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海軍的新玩具

字數:4672   加入書籤

A+A-




    俄國人的嗅覺也不錯,此前沙俄國內輿論對於海軍依然不友好,第2屆杜馬要求海軍進行改革,否則對其全部的造艦計劃均不予通過,然而,隨著杜馬的解散,海軍的造艦計劃,其中最主要的就是1級無畏艦。
    與往常1樣,俄國海軍部再次布告全球,向著國內外各家造船廠發起了招標,不久便收到了國內外27家造船廠的51份方案,當然,中國的造船廠不在其列。
    盡管德國如今的造船壓力很大,但依然投了設計。
    在最開始,沙俄海軍部對意大利庫尼貝蒂公司的方案很感興趣,但當得知意大利人把120毫米副炮安裝在炮塔中,並且堅持不對這1設計做出修改後,俄國人馬上把這個方案拋在腦後。
    而德國的方案迅速贏得了沙俄的歡心,但俄國人又提出這些戰列艦必須在俄國船廠建造,德國人當然不願意接受,雙方也不歡而散。
    而後美國英國法國也不甘示弱,紛紛遞上了自己的方案,但俄國人依然鍾情德國的設計,並花錢買下了他們的方案,交由國內船廠生產。
    但鍥而不舍的英國人依然在俄國獲得了1份顧問的職位。
    很顯然,賺錢的機會誰都不會放過。
    中國也1樣,如今的世界局勢可謂是1日緊張過1日,變化以月來計都算是慢的了。
    但危機代表著機遇,與歐洲隔了1個整個亞歐大6的中國在這場危機中自然要極盡所能發揮8麵來風的本事。
    繼俄國的戰艦大單之後,粉末登場的是阿根廷,受南美軍備競賽影響阿根廷人為了對付巴西,也開啟了自己的無畏艦計劃,其中包含了兩艘戰列艦與十2艘驅逐艦,規模巨大。
    不同於以往的習慣,這次阿根廷的無畏艦計劃選擇麵向全球所有造船廠公開招標。
    為了能獲得最新的設計,阿根廷方麵有意沒有提出詳細設計指標。而來自中國、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的17家造船廠紛紛參與了競標。
    為了能使本國的造船廠獲得訂單,各國政府還向阿根廷提供了各種外交優惠政策,包括降低或取消關稅、增加援助、提供低利息貸款等。
    其中,意大利的設計贏得了阿根廷總統的青睞,國防部長則更喜歡德國的方案。
    但事情不會總向人們預料的方向發展。原本美國造船廠認為自己毫無機會,因為美國造船廠沒有收到任何來自美國政府的支持,並不像其他國家那樣有優勢條件加持。
    然而,美國造船廠突然發現,布宜諾斯艾利斯1些主流媒體更喜歡美國人的設計。
    他們立刻聯係上了這些報紙的主編,希望他們能做些什麽。這些媒體不負眾望地找到了英國人競標時附帶政治條件作弊的證據。
    在美國的造勢下,阿根廷政府被迫放棄了那些外國的優惠政策,而選擇了沒有任何附加條件的美國。
    本當人們以為結局已經注定時,阿根廷海軍又不按套路出牌了——他們最終涮掉了所有方案,而開啟了新1輪招標。
    這1次他們不僅沒有再像上次1樣不設指標,而且還為各項指標設定了優先級——這樣誰也沒辦法作弊。
    各家船廠有3個星期時間來拿出新設計並提供報價和各項數據。然而歐洲各國提出了抗議,阿根廷方麵為了妥協,表示各家船廠以前提交的方案不會被淘汰,允許按照現有標準進行1些改進。
    招標結束後,阿根廷人發現,美國的兩家造船廠提出的報價是最便宜的,僅有1千萬美元出頭。
    即便英國阿姆斯特朗懷特沃斯和維克斯的團隊獲得政府援助,把單艦造價大幅降低,但仍然不是美國人的對手。
    盡管這1次主力艦競爭中,中國造船廠並未能獲得成功,但其意義卻是非凡的,中國第1次在世界軍貿市場中與各強國同台競技,也鍛煉了造船廠的設計能力。
    不過,除了戰列艦外,阿根廷還有十2艘驅逐艦的訂單,不同於巴西的戰列艦附屬方案,阿根廷選擇了遍地開花,將這十2艘驅逐艦訂單分別交給了6家造船廠,美國的伯利恒公司,英國的阿姆斯特朗公司,中國的江南造船廠,法國的地中海造船廠,意大利的熱亞那造船廠以及德國的伏爾鏗造船廠。
    各家各分得兩艘,除了性能方麵有比較寬鬆的統1要求外,阿根廷人隻規定了武器選擇伯利恒公司的產品,除此之外,1切都由各造船廠自行決定。
