為,是如此囂張。他們當然不知道“過猶不及”和“多行不義”這兩句話,是什麽意思。
    他們更不知道的是,他們在這場戰爭中的好運,也將就此走到盡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