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歲獻換戰艦?
字數:3712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開篇激戰1860 !
經過幾十年的持續發展,兩江的造船業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
在私營造船領域,兩江境內已開設了大大小小十餘家具有一定規模的造船廠。
其中,尤以東和商行旗下的兩家,於1849年開辦的浦江造船廠,和1872年建廠的寶山造船廠,最具實力。
這兩廠在船舶建造方麵成績斐然,除了普通商用船隻以外,還時常接到軍方的訂單。
而專為建造大型艦船而設立寶山廠,更是已經具備了,建造萬噸以上級別船隻的能力。
兩江的官方,也擁有多家海軍造船廠。
包括1866年建廠的江陰海軍造船廠,1879年設立的通州海軍造船廠,和1885年開辦的雷州海軍造船廠。
並且在琉球的那霸港,還設有一個專用的海軍修造廠。
這些官辦和民營的船廠,構成了一個龐大的造船、修船體係,為防衛軍海軍的戰艦補充和維護維修,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這樣到了戰時,既可以對戰鬥中受損的戰艦,快速且批量的予以修複。又能通過自造,來進行新艦的補充,維持海上戰力。
以上述為基礎,又經過不斷的學習和提高,如今兩江在中小型戰艦的設計和建造方麵,已經進入了世界先進的行列。
兩江具備的這種工業實力,在滿足自身需求的同時,也吸引來其他人的目光和一些有創意的想法。
產生這樣想法的人,就是北洋的李鴻章。
受到朝廷頒布的軍火禁購令的影響,如今北洋海軍發展的步伐,已經戛然而止。
在裝備上嚴重依賴進口的北洋,別說是新添戰艦,就連部分彈藥等消耗品,都因無法自行生產而難以得到補給。
北洋自己裹足不前,卻能看得到周圍其他的勢力,都在快速擴張。
特別是與北洋常有直接對抗的日本海軍,有多艘新艦正在建造之中。數年之內其實力將劇增,已是不爭的事實。
而大清治下,唯一具備一定造船能力的船政,同樣也因為戶部的禁令,無法外購設備和物資。
這就造成了這個發展不夠完整的官辦船廠,暫時也無法建造先進的艦船。
就在李鴻章一籌莫展之際,身邊幕僚的一個建議,提醒了他。
這項建議,源自數日前朝廷邸報中,一條關於戶部向兩江催款的信息。
事情原來是這樣的,依照1884年的《兩江地方自治約章》所訂,兩江應自1885年起,每年歲獻庫銀五百萬兩,以為供奉朝廷。
而在隨後的江法戰後,得勝後的兩江向清廷奏銷軍費,達庫銀兩千八百餘萬兩,並提出派軍入京行獻俘大禮和校閱操演等要求。
已經屢次見識過兩江陳兵京畿的清廷,豈敢再允其軍隊前來。
故而多番安撫,並免去了兩江六年的歲獻,以抵軍費報銷,“獻俘禮”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到了1891年,六年之期已過,兩江理應重新開始繳付歲獻。
可是眼看這一大年就快要過去了,兩江卻始終分文未給,甚至連要給錢的跡象都沒有。
這可急壞、氣壞了掌管戶部的翁同龢,遂連番以戶部和中樞的名義發文催款。當然結果就是,沒得到什麽結果。
若說起如今大清的財政狀況,據稱按照上一年的統計,全域合計全年可實現收入庫銀過億兩。
但這隻是名義上的數據,別的姑且不論,單說由兩江實現的財政收入,就占了全大清的將近一半,而這筆錢卻是跟大清朝廷毫無關係的。
等到了這一年,終於有關係了,還是五百萬兩的關係呢!
雖說兩江自治,導致其財政收入脫離大清,完全自主支配。但同時兩江的財政支出,也不再需要大清來負擔。
故而這五百萬兩,對於大清來說,那就是純收入啊!
要知道,自從失去了兩江這個經濟大頭之後,大清的財政狀況是每況愈下。
因此常有人在計算著,大清的財政還能堅持幾年,估計到什麽時候就會崩潰,這一類的題目。
所以,這一年五百萬兩的純進項,對於大清來說,簡直就是續命的丹藥,那翁同龢能不著急麽。
可著急也沒用,人家要是就不給,你也沒本事去硬搶來。
於是據此狀況,有人向李鴻章私下諫言。稱若能研究出個章程,讓兩江向北洋提供些戰艦、裝備之類,以此抵減兩江的歲獻之額。
而這筆錢,再讓戶部從北洋應得的經費中核減。如此既實現了戶部的收入,又解決了北洋的需求,沒準兩江也能樂意,豈不是一箭三雕。
李鴻章聞此言後,略一盤算便覺甚好。從兩江購入裝備,似乎還可以規避“進口”之名義,可行性極高。
並且通過大校閱時的觀察,和丁汝昌等人出訪兩江後的匯報,李中堂知道以兩江的能力,造出來的軍艦不但能夠滿足北洋的需求,還會具備很強的競爭力。
退一步講,就算朝廷不準從兩江換取軍艦,哪怕換些新式火炮和彈藥也好啊。
因為他得知,兩江已經在舊式火炮的基礎上,參照英式速射炮,研發出了光緒十六年型35倍徑100毫米速射炮,給舊有的戰艦實現了換裝。
這型火炮性能優異,據稱射速還要高於英式的4.7英寸炮,能達到每分鍾十五發的水準。
他還聽說,兩江正在研發更大口徑的速射炮。其進展順利,預計不久便可以列裝。
這些火炮,對於北洋來說都是極具吸引力的。若能裝備,定能夠大幅提高北洋海軍的戰力。
於是,經過一番籌劃後,李鴻章上疏光緒皇帝,正式提出了這個主張。
而光緒對此並未反對,還讓李鴻章不妨先與兩江進行溝通,得出具體方案後再行奏議。
得到皇帝如此的回複,李中堂備受鼓舞。他在收到禁中複旨後的當日,便很高效的給陳濟懷發報,提議此事。
隨後他還派出親信專人,攜帶他的親筆長信,南下兩江,專程商議。
不久之後,李鴻章終於收到了陳濟懷的積極回應。
於是,經過北洋和兩江的反複磋商,一份兩江為北洋海軍建造戰艦,以及提供武器等的方案,就此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