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棋盤已經擺好
字數:3587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開篇激戰1860 !
1891年的6月底,北洋六艦編隊駛抵日本。這是繼1886年之後,北洋海軍第二次訪問日本。
為了防止再次出現五年前那樣的惡性衝突,雙方都采取了很多防範措施。日本警方進行了嚴密的警戒,而清軍水兵也很少被允許登岸。
當然,日本這次邀請北洋來訪,是為了彰顯親善,自然不會讓下麵的人造次。所幸整個訪問期間,兩邊皆是相安無事。
而且,對於北洋艦隊的這次到來,日本方麵還報以了很高規格的接待,可謂是“誠意”滿滿。
在日本,北洋的戰艦編隊相繼到訪了馬關、神戶、橫濱和長崎等地。
甚至日本人還允許“致遠”號訪問了吳港海軍基地。“靖遠”號則造訪了日本海軍麵向西部的重要據點,佐世保。
此外,丁汝昌等將領經陸路,數訪東京,還參觀了橫須賀海軍基地。
日本自天皇以下的各界重要人物,對丁汝昌等人頻頻會見,殷勤款待,賓宴茶會不斷。
北洋編隊訪日期間,雙方對彼此的戰艦、設施和人員,都進行了近距離的細致觀察。通過這些考察,互相樹立起了更直接的感受。
丁汝昌等人也在日本各地四處參觀遊玩,其中還包括了東京第一花柳街吉原。
總之,通過這場四十餘天的訪問,清日雙方之間展現出了極為敦睦的關係。
為了感謝受到的盛情接待,回國後的丁汝昌致函日本外務大臣榎本武揚,和日本樞密院長伊藤博文。
他在信中說:“亞洲惟我二邦,但能聯合交親,異域強邦,何敢予侮。邇來邦交情誼日密,傳播五洲,好我者勸,惡我者懼,惟當永持此局,內奮富強之術,外杜窺視之萌。”
想法不錯,但是否能夠如願,且行觀之。
不管怎樣,日本在向大清示好之後,確實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至少滿清朝廷為此感到沾沾自喜,以為從此得以承平。於是一麵發下了暫停進口軍火的禁令,另一麵開始著手籌備慈禧太後的六旬大壽。
看上去祥和的1891年,也就是光緒十七年,對於東方人來說,其實平靜的表麵之下,卻蘊藏著無盡的危機,也給未來埋下了重要的伏筆。
在這一年裏,已經發生了的幾樁事,雖然看似彼此間並沒有多大的關聯,實際上卻是盤根錯節。也已經改變了,那些有能力影響世界格局的人的決心。
如今,在這個平行世界的遠東地區,一副巨大的棋盤已然擺下。
即將陸續投入其中的各方勢力,或成為對弈者,或成為棋子。而這場棋局,也將決定著他們各自的命運。
當然,每個人都不願意成為棋子,都想努力成為能夠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棋手。
日本就懷有這樣的想法,還為了積攢具備當棋手的實力,在國內不斷的折騰著。
為了增強軍事力量,日本的軍費已經保持在國家財政預算總額的三成,並且還在不斷加碼。
其海軍也連續推出了多番擴充計劃,持續購造新艦,備戰意味濃厚。
在國策上,雖然經過十餘年前的台灣和琉球之事,日本國內的擴張主義一度被打壓。
但好了傷疤忘了疼,在沉澱了幾年之後,其國內諸如“征韓論”、“脫亞論”、“大陸政策”、“主權線”和“利益線”等論調又開始甚囂塵上。
而且其國內的主政精英們,也大多讚同這些具有侵略性質的思想,主張應該大力對外擴展日本的“生存空間”。
不過其品性雖劣,但這個極具雙重特性的民族,卻有著一個“優良的傳統”。
那就是在強力者的威壓麵前,他們總會表現出極為順從的恭敬,隻要對方能夠保持住令其敬畏的實力。
這一點,在曾經的大唐和如今的西洋列強身上,都有明顯體現。而如今的兩江,似乎也位列其中。
到目前為止,在兩江麵前,日本都是懾服的。
兩江的表現,也確實夠強勢。在十多年前暴打過對方一頓後,幾年前又通過與法國共演的全武行,駭得日本更加低伏。
所以,當他們終於要按捺不住時,兩江那邊會給出什麽臉色,是他們十分想要探得的。
況且這些年來,日本能在西鄰的半島上有所斬獲,也都是因為有兩江的默許。要是日後動作大了,更得先去取得諒解,才好行事不是。
於是,1891年的故事,還要有新的上演。
在送走了北洋的客人後,日本政府又馬不停蹄的開始了,對於他們來說更為緊要的外交活動。
7月中旬,一支日本使團趕赴上海。
這個總人數隻有十餘人的使團,規模雖不大,行事也很低調,但其組成者卻多為日本的重量級人物。
其中領隊的,是伊藤博文,成員中則不乏山縣有朋、樺山資紀、井上馨等,日本各界精英的代表。
他們此行的目的,就是為了向兩江示好,還計劃著力爭能訂立個盟約什麽的。
日本人的來訪,也引起了陳濟懷等人的興趣。
原本陳濟懷為了準備對抗沙俄,而去試探、拉攏李鴻章,但是未能如願。行路遇阻,正尋他途之際,可巧這替代品就自己送上門來了。
看來,實力這東西,還真是能在很多時候,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呢。
於是,對於日本人的到來,陳濟懷予以了積極的回應。
並且在抽出時間接受其求見之前,特意安排人員陪同他們四處參觀,進一步向其展示兩江的實力。
日本人參觀到的,有上海的商業區和工廠,昆山的陸軍軍官學院和駐軍操練。
隨後又搭乘防衛軍的“朱雀”號和“玄武”號魚雷炮艦,參觀了南通的海軍造船廠和江陰的海軍基地。最後來到了江寧。
這趟行程很有效果,來訪者對兩江的繁華和工業化程度,軍容的齊整和強盛,以及建造新銳大艦的能力,都感到驚訝和折服。
由此,他們更加堅定的認為,至少在當前的很長一段時期內,兩江都是橫亙在日本麵前的一座大山,無法翻越,隻能倚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