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俄國禍起

字數:4495   加入書籤

A+A-




    當中英兩國的海軍在南洋揮灑著汗水,4意展現著己方的智慧、力量與勇敢時,美國國務卿魯特抵達了上海。
    這個時間點固然是敏感的,但卻不僅僅是中美關係,而是世界大勢上。
    在魯特抵華的前1天,中國聯合會議,即常設議院,擱置了中德結盟的動議,在全民大會召開之前,中國與德國是不可能結盟的了。
    但德國駐華大使雷克斯顯然不對國民會議保持信心,聯合會議上的親德派比例是高於全民會議的。
    中國看似親德,實則是與親英對比出來的,親英對於中國的現階段政治和民間風向才是常態。
    雖然當初德國政府留了1手,沒有直接向中國的外交部提出兩國結盟的建議,而是通過中國國會裏的1幫“親德派”議員向中國中樞提出的結盟建議,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現在中國國會擱置了這個動議。
    在拉盟友這條線上,德國實際上已經輸了,外交部不可能給德國明確的回複,而德國結盟議案想在國民會議上取得多票更是天方夜譚。
    這也讓那位德國的皇帝陛下非常惱火,甚至親自拍了1封電報到德國駐華大使館,質問雷克斯。
    開頭第1句就是:“你是不是在玩忽職守?”
    雷克斯應當慶幸的是此時洲際電話還沒有開通,不然他或許就可以實時聆聽威廉2世的“訓導”了。
    當然,雷克斯1點也不懷疑,威廉2世已經對自己產生了嚴重的不滿,1旦皇帝召他回國,那他以後的仕途算是就此完蛋了。
    但這有什麽用呢?
    若論外交水平,十個德國也趕不上英國,英國現在是還沉浸在帝國的光輝中,有點搞不清楚自己,否則亞洲哪有德國攪局的機會?
    不過,在英國人看來,己方固然沒有爭取到中英同盟的延續,但中國依然保持著濃厚的親英情緒,兩國依然是世界上最親密的朋友之1,而德國人已經輸了,遠東的政局不再有他們的位置。
    而對於魯特來說,這也是1件足以慶幸的事情,美國政府是不願看到中國與德國結盟的,因為這會導致1係列的連鎖反應,會直接影響美國的外交政策,甚至可能會使美國政府放棄目前堅持的孤立主義的外交政策,尋求與某些強國合作,共同壓製德國。
    盡管對於美國而言,德國是大破世界舊格局的最重要力量,但德國對於美國來說也確實是1個麻煩,因為他們太不穩定了。
    這個國家不比英國,英國好歹已滿足於已得到的1切,締結並維係著世界規則的運轉,但是德國卻像1頭餓紅了眼的狼,這頭狼對於美國商人的錢包而言將是1個災難,對於美國現行的世界政策來說,德國也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因此美國對於德國也是又愛又恨。
    所以,如果能壓製住德國的野心,將這1切壓製在歐洲,那麽美國政府並不介意改變目前的孤立主義傾向,轉而尋求與協約國集團的合作。
    但是壓製德國的行動必須謹慎。美國畢竟是1個移民國家,德國移民數量不少,現在德國政府正在打民族主義牌,對於美國政客而言,那些擁有選票的德裔美國公民同樣具有舉足輕重的政治地位,那也是1個不能得罪的群體。
    如果美國政府過於明目張膽的壓製德國,而同時又沒有足夠的借口的話,那麽,美國國內的政治平衡局麵將被改變,屆時,真正能夠從中漁利的會是哪1方勢力可就不好說了。
    所以美國目前的追求也僅僅是與其他國家1道將德國的力量封鎖在歐洲和非洲,讓他們去禍禍歐洲老爺們,而不是跑到美洲和亞洲搞事。
    前來迎接魯特的是如今的內閣總理程德全,此人為共和會,此前曆任黑龍江、遼寧等地職位,革命時響應起義,後來與章太炎等人創立共和會,劉坤1卸任之後暫代內閣總理1職,此次大選之後被提名內閣總理。
    當然,程德全依然是政治平衡的產物,再加上本國不實行責任內閣製,所以在左孝威這種強勢總統手下,真正能發揮的作用並不大。
    所以魯特並沒有在上海停留過久,休整1宿之後便乘火車趕赴京師,會見總統。
    抵京之前,在火車上的魯特與程德全共同發表了公報,宣布兩國將會就北太平洋安全、亞美合作及亞太和平問題展開討論。
