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危中有機(五)
字數:3869 加入書籤
重生港島之沈門崛起!
如果說美聯儲在1920年至1928年實施的寬鬆貨幣政策沒有直接推動股價的上漲,那麽至少也是間接地導致了1927年黴國股價大幅攀升的局麵。
當時黴國各類股票的漲幅均達到了20以上,投資機構以及中小股民對此欣喜萬分,但對於那些老資格的金融家以及有真才實學的經濟學家們而言,這無疑是1個危險的訊號。
經過長達8年的寬鬆貨幣政策的刺激,異常增長的經濟讓黴國患上了‘熱病’,終於在1927年12月底和1928年初,美聯儲看到了危機的征兆,決定采取貨幣緊縮政策。
1928年10月,美聯儲紐約銀行董事會首任主席本傑明·斯特朗去世,這起事件被黴國著名經濟學家密爾頓·弗裏德曼看作是黴國聯邦儲備係統此後未能繼續采取反周期政策的重要原因。然而部分黴國學者並不讚成這1觀點,因為從本傑明·斯特朗生前的政策主旨上看,其本人並不是願意采取強有力的反周期政策的領導者。
撇開本傑明·斯特朗個人的功過是非不論,黴國聯邦儲蓄係統在1928年下半年購買了超過3億美元的承兌匯票——這1標誌性舉措,說明美聯儲將帶領黴國重返寬鬆時代,1時間樂觀情緒充斥了幾乎所有的市場。到1928年12月末,黴國貨幣供給總量已經達到了730億美元的可怕數字,這是自1920年5月實施寬鬆政策以來的最高值。
1928年3月之後,黴國股價在18個月內再度上漲了1倍,由於股價過高,許多中小股民即使傾囊而出也買不起1股,隻能通過各類共同基金購買這些正在瘋漲的股票。
20世紀20年代,共同基金風靡黴國,波士頓1度被譽為“共同基金之都”。
根據某些文獻的記載1926年至1928年3月,黴國投資基金公司數量達到80多家,總資產高達70多億。然而繁華的背後風險正在湧動,當時黴國民眾的平均工資水平並不高,貸款是消費金的主要來源,低利率政策使貸款消費成本變得極低,炫耀性消費大行其道,薄弱的消費基礎和社會財富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兩極分化,為未來的經濟埋下了隱患的種子。
1929年3月,胡弗宣誓就職,成為黴國第3十1任總統。
事實上,胡弗早已為“不斷增長的投機浪潮”充滿擔憂,但為了獲得選票,他必須強調自己將保持“柯立芝時代的興盛”,因為沒有人願意聽到總統候選人談及緊縮,無論是市民還是企業家。然而這些人卻不知道,此時此刻,1場由黴國開始、隨後迅速波及全世界,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經濟大蕭條即將來臨
1929年10月24日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1天發生的事情注定被載入史冊——世界上最強大的經濟體差點成為了大西洋‘金融海嘯’之下的受害者!
曾經不可1世的華爾街,此時成為了恐懼與憤怒的代名詞1929年9月至1932年7月,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降了89,同期馬薩諸塞投資信托淨值下跌83;被譽為“華爾街教父”的本傑明·格雷厄姆1度瀕臨破產;1929年中至1930年末,封閉式基金交易價格從平均溢價50左右,降低至折價25以下,加上不可變現的約束,基金額券已形同廢紙。
從極度繁榮到瞬間崩潰,大夢初醒的黴國公民在1個接1個噩耗中不得不接受現實——“咆哮的20年代”已經成為了昔日的‘幻想泡沫’!
