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驅逐韃虜,恢複中華!

字數:5179   加入書籤

A+A-




    “國家之本,在於人民,強國之路,唯有共和!共和之途,唯舉革命!今我革命黨人舉事反清,非為1族之私怨,實為1國之強盛!”
    “……滿清無道,禍國殃民,屍位素餐之輩高居廟堂,憂國憂民之士偏處江湖,乾坤顛倒,人神共憤,吊民伐罪便在此時!唯願天下齊心,戮力以赴,推翻滿清!4民平等,創建共和!”
    “……”
    “左公孝威,累世英才,崛起於東南,揚威於朝鮮,殫精竭慮,廣結英豪,實乃洋務之先鋒,國家之楷模……”
    “廣州闔城軍民5十萬,1致擁戴左公出任中華合眾之大統領……”
    “……”
    “孫文這封通電可算是檄文了,不僅要對滿清開炮,還要拉著咱們1起開炮……”左孝威看著後半截的各種誇耀,笑言到。
    “出兵從來都不是問題,沒有列強幹涉,滿清不過是1個破房子,踹1腳就倒,但最難的還是如何有效的掌控全國。”左念微搖了搖頭,“革命是最好的結果,隻有上上下下清洗1邊,才能重新走出來,但我們顯然沒有這個時間去洗1遍,但又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機會了。”
    東南花了整整5年才讓政府內部的舊官員比例降低到40左右,初步建立了基層政權,這些人都在拖累東南前進的腳步,但東南卻又不得不接納這些人,借助他們的力量向前走。
    但是,越往後走,想要清理這些人的難度就越高。
    “這些東西交給議政院商討吧,那群滑不溜秋的議員廢話多著呢,軍隊先做好出征的準備。”左孝威放下了電報,“我們現在也隻是1個過渡政府,再建立1個合眾政府又如何?”
    左孝威指的很清楚了,合眾政府也隻是1個過渡政府,和現在的東南巡閱府1樣,而起兵反清本也就是計劃之中的事情,早在3年前巡閱府就已經製定好了計劃,將定於1901—1903年間,海軍初步建設完畢、6軍擴軍成功之後進行起義。
    現如今國際局勢有變,興中會也在眾多巧合中出人意料的取得了革命的初步勝利,建立了革命軍政府,在這種情況下,還固守原有的計劃顯然是不合理的。
    ……
    1900年1月15日,左孝威正式下令,東南開始實施局部動員,要求6軍新建乙種師盡快補齊編製,同時組建5至十個新的後備縱隊,作為戰力儲備。
    在左孝威發布這1係列的命令之前,東南在全國東南以外的駐軍範圍非常廣,除了高原和蒙古,其他地方幾乎都有駐軍,其中東3省、山東、西北等地除了有十萬邊防軍,還有大量的其他部隊。
    而其他省份則各有不同,多則數千,少則上百,且均非正規軍,難以起到太大的作用。
    2月2日,東南發布了《敦促清帝退位書》,敦促光緒皇帝退位,1時間國內輿論紛亂,康有為等人紛紛前往江寧,勸說左孝威不要太急躁,要按照禪讓程序走。
    然而,這些人根本沒想到,東南壓根就沒打算搞君主立憲,而是直接準備邁向共和。
    3月18日,東南發布《告中華人民書》,宣告東南加入起義,為實現國家振興而起義,隨後,北洋艦隊7艘岸防艦、炮艦駛入天津,駐守塘沽的6軍開始了調整,建立陣地,為後續軍隊的登6做好準備。
    同時,東南巡閱府通電全球,宣布正式更國號為中華共和國,改江寧為南京,暫定為首都,廢除青龍旗,以共和紅旗作為臨時國旗,旗幟紅底,上書“共和”2個金字,史稱“中華共和國南京臨時政府”,拉開了“庚子革命”的序幕。
    東南6海軍更名中華共和6、海軍,各軍軍旗改為“鐵血共和”旗。
    當天下午,左念微代表東南巡閱府,率各部主官前往鍾山明孝陵祭奠明太祖朱元璋。
    左念微身騎1匹高頭大馬,至下馬坊旁,左念微翻身下馬,在警衛員的簇擁下,大步向著孝陵走去。
    左念微通過神道、牌樓,1路來到孝陵正前方。
    明孝陵正前方樹立著1塊石碑,上書4個大字——“治隆唐宋”。
    “砸了吧,用不著這個東西了。”左念微撇了1眼治隆唐宋碑,然後平淡的說了1句。
    這塊碑是康麻子立的,1個韃虜之君對“驅逐韃虜,恢複中華”的明太祖4意品評,不可謂不諷刺。
    “到時候這個地方重新立碑,就把我今天的祭文刻下來立在這裏!”左念微看著幾個士兵手持鐵錘,將這塊治隆唐宋碑砸碎,接著從文宣司的手中接過祭文。
    這份祭文是左念微自己寫的,至於說原文嘛,那當然是孫中山的《祭明太祖之陵寢文》。
    反正他也沒機會來這裏搞祭奠了,左念微就暫代1下吧,再說了,左念微那也不是全抄,不也改了1半了麽?
