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角色轉變(三)

字數:4161   加入書籤

A+A-


    重生港島之沈門崛起!
    1950年6月25日爆發的韓戰,讓東洋國遇上了1個發展的良機。
    隨著韓戰的推進,當時東洋國內的工商業呈現出了1片繁榮的景象。本田技研在此期間,購得了東京北區的1家縫紉機廠,將其改建為摩托車組裝廠。本田宗1郎和藤澤武夫明白,趁此大好機會擴大公司的規模是明智之舉,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當年全東洋約有300家摩托車代理店,而銷售本田技研摩托車的隻有區區20家。那些代理店雖然表麵上代理廠家的摩托車,事實上卻以銷售汽車為主,隻把摩托車擺在角落裏。
    如果情況持續下去,那麽本田技研是無論如何也難以建立起行銷網絡的。隨後,藤澤武夫想到,全國約有55萬家自行車店,如果讓這些自行車店代理本田技研的摩托車的話……
    藤澤武夫馬上給全東洋55萬家自行車店的老板寫信,詢問他們是否願意經銷本田技研的摩托車。最終,55萬家自行車店中有5000家願意成為本田技研摩托車的代理店。
    依靠藤澤武夫的經營之道,本田技研很快便擁有了自己專屬的地區代理商,並逐漸遍及全國。把在東京購置的縫紉機廠改建成摩托車組裝廠,並將發動機從濱鬆送到該廠後,藤澤武夫自信地告訴本田宗1郎“現在每個月的銷量可從原來的50輛增加至300輛。”本田宗1郎1聽,頓時兩眼放光。300輛,這可是原銷售量的6倍!
    本田宗1郎並不認為這是“黃粱美夢”,他相信藤澤武夫的能力。他想,如果真的能達到這個產量,就馬上在東京設廠——本田宗1郎準備大幹1場了!
    可是,當藤澤武夫向通產省申請建造1個月產300輛摩托車的工廠執照時,卻被通產省的官員嘲笑了1番“300輛?這真是天方夜譚,你們的摩托車真的那麽好賣嗎?是不是想變相爭取到更多的汽油配額才提出如此不切實際的銷售數據?”盡管遭到了通產省官員的冷嘲熱諷,但藤澤武夫並沒有喪失信心,他相信自己的判斷,更相信性能優越的本田摩托車。
    1950年11月,東京北區的摩托車廠正式進入生產階段。當他們將濱鬆工廠生產的發動機安裝到北區工廠生產的車體上後,每個月的產量正好是藤澤武夫早期定下的300輛。
    這簡直是個奇跡!如此1來,藤澤武夫等於給通產省的官員們來了1個下馬威,也讓那些對本田技研的生產銷售能力有質疑的同行人士閉了嘴。
    就像東洋國“經營4聖”之1鬆下幸之助曾說過的1句話那樣——好的產品必定暢銷!
    本田夢幻d型摩托車自上市以來,受到了用戶的普遍歡迎,這使得其銷售量直線上升;自東京北區摩托車組裝廠成立後短短兩年時間,其產量攀升到了驚人的1000台。
    這是本田宗1郎想不到的,他真的看不出藤澤武夫這個看上去魁梧、實際上有些虛弱的家夥到底是用什麽辦法做到這1切的。本田技研的摩托車雖然性能優越,但若沒有藤澤武夫高明的經營手法,恐怕也不能取得如此令人震驚與羨慕的優異成績。
    1951年,整個世界在短短1年時間內發展得日新月異,藤澤武夫的思想也緊跟著時代發展的步伐。那時期,他總是同本田宗1郎提及研發4衝程發動機的事情。本田宗1郎每每聽藤澤武夫說起這件事,總是1副滿不在乎的樣子,他說“我們生產的是兩衝程發動機,早前不是和你說好的嗎?關於生產什麽樣的產品,你是不能過問和幹涉的。”其實,他心裏並不這麽想。但藤澤武夫仍然不厭其煩地向本田宗1郎宣傳4衝程發動機的好處。
    在當時的東洋國內,兩衝程發動機因為使用廣泛而大受歡迎,4衝程發動機隻有在歐美進口的摩托車和汽車上才會使用。因此,東洋國的發動機製造商對4衝程發動機並不感興趣。
    不過,兩衝程發動機雖然為眾多發動機製造商青睞,可它的噪音極大,且會排出大量白煙。同時,混合氣並不能完全燃盡,這是兩衝程發動機最大的缺陷;此外,潤滑油也有問題。
    發動機在負荷過重後,速度如果太快,汽缸內的溫度就會過高,這會導致發動機膨脹進而停止工作。藤澤武夫清楚,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發動機要求的提高,這樣的發動機很快會淡出人們的視線。
