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危中有機(十六)
字數:3887 加入書籤
重生港島之沈門崛起!
正所謂“萬事開頭難”,任何1個企業家在創業過程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困難。創業之初,每個創業者都麵臨著如何才能讓自己在眾多成熟企業的夾縫中生存下來的難題。隻讓自己生存下來,才能夠談得上發展。因此,創業者要堅守自己的信念,勇敢麵對創業之初的挑戰,隻有這樣才能夠度過創業初期的艱難,帶領自己的企業走向燦爛的未來。
李秉哲在創業之初也經曆了1番波折。最開始創業的時候,李秉哲雄心勃勃地想要幹1番大事業,施展自己多年來的抱負,但是創業似乎並沒有他想象中那麽簡單。
原本以為碾米廠隻要引進了最先進的生產設備,再加上工人們的勤勞工作,機器不停運轉,不斷地加工出糧食,保證了產量,公司就能夠贏利。但是,李秉哲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樣的做法碾米廠不但沒有贏利,至還出現了虧損,而且虧損的額度1天比1天大。看到這樣的結果,李秉哲和兩位朋友都感到很失望,更感到焦急萬分。他們不停地思考碾米廠虧損的原因,如果再這樣下去,不要說賺錢了,就連最開始投資的3萬元本錢也可能分文無回。
眼看著碾米廠1天比1天虧損嚴重,樸正元感覺自己已經看不到任何的希望了,於是他向李秉哲提出了撤資的想法。此時,鄭賢勇卻對樸正元說“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了1些,我們還是再繼續堅持1段時間,看看情況再做決定也不遲。”李秉哲也極力地挽留這位好朋友。可是,不論李秉哲和鄭賢勇怎麽勸說樸正元,他都鐵了心地要把資金撤回去。
後來,3個人經過協商決定,樸正元暫時不撤資,1年之後無論發生什麽事情,他都可以連本帶利地將自己的1萬元資金拿回來。
樸正元退出後,碾米廠的1切事務都落到了李秉哲的肩膀上。李秉哲不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去麵對廠裏麵的50多名員工和鄭賢勇,而此時的鄭賢勇也已經沒有了之前的信心。
但是,李秉哲還是不斷地勸說鄭賢勇“我們應該想想是不是漏掉了什麽東西,我們如此努力,但廠子還是出現了虧損,如果不是漏了什麽的話,我們為什麽會出現虧損?不如我們先從內部經營開始查看,看看有沒有什麽漏洞?”之後,李秉哲就開始仔細地觀察工廠經營活動中的每1個細節,他甚至還跑到其他商戶的工廠中去考察他們的經營模式和技巧,但是什麽問題都沒有發現。那麽,虧損的問題究竟出在什麽地方呢?
李秉哲前思後想,最終決定去糧食交易市場上轉轉。果然,李秉哲在這裏找到了工廠虧損的原因。當時,整個韓國半島的糧食價格都是由仁川的米穀交易所根據市場的情況來製定。
當時的糧食交易就像股票交易1樣,每天的價格都是不同的,糧食價格經常出現暴漲或者暴跌的情況。而商人們則像股民們1樣,在糧食價格下跌的時候,大規模地囤積,等到糧食價格上漲的時候,再把糧食拿出來賣。
在創業之初的李秉哲隻是1心專注於業務的拓展,根本沒有注意到糧食在買進和賣出中的市場規律。反而,李秉哲通常是在糧食漲價的時候買進,又在糧食價格下跌的時候賣出。這樣1來,自然就不會賺到錢了。
李秉哲發現了虧損的原因之後,決定調整經營方式,按照市場行情來進行糧食的買進和賣出。自從李秉哲轉變了經營方式之後,碾米廠的效益逐漸好起來,也開始逐漸羸利。
沒過多久,碾米廠的生意就變得異常興隆。而當初花高價引進的先進設備也在這個時候真正地發揮出了應有的作用。看到機器每天不停地運轉,碾米廠的效益不斷提高,贏利也逐漸增多,李秉哲幾個月來1直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經過了這件事情,李秉哲總結出1個經驗“世界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如果有,那隻能說明人們還沒有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法。隻要問題存在,就1定會有解決的辦法,但是,這需要人們有足夠的主見、冷靜的頭腦和敏銳的眼光才能夠做到。”
隨著碾米廠的經營逐漸趨於穩定,李秉哲那顆不安於現狀的心又開始蠢蠢欲動起來,他想嚐試1下其他的路子,於是又開始4處尋找新的商機。很快,李秉哲有了新的發現。
1天,李秉哲在散步的時候,發現有1輛貨車停在他的工廠附近,他看到裝卸工人們把車停在遠處,然後走很遠的路把車上的貨物搬到工廠裏麵去。不禁納悶“為什麽這些工人不把車開到工廠中去卸貨呢?”
