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危中有機(二十二)

字數:4112   加入書籤

A+A-


    重生港島之沈門崛起!
    憑借消費者的信賴,第1製糖工業會社成功打開了國內的市場,其產量也開始迅速上升。
    到1954年4月,第1製糖工業會社僅僅開工了半年,日生產能力就達到250噸,即便這樣,在市麵上還是供不應求。等到了糖廠開業1周年的時候,第1製糖廠生產的白糖已經占到了全國白糖消費總量的333,第1製糖廠替代進口白糖的效果還是十分顯著的。
    隨著第1製糖廠的生產逐漸地步入正軌,很多人都建議在現有價錢的基礎上加價。如此1來,既不影響糖廠的產量,還能夠給糖廠帶來豐厚的利潤。但是,這1提議遭到李秉哲的堅決反對。他認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自己不能夠在這個時候牟取暴利。創辦糖廠的初衷就是為了取代進口的高價白糖,在微薄贏利的同時,也讓本國國民能夠用便宜的價錢買到白糖,為國家節省下大筆的外匯。如果趁機漲價的話,那就有悖於自己創辦糖廠的初衷了。
    1954年7月28日,第1製糖廠獲得了南韓國的國產製品優秀獎的榮譽。到1956年,南朝鮮對糖的進口量也從1953年的100降到7,到了這個時候,第1製糖廠的白糖幾乎占據了整個南韓國市場。
    值得1提的是,在20世紀50年代,南韓國地區的招工大多是公司通過學校、家庭和親戚中的關係來雇傭員工的,3星第1製糖廠的招聘方式卻和當時大多數的南韓國公司不太1樣。3星集團率先在南韓國地區建立了公開招聘的人事製度,並且努力提高員工們的勞動效率、改善員工福利。
    第1製糖廠的成立是3星進軍製造業的第1步。“第1”這兩個字也體現出了李秉哲1往無前,永爭第1的決心,第1製糖廠的建立為以後“3星第1”的精神奠定了基礎。
    第1製糖廠的成立,標誌著南韓國的進口替代產業正式出現,也為南韓國現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1製糖廠對李秉哲而言,不僅成就了他的榮譽和輝煌,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實現了夢想,讓他成功地從1個商人轉型為企業家。隨著第1工業製糖會社的成功,李秉哲又開始把目光投向其他產業,他的夢想才剛剛開始,他還要帶著它走到更遠的地方,他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夠變得繁榮昌盛,他認為這才是1個出生在貧窮國家中的企業家的真正使命,而第1製糖廠的成功,僅僅是1個開端。
    在第1製糖廠獲得成功之後,李秉哲深刻地意識到企業的社會責任。於是,李秉哲想要創建更多的企業,提高生產力。此時的李秉哲想建設出能夠將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的產業基地,為南韓國創造外匯收入。
    年輕時經曆過慘痛失敗的李秉哲為自己設定了事業底線,1直以來他都遵循著這個原則,他的每1次選擇都是在仔細權衡過利弊之後做出的。同樣,經過了縝密的思索之後,李秉哲把第2個進口替代產業的目光鎖定在了紡織業上。紡織業是1個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發展紡織業,不僅能解決人們穿衣服的問題,還能創造很多就業崗位,解決人們就業難的問題。
    當時的南韓國在纖維工業方麵的生產力盡管已經恢複到了韓國半島戰爭之前的水平,甚至還略有超出,但是纖維工業的生產仍然不能夠滿足國內人民的迫切需求。
    所以,南韓國官方不得不從國外大量進口纖維製品,以此來緩解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和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南韓國進口的這些纖維製品中毛織品和毛紗的進口量占總進口量的比重是相當大的,其中毛紗的純進口量甚至高達797,南韓國迫切地需要擁有屬於自己的毛織廠,這樣1來,不僅能夠節省大量的外匯,而且還能極大地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
    其實,紡織業也是有詳細劃分的,當時南韓國地區的毛紡織產品全部都依賴國外的進口,能夠擁有1家屬於南韓國本土的毛紡織廠是1件迫在眉睫的事情,而李秉哲剛好對純毛西服麵料十分感興趣。於是,李秉哲又把範圍縮小到了毛紡織業上。
