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辭官

字數:6338   加入書籤

A+A-




    大唐跟著李世民打天下!
    晉王府邸。
    “殿下,臣等無能,沒有為殿下爭取到這次機會,導致殿下數年準備皆毀於一旦,臣等幾人,無顏見殿下。”
    “臣等無能,望殿下責罰。”
    府邸最中央大廳內,數道身影皆是低下頭顱,眼中帶著深深的愧疚之情。
    這些人皆是在今日太極殿朝堂上站出來支持晉王李治的大臣,他們在之前給人的印象皆是不畏權貴之輩,但如今的這番模樣,卻是很難將其與之聯係起來。
    不知是什麽樣的原因,也不知是從何時開始,他們這樣的一群人,皆已成了晉王李治的麾下。
    看著身前的這些大臣,最前方李治眼底也是閃過陣陣寒意,但很快就被其給深深埋藏在眼底深處,無人發現,無人能感受,也沒有人能猜到這位掩藏在黑暗中皇子的內心想法。
    “各位平身吧,其實這次的失利本就是可以預料到的,盡管本王有你們的相助,但太子以及魏王在朝堂上的力量還是太過於強大了,還不是我們能夠抗衡的。”李治語氣平緩,安慰道。
    沒有人能分辯出李治的這些話是不是自己內心中最真實的想法,但不管怎樣,這段話在下方的那些大臣聽來,心中是舒服、欣慰,還有著深深的感動。
    而這些,也正是李治所想要達到的效果,隻要人心收攏住了,哪怕如今的劣勢在大,最起碼是還有著最後翻盤的希望。
    而眼前的這些人,就是李治最後的指望,最後的屏障,隻要他們還在,隻要他們這些人還忠於自己,隻要父皇還沒有真的確定最後人選,那自己就還有著可能。
    這些,就是此刻李治的想法。
    “殿下,如今太子、魏王皆勢大,特別是太子,可謂是處處占盡優勢,其本就是儲君,在加上身後有著中山王的鼎力支持,如今又拿下的這主持大典之權,已隱隱脫穎而出,接下來臣等應當如何應對?”一名身著深緋色官服的大臣說道。
    深緋色官服,隻有四品官員才有資格穿戴,在如今下方的這群大臣中,四品官員已經算是職位最高的一批人了,而且在朝堂中,其影響力也並不低,這般人物對於如今想要保存實力的李治來說,可以說是十分重要的。
    “如今大典人選已經確定,我們也隻要保存實力,靜靜等待下一次機會了。”李治思索片刻,說道。
    “這好吧。”官員說著,便向李治恭敬行禮,道“既如此,那臣等就先行告退。”
    李治點頭,隨後便向裏屋走去了。
    晉王李治這邊是召集了其麾下官員前來商談對策,而另一邊的魏王李泰府邸,卻是截然不同的一番景象。
    此刻的魏王府內,沒有任何大臣出入,哪怕是府中的下人,也是極少看見他們的身影。
    在整個府邸最深處,一處幽暗書房當中,兩道身影正不斷商議著什麽,顯得極為神秘。
    “你派人去接觸他了嗎?”
    “派了,人剛回來。”
    “他怎麽說?”
    “他沒有任何的表示,也沒有任何確切答複,隻是說需要再考慮考慮。”
    “嗯,意料之中,你派人繼續與之接觸,將許以他的待遇繼續提高,隻要有了他的加入,我們在軍方也就有了相當大的力量。”
    書房之內,一片沉默,片刻,聲音繼續出現。
    “是,殿下,臣一定辦好。”
    兩人之間的對話自此結束,書房門被打開,一道身影緩緩出現,仔細看去,此人並沒有出現在今日的朝堂之上,但能夠在魏王府書房中這般交談,顯然不會是一般人。
    身影快速前進,像是有幾分急切,最後直往萊國公府邸而去。
    時間匆匆流逝,這段時間的長安城可謂是異常的繁華,街道上人潮湧動,不管是茶館還是酒樓皆是每天爆滿,生意可謂是好的出奇。
    這些商人們可謂是一個個都賺的盆滿缽滿,好不歡喜。
    但值得讓人注意的,以往的這些位置,像那些朝廷的官員基本上是很少來的,可在這段時間卻是在這些位置能夠經常見到這些人,眾百姓也在私下裏不斷猜測,是不是有什麽重要的事情即將發生?