等到走近之後,李秉哲才發現貨車的輪胎壞了。他見工人們來來回回地搬運貨物,特別辛苦,就建議司機以後及時更換新的輪胎。誰知,司機歎了1口氣,說“我們也想換新輪胎啊,但是我們社長欠的債務實在是太多了,公司就快要關門了,哪裏還有錢來換輪胎呢?”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李秉哲敏銳的商業觸角感知到,這又是1次商機。碾米廠不論是買糧還是賣糧都需要運送糧食,盡管現在碾米廠加工糧食的效率已經提高了,但是糧食的運輸卻是1個很大的問題。如果碾米廠能夠擁有1個屬於自己的車隊,不僅能夠降低運輸成本,而且還能從中賺1筆,何樂而不為呢?
於是,李秉哲找到了運輸公司的老板。經過1番商洽之後,李秉哲從這個老板的手中接手了運輸公司。後來,他還出錢購置了20輛嶄新的貨車,擴大了整個運輸車隊的規模。
通過對資本的原始積累,李秉哲的企業開始慢慢地走上了正軌。伴隨著碾米廠和運輸公司的良性運營,李秉哲也漸漸地賺得盆滿缽滿。但是,李秉哲的野心絕不僅僅止步於此,他仍然在馬不停蹄地尋找下1個能夠給自己帶來財富的商機。
因為李秉哲經營的是糧食加工行業,所以,他十分關注與此相關的土地價格的動向。
當時,全球性經濟危機全麵爆發,它的影響也蔓延到了韓國,再加上當時東洋國在韓國進行瘋狂的掠奪,農民紛紛逃出農村,轉而向大城市尋求庇護。
這也導致了土地的價格急劇下跌,最嚴重的時候,甚至跌到了每坪25錢!
但是,糧食的價格卻在不斷地增長,當時1鬥大米從30錢漲到了115元。李秉哲通過這1現象發現了1個巨大的商機。通過縝密的計算,李秉哲發現如果此時經營土地的話,每投資50元,扣除銀行的利息,每坪能夠獲得835元的純利潤,這必定是1項大有前途的投資項目。李秉哲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最終決定購買土地進行投資。
同時,李秉哲也開始勸說他的合夥人鄭賢勇和他1起進行土地投資,他是這麽勸說的“你看,現在全世界都處在恐慌期,不僅是東洋,就連韓國也受到了影響,國家的經濟已經好幾年都不景氣了,農村的土地價格1降再降,現在已經便宜到了無法想象的地步。”、
“可是,現在的糧食卻十分短缺,價格已經翻了好幾番。我想,咱們可以把土地買下來,然後租給農民,讓他們進行耕種,等到糧食收獲的時候,肯定能夠大賺1筆。而且現在賣地的比買地的要多,這是好機會。我想把自己的資金全部拿出來投資土地,你覺得怎麽樣?”
李秉哲說出來的每1句話都充滿了自信,鄭賢勇也覺得他的話十分有道理。
很快,李秉哲就開始了自己的新1輪投資。他開始大規模地購買土地,為了購買到更多的土地,他甚至向銀行申請了貸款。此時,貸款變得那麽輕而易舉。首先,李秉哲因為碾米廠的經營,已經和平田支熟識;其次,當時整個銀行業的業務都在下滑,隻要能夠收回利息,銀行都十分樂意貸款給客戶。於是,李秉哲輕而易舉地獲得了貸款,而且數目還很龐大。
得到貸款之後,李秉哲開始對韓國半島各地的土地價格進行考察。經過1番考察後李秉哲發現,隻要支付預訂金,用已經簽好合同的耕地做擔保,還能夠從銀行裏貸到更多的錢,而銀行的利息則完全可以從賣糧食的錢裏麵支付。
李秉哲心想不出5年,就能夠實現自己的偉大構想了。碾米廠和運輸公司從創辦到現在,發展勢頭十分迅猛。有這兩個公司做支撐,李秉哲對這1次的投資信心十足。這個時候的李秉哲完全沒有想到,自己的舉動已經完全超出了自信的範圍,而是被成功衝昏了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