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獨行的“鸞鳥”號

字數:3621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開篇激戰1860 !
    1894年7月中旬的一天,臨近盛夏的驕陽,照耀著東大洋寧靜的海麵上。
    在這片海域中,一艘小型蒸汽戰艦,正形單影隻的朝著東北方向航行著。
    這艘戰艦,是兩江防衛軍海軍東方艦隊陣中的“鸞鳥”號炮艦,它眼下的目的地,則是朝鮮的港口仁川。
    若說朝鮮的事務,尤其是防務,素來都歸大清北洋管理,兩江也總是刻意的保持著回避。
    因此兩江的戰艦,除了偶爾遠航訓練至此,或威懾別國以外,從不常駐朝鮮海岸和港口。
    可是如今,隨著朝鮮的事態愈發的緊張,舊有的習慣才不得不有所改變。
    雖說兩江從不直接介入朝鮮事務,但兩江的商人和百姓卻同那邊有著密切的往來,各類民間貿易也很繁盛。
    眼下,隨著朝鮮上空戰爭的陰雲越來越厚重,為了保護在朝的僑民和商民,兩江當局決定派船前往,開展人員撤離。
    因此,此番“鸞鳥”號前去朝鮮,就是為了給撤離行動提供必要的保護,兼行情報收集和彰顯存在。
    其實朝鮮的情況,原本已一度呈現出緩和的趨勢。
    春夏之交時,當清軍宣布入朝剿匪後,朝鮮當局也調整了方略,轉以招撫為主的平亂辦法,成效顯著。
    此後,朝鮮官府與東學黨義軍進行了和議,雙方間訂立協議罷戰退兵,一場內亂也就此宣告平息。
    這就讓清日雙方,都失去了繼續出兵和駐兵朝鮮的理由,更令已經取得在朝兵力優勢的日本頗為尷尬。
    此時的日本,雖然欲圖開戰之心強烈,但諸多牽絆仍未解決,尚不敢明目張膽的突進,暫時隻能想盡辦法拖延著,僵持著。
    等到局勢再度變化,則是在日本使團從兩江返回之後的事了。
    在此番密訪當中,對於兩江提出的條件和要求,日方皆全盤予以接受。這也是實力不濟,又極想挑事的他們,最後的無奈之舉。
    不過,日本人認為,在兩江提出的條件之中,既然包含了對濟州島的主張,說明其也有切實的利益訴求,理當能夠信守約定。
    如此便可以確認,兩江對日本接下來的戰爭行動,至少不會過多的幹涉。
    那麽隻要日本自己能夠拚力取勝,就應該能夠得到如期的回報。哪怕最後隻有期望中的一部分,也是值得的。
    為了防止拖延日久再生枝節,日本戰時大本營終於下定決心,抓住此次機會豪賭一局。
    其實日本人不知道的是,濟州島之事,實則是林東方的主意,就是想讓日本人產生上述的想法。
    因為兩江打算讓日本作棋子,出頭挑事。可日本卻總是在擔心,害怕兩江在背後捅刀,因而猶豫不決。
    為了幫助日本下定決心,在兩江進行內部討論時,林東方提議加此一條,讓日本覺得兩江有利在其中,產生可以共同謀事的錯覺。
    至於什麽“監視沙俄艦隊活動”之類的說法,不過是找來的理由罷了。當然這個用途也是有的,不然怎麽能讓日本人信以為真呢。
    反正日本同兩江的緊急交涉,終於有了勉強能讓其接受的結論。盡管留下的,隻有一份記載了雙方約定事項的秘密備忘錄,而已。
    在此之後,日本堅定了挑起戰端的決心。並且依據與兩江密談的結果,修訂了之前製定的作戰計劃。
    他們決定改取海陸並舉,以海軍為主的方略。
    海軍力求在海上,重創北洋海軍主力。同時陸軍在朝鮮半島尋求與淮軍主力決戰,將其精銳殲滅在朝鮮。以此來為日本贏得,最佳的籌碼。
    在與兩江進行談判的同時,日本還謀取了英國的諒解,得到了英方不會介入朝鮮事端的暗示。
    如此一來,消除了後顧,準備孤注一擲的日本,對大清的態度日趨強硬,朝鮮的局勢也迅速的再度惡化,不可逆轉。
    到了7月下旬,在佐世保整訓了近一個月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終於奉命出動,殺氣騰騰的駛往朝鮮西海岸,劍指北洋海軍。
    兩江的情報係統,對於日軍的行動,是有著比較切實的了解和把握的,因而才提前開始了撤僑的行動。
    不過,“鸞鳥”號上的官兵們,對於此次任務,卻多懷有很大的疑惑。
    因為當前的朝鮮情勢,但凡關心時局的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戰爭幾乎已經不可避免。
    可是兩江卻隻派他們這一艘小軍艦前往仁川,著實令他們費解,也和兩江以往的做派很不相符。
    “鸞鳥”號的少校艦長,或許是全艦官兵當中,心裏最有數的人了。因為在戰艦出發前接受訓令時,長官曾對他有過一些交代。
    按照他的理解,之所以隻派這一艘小艦前去,大概是兩江不願過多刺激相關方,還要避免讓一些人產生不必要的幻想吧。
    不過他所了解到的,就隻有這些而已,所以內裏的心情其實也很複雜。
    “鸞鳥”號到達仁川時,東和航業旗下的一艘千噸級客輪“鳶尾花”號,已經先期抵達那裏了。
    三日後,體型更大的兩千餘噸的“芙蓉花”號也趕到了仁川。
    這艘輪船是兩江自造的,第一艘千噸級以上的客輪,船名還是當年由陳濟方親自給起的。
    該船原本采用明輪,後來經過改造,變為了暗輪推進。
    東和航業的這兩艘客輪,都是來執行撤僑任務的,也是“鸞鳥”號在此次行程中,重點要保護的對象。
    仁川港因為臨近朝鮮王國的國都,因而在對列國開國之後,成為朝鮮重要的通商口岸,各國船隻往來頻繁。
    兩江的船艦到達仁川港後發現,那裏多國艦船雲集,卻獨不見北洋海軍和日本海軍的艦隻。仿佛朝鮮的緊張局勢並無其實,隻是謠傳一般。
    經過了解後才得知,原來北洋的艦隊和軍隊,都常在南邊的牙山那邊,隻是偶爾才往來仁川。
    至於日本的戰艦,則不知是何緣故,已經有一段時日鮮來仁川了。
    不過,在仁川至朝鮮王京一帶,卻有大批的日本陸軍集結駐屯,弄得人心惶惶。
    正是在此情況之下,大批華商華僑紛紛來到仁川,登上兩江派來的客輪,準備返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