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角色轉變(一)

字數:4239   加入書籤

A+A-


    重生港島之沈門崛起!
    本田技研的新款發動機讓其發展的道路變得更加順暢,雖然b型發動機夭折,但也促使本田宗1郎研發出了c型發動機。而成功研發出的c型發動機,讓本田宗1郎改變了發展方向,即他決定向摩托車領域進軍。不得不說,這確實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1個決定,因為本田摩托車在日後幾乎成了“速度與激情”、“現實與夢想”的代名詞。
    然而,或許是年齡的增長讓本田宗1郎漸漸明白,他已經不能再“4度創業”了。
    因此,本田技研不斷推出新產品,他的重心完全放在了公司的發展上,並同時為投資之事勞神煩心。本田宗1郎在技術上絕對是1流的,可說起經營,他與“門外漢”相差無幾。
    所謂“冥冥之中自有定數”,就在本田宗1郎忖度要如何在經營上做出如技術上1樣的成就但他又深感有心無力時,“牽線紅人”出現了。他就是竹島弘——本田技研日後的常務。
    1949年夏季的1天,竹島弘來到了本田宗1郎家中。本田宗1郎在濱鬆工業專科學校機械係旁聽時,竹島弘是那裏的講師。後來,他辭去職務到了中島飛機公司。第2次世界大戰後,竹島弘在通產省工作。這1年夏天,他正好回濱鬆度假。
    兩人很長時間未見,1見麵頓有恍如隔世之感。竹島弘工作所在的局正好對口本田技研,所以有些情況他也是了解的。本田宗1郎借著老友前來,便向他吐起了苦水。
    本田宗1郎說“現在我們的發動機銷路很好,可相對的資金回收卻差了許多,這樣下去,闖蕩東京就有些困難了。”可見,那時本田宗1郎已經做好了開辟東京市場的打算。
    竹島弘對經營企業也頗為在行,給出了自己的見解“這樣的話,我認為你應該尋找1個能夠為公司理財的人,這樣你就能放心地鑽研你的技術了。”本田宗1郎點頭稱是,可不知道這樣的人要到哪裏去找——既能妥善地管理公司,又能讓人信服的人的確不好找,因為本田宗1郎是不願意與1個時常同自己的意見相左的人共事的。
    竹島弘自認為也比較了解本田宗1郎,不會隨隨便便地給本田宗1郎推薦什麽人,不過他表示,隻要碰到合適的人選,1定會介紹給本田宗1郎。
    這次短暫的商談,事實上已經為1次“曆史性的會麵”做了先期鋪墊,如果竹島弘不到濱鬆找本田宗1郎的話,也就沒有日後本田技研中的“絕妙搭檔”了。
    還是這1年的夏天,本田宗1郎日後的黃金搭檔——藤澤武夫出現了。當時,藤澤武夫在福島縣2本鬆經營1家材料公司,他為購買1些發動機的0部件而去了東京。
    就在某1天,身在東京的藤澤武夫辦完事情後,轉身走進了1個公廁——在廁所裏,藤澤武夫發現竹島弘也在裏麵。竹島弘曾在藤澤武夫購進中島飛機公司的0部件上給予過幫助,所以藤澤武夫連忙向竹島弘打招呼——來自廁所的“緣分”(張偉誰在e我?!)
    竹島弘見同自己打招呼的是藤澤武夫,很驚訝,覺得實在是太巧了。兩人互相寒暄了幾句後,藤澤武夫突然問“竹島先生以前經常提起本田先生,不知道他身體怎樣?”
    竹島弘聽藤澤武夫突然問起本田宗1郎,更加驚訝,他回答說“本田真是了不起,他可稱得上是1個天才技師……”就這樣,兩人邊走邊聊。藤澤武夫從竹島弘的口中得知,本田宗1郎研發的發動機十分受歡迎,可濱鬆地區的需求量幾乎要達到飽和了,所以本田宗1郎正準備向東京進軍。不過,他卻在這件事情上碰到了麻煩。
    “麻煩?”藤澤武夫好奇地問,“產品不是已經打開銷路了嗎?如此1來,何時到東京發展都是可以的啊。”竹島弘說“事情的確如此,可本田這個人在金錢上並不精明。誰想要他的產品,是很容易就能得到的,可回款方麵他就有些不在行了。他雖然想進軍東京,但要購買1些機器設備,因此在資金上似乎出現了問題,所以正在尋找合適的夥伴在東京發展。”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藤澤武夫當即表示請竹島弘代為向本田宗1郎轉述自己有意進入本田技研任職的想法,畢竟本田技研的發展勢頭強勁到讓藤澤武夫充滿期待。
    藤澤武夫於1910年11月10日出生在東京京都小石川,比本田宗1郎小4歲。因父親藤澤秀4郎經營著1家廣告宣傳公司,所以藤澤武夫的童年過得衣食無憂。
