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序戰起始
字數:3595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開篇激戰1860 !
牙山位於仁川的正南偏東方向,兩處皆有水道連接江華灣。
與仁川相比,牙山的自然水文條件更為優越,並且在牙山灣與江華灣之間,還套著一個南陽灣,這種三重海灣的構造,使得其更為隱蔽。
正因上述,淮軍葉誌超部將登陸朝鮮的地點,選在了牙山。而鄧世昌統領的,由四艘戰艦組成的北洋海軍護衛小隊,也以此為錨地。
在前一日已經探知了朝鮮王京發生的巨變之後,鄧世昌判斷,清日之間已隨時都有正式開戰的可能。
為了護衛仍在趕來牙山的大清運船,並且迎擊可能會前來襲擊的日艦,鄧世昌在這日一早便命令護衛小隊,起錨出航。
按照他的部署,隊中戰力較弱的“威遠”號被留在牙山灣中,負責繼續保護灣內仍在進行卸載作業的運船。
他本人則親率餘下三艦,以“致遠”號為首,魚貫駛往灣口,前出警戒備戰。
作為北洋海軍陣中,最優秀將領之一的鄧世昌,素以治軍嚴格,忠勇剛正著稱。
而他此次對敵情的判斷,也是十分準確的。
卻說日本聯合艦隊,在司令長官伊東佑亨海軍中將的帶領下離開佐世保,浩浩蕩蕩的開到了朝鮮海岸的西南側。
出於謹慎起見,此後伊東並未率領艦隊直撲江華灣,而是自己領著大隊轉往了預定錨地進行待機。
同時派出第一遊擊隊,先作前出探察情況。
此時日軍的第一遊擊隊,以海軍少將坪井航三為司令官。
其隊內編有4,200噸的“吉野”號、3,650噸的“浪速”號、3,100噸的“秋津洲”號和2,800噸的“隱岐”號,共四艘防護巡洋艦,總排水量13,750噸。
其中“秋津洲”號和“隱岐”號,皆是當年剛剛建成服役的,是絕對的新艦。
伊東交給第一遊擊隊的任務是,尋找此前活動於江華灣一帶的日軍偵巡艦隻,並對這一海域施行進一步的偵察搜索。
由此,就在北洋海軍護衛小隊正在列隊,準備從牙山灣駛出之時,日軍第一遊擊隊也已航行到了周邊海麵。
當第一遊擊隊進入江華灣南麵海域後,並未遇到要找尋的日艦,於是便轉向牙山灣方向,繼續搜索前行。
如此一來,清日兩支海上編隊便處在了相向而行的航線之上,彼此相遇已成定數。
早上7時過後,兩支編隊都航行到了南陽灣的正南位置海域,很快就相繼發現並且確認了對方。
遭遇日艦之後,鄧世昌急令麾下進行戰鬥準備,並且指揮編隊進行了陣形變換。由原來采取的單縱隊,變為單橫隊的雁行陣。
變陣之後的北洋編隊,以旗艦“致遠”號居中,“濟遠”號位於左側,“開濟”號在右,各艦艦艏方向直指日軍艦隊。
而日軍第一遊擊隊四艦,則並未轉換隊形,仍為以旗艦“吉野”號為首的單縱隊隊形,不斷向北洋小隊靠近。
比較一下雙方此時的實力情況,日艦為四艘,北洋有三艦。
北洋各艦的排水量相近,皆為兩千二三百噸的樣子,合計6,800餘噸,噸位尚不及日艦半數,且“開濟”號為舊式木殼艦。
火力方麵,日艦共有大中口徑火炮38門,其中30門為新式速射炮!
分別是260毫米炮2門,152毫米速射炮16門,150毫米炮6門,120毫米速射炮14門。
北洋三艦則僅有大中口徑火炮18門,皆是舊式,沒有速射型。其中210毫米炮7門,152毫米炮2門,150毫米炮1門,120毫米炮8門。
航速方麵,日方四艦依次的最大航速為23節、18節、19節和20節,航速最慢的是入役最早的“浪速”號。
而北洋三艦的航速則為18節、16.5節和15.5 節,以“致遠”號的航速最高。
如此看來,北洋編隊在各項對比中全麵處於劣勢,一旦接戰自是凶多吉少。
然而,在實力占絕對優勢的對手麵前,鄧世昌卻毫無畏色,沉著指揮,利用所在位置海麵狹窄的特點,同日軍艦隊周旋對峙。
隻是因為此前並未接到開戰的通知,他在命令嚴陣以待的同時,也嚴令屬下切勿首先開炮,以免落下“釁自我開”的口實。
日軍指揮官坪井航三,因其豐富的閱曆,在日本海軍界被定義為“戰術專家”。
但此時,他在麵對已經變成作戰陣型的北洋編隊,竟也一時無法“下嘴”。
在此情況下,他下令艦隊轉舵,暫時先駛向更開闊的海域,待觀察北洋編隊下一步的動向後,依情形再做決斷。
不過,與北洋海軍中閩黨獨大的局麵類似的是,日本海軍界也以舊薩摩藩人為主流,而且其藩閥特性更濃,還具有更強的排他性。
長州藩出身的坪井,不僅在海軍中地位尷尬,甚至得不到下屬的信任。而在他當下指揮的編隊之中,諸艦的艦長就全都是薩摩人!
因此,當坪井的命令發布後,各位艦長非但很不服氣,更有甚者竟然拒絕執行命令,還直接發旗語提出質問。
如此行徑簡直聞所未聞,無奈之下的坪井隻得進行耐心解釋,才勉強使隊列得以保持。
見到日艦突然轉向,北洋編隊的許多官兵都感到鬆了一口氣。
但鄧世昌卻並未就此放鬆警惕,並且勒令部下不要掉以輕心,繼續密切關注麵前的形勢。
眼見一場海戰似乎就要避免,西麵天海之間突然顯現的煤煙,卻讓事情發生了變化。
那煤煙的製造者,正是大清派來牙山的運輸船,“海鏡”號和“高升”號。
這兩船本不同路,隻是在朝鮮外海偶遇,才結伴同行而來。而他們此時現身,也徹底的改變了這片海域上局勢的走向。
上午9時30分左右,已徘徊許久的清日兩支艦隊,都識別出了兩艘新到的運船。日軍對此興奮異常,立刻提速向其撲去。
見此情形,為了護衛己方船隻,鄧世昌也顧不得其他,下令編隊高速前行,試圖攔截日艦。
一場海戰終於由此展開,也正式掀開了清日之間戰爭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