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危中有機(十五)
字數:4190 加入書籤
重生港島之沈門崛起!
在東洋國留學的第2年,李秉哲的身體出現了1些問題,渾身上下1點力氣都沒有。
最初,李秉哲以為自己隻是中暑了,於是就找了1些藥來吃。可是,吃過藥之後病情非但沒有好轉,反而出現了加重的趨勢。慢慢地,李秉哲的腳和身體開始浮腫,這嚴重影響了他的正常行走。病情1天天加重,到後來甚至發展到連起身都十分困難的地步。
因為沒有辦法起身,李秉哲隻得整日躺在床上,被病魔折磨的他不僅沒有辦法繼續自己的學業,就連生活都沒有辦法自理,每天隻能躺在床上苦苦地挨著日子。
後來,李秉哲的室友帶他到醫院進行了1次全麵的檢查。
醫生診斷後認為,李秉哲的病情是偏食引發的腳氣,又因為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引起了嚴重的並發症,致使李秉哲無法正常地生活和學習。
因為身體出現了這樣的狀況,李秉哲的心理也變得脆弱起來。1個人在異國他鄉獨自漂泊,無依無靠本來就是1件讓人感到很難過的事情,更何況現在自己身患重病。漸漸地,李秉哲萌生了退意,他想要回家,回到那個有自己的父母和妻女的家裏。
但是,他也深知自己來東洋國求學是1件多麽不容易的事情,走到現在自己付出了旁人無法想象的努力和汗水,他不想讓自己現在擁有的1切就這樣輕易地失去。李秉哲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究竟是回家還是繼續留在東洋國求學,成了困擾他的1大難題。
就在李秉哲為是否回國的問題而糾結的時候,他的病情又惡化了,不容樂觀的病情讓李秉哲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留學生活和今後的出路。
“沒有辦法完成學業真的很可惜,但是現在我待在這裏既沒有辦法學習,也沒有辦法來養活自己,那我以後的生計又該怎麽辦?我來到東洋國也已經有1年多了,對東洋國的現狀也有了1定的了解,要不幹脆回家吧。”多年以後,李秉哲是這樣回憶在日留學的生活的…
在經過了1番痛苦的掙紮之後,李秉哲決定放棄在東洋繼續留學的打算,選擇了回國。
當李秉哲背著行囊,風塵仆仆地出現在家人麵前的時候,他的父母都嚇了1跳。
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此刻應該在東洋國念書的小兒子竟然回來了,而且還麵容憔悴,行動遲緩。母親見到自己疼愛的小兒子變成了這副模樣,不禁淚如雨下。她趕緊把兒子接到屋裏,噓寒問暖。李秉哲把自己在東洋國這1年多的經曆以及自己回國的原因告訴了父母。
李秉哲的父親聽完他的講述之後,強壓下心中對兒子的失望,說“既然回來了,那就先把身體養好再說吧。我相信你做出這樣的選擇有你自己的道理,我也相信,關於今後的路,你也有自己的打算。先安心養病吧!”
隨著病情康複,李秉哲又開始思考自己的出路問題。經過反複地思考之後,他還是覺得大城市的機遇會多1點,於是便決定再回到他曾經求學的地方——漢城。但是到了漢城之後,他1直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也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時間1天1天地過去,李秉哲開始泄氣了,他感覺自己根本看不到未來,從未有過的巨大恐懼和絕望將他包圍,他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將來會是什麽樣,在漢城處處碰壁的李秉哲最終決定回家鄉發展。
為了改變現狀,回家之後,李秉哲委托早稻田大學的校友從東洋國引進了1些菜籽開始種菜,並且還計劃在家裏再養幾頭豬和牛。
因為有了1片屬於自己的農場,李秉哲有了精神寄托,整個人的精神狀態比在漢城時好了很多,他也感到自己的人生有了意義。他的務農生活走上正軌,日子也逐漸過得安逸起來。
可是,這個世界上有那麽1種人天生就不喜歡安逸,李秉哲無疑就是這1類人。
雖然日子1天比1天過好,李秉哲的心卻抑製不住地開始動搖了,他的心中有1個聲音在大聲地說“這並不是你想要的生活,不是嗎?”同時,還有另外1個聲音也在對他說“現實點吧,你已經是有妻兒的人了,整天無所事事的像什麽樣子?”