    太平洋上暗流湧動,但這裏畢竟不是世界的主角,歐洲才是現世威斯特伐利亞體係下的核心。
    因此,中美這本應該吸引世界目光的會麵卻被另1件麻煩事給掩蓋住了。
    1907年9月15日,俄國海軍發生大規模水兵起義,水兵起義率先爆發在黑海艦隊戰列艦波將金號上,被稱為波將金首義,隨後的兩天裏,波羅的海艦隊的納瓦林號戰列艦與巴楊號裝甲巡洋艦先後發生起義,博羅季諾號、光榮號、奧繆爾號3艘戰艦上水兵舉行了請見活動,要求海軍部增加軍餉、改善水兵生活環境。
    俄國海軍的起義震驚了整個歐洲,各國海軍在擴軍的同時紛紛開始關注士兵情況,尤其是你帶英,這水兵情況有1說1,還真的不是1般的糟糕,嚇得海軍部的老爺們連夜給水兵畫了張大餅,表示將會增加水兵的福利,具體是啥沒說。
    話在說會俄國,波將金號在起義之後前往了羅馬尼亞避難,而納瓦林號與巴楊號則遭受了嚴酷鎮壓,數十名水兵被處死,上百名水兵被流放至西伯利亞。
    然而,這還隻是1道開胃菜,水兵們的起義事實上反映出來的是沙俄在中俄戰爭失敗後的激進改革的諸多謬誤,軍隊隻是沙俄諸多起義中最有影響力的1步罷了。
    俄國的軍事現代化走起來顯然是不容易的,但多少還是被打疼了,所以其實算是快的了,因此最為要緊的還不是水兵起義,而是接踵而至的工農起義的複燃。
    1907年10月12日,當美國宣布大白艦隊啟航,當中美宣布太平洋合作項目取得顯著進展,當英國批準海軍特別預算,當德國通過海軍法第2修正案,當世界各列強積極擴張軍備時,俄國的改革卻陷入了嚴重的危機。
    當天,莫斯科工人、教士以及教師、律師、醫生等工會舉行萬人大遊行,要求沙皇政府重新訂立憲法,停止對革命黨與自由黨人的捕殺,改善工人待遇,恢複國家杜馬,恢複並增加貧窮階層的有效票數及價值。
    次日,波蘭與烏克蘭農民起義再度襲來,要求沙皇罷免斯托雷平,廢除土地改革,恢複村社製度。
    相較於前者,後者對於沙俄的衝擊更為劇烈,幾乎已經到了動搖國本的時候了。
    斯托雷平改革無疑是先進的,但卻是不合時宜的,俄國試圖在該玩封建專製時玩起了資本主義,在短期內並沒有緩和社會矛盾,反而是激化了社會矛盾。
    正如斯托雷平本人所說:“給國家20年的安定,俄國會變得你們辨認不出來。”但俄國哪有2十年的安定時間?
    斯托雷平自詡為“農民解放者”,在其1906年頒布的法令中規定,農民有權退出村社,隨時可將份地確定為私產,以建立獨立田莊和獨家農場,通過農民銀行扶持殷實農民建立獨立田莊和獨家農場。
    俄國的農奴製實際上是封建農奴製與原始公社製度的合體,以現代的視角來看,這種製度固然不是啥好東西,但對於俄國的農民來說,這是他們生命的基本保證,有村社,被餓死的概率會大大降低。
    然而,斯托雷平的改革徹底摧毀了村社製度,農奴被趕出土地,解除了農奴身份,可以自由遷徙與結婚,沙俄農村資本主義確實得到了發展,農村經濟活力得到提升。
    但對於農奴來說,有1個致命的問題,他們沒有生活的能力,沙俄才多少工人?3百萬,但俄國有兩億多的人口,弱小的資本無法消化自由的農奴。
    農奴、貧農與富農迅速分裂,再加上斯托雷平改革對於富裕中產階級的偏袒,俄國階級分化走上了高速路,起義瞬間就被點燃了。
    然而,俄國的亂局到這裏還沒完,鎮壓起義要用到6軍,但俄國的6軍改革也是1團漿糊,改革期間大量的軍官被罷免,士兵被打亂編製重組,在這樣1個虛弱的關頭,6軍的鎮壓行動並不順利。
    在莫斯科這種大城市還好,舊有戍衛部隊的變動較小,盡管工人們革命經驗豐富,修築的街壘堅固無比,但社會革命黨的軟弱性依然導致了城市起義的領導層麵缺乏革命性,在經驗豐富的軍隊麵前依然難以維持。
    而農村起義的裝備、人員素質都遠不如城市,但由於麵積廣泛,許多東正教教士也與農民站在1起,再加上軍隊正處於脆弱期,農村的起義反而難以被撲滅。
    長時間的混亂引起了英法的不滿,法國要求俄國盡快解決國內的矛盾,並且加快軍事改革和東歐鐵路網的建設,否則法國將會停止對俄國的貸款與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