    左念微在孝陵前上香,然後向著孝陵敬了1個軍禮,隨後拿出祭文,開始宣讀。
    “中華己亥年2月2十日辛亥,東南6海軍副司令左念微謹奉中華共和國臨時大總統之命,謹昭告於大明太祖開天行道肇基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之靈曰:
    “嗚呼!國家外患,振古有聞。趙宋末造,代於蒙古,神州6沉,幾及百年。是明高皇帝應時崛起,廓清中土,日月重明,河山再造,光複大義,昭示來茲。”
    “不幸季世俶擾,國力疲敝,滿清乘間,入據中夏。嗟我邦人,諸父兄弟,迭起迭踣,至於2百6十有8年矣!”
    “嗚呼!時怨時恫,亦2百6十有8年也!歲在己亥2月,東南軍興,建立共和。義聲所播,天下響應。”
    “……瞻顧西北,未盡昭蘇,負疚在躬,尚無以對高皇帝在天之靈。”
    “……實維高皇帝光複大義,有以牖啟後人,成茲鴻業。孝威與全國同胞至於今日,始敢告無罪於高皇帝。敬於奉兵興國之前,代表國民,貢其歡欣鼓舞之公意,惟高皇帝實鑒臨之!”
    “敬告!”
    左念微摘下軍帽,朝著孝陵鞠了1躬。
    緊接著,兩個士兵抬上來1塊石碑,文宣司的官員將1副大字遞到了左念微手上,這是左宗棠親筆所書的“驅逐韃虜,恢複中華”。
    左宗棠的身體情況如今已不容樂觀,但在東南巡閱府做出起義的決定之後,左宗棠還是強撐著身體寫下了這8個大字,並令左念微祭奠孝陵時奉上。
    祭奠孝陵代表的是1種態度,表示中華共和國接過中華之天命,為中華之正統,所行之事皆有大義傍身。
    3月19日,左孝威在長江邊檢閱6海軍,誓師北伐。
    根據作戰安排,6軍甲種師6個師,乙種師7個師,第3、5混成旅,第1、3騎兵師,第1、3重炮兵團,第1、4攻城炮兵團,第1、2、5後備縱隊,共計2十2萬大軍,組成北伐軍,由左孝威親自統帥,主力部隊沿鐵路北上,進攻直隸,第3、5混成旅乘船由海路分別登6天津及威海衛。
    教導總隊,6軍甲種師兩個師,乙種師5個師,第2騎兵師,第2重炮兵團,第2攻城炮兵團和第3、4後備縱隊,共計十3萬人,組成西征軍,由左念微統帥,沿江西征,進攻湖廣。
    第1、4混成旅及第2師在南洋艦隊護送下前往廣東,與廣州革命軍政府會師,武力整編其部隊,隨後西進,向西南進軍。
    海軍3大艦隊全員出動,保證國內革命環境的穩定,武夷山號、玉山號裝甲巡洋艦北上威海衛,準備迎戰直隸水師;北固山號、鎮海號裝甲巡洋艦南下,駐泊峴港;冠豸山號、天姥山號裝甲巡洋艦進駐釜山,在鯨海日本海)內巡航,監視沙俄太平洋艦隊;橫海號、伏波號岸防戰列艦配合吳淞、江陰炮台保衛首都安全。
    麵對共和軍的大動作,清廷表現得非常混亂,話說甲午戰爭之後,清廷開始編練新軍,推動改革,但對於滿清朝廷來說,這樣的動作有的時候會產生反效果,即越落後越保守,越衰微越瘋狂。
    自從光緒帝病重之後,以翁同龢為首的漢人勢力就逐漸被排擠出朝廷,整個朝廷迅速滿化,大量的旗人占據要職,但又不能履行職責,整個國家越發混亂。
    在軍隊中更是如此,清廷編練的新軍包括中央6鎮、湖廣自強軍3鎮和廣東新軍兩鎮,其中中央6鎮又分為武衛軍和北洋軍。
    前者共4鎮,統製均為旗人,軍總統為鐵良,兼後軍鎮統製,右軍鎮統製6軍部侍郎蔭昌,左軍鎮統製肅親王善耆,前軍鎮統製多羅敏達貝勒毓朗。
    其中鐵良、蔭昌2人算是知兵之人,蔭昌曾在德國軍校學習,與德皇威廉2世是同班同學,兩人私交不錯。
    在東南還未宣告起義之前,蔭昌就曾上書建議攝政王載漪,與直隸及東北布防,但並未受到重視。
    東南宣告起義之後,載漪才匆匆調遣新軍,展開防禦,並任命剛剛上任盛京將軍的裕祿總統諸般軍務。
    同時,清廷重新啟用丁汝昌,令其率直隸水師迎戰共和海軍北洋艦隊,但北洋艦隊動作神速,直接將直隸水師堵在威海衛軍港中。
    3月25日,北伐軍攻克登州、膠州,海路並進,直逼威海衛,北洋艦隊司令薩鎮冰親筆書信,勸直隸水師舉義歸正。
    3月28日,在北洋艦隊多日的轟炸下,丁汝昌在定遠艦上自殺,劉步蟾、林泰曾、林永升率部投降,直隸水師定遠、鎮遠、來遠、馭遠、和遠、安遠、寧遠、嘉遠、泰遠9艘主力艦艇加入共和海軍北洋艦隊。
    但直隸水師各艦的艦況大多糟糕,投降之後便被拉到了旅順造船廠進行修理。
    隨著直隸水師的覆滅,整個山東已經不存在任何的滿清軍事力量,大軍開始向邯鄲進發,再往北去,就沒有鐵路可以依靠了,北伐軍也將遇到北伐過程中第1個也是最後1個有威脅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