李秉哲的心中又開始了痛苦的掙紮,他就在這樣的掙紮中度過了兩年的光陰。
李秉哲回首自己走過的路,驚訝地發現,自己上了這麽多年學,竟然連1點能夠證明自己學曆的東西都沒有。中學畢業前,他主動放棄了畢業,選擇了到東洋去留學;在東洋求學期間,又因為身體的原因迫不得已結束了學業。
在這麽長時間的求學生涯中,李秉哲都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原本以為,在東洋國能夠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但是沒能如願。回家之後,他依然沒有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隨著年齡的增加和閱曆的增長,李秉哲越來越不知道自己接下來的路該怎麽走了。因此李秉哲總是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暗自思索“值得我用畢生的精力去從事的事業究竟在哪裏?難道這個世界上真的就沒有1種適合我從事的職業?”
有1天,李秉哲喝得酩酊大醉地走在回家的路上,1路上他沐浴著皎潔的月光,感覺心情舒暢了1些。回家之後,他去孩子們的房間看望已經睡熟了的孩子,當他看到柔和的月光照在孩子們稚嫩的臉上的時候,心中有所觸動。
這1夜,李秉哲徹夜未眠,他思考了很久,忽然想到了自己在日本時的夢想,他當機立斷,決定不再這樣猶豫下去,必須要幹出1番事業來——成功的事業才是他心中所向往的!
李秉哲的父親看到兒子的態度和之前截然不同,於是對他說“這是你自己說的話,我希望你能夠時刻謹記。你現在已經是有家室的人了,所以我希望你能夠做1個有責任感的人。”之後,李秉哲的父親給了李秉哲300畝地,讓李秉哲當作創業的資本。
李秉喆用父親給他的300畝地換回了5萬日圓,然後他就帶著這些錢上路了。他並沒有急於把這些錢投入市場當中,而是先到各地的市場去考察。
經過了慎重考察和再3考慮之後,李秉哲決定把馬山作為自己的投資地點。這是1座離自己家鄉不遠的港口城市,是著名的糧食集散地,糧食的流通量很大,但整座城市隻有1家東洋人經營的碾米廠,其他的都是小作坊,根本滿足不了如此巨大的市場需求。
瞄準了這個巨大的市場之後,李秉哲決定在馬山開辦1個屬於自己碾米廠。而且李秉哲還有1個很大的野心,那就是要開1家能夠壓得住東洋人氣勢的碾米廠。
要想開辦1家這樣的碾米廠需要很多資金投入,這個時候李秉哲又陷入了矛盾之中,自己究竟是要把父親給的這些錢全部投進去,還是去尋找幾個合夥人呢?
經過了1番深思熟慮,他決定去尋找合夥人。隨後,李秉哲找到了他家的兩位世交好友——樸正元和鄭賢勇,向他們闡述了自己創業的打算,並提出了合作事宜。
聽完李秉哲的闡述之後,樸正元和鄭賢勇也覺得這是1個不可多得的商機,於是3個人決定每人出資1萬日圓來創建碾米廠。
李秉哲給自己定的目標是把碾米廠建成馬山最大、擁有最先進設備的廠子。但是要開辦1個馬山最大的碾米廠,僅憑這點錢是遠遠不夠的。於是,李秉哲決定向銀行申請貸款。
可是,在當時的韓國半島,貸款並不是1件容易的事情,隻因人們都知道銀行的門檻很高,所以1般人都不敢輕易進去。果然,李秉哲貸款的時候就遇到了阻力。
接待他的是馬山銀行行長平田支,他壓根兒就沒有意願要貸款給李秉哲,於是1開始就拋出很多刁鑽的問題來難為李秉哲——“最近糧食價格的變動很大,你知道是什麽原因造成的嗎?你是怎麽看待糧食市場的發展趨勢的?你申請貸款用什麽來做擔保呢?你認為你自己具備成為1個企業家的素質嗎?”
這些問題不僅刁鑽,而且還有1些侮辱的意味,但是為了貸款,李秉喆還是忍著氣11回答了平田支的問題,而且,每1個答案都條理清晰。李秉喆還努力地說服平田支相信自己,盡管這個時候他的心裏焦慮不堪,但表麵上卻表現得十分鎮定。最終,這個年輕人憑借著自己的自信和堅忍不拔的態度改變了平田支的想法,成功地得到了銀行的貸款。
1937年,李秉喆的第1次創業開始了,他和兩位朋友為這個碾米廠取名為“協同”,這個名字包含著他們3個人團結1致共奮鬥,為韓國人爭光的含義。
而且3個年輕人都表示不論遇到什麽樣的挫折,在事業上都不能輸給東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