    盡管議論紛紛,但卻依舊是沒有得出一個真實的答案,畢竟他們這些百姓或是商人自身所處的層次相對比較低,能接觸到的消息也十分有限。
    直到某一天,幾名衣著不凡,看起來似乎是官宦家族的子弟前來聚會,人們才是從他們口中得知到原來朝廷是準備在泰山為皇帝陛下舉行封禪大典。
    消息一經聽說,便開始在整個長安城百姓間,開始瘋狂傳播,僅僅就數日時間,整個長安城內,幾乎所有的百姓就都知道了這條消息。
    皇帝泰山封禪,哪怕就是他們這些普通的百姓,都知道這到底意味著什麽,這可是功比秦皇漢武的標誌。
    一時之間,泰山究竟在哪?封禪大典到底是什麽樣的?
    等等這些問題成了百姓們口中茶餘飯後所相互惡議論的事,這件事情的關注度一下子就從朝堂傳播到了民間,而且還在以一種極為可怕的速度飛速上升、急速傳播。
    有著長安城百姓的傳遞,很快時間,周圍一些城鎮很快也知曉了這件事,百姓們皆是爭相道賀著,漸漸的,洛陽、太原等等地方,皆是如此,舉國慶祝歡騰。
    百姓們這時才了望四周,不知不覺間,自唐朝成立以來,這才短短數十年時間,自己的生活條件卻是上升了不止一個層次,在沒有了如前朝亂世那般,饑寒交迫、易子而食的場景出現。
    不僅如此,如今的他們幾乎是每家每戶都還能有餘糧產生,甚至有些普通百姓人家若是過的拮據一點,還能將自己家的小孩送去私塾上學,以此來成為讀書人而跨越階層。
    這些種種,對於以前的他們來說簡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此刻卻是真真切切的發生在了他們的身上。
    這時的人們才反應過來他們如今所生活的條件究竟是有多好,究竟是想比如之前有多大的改變,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唐朝的建立,都要歸功於現在的皇帝陛下李世民的努力。
    正因如此,反應過來這些的百姓們在聽說到皇帝陛下即將舉行泰山封禪大典這則消息時,這個人皆是更加的亢奮,甚至各地的百姓都開始自發的前往泰山,以此來一觀這個改變他們生活的皇帝陛下的真容。
    也就是在這般時間內,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百姓們也極少用唐朝來自居,反而一個個都是用的“大唐”。
    我來自大唐長安,我來自大唐洛陽,等等,皆是如此。
    若是在別的一些國家內,則一般都是帶上方位自居,比如若是唐人在吐蕃境內,則一般都是稱來自東土大唐。
    這般優越感,實實在在體現到了幾乎每個百姓的身上。
    如今的大唐就是這般的繁榮,就是如此的強盛,其境內的百姓就是如此的自信。
    隨著時間的推移,關於皇帝泰山封禪的事情在民間越發的火爆起來,連帶著主持這次大典的太子也不斷在人們口中被議論,其名聲也在民間開始飛速傳播。
    可以說這些都是主持大典無形之中的好處,當然,這也是超出了群臣的預料。
    泰山封禪這般極為重大的儀式,甚至可以說是一名皇帝一生之中最為重要的幾個時刻之一,這等典禮自然是要極為莊嚴、極盡奢華,自然,這準備的時間也是不短。
    在朝廷上皇帝下令開始,直到最後整個大典準備完畢,皇帝及其一行人全部出發前往泰山為止,這個時間跨度最起碼也是需要數月乃至半年的時間,而且這還是在集結了整個國家的力量,國庫也是相當充盈的前提下,如若不然,這個時間還要延長不少。
    而在準備的這段時間之內,朝廷之上,卻是還發生了幾件大事,甚至還直接導致朝廷上的局勢都險些發生了變化。