    為了確保自己的投資項目萬無1失,李秉哲找到了時任南韓國商工部部長的薑成泰先生,向他詳細了解了毛紡織業方麵的信息並查看了大量資料。薑成泰告訴李秉哲,商工部每年都要花費1000多萬美元去進口細毛紗用於毛料的生產,但是不論怎樣努力,他們依然還是織不出像樣的毛料。所以,每年都會有很多毛織品通過非法的途徑流入南韓國,導致毛織品的走私活動十分猖獗。盡管官方多次下令整治這1現象,但是這個指令層層傳達下去,最終落實到執行的時候效果甚微,官方很難掌握走私的情況,也沒有辦法從根本上解決這1問題。薑成泰最後表示,他希望像李秉哲這樣的愛國企業家能夠在毛紡織行業中起到先驅的作用。
    聽完薑成泰先生的這1番話之後,李秉哲更加堅定了把自己的第2個進口替代產業定位為毛紡織業的想法。於是,他回到公司後就向大家宣布了自己的這1新計劃。可是,這個想法1提出來,又1次遭到了理事會的反對,他們都認為現在製糖業的發展正處於直線上升的階段,放著賺錢的製糖不做,又去搞什麽毛紡織,是不是有點太不靠譜了。
    而且很多人根本就不看好毛紡織業市場,他們認為不論是從資本、技術,還是從市場方麵來看,冒的風險都太大了。各方麵的反對聲、指責聲和擔憂聲不絕於耳。
    這還隻是來自內部的阻擾,作為南韓國—東洋—南洋這1張走私網絡的幕後主導,即使沈萬福身處黴國紐約,可仍舊是不會容許李秉哲為南韓國在毛紡織產業塑造‘金字招牌’!
    1來是毛紡織產業是沈萬福為港島、濠江乃至是台島地區‘預留’的現代工業化初期的支柱性產業之1,如果被南韓國給捷足先登,豈不是讓沈萬福前期的布局功虧1簣了?!
    2來是李秉哲並不算是沈萬福的‘親密盟友’,因此在某些方麵,沈萬福是不會輕易接受1位‘後來者’的挑釁,尤其是這1位‘後來者’是南韓國的‘創業鬼才’李秉哲!
    所以,沈萬福在了解到李秉哲企圖為南韓國塑造毛紡織工業來創收外匯之後,當即安排了在東京城常駐的堂弟沈萬仞動用1切可動用的關係,全麵封鎖進出南韓國地區的毛紡織原料與成品——南韓國官方不可能完全禁絕毛紡織原料與產品的走私活動,隻因在這背後有著駐韓黴軍的撐腰,沈萬福還真是不擔心南韓國官方會因此來得罪自己的‘黴國爹地’!
    但是,強大的反對力量更加激起了李秉哲的鬥誌,他更是暗中發誓“不管別人怎麽想,1定要用10年的時間讓全國人民都能夠穿上我生產出來的毛料製作的西服。”
    沈萬福也不是非要在毛紡織領域跟李秉哲‘慪氣’,但是在港島、濠江與台島的工業基礎沒有完善之前,他是不可能讓南韓國成為東亞地區的‘紡織業中心’——至少在2十世紀7十年代之前,南韓國地區還是乖乖地接受來自港島、濠江與台島的紡織品傾銷吧!
    即使麵對沈萬福施加下來的巨大壓迫,然而李秉哲還是沒有放棄為南韓國打造紡織工業的念想,於是在1954年9月,李秉哲成立了‘第1毛織株式會社’——這1家公司沒有借助任何的外資貸款,所有注冊資本都是李秉哲及其合夥人的,顯然是存著某種心思!
    既然李秉哲非要頭鐵到底,那麽沈萬福也不介意跟李秉哲扮手腕——黴國對於外來紡織品是有配額限製的,從1953年至1960年期間,東亞地區的紡織品配額無1例外都被黴國商務部分配給了港島、台島與東洋國,南韓國地區想要拿下黴國的紡織品市場,已然是錯失了最佳時機,即使想要出口至歐洲國家,也需要考慮海外運輸網絡也被沈萬福掐住命脈的事實。
    當得知這1情況之後,李秉哲直接原地愣住了,看著前不久才落成的‘第1毛織株式會社’生產工廠及辦公大廈,他這才深深體會到自己到底是在跟什麽樣的‘對手’在打擂台!
    或許有著南韓國官方的支持,李秉哲終究是能夠順利經營‘第1毛紡株式會社’,可1旦原材料與成品的海外運輸渠道被沈萬福直接掐斷,屆時李秉哲縱有何等高聳的雄心壯誌,也無法輕易突破沈萬福親自為他部署的‘天羅地網’——黴國方麵更樂意他們‘狗咬狗’!
    南韓國的人民或者是企業家確實是擁有著極其強烈的家國情懷,然而在麵對強大的力量之時,又不得不端著1種既崇拜又惱恨的心理來讓自己的膝蓋彎曲下去!
    說實話,沈萬福並沒有與李秉哲親自接觸過,但是通過堂弟沈萬仞的描述,他倒是能夠理解李秉哲1門心思想要為南韓國打造民族工業的赤子之心,巧合的是……他沈某人同樣是1位實打實的赤誠之子,他深知紡織業是1個落後國家迅速積累工業化建設資本的基礎產業之1,如果任由李秉哲與南韓國官方4意破壞他為祖國精心安排的紡織業布局,隻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