    本田宗1郎這個“天才技師”怎能不知道這種發動機存在的弊端呢?雖然他表麵上拒絕了藤澤武夫,可在私底下,他已經計劃好了1切。他很快就將在濱鬆工廠工作的河島喜好調到東京,對他說“你馬上研製4衝程發動機。馬力要盡量大1些。”
    河島喜好接到命令後,很快畫出了圖紙,將加大馬力作為首要目標。不久之後,河島喜好按照要求研製出了新的發動機。可本田宗1郎試過發動機後,覺得聲音太大。
    河島喜好又費了9牛2虎之力,終於在保證馬力的前提下,將發動機的聲音變小了,可還是沒有達到本田宗1郎的要求。本田宗1郎認為發動機的馬力加大了、聲音也變小了,可是消耗的燃料卻增多了,這樣1來,成本就會提高。
    本田宗1郎是1個不達目的不罷休之人,他做事情1向要求“完美”。河島喜好在那段時間覺得自己簡直就像在地獄裏生活1般,日夜顛倒,飲食也不規律。但他清楚,如果達不到本田宗1郎的要求,受再多的苦也得不到任何“同情”。他時刻鼓舞著自己,希望不要讓本宗1郎失望。最終,1台各項指標達到了本田宗1郎要求的4衝程發動機誕生了。
    1951年5月10日早上,本田宗1郎驅車來到藤澤武夫的家中,讓他跟自己1起出去。
    藤澤武夫對此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出了什麽事;而且1路上,本田宗1郎1直繃著臉。藤澤武夫看著1言不發的本田宗1郎,也慢慢緊張起來。
    藤澤武夫暗想,即使是本田技研出了什麽大狀況,自己也1定要守住本田技研!不1會兒,本田宗1郎將汽車停在了東京北區的工廠門前,下車後他將藤澤武夫帶到了工廠1角的設計室——這1間簡陋的隻有10平方米的小屋子就是河島喜好研發4衝程發動機的地方。
    兩人走進了屋子,河島喜好微笑地看著本田宗1郎。這時,本田宗1郎緊繃的臉突然笑開了花,他轉身看著1臉茫然的藤澤武夫,說“這個總算研發成功了,本田技研1定會獲得更大的發展。”藤澤武夫順著本田宗1郎手指的方向看去,隻見製圖台上的圖紙上還留有1些修改的痕跡。“這……這是……”,藤澤武夫好奇地問。本田宗1郎敲著桌子說“這就是你同我多次提及的4衝程頂閥式(ohv)發動機的設計圖紙。它是146、變速機和發動機合為1體的小型發動機!”說完,本田宗1郎目光炯炯地看著藤澤武夫。
    隨後,本田宗1郎開始詳細地向藤澤武夫介紹新型的4衝程發動機。藤澤武夫不太懂技術,隻能不住地點頭。雖然很多專業上的知識他不了解,但看著本田宗1郎神采奕奕的樣子,他知道這款發動機1定很棒。的確,這款新型發動機在未來10年裏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藤澤武夫這時想起了來時路上本田宗1郎的表情,不禁哭笑不得。他不知道本田宗1郎為何1路上繃著臉,害得自己為此擔心不已。新型發動機雖然設計出來了,可本田宗1郎卻突然顯得很無奈,他對藤澤武夫說“發動機需要變速器,可是東京沒有製造變速器的工廠。我們北區工廠和濱鬆工廠的設備根本不夠,這該如何是好?”
    藤澤武夫倒不覺得這是難題,他說“這個容易辦,我們再興建1個變速器工廠就可以了。”本田宗1郎驚訝地張大了嘴,說“話雖如此,可我們哪裏有那麽多錢來建工廠啊?”藤澤武夫朝本田宗1郎自信地點點頭,表示他1定會想辦法。
    兩個月後1個風雨交加的日子,本田宗1郎、藤澤武夫和河島喜好3人的身影出現在了靜岡通往箱根山的路上。在這兩個月中,他們製造出了1輛夢幻e型摩托車,此次前往箱根山就是為了測試1下這1款e型摩托車的性能。
    箱根山比較陡峭,1般的摩托車是難以到達頂峰的。如果換作本田技研的a型機動自行車,隻能行駛3分之1的路程,而後推車行進3分之1,餘下的3分之1隻能用汽車運送上去。可以想見,箱根山是何其陡峭。
    幸好當天下著大雨,所以發動機要比正常的天氣冷卻得快。河島喜好以每小時70公裏的速度攀爬著箱根山,並不時地回頭看著汽車裏的本田宗1郎和藤澤武夫——即使是極其險峻的箱根山,仍舊是被河島喜好駕駛著e型摩托車征服了。
    成功征服了箱根山,這也證明了e型摩托車的性能確實是極其優秀,這同樣意味著本田技研再次為東洋國創造了1款堪稱傳世佳作的摩托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