    這其中最為重大的,莫過於身為群臣之首的中山王王權寧主動辭去了自己的禦史大夫之位,將整個禦史台都給交了出來。
    這番決定,並沒有經過任何大臣的討論,哪怕就是兩位宰相在事先都是一無所知,直到次日早朝時,中山王王權寧直接當堂提出要主動交出這份職務,理由則是身體不適,政務過於繁忙。
    而皇帝陛下李世民也是沒有任何的勸阻,當即就直接同意了王權寧的這個請求,不僅如此,甚至還當堂直接任命了魏征為新的禦史大夫,負責掌管整個禦史台工作。
    從此刻起,這位在大唐朝堂之上,本就的聲名顯赫的魏征魏大人,才算是真正邁入了大唐的權力最中心,而他自身的才華,也終於是得以完全展示出來,以此將他推向真正的宰相巔峰,在曆史上留下那一段段膾炙人口的佳話。
    當然,這些都隻是後話,而如今的群臣們皆是將目光放在王權寧以及那身坐龍椅之上的皇帝李世民。
    顯然,今日王權寧的這般直接辭掉禦史大夫官職極不正常,盡管除開禦史大夫這個職位外,王權寧身上還有這好幾個比這級別還要高的職位,但那些基本上都是一些虛職了,其本身是沒有任何權力的。
    而禦史大夫人稱副相,其權力極大,更是單獨遊離在三省六部之外,自成一體,這樣的位置不管是任何人,都絕不可能會無緣無故的主動辭退。
    想到這,眾臣又想到了皇帝李世民剛才直接封魏征為新的禦史大夫的命令,漸漸也就明白了過來。
    皇帝陛下對於發生的這一切,顯然是早就有準備的,再聯想到前段時間,整個禦史台官員一同站在王權寧身後,對魏、晉二王的陣營勢力展開打擊,漸漸的一切就都明白了過來。
    想來應該是如今的王權寧在整個禦史台之中威信太過於強大,以至於哪怕就是身為禦史台二把手的禦史中丞都甘願為王權寧馬首是瞻,正因如此,禦史台漸漸淪為了幾名皇子之間相互鬥爭的工具了。
    或許李世民也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這才選擇讓王權寧交出了禦史大夫的位置,重新立大公無私的魏征掌握禦史台。
    不過在這其中,究竟是皇帝陛下逼迫中山王交出的禦史大夫,還是中山王自己主動的交出來,眾臣這就不得而知了。
    想到這,不少大臣眼中頓時冒出點點精光。
    若真是皇帝陛下逼迫中山王交出的位置,那就說明這二人之間已經出現了十分嚴重的裂縫,盡管因為如此王權寧的威信,暫時哪怕是皇帝也不能將他怎麽樣,但這最起碼也讓身處於魏、晉二王陣營的大臣,看到了勝利的希望。
    看著下方大臣相互之間的竊竊私語,作為皇帝的李世民並沒有予以任何正麵回應,就隻是叮囑魏征初掌禦史台,要他若是有任何不懂的地方,都可以前去詢問王權寧。
    就隻是這麽簡單的一句話,直接將剛才眾臣心中的希望給擊個破碎,若皇帝與中山王二人之間的關係真的破裂,也絕不會有要魏征前去請教之類的話語了,而且,皇帝李世民的這般話還是在整個朝堂之上當眾說出來的。
    整個朝會,就在眾大臣七上八下的心情中結束了,而作為這件事當事人之一的王權寧,卻是除了最開始主動請辭官外,再沒有多說哪怕是任何一句話,就這樣一直沉默不言。
    盡管在平時在朝堂上他的話也是極少,但今日的這般情況下,眾臣看向他的目光,不時閃過點點意味深長的光芒。
    但王權寧自己卻像個沒事人一般,對於周圍人的目光沒有任何在意,更沒有任何的回應,就這麽獨自一人,往大殿外麵而去。
    在其身後,新上任的禦史大夫魏征同樣也沒有在意任何人的目光,就這麽一路緊緊跟隨著王權寧,時不時拋出一個問題與王權寧相交流。、
    兩人之間,倒有著幾分老師與學生間的模樣,隻不過是少年老師,老者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