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也
字數:3906 加入書籤
春秋篡國者!
“弩?此為何物?”
虢林父被郭猛問的一頭霧水,不禁反問郭猛。
“弩就是…”
郭猛忽然醒悟過來,難不成這個時代還沒發明弩?
古語有雲
“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也。”
這句話實在過於有名,以至於郭猛一直以為這話是春秋所做,畢竟魯國在進入戰國後不久便成為了小透明,很快便成為了戰國七雄的魚肉,最終在齊國田氏代齊內亂的同時,被楚國抽空子北上,一口將已然成為齊國附庸的魯國吃掉。
戰國時代,除了七雄,頂多再加上被人戲稱為戰國第八雄的宋國。
而拜老謀子電影《英雄》所賜,郭猛對秦國鋪天蓋地的弩箭雨印象極為深刻,潛意識裏,弩箭海這應該是春秋戰國的標配。
然而真實的曆史上,弩最早於春秋時的楚國所發明,而大規模運用,已經是柏舉之戰後,楚國風雨飄搖,行將被吳國所滅的時候,才大規模推廣開來。
換句話說,起碼要到200多年後,弩才大規模登上曆史舞台。
盡管郭猛並不熟習這段曆史,不過這並不妨礙他認真在腦海中翻了翻,確定身體前主人的記憶中確實沒有弩的記憶後,仍然決定再打探打探。
“或許是吾記錯了,請嫡兄勿怪。”
匆匆打發了虢林父的疑惑,郭猛立即想起另一個問題——自己要不要提早發明弩。
自然是需要的。
衛青的漠北之戰,可是給大黃弩徹底打響了名聲,自此之後,匈奴人但凡發現漢軍中有大黃弩,都趕緊躲得遠遠的。
既然“前人”有著如此經驗,很顯然強弩對於農耕民族對抗遊牧民族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而更後世的南宋,則用破虜弓(改進款神臂弓)這種強弩,很好的教訓了金的具裝重騎,完顏宗弼(金兀術)宣稱,破虜弓的威脅甚至比宋軍的長斧更具威脅。
至於守城戰,弩的作用更是不凡。
而對於郭猛而言,弩配上關隘,簡直就是絕配,唯一不足的是,弩的製作成本比弓更高而已。
然而弩的訓練周期遠低於弓,合格的弓手起碼三年才能出師,而弩手短則三個月,長則半年,實在是擴軍的首選。
隻是當下還沒有弩,自然沒有專程為弩所製備的弓臂,要知道拉力最強的蹶張弩,可是比普通的強弓高出不少,需要特製才對。
不過正所謂還沒學會走就想跑,這是欲速而不達的做法。
最終郭猛打算先搞出一批弓力弱不少的普通手弩或者臂張弩練練手,往後再逐步進化到蹶張弩這一大殺器上。
既然要製造弩,郭猛第一時間自然想起的便是沐,在歡送了趕往瑕邑的步兵後,郭猛立即奔向了木料場。
“公子所言之物雖怪,不過應可在數日內完工,隻是這‘弩機’……”
“‘弩機’吾會跟聶說明,汝盡管完成其餘木製部分即可。”
“公子請放心。”
聶和沐相繼接下任務後,郭猛總算是送了一口氣,雖然不知道提前將弩“發明”出來將對戰局有多大的影響,不過想來影響有限。
尤其是這次練手所製造的弩,所使用的弓臂是原先用於製造最低檔次的弓挪用過來的,而這種弓臂為了節省成本,不光沒有采用動物筋腱,也沒塗大漆,甚至連反曲結構都不是,完全就是一張單體木弓,如此之粗陋,甚至讓郭猛不僅搖了搖頭,隻不過這完全是實驗性質的玩意,郭猛也就忍了。
甚至沐也直言,如果不是郭猛的庶子身份,甚至挪用這種最普通的單體木弓弓臂都做不到,畢竟——
“弓乃是珍貴之物。”
除非弩兵能展示出重大戰力,否則這次挪用了數十隻弓臂,哪怕在虢公忌父那兒也不好交代。
隻是郭猛擁有“未來”的記憶,自然知道弩這玩意的作用實在不必低估,對於挪用自然是毫無心理壓力。
“沐,就汝所知,瑕邑的弓每年能製作多少?能及這兒的一半麽?”
“公子說笑了,區區瑕邑,怎麽可能達到這兒製作的一半?哪怕是這兒,每年也不過造出四百多張弓而已。”
這話倒是讓郭猛頗有些泄氣,看來在趕去瑕邑就任封君之前,還得想辦法多從這兒帶點弓箭過去。
而原本打算直接上大黃弩的心思頓時淡了不少,畢竟連最基礎款的普通弩都裝備不齊,拚命折騰個位數的高端裝備,對於千人以上規模的大戰幫助聊勝於無罷了。
盡管這個時代諸侯國之間的作戰時不時還有單挑的浪漫主義色彩,不過按照郭猛這個身體前主人的記憶,那不過是諸侯國間才有的戰場禮儀,對於郭猛即將對付的狄戎而言,大家根本沒這閑工夫在戰場上玩這些花樣。
既然不玩單挑,那可不就是看誰兵多將廣了唄。
因而數量才是更關鍵的戰鬥力,沒有足夠的數量,戰鬥力無從談起 ,而對郭猛而言,組建一隻一定規模的弩兵,哪怕隻是射程很近的臂張弩部隊,也能更好的展示力量。
而單體弓臂雖然性能較差,但是也不是沒有好處,至少取材和製作難度低了不少,也不需要3年才能完成製備,甚至1年多即可完工,相對而言倒是更適合郭猛迅速成軍。
隻不過弩箭箭矢的製作就沒辦法靠降低性能來取巧了,雖然弩箭箭矢比弓箭箭矢長度短,加工難度低一些,但是仍然是相當的昂貴,這讓郭猛愈發有大煉鋼鐵的衝動。
當然,弩兵的組建,鋼鐵的冶煉,對於當前的郭猛而言,都急不來。
對郭猛而言,更重要的卻是另一件事——虢公忌父在聽取了郭猛的匯報後,終於下定決心。
“吾兒此去鄭國,可曾想好如何與鄭伯以及武薑周旋?”
“兒臣已然想好。”
“萬不可將所有的戰馬全部都賣給鄭伯(鄭莊公),應居中平衡。”
嫡兄虢林父也趕緊插了一句,虢公忌父微微點頭,算是默認了他的建議。
而郭猛自然全部應承下來,為了不刺激鄭國和鄭國的鄰居衛國,這次的出訪將以郭猛這個14歲的庶子作為正使,以降低兩國對虢國使團的關注,而郭猛早已盤算好,隻要抵達鄭國,遠離了虢國,那一切還不是自己說了算?
哪怕自己把戰馬都賣給了鄭莊公,木已成舟,等虢公忌父和虢林父知道這事,那也已經晚了。
正當郭猛計劃好陽奉陰違之時,虢公忌父倒是很貼心詢問郭猛還需要準備什麽?
“聽聞鄭國經常從我國等地購買牛,不妨也帶上一批牛過去。”
“弟弟,牛走的如此之慢,如果汝帶著牛一塊東行,隻怕2個月都到不了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