    對於這筆訂單,江南造船廠十分重視,首先自然是要滿足阿根廷的要求,與其他造船廠1樣,江南造船廠的產品也具備短艏樓艦型、武備均是沿中軸線布置的4門主炮和對稱布置在兩舷的4座單裝魚雷發射管等特征。
    但不1樣的是,江南造船廠首次在驅逐艦上采用了重油鍋爐,這型驅逐艦上搭載了6座船政1型重油鍋爐,可搭載360噸重油,理論上最高航速可達36.8節,後來測試航速也在35節以上,在各國的產品中屬於頂級飛毛腿。
    這型重油鍋爐是滬廠引入伏爾鏗公司的重油鍋爐之後的仿製產品,雖然總體上來說,應該沒有問題,不過具體性能還有待觀察。
    外貿艦也是驗證技術的好機會嘛,再說了,這購艦的事,你情我願,白紙黑字寫了最先進,這可不就是最先進的嘛,怎麽能叫騙呢?
    事實證明,重油鍋爐上艦已經是1件可能的事情了,因此,國防軍臨時決定在好不容易爭取來的新軍艦上試1試——
    1907年,海軍部再次提交了1份造艦計劃,鑒於新出現的偵查巡洋艦,海軍希望建造1型同類型軍艦,以替換現有隊列中的老式巡洋艦。
    客觀來講,海軍的巡洋艦確實是需要進行1次更新換代的,目前國防軍真正可以稱較為適用的巡洋艦,也僅有閩江級與俘虜俄國的黑龍江號等不到十艘巡洋艦,而諸如9龍江級以及甲午前訂購的靖海級,目前都屬於打雜的老船了。
    因此,新建1型巡洋艦對於國防軍來說確有必要,在經過充分考慮之後,國會與內閣批準了海軍的造艦計劃,其中即包含6艘偵查巡洋艦與4艘驅逐艦。
    再加上此前正在進行的驅逐艦計劃,海軍將在5年內增加6艘偵查巡洋艦與8艘驅逐艦。
    新驅逐艦首艦被定名為“曆下”,其艦型在天河級的基礎上進行了大改,降低重心,增加了武備的利用效率和適航性。
    曆下級的標準排水量為1428噸,但比更大的天河級更具戰鬥力,其上搭載了6座重油鍋爐和兩台蒸汽輪機,加壓後最高航速可達到37節,常規最大航速也有35節以上。
    武備方麵也有所調整,4門120主炮呈前1後3布局,魚雷武器調整為4座3聯裝457魚雷發射管,分別布置於指揮塔後,1、2號煙囪之間以及後桅杆前。
    其實最初國防軍是考慮過530口徑的魚雷的,但技術上顯然無法滿足,因此國防軍選擇了繼續加量,將其增加到3座4聯裝,單次發射量直接翻倍。
    在這段時間列強新入役的各型驅逐艦中,唯有俄國的諾維克級能與曆下級有1戰之力。
    在驅逐艦之後,讓海軍更激動的自然是巡洋艦了。
    當今世界流行1種名為偵查巡洋艦的輕型巡洋艦,這種艦艇較驅逐艦大,又小於巡洋艦,兼具了2者在火力、機動和防護上的長處,是十分有力的海戰武器。
    世界各國紛紛跟進,國防軍自然也不落於人後,很快就拿出了設計,新型巡洋艦首艦被命名為“海河”。
    在外形上,海河級延續了以往的長艏樓船型和垂直型艦艏,艦體修長,全長為140.6米,寬14.8米,吃水5米,排水量4900噸,在同類型軍艦中也算比較大的了。
    動力係統方麵,首批建造的3艘巡洋艦,1、3號采用煤油混燒鍋爐,2號采用重油鍋爐,設計航速不低於26節。
    武備方麵應當是海河級變化最大的地方,由於203主炮與雙聯裝152主炮都存在過於笨重的問題,再加上203主炮射速太慢,對於這個噸位的巡洋艦來說並不必要。
    因此,海河級的主炮選為6門滬造50倍徑152毫米炮,采用單裝炮塔的形式布置,艏樓和艦艉甲板中線各置1門,其餘4門安放在兩舷的上甲板。
    副炮則為6門50倍徑80毫米炮,同時在兩舷各裝1座雙聯裝457毫米魚雷發射管。
    在防護方麵,海河級針對遼河級的不足支持進行了彌補,選擇了穹甲甲板與核心區裝甲盒相組合的方式。
    裝甲盒的舷側裝甲帶覆蓋艏艉主炮塔之間,高度從中甲板1直延伸至水線以下,水線上方的裝甲厚85毫米,水線以下則被逐漸削減至50毫米,裝甲盒兩端的橫向裝甲水密主艙壁,厚度皆為50毫米。
    其水平防禦則為主甲板位置縱貫全艦的穹甲,傾斜部分裝甲厚度為50毫米,在水平部分的裝甲當中,位於裝甲盒正上方的厚35毫米,位於其他區域的為2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