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海戰的那些事

字數:3869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開篇激戰1860 !
    1885年1月2日,早上7時10分左右,兩江海軍與法國遠東艦隊,在基隆灣的海戰正式打響了。
    在交戰剛開始的時候,兩支艦隊間的態勢大體是這樣的。
    成單縱隊陣列的兩江艦隊,在接戰之前已經完成了第一次轉向。其航向由原來的正南,調整為了正西,並保持十二節的編隊航速。
    而此時,斜橫在基隆灣外口的法國艦隊,很明顯的分成了兩個縱隊。其中主戰分隊的縱列在前,快速分隊的縱列跟在右後方。
    法軍的兩個縱隊都取正西偏北約三十度的航向,編隊整體航速約十節。
    在兩江艦隊的隊列中,旗艦“鷹揚”號一馬當先,排在編隊的首位。
    其身後各艦依次的順序是,“如雲”號、“玄鳥”號、“白駒”號、“池州”號、“寧國”號、“雲漢”號、“北辰”號和“鬆江”號。
    法國艦隊各艦的前後次序,主戰分隊為旗艦“巴雅”號、“拉加利桑尼亞”號、“凱旋”號、“阿塔朗特”號、“雷諾堡”號、“偵察”號和“杜沙佛”號。
    快速分隊則是,旗艦“德斯丹”號、“尼埃利”號、“梭尼”號和“維拉”號。
    雙方在這場對決中,實力對比如下。
    兩江艦隊的九艘戰艦,總排水量42,500噸,編隊航速可達14節以上。
    擁有大中口徑火炮共101門。其中12英寸炮16門(單舷可全部投入),6英寸炮24門(單舷可用12門),138毫米炮45門(單舷可用26門),100毫米炮16門(單舷可用8門)。
    法國艦隊共十一艘軍艦,總排水量32,500噸。主戰分隊的編隊航速,最快勉強接近12節。快速分隊則能達到14節。
    法艦共裝有大中型火炮135門。包括238毫米炮16門(單舷可用9門),193毫米炮10門(單舷可用8門),163毫米炮2門(單舷全部可用),138毫米炮95門(單舷可用51門),100毫米炮12門(單舷可用6門)。
    不過雙方的這些數據,隻是存在於紙麵上的。
    法方雖然火炮數占優,但由於設計上的原因,有很多是安放在中央炮郭,或艏艉樓內部,等位置的。
    這些火炮,受到有限射界的影響,在實際戰鬥中並不都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再加上兩江方麵裝備的,16門阿姆斯特朗式12英寸主炮。對於法方而言,其威力是無可比擬的。
    因此雙方在火力對比上,算得上是基本相當。
    海戰打響後,兩支艦隊從4,000碼的距離上開始了交火。由於雙方航線存在約三十度的夾角,交戰的距離也在不斷的縮近。
    在這場火炮戰列的對射當中,各艦或按照計劃,或無心插柳的,都選取了自己射擊的對象。
    排在各自艦隊首位的“鷹揚”號和“巴雅”號,選擇了互相對打。
    “拉加利桑尼亞”號擔心己方旗艦吃虧,也來湊熱鬧,將炮火全部指向了“鷹揚”號,但自己卻遭到了“如雲”號的專注打擊。
    三號位的“凱旋”號以為應該對位交戰,便和“阿塔朗特”號一道,猛轟同是三號位的“玄鳥”號。
    “玄鳥”號也是當仁不讓,以一敵二,與兩艦對射,毫不畏懼。
    “白駒”號把目標鎖定在了“雷諾堡”號的身上。而後者則在“偵察”號的支援下,進行反擊。
    排在後麵的各艦倒是都很“本分”,順次的選擇了一對一,進行“交流”。
    不過這也隻是最初幾分鍾時的狀況,在戰場上,各艦的相對位置不會永遠保持不變。
    隨著雙方編隊不斷的移動,各艦打擊的目標也將發生改變。
    在雙方剛接戰時,兩江艦隊有些落後於法方。但因為有航速上的優勢,十分鍾後,便已趕了上來,並且超出了法軍半個身位。
    也就是在這十分鍾內,雙方戰列線上的各組對決中,有些已經分出了高下。
    “巴雅”號、“拉加利桑尼亞”號和“雷諾堡”號,已然頂不住了。
    “巴雅”號經過昨天的戰鬥,有部分炮位無法使用,戰力大打折扣。
    在與“鷹揚”號的交鋒中,該艦本就處於劣勢,再加上這些“老傷”,現在更是被對手轟的,連剩下的火力也都癱瘓了。
    並且在交戰中,在該艦耳台處水線下方,被中了一發12英寸炮彈。那個部位的裝甲被擊穿,砸出了一個大洞。海水開始不斷的湧入。
    同時,給“巴雅”號助陣的“拉加利桑尼亞”號,對“鷹揚”號的攻擊尚未體現出多大的效果,自己反倒被“如雲”號的炮火揍得夠嗆。
    “拉加利桑尼亞”號雖名為裝甲艦,但裝甲最厚的地方不過6英寸,根本抵禦不了12英寸炮彈的轟擊。
    此時該艦已是傷痕累累,難以支撐下去。
    “雷諾堡”號的情況就更慘了。盡管有“偵察”號的相助,但兩艘三等木殼巡洋艦,根本撼動不了一等鐵甲艦。
    在“白駒”號的打擊下,“雷諾堡”號上濃煙滾滾,艦身開始右傾,航速銳減。該艦迫不得已,隻能掛出信號旗,脫離了隊列。
    “白駒”號見狀,又開始將火力,轉移向了“偵察”號。
    總之,直麵兩江四艘鐵甲艦,讓位於法艦編隊前列的六艘戰艦,壓力巨大。各艦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漸漸招架不住。
    而排在後麵的,與兩江五艘巡洋艦捉對廝殺的法艦,情況就要好很多。每對選手,基本都能打成了五五開的模樣,法艦還略占上風。
    此時,雙方間距已經接近到了2,000碼以內。
    孤拔指揮重傷難支的“巴雅”號開始向左轉舵,帶領編隊進行大幅度定點轉彎。在海上兜出了一個半圓形後,最終將航線改向了正東。
    法國艦隊在戰場上進行如此機動,會造成已完成轉向的戰艦,被未轉向的友艦遮擋,無法向兩江艦隊開火。
    同時編隊的固定轉彎處,也將成為一個理想的射擊目標。
    此時,兩江艦隊若想充分的利用法軍的定點轉彎,進行打擊,最好是保持原有航向大體不變。
    但這樣一來,當對方完成機動後,雙方間的距離也將被拉大。兩江艦隊還可能被法軍甩到身後,失去對其壓製的態勢。
    如果要想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跟住對方,兩江艦隊就也得做出同法國艦隊類似的戰術動作。
    這等同於,不僅放棄了這個打擊對方的良機,也將在轉彎的過程中,遇到與對手相同的困境。
    就這樣,一道選擇大題,擺在了吳山的麵前,等著他來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