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記酒樓(二)
字數:1873 加入書籤
百越異世傳說!
“二哥,你不要賣關子了,有什麽辦法,快說來聽聽。”小千急道。
“我也不是在賣關子,我是這樣想,隻要鋪主想賣,就一定有辦法,至於銀子,就看能不能弄到。現在沒有,不代表以後沒有,這裏沒有,不代表其他地方沒有,我們隻要把不同時間和地點的錢找出來,再轉到需要的時間和地點就對了。”
“二哥,我還是沒聽明白,沒有就是沒有,怎麽可能憑空變出來昵?”阿東道。
“先把你打聽到消息給我們說一下,我再細細和你說,你慢慢就明白了。”無名道。
“好。”阿東道。
阿東呷了一口茶,潤潤了嗓子,說起了‘仁記’的消息。
“仁記”的老板姓“扶”,早先是英州的漁民,年輕時到雜貨鋪裏做了學徒,成了行腳客商,在英州和山裏走動。學徒期滿後,他就專心做起了英州和花州的生意,隻是他的眼光一般,所以生意不好不壞,但他一直在堅持,也就勉強做了下來。後來上了年紀,扶掌櫃在花州城裏安定了下來,做起了酒樓生意。
本來酒樓的生意普普通通,還過得下去,但扶掌櫃憑著祖傳的魚鮮手藝,把仁記做成了城裏的魚鮮一絕,做出的魚湯、魚羹、蒸魚、煎魚、燜魚……應有盡有,酒樓的生意因此紅紅火火,成了西直街的特色酒肆。所以,附近的客商慕名而來。
但是,也是聲名在外,“仁記”的主廚又仰慕禹州的繁華,不久前,禹州的一位大族途徑花州,把這位主廚帶走了。“仁記”的菜品雖仍以魚為主,但也不得不加入其他山裏的菜品,生意自然少了很多。扶掌櫃也就有點心灰意懶,想要告老還鄉,回英州度日。
“仁記”的生意不如以前,有其他買家出價要頂下他的酒樓,卻不願按扶老板的出價頂手,但扶掌櫃也許是經曆過太多磨難,對轉手的價格拒不還價,最終,買家都铩羽而歸。阿東通過布嬸的眼線打聽到,有買家出價五千兩,扶掌櫃都沒有鬆口,所以要頂下“仁記”,至少要開到六千兩。這是一大筆銀子,阿東就算借貸都湊不出來這麽多銀子,也就沒有和大家提出來。
“‘仁記’一個月的生意額大約有多少?”無名道。
“這……”阿東一時答不上來。
“這是仁記的商業機密了,我沒有打聽到。”布嬸道。
“那在‘仁記’吃飯的都是什麽身份的人?每張桌子大概能有多少銀子收入?”無名道。
“多是慕名而來的客商,也有城裏的望族招待生意上的客商的,都是做生意的,隻要花的值當,多花少花一點都有,不會太計較。”布嬸道。
“每張桌子的銀子有多有少,我估摸著每桌花五錢到一兩的都有,我們昨日就花了三兩,還沒算送的一個菜。”阿東補充道。
“樓上樓下都有桌子,就算它五錢一桌,一張桌子一天保守能接待三桌客人,‘仁記’的生意也算紅火,樓上樓下都坐滿了,一共十六桌,一個月下來……棉兒,你說有多少收入。”無名笑而不語。
那邊,棉兒和布嬸說了不少複式記賬法的訣竅,布嬸一時也消化不了,這會在休息昵,無名就拉上棉兒一起。
一頓劈裏啪啦下來,棉兒道“五錢一桌,一桌翻台三次,十六桌全開,一個月三十天,一共可以收入七百二十兩。不過這個是保守估計,如果一兩一桌,那就可以去到一千四百兩。這還沒刨去夥夫和食材的費用,純利十有其一,一個月也就一百兩的純利。如果頂手費六千兩,那就要五年的時間才能回本,如果五年後可以原價把酒樓頂手出去,那就賺了酒樓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