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機遇(二)

字數:4304   加入書籤

A+A-


    重生港島之沈門崛起!
    慶祝歐洲和亞洲重獲和平的第2次世界大戰歐戰勝利日(1945年5月8日),以及對日作戰勝利日(8月15日)給世界各國人民帶來的喜悅並沒有持續多久。甚至在“2戰”尚未結束之前,蘇聯越來越表現出不願意遵守1係列對戰後歐洲安排的協議。
    1945年4月30日,就在德意誌第3帝國的1把手‘小胡子’自殺的當天,黴國白宮的前主人哈裏·杜魯門當時還沒有正式搬入白宮,就立即召見了正在華盛頓的紅蘇外長莫洛托夫會談。見麵之後,杜魯門以1種讓莫洛托夫驚訝又疑惑的強硬姿態,告訴莫洛托夫蘇聯必須無條件執行其簽署的包括自由選舉在內的有關波蘭的1係列協定。
    莫洛托夫對這位黴國元首的強硬言辭大為震驚,但這種說話方式並沒起到好作用。同年年底,紅蘇的軍隊已經牢牢控製了大部分東歐國家,沒有任何退兵的打算!
    1946年早春,西方‘自由’國家同紅蘇的戰時同盟,充其量隻能算“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德意誌獨裁政權分崩離析的同時,同盟國關係也1同出現了無法彌補的裂縫!
    1946年3月15日,仍在擔任大英帝國內閣首相的溫斯頓·丘吉爾在密蘇裏州的富爾頓發表了他著名的“鐵幕”演說,時任黴國官方1號人物杜魯門也出席了當天的會議。
    很顯然,大國之間1種新的對抗已經開始,“1戰”和“2戰”之間的和平時期維持了20年,但新的和平連1年都挨不過去。更糟糕的是,俱損俱亡的核戰爭隨時都有可能爆發。
    問題是如何和紅蘇進行對抗——黴國曾經擁有強大軍事力量,但是自從“2戰”結束之後,黴國已經以最快的速度解散軍隊——即使是沈萬福控製的福華連鎖餐廳與亞瑟王神劍大酒店等服務類企業,也隻是吸納了數百萬黴國退役軍人當中的1小部分,但也很誇張了!
    1945年,有超過1200萬的黴國人在軍中服役,到了1947年這1數量已經減少到200萬以下;數千艘船隻和飛機要麽被廢棄,要麽被出售給其他國家。
    黴國雖然仍舊是世界上唯1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但是紅蘇也在1949年9月才成功引爆自己的第1顆核彈,1952年大英帝國的第1顆原子彈爆炸,同樣是獲得成功!
    1947年早期,1直在幫助希臘遏製紅蘇勢力的大不列顛王國告訴黴國,自己的財政狀況已經無法堅持下去。時任黴國總統杜魯門覺得黴國別無選擇隻有接過英格蘭的擔子,否則土雞國這些國家幾乎肯定會成為紅蘇的勢力範圍。最終,黴國決定以1種新的方式進行20世紀這第3次大國對抗(很快就有人將其稱為冷戰)——對抗的武器是錢而不是子彈。
    黴國將通過聯盟來遏製紅蘇,以強大的軍事力量來威懾它的對手,但是重點還是放在複蘇、加強那些可能受到紅蘇影響的國家的經濟上——在這1方麵,黴國的資本家們可謂是‘急先鋒’,然而在艾及、籬笆嫩、敘國等地中海沿岸的阿拉伯國家,氣勢倒是弱了幾分……
    正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沈萬福這1尊超級掛逼提前守在這裏,早就吃得滿嘴流油!
    1947年3月12日,黴國前總統杜魯門在國會的1次聯席會議上發表講話,向世人宣讀了很快被人稱作杜魯門主義的綱領——“我相信黴國必須要支持正在反抗通過武裝少數派或者外來壓力進行正治活動的那些自由民族!”
    而且,杜魯門還說黴國主要的資助形式將是經濟和財政的手段——關於這1點,黴國內部的反對聲音倒是不多,來自密歇根州的前參議員、時任參議院對外關係委員會主席的阿瑟·範登堡曾經是1名頑固的孤立主義者。在聽取別人詳細的介紹後,他告訴杜魯門“如果你在國會和全國人民前麵這樣講,我就會支持你,而且相信委員會大多數人都會支持你。”
    同年6月份,黴國“2戰”期間的6軍總司令、時任黴國國務卿喬治·c·馬歇爾將軍在哈佛大學的1次畢業演說中提出了所謂的“馬歇爾計劃”!
    即使是在沈萬福的前世,‘馬歇爾計劃’也是世界曆史上最出色、取得了巨大成功的1個涵蓋了正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的‘劃時代作品’!
    馬歇爾呼籲包括紅蘇在內的歐洲國家為歐洲大6的經濟複蘇1起努力,黴國將會必要的資金支持——然而這1計劃遭到‘鋼鐵慈父’和在紅蘇勢力範圍內的東歐國家的斷然拒絕,但是紅蘇1948年向捷克國的出兵無意之中堅定了其它歐洲國家支持馬歇爾計劃的決心。