1929年9月3日,黴國持續4年的股票上漲期似乎走到了盡頭,很多股票投機商還剛剛從佛羅裏達州回來,很快就看到了相關的數據,悲觀論調開始蔓延。
1929年10月7日,收音機裏傳來了金融市場交易將要征收保證金的消息,許多投機者看到了信貸收縮的信號,他們的儲蓄甚至房產很可能會因此而失去。
10月9日,星期1,股票下跌的消息通過私下渠道開始廣為傳播,這是第1次下跌。10月12日,周4,部分股票價格直線下跌,再也沒有人會購買股票,很多人的賬戶因為無法滿足保證金的要求被強製平倉。
10月19日,星期2,那些正在表現良好甚至正在上漲的股票開始被人們大量拋售。
根據黴國紐約摩根圖書館的相關文獻記載1929年的經濟危機時期,黴國的股市恐慌從10月24日持續至10月29日,總共持續了5天的時間;到了10月29日這天,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暴跌,所有的股票都被不計代價地拋售出來,整個紐約交易所陷入了無秩序的混亂當中,開盤後的半小時裏,交易量達到了300萬股,到了中午12點的時候,交易量達到了800萬股,當天收盤時,交易量已經達到了16413萬股,成為黴國金融曆史上交易量最多的1天。正是這1天,華爾街多位著名人物相繼自殺,人們將這天作為經濟大蕭條的,此後1直到了11月13日,黴國的股票指數從452點下降至224點。
1直到1933年7月,黴國股市終於走至最低點,其股票市值蒸發了740億美元,與股市高漲的1929年9月相比,百分之8十3的財富從世間徹底蒸發。
股市崩盤僅僅是經濟下滑的開始,隨之而來的是實體經濟的迅速萎靡。
尤其是農業方麵,在整個1戰之後的黴國,農業蕭條始終是個有待解決的問題,大蕭條時期的農業在前期多年蕭條的基礎上總產值再度下降了33!
實際上,黴國主要農作物的產量並沒有出現大的變動,總產值的下降是源於農產品價格大幅度下降所至,農產品的下跌在1931年之前並不具有毀滅性,到了1931年後,由於遲遲沒有價格回升的跡象,大量農場主開始了破壞性銷毀農產品的活動!
更為嚴重的是,由於20世紀20年代多次出台的對農業的補貼和優惠貸款法案,使得黴國農業領域的負債率達到了曆史最高水平,而農產品價格長期處於冰點,意味著這些負債難以償還,黴國的農業生產將大規模的出現‘曆史性衰退’!
在整個20世紀20年代,作為黴國支柱性產業的房地產,在1927年以後出現了大幅的下滑。1929年的股市崩盤和1930年的銀行業擠兌更是令房地產行業雪上加霜,總體建築投資水平在3年間下降了73,私人部門的建築投資額在1929年到1933年期間總計萎縮了80,到1934年才有所回升,1直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黴國的房地產投資額才逐漸達到1927年最高點的水平。
隨著經濟的不斷下滑,銀行業恐慌在1933年大規模地爆發,這次恐慌直到“銀行假期”即全國銀行暫時停業才得以終止。由此,黴國脫離了金本位製,黴國國會也提出建立銀行存款保險以及在聯邦儲備體係內建立集中的貨幣管理權力機構——而這些改革措施帶來貨幣擴張,由此啟動了黴國金融體係第1階段的複蘇。
1戰後重建的國際金融機製,加劇了全球既有的結構性通貨緊縮,造成金融危機的連續擴散。由於大不列顛王國缺乏充足的黃金儲備,隻憑匯兌信譽和對外貿易順差保持支付平衡,經不起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
1928年,黴國的高利率和證券投機使大量外國資本流向黴國證券市場,國際貸款受到影響。法蘭西以黃金結算外貿順差引起的資本還流則加劇了國際貸款的緊張形勢,英格蘭無力彌補美法退出對外貸款所形成的缺口,導致國際信貸普遍緊縮,資金缺乏且形式不斷惡化。
在沈萬福的前世,世界曆史主流的觀點以1929年9月到10月期間發生的黴國股市大崩盤作為大危機的標誌性。但實際上從整個國際經濟角度來看,危機早已經浮出了水麵。歐洲的證券市場在此之前就已經開始崩潰,德意誌股市崩盤發生在1927年,英格蘭的股市崩塌發生在1928年6月,法蘭西的則是在1929年2月,而加國在黴國股市崩盤的時候還剛剛開始高漲,維也納的股票市場是在1931年才開始崩潰。
黴國的證券市場崩潰後,歐洲的貸款形勢1度隨外資撤出紐約市場而有所緩和,但隨即又因物價的持續下跌以及國際範圍內的通貨緊縮麵臨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