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可能的未來
字數:2889 加入書籤
重生港島之沈門崛起!
在沈萬福的前世,20世紀60年代是黴國曆史上理想主義勃發的時期,這種理想主義把不斷擴大的官方權力作為其反對的對象,安南戰爭、民權運動的訴求都是如此。這是對杜魯門時代、尼可鬆時代的官方力量無限擴大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威脅到了公民個人權利的1種正治反彈。理想主義的年代,同樣是黴國利益集團大規模參政的年代,公民和利益集團比以往任何1個時代都更活躍,整個西方世界的學生、市民、知識分子都加入了這1進程。
這是1個民權進步、國家被社會所改造的時代,特別是2十世紀6、7十年代,黴國民權運動,用個人權利對抗官方權力。這成為黴國優良傳統的發揚光大的時期,民權運動也成為同時期黴國社會生活中的常態。其最終的結果使得黴國官方中腐敗、撒謊等弊端1個1個地被揭露,進行了1次政府行為大清洗。實際上,在整個西方社會中,1968年到1975年間都是正治上的自我淨化時期,包括在法蘭西的5月風暴。曆史上在民主國家非常嚴重的正治貪腐現象,經過這場淨化運動,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這是1個在國際問題上強烈要求和平主義的年代——
1960年,密歇根大學成立“學生爭取民主社會”(sds)組織,提出1係列造成黴國社會危機的問題已經不能由政客們解決,學生必須挺身而出;1965年,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學生聯合校外力量成立“灣區安南日委員會”,發起靜坐示威運動;1965年4月,在sds的發起下,華盛頓舉行大規模反戰遊行活動,參加者有兩萬多人;1968年哥倫比亞大學學生占領學校大樓抗議學校為戰爭和種族主義政策服;在1969—1970年的反戰高潮時期,直接參加反戰運動的人有15萬之多,而經常表態支持者也有幾百萬人。
對黴國來說,遍及全國的反戰運動阻止了正治家們擴大安南戰爭的企圖,使這場黴國在東南亞名為保衛‘自由’、實則意義不大或僅僅為黴國的霸權目標服務的戰爭最終結束。
這也是利益集團在規模、數量和影響力上大為發展的年代。
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借大規模民權運動和反戰運動的機會,黴國的反戰組織數量大增,使黴國公眾與社會團體對黴國外交政策的參與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峰。類似“地下氣象員”這樣的組織最後還走向了暴力化的道路。
民權運動和反戰運動打破了冷戰早期黴國在對外政策方麵的空前1致的保守意識形態,相應地導致利益集團在黴國外交政策方麵的作用模式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麵對安南戰爭的災難性後果,利益集團在對外政策領域出現了分裂與競爭,並在意識形態和對外政策取向上出現了重組。
以往導致戰爭升級的由外交精英組成的對外政策組織逐漸解體,而新崛起的是具有自由主義傾向的利益集團,他們主張政府推行裁軍政策,希望政府關注第3世界國家人民的饑餓與貧困,保護全球環境、維護和平等。
在這過程中,對安南戰爭的爭論使得整個黴國分裂;尼可鬆的水門事件、隨後的立根波斯門事件也使人民對官府失去了信任。對官府的不信任導致選舉正治和黨派正治受到懷疑,利益集團在越戰後期在正治參與上強烈反彈,人們轉而組織起來直接為正治目標而奮鬥。這是利益集團正治在這1時期大規模發展的最重要原因。各種反戰聯盟、公民組織、公民運動風起雲湧,塑造了新1輪利益集團產生的高峰,利益集團的力量進入了1個快速擴張的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利益集團的發展在這1時期並不均衡。與進步主義時代相比,這1時期參與正治的公民群體主要是學生群體,而工人組織則普遍呈現保守的態度。最強大的工人組織“勞聯1產聯”在此期間就巳經表現出了某種反紅色主義、反自由貿易、反全球化的傾向。
至於跨國經濟集團,並未因黴國國內利益集團的參政高峰而受到衝擊,工人組織的反自由貿易政策似乎並未對其造成太大影響。在國際上,黴國遭遇到紅蘇正治勢力的挑戰。經濟上卻建立了國際曆史上最有成效的國際經濟合作體製。
這些體製也促使黴國國內的經濟巨頭更大範圍地走出國門,成為國際經濟體。這些經濟體需要1個安定和有規則的國際秩序,這個秩序的建立於是在很長1段時期內成為黴國國家的任務和戰略。石油巨頭是其中表現得最為明顯的利益集團,其對西亞政策的影響就是黴國在西亞地區保持了龐大的軍事存在。黴國的海外霸權舉措成為跨國經濟集團能夠持續長足發展的主要前提條件,而跨國經濟集團的擴張也成為黴國海外霸權擴張的有力臂助。
同時,外國利益集團也是在這1時期發揮了重要的影響。東洋國通過在黴國國內的正治運作成功地消除了黴國人的“東洋國威脅論”,重新改善了與黴國的關係;而異色冽則不斷通過猶太利益集團影響黴國的西亞政策,而這1時期異色冽成為黴國在西亞地區的代理人,與石油巨頭需要黴國以龐大軍力保持西亞地區倒向黴國的需求是相互配合的。當然,更多的時候,這些集團對黴國正治還是隻能發揮重要影響力,而非支配性作用。
由國內正治原因所導致的越南戰爭的結束意味奢黴國霸權擴張的政策因國內利益集團的阻遏而遭遇重大挫折。不過,從總體上看這種正治參與的反彈尚未改變冷戰期間利益集團在外交領域整體的弱勢情況。
應該說,從黴國建國以來,利益集團正治對黴國國內正治的影響是1直存在的,但是直到近現代才發揮出其在對外政策方麵的巨大威力。毫無疑問,這種力量也重新塑造了黴國對外政策的某些方麵。但20世紀90年代以來,黴國的利益集團正治再次發生了變化。
這可以被視為黴國利益集團正治發展的第5個階段——這1階段的利益集團正治有1些新的變化,如利益集團正治失衡、黴國杜會結構分化、支配集團正治的基本理念發生了重大變化等,這些都影響到黴國的對外政策選擇。
但縱觀黴國曆史,其成就無疑是塑造了利益集團正治影響黴國對外正治的傳統模式,並且直至21世紀仍在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總統、官府、國會議員、華盛頓的說客們,至今仍在多個對外正治議題中延續著這1並不古老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