    可好景不長,關東大地震讓藤澤秀4郎的公司化為烏有,並因此欠下巨額債務。
    性格倔強的藤澤秀4郎並不畏懼這種困難,他很快陰霾中走出來,租下山手線大久保車站附近的“大久保電影館”。然而,2度創業的他依舊不受幸運之神的眷顧,經濟的不景氣致使當時的娛樂業十分蕭條,最終,大久保電影館關門大吉。
    備受事業挫折打擊的藤澤秀4郎不久便身染疾病,可即使這樣,他依舊不放棄,堅持著自己的夢想。慢慢長大的藤澤武夫十分欽佩父親,他覺得父親是世界上最堅強的人。
    藤澤武夫身材高大,可體質比較虛弱,到中學時仍舊如此。1928年,藤澤武夫在當時的京華中學畢業,報考了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即未來的築波大學)。可惜的是,他落榜了。
    那時藤澤家已不比從前,所以藤澤武夫不再繼續讀書,選擇打0工以減輕家裏的負擔。在這期間,他曾經做過抄寫員,每天加班加點卻隻能拿到40日元。藤澤武夫過的生活是比較清苦的,同時期的本田宗1郎與之相比,過的簡直就是“貴族般”的生活。
    1930年,20歲的藤澤武夫應征入5,在東洋國6軍步兵第7十5連服役1年。藤澤武夫因為身體素質不佳,所以軍事訓練讓他十分吃力。加之他對軍隊中所要學習的知識並不感興趣,同時沒有學曆,即便後來成為1名幹部候補生,也隻做到5長的級別。
    1932年以前的東洋,如果有錢支付給軍隊的話,隻要服役1年就可以離隊了。藤澤武夫的父母不希望兒子留在軍隊,所以節省下了240日元交給軍隊,藤澤武夫得以早早離隊。
    退5後的藤澤武夫在23歲那年進入了1家名叫“3輪商會”的鋼鐵材料銷售店。剛進店時,他隻是1個小小的推銷員,每天要向1些中小企業推銷鋼材。藤澤武夫從小到大,在家人和周圍人的眼中都是1個性格內向的人。可在做推銷員後,藤澤武夫好像茅塞頓開1樣,慢慢地積累了越來越多的客戶,他的銷售業績也在公司中排上了第1位。
    1年後,3輪商會的老板被軍隊征召,老板在離開之前,委任藤澤武夫為商會的營業擔當,這時他的月薪也由原來的15日元飆升至150日元。不過,他並不在乎這區區150日元,他在乎的是積累更多客戶,取得更好的銷售業績。
    從1937年9月至1938年1月,藤澤武夫在短短4個月的時間內便獲利20萬日元!這是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藤澤武夫漸漸發覺自己在業務方麵的確有著“天賦異稟”。很快,他便以3輪商會為基礎,設立了東洋機工研究所,主要製作切削工具。
    並非技術出身的藤澤武夫管理這家製作切割工具的小廠十分吃力,用了整整3年才製造出成品。不過他也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管理經驗,這為他日後協助本田宗1郎奠定了基礎。
    1943年,3輪商會的老板退5歸來,藤澤武夫將3輪商會歸還給了老板,但也趁此機會將東洋機工製作所獨立於3輪商會,這標誌著藤澤武夫開始自行創業。
    1943年的秋天,中島飛機公司委派相關人員到藤澤武夫的工廠檢查質量。
    此前,藤澤武夫就已經把中島飛機公司發展成為自己的客戶,而中島飛機公司委派的人員便是引薦本田宗1郎給藤澤武夫的竹島弘。
    1945年,東洋國成為國際社會上的“眾矢之的”,藤澤武夫將躲過空襲的工廠遷至福島縣2本鬆。隨後,藤澤武夫馬上申請了運送機器的許可證。但等許可證到手,並把機器全部運送到福島縣的這1天,戰爭卻結束了。
    戰後,藤澤武夫對整個時局有了新的判斷。他預測,在戰後的1段時間內,切削工具或許並不比建築用的木材銷路好。這很容易理解。戰後無論是工廠還是居民住房,都要用到木材。因此,藤澤武夫購置了1片山林,在福島縣開始經營木材生意。
    事實證明了他的預測,源源不斷的訂單讓他的公司發展得越來越順暢。就這樣,興隆的生意讓他時常往返於東京和福島縣之間,也因此才有機會在公廁中巧遇竹島弘。
    其實,藤澤武夫也很想到東京發展,但他始終不能下定決心。而巧遇竹島弘、了解了本田宗1郎的情況後,藤澤武夫決定成為後者的合夥人,1起開辟1項嶄新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