    在接下來的幾年中,馬歇爾計劃向歐洲了130億美元的援助,尤其是幫助了西德、法蘭西以及意呆利3國經濟的重新崛起,但是馬歇爾計劃援助隻是黴國在2戰後對外援助中很小的1部分!在1946年到20世紀70年代之間,當海外援助計劃開始接近尾聲的時候,黴國已向其他國家了大約1500億美元的經濟援助,其中3分之1用於歐洲各國的建設,餘下的部分分別給了亞洲、拉丁美洲和其他1些地方。
    也就是說,從當下(1955年)算起,沈萬福可以聯合自己的盟友們從黴國的對外援助繼續‘吸血’至少10年,至於能夠‘吸血’多少資本量,全看沈萬福及其盟友的本事了!
    拿租借條約來說,不僅它的援助金額非常豐厚(1個大國幫助自己的潛在競爭對手建設它們的經濟,這在世界曆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而且還是開明利己主義廣為傳播的1個完美典範。就連那位自由貿易主義者亞當·斯密都會讚許!
    國民生產總值占到全世界國民生產總值1半的黴國享有高額的貿易順差,但是很多其他國家的經濟都遭受重創,隻有向黴國出口才有錢進口——用黴國的援助來購買黴國的商品,這1個套路1下子就套住了世界上的多數國家,這也是美元霸權在戰後迅速崛起的原因!
    有了像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關貿總協定這些“2戰”之後成立的國際組織的幫助——事實上,沒有大用處,至少在前期就是1個‘擺設的工具’——黴國借此來致力於建立1種新的世界貿易體係,在全球領域降低關稅來刺激國際貿易的增長,實現互利互惠。
    即人們所熟知的‘布雷頓森林體係’,在黴國的操控之下再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世界貿易在“2戰”之後的10年裏增長了十分之1,各國的經濟實力得到極大增強,而這1增長的態勢有增無減——直至2000年,全球貿易總額是1950年的125倍,包括製造業和服務業在內,總額高達75000億美元!
    事實證明,自由貿易直到21世紀都是拉動經濟增長最強大的推動力。
    1946年,黴國國會通過《就業法案》,成立了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以及國會聯合經濟委員會。最為重要的是,黴國國會宣布這1法案是聯邦政府實現就業、生產和購買力最大化的方針。或許在21世紀,這1項就業法案基本被人們所遺忘,因為在現代人眼中,法案的宗旨已經是想當然的事情了,然而在1946年這1項法案的出台與實施則有很大的革命意義。
    直到20世紀30年代,黴國人民都認為自己的官府隻承擔非常有限的經濟責任。
    當然,供應貨幣保持幣值的穩定,協助各種生產的執行是官方職責,但是沒有人會認為官方應該對商業循環整體承擔什麽責任,就像人們不能要求官方對天氣變化負責1樣。
    在英格蘭20世紀最偉大的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橫空出世之前,世界上的大多數經濟學家的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今天所謂的“微觀經濟學”決定價格和影響市場供求關係的多種多樣的資源配置!
    而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感興趣的是宏觀經濟學總的供應和需求是如何影響國民經濟的。他認為供求在長時期內必須保持平衡,但是就像他的1句名言中說的那樣
    “從長遠看我們都會死去!”
    短期內,市場的供求可能無法保持平衡。如果供大於求,就會引發經濟蕭條,如果供小於求,通貨膨脹就會抬頭。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認為各國官府在市場需求不旺盛的時候,應該有意保持1定的財政赤字(或是通過減稅來促進生產與消費)擴大貨幣供應量,這樣才能防止出現蕭條。
    反之,則保持1定的收入盈餘、提高利率,官府就可以對過熱的經濟發展勢頭有所控製。
    世界上各國的大多數經濟學家很快就接受了凱恩斯的觀點——首先,看上去似乎有了這些辦法,他們之前所經曆的1切經濟災難都可以防患於未然了,這讓學術界著實興奮了1把。
    說1句實在話,如果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沒有在華盛頓‘摔了1跤’,恐怕在當前的大不列顛王國內部來說,此人就是繼亞當·斯密之後最受人矚目的‘經濟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