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離終局尚遠

字數:3813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開篇激戰1860 !
    大清參加議和的使臣及隨員,在大沽登上了北洋海軍的“康濟”號軍艦——這已是北洋目前僅存的,少數幾艘尚能遠航的艦船之一了。
    而在口外開闊海麵等著他們的,則是防衛軍海軍的數艘巡洋艦。這是是兩江特意安排的,專程負責為使團護航的分艦隊。
    當這支編隊航經濟州島附近海域時,其陣容又進一步得到了加強。隨著其他兩江戰艦的陸續加入,護航艦隻的總數最終增至十二艘之多。
    如此規模的艦隊,浩浩蕩蕩,極具聲勢的駛抵釜山。
    在奕匡等人登岸後,這支完成了護送任務的分艦隊,卻並未就此離去,轉而泊在港外,為使團張目。
    而日本方麵,也向附近海麵調集來了十餘艘大小艦船。
    雙方皆如此興師動眾,看似在互相對峙,使得這一帶的海上桅檣林立,好不熱鬧。
    從未見過此等場麵的奕匡等人,在驚歎之餘,也不禁覺得多了許多倚仗。心中暗自以為,此番和談,或許未必會有多麽艱難。
    可接下來發生的事,很快就讓他們知道,自己心中所想的實在是過於美好了。
    其實早已開始了談判準備的日本人,心裏明白,有兩江橫在那,除了朝鮮,他們應該不會從大清身上刮下來太多好處的。
    不過,該漫天要價還是得要,萬一對方犯暈答應了,不就賺到了麽。
    而且不管怎樣,好歹也得先做個樣子,這樣到最後至少讓外人看著,也是他日本做出了巨大的讓步,總得得到些同情不是。
    就連釜山港外的日本艦隊,不也都是樣子貨麽,演戲嘛。
    因此,談判一開始,日方就拋出了十分苛刻的條件。要大清割讓遼東,賠款一億兩白銀,以及出讓在貿易等方麵的不平等權力等。
    日方還態度強硬的要求大清代表,限期答複。
    奕匡等人麵對日本的獅子大開口,顯得惶恐不已,一麵奏報朝廷,一麵進行著拖延。
    不得不說日本的戲演的太真了,以至於清廷聞訊後震驚不已,就連兩江方麵都難分其真假。
    接下來,自然就是談判雙方間的討價還價,和各自的“據理力爭”了。
    當然朝廷不會忘了,希望兩江出麵,能否想辦法盡量讓日方多做退讓,以為轉圜。
    兩江則一麵應承清廷,暗下也明確的告知日本,和談的條款,應勿損大清,從速了結。
    於是,在僵持了幾日後,日方突然態度轉緩,並重新提出了一份,較此前做出了大幅讓步的“最終”款項。
    其內容為,大清承認朝鮮自立,並不再過問其內外事務。賠償日本軍費三千萬兩庫銀,以及許給日本享有與西洋列國相同的通商便利等。
    此內容一出,奕匡頓時喜形於色,認為可行。
    他隨即轉奏清廷,還稱此乃自己奮力爭取才得到的成果,來之不易,建議朝廷應趁日人尚未反悔,從速決斷。
    不明所以的清廷,也以為這已經是很不錯的結局了。
    光緒皇帝隨即降旨,同意奕匡等人速依此定約,並誇讚其公忠體國,勞苦功高,待回京後必加封賞。
    而奕匡自然是十分欣喜,在得旨後次日,便與日方代表簽訂了條約。
    其實日本開出的這些所謂“最終”內容,本還是可以再做退讓的。誰料大清那邊竟然這麽痛快就接受了,簡直讓日方暗喜是撿到了便宜。
    兩江的陳濟懷等人,在得知奕匡已經神速的完成了簽約後,氣得他們好一番痛罵。
    陳濟懷本想再找日方理論,但被林東方勸下了。
    他說這條約既已簽成,若再反悔終與通例不符,或為列國鄙夷。莫若暫且先忍下,待日後尋機一並找補。
    於是,一場起自朝鮮的亂局,總算塵埃落地。
    不久,在日本在朝公使的見證下,朝鮮與兩江的代表訂約,正式承認濟州島及周邊為兩江領地。
    清廷也正式將許給兩江的種種各項,以明發上諭的形式,曉知內外。
    這場曆時半年多,並不算很長的戰事,其過程和結局卻是反轉離奇。
    陳濟懷等人也深知,出現這樣的情形定然會給大清,無論從內部還是外邦,都引來一係列深遠的影響。
    隻不過,對於他們來說,既然已經決定了,要從內部接掌整個華夏,而且已經邁出了這第一步。
    那就開弓沒有回頭箭,隻能抓緊時間,利用其他各方還未做出應對之前,盡快對大清進行收割。
    於是,朝廷的上諭剛剛頒下,兩江便宣布,依旨組建數十支調查隊,並在防衛軍的參與下,赴各省進行礦產和築路勘察,還有防務調研等。
    除了這些公開的事務以外,兩江的這些調查隊還被賦予了許多暗線的任務。
    包括對各省民情的了解,與地方勢力進行秘密聯絡,各種情報的收集,以及擇要地建立據點等等。
    在組建調查隊的同時,兩江還設立了官商合辦的,聯合鐵路公司和聯合礦業公司。
    將以其為主體,在全國範圍廣建鐵路,開發礦產資源。
    這既是為了打通連接各地的戰略通道,更是借其向各省直接擴展勢力,探入滲透的觸角。
    因為築路開礦所費巨大,兩江又以公司為主體,發行商業債券募集資金,並以未來經營所得利潤來償還本息。
    這些債券的發行,得到了與兩江關係密切的美國金融家們的鼎力支持,英國財團也緊隨其後。
    因為有利可圖,還吸引來了,日益以金融借貸作為主要對外資本輸出的法國人的大量投資。
    擁有了充足的資金作保障,兩江的新公司得以迅速推開業務。
    公司開設當年,從徐州向西,和從濟南往北,這兩條為兩江高層規劃已久的重要鐵路幹線,就正式投入到施工之中。
    兩江在開始不斷的,快速將自己的觸角向各省伸展,收割著大清基業的同時,也在各領域進行著全麵的準備。
    因為華夏地域遼闊,各地方的情況千差萬別,開化程度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絕不是進入了,就能站穩腳跟,並實現掌控的。
    隻有具備強大的綜合實力,來戰勝各種可能會出現的阻力,才能真正實現陳濟懷等人的目標。
    而在他們的心中,遠東盤大棋局不過剛剛完成布局,離終結尚遠,務需萬分努力。
    (本卷,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