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驚險交加(一)

字數:4193   加入書籤

A+A-


    重生港島之沈門崛起!
    1951年11月,又經過3個月的先期準備,本田技研正式對外發布了146夢幻e型摩托車。夢幻d型摩托車為胭脂色,又稱大紅色,而新款的夢幻e型摩托車則采用的是黑色。
    黑色的夢幻e型摩托車更加“光鮮”,這是對塗漆有過1番研究的本田宗1郎力求達到的效果,因為當時東洋國內的油漆無法展現出本田宗1郎想要的那種光澤。與其他摩托車相比,夢幻e型摩托車更顯高貴,也更加奪人眼球。
    1950年的韓戰在給整個東洋國帶來驚喜的同時,也讓本田技研的夢幻e型摩托車大有“用武之地”。鑒於夢幻e型摩托車的熱銷,本田宗1郎實施了增產對策,產量很快攀升至日產130輛。這個數字創下了當時東洋國日產摩托車生產數量的新紀錄。
    半年後,夢幻e型摩托車的日產量增至150輛。1年後,這款摩托車的變速器由兩擋變為3擋,日產量達到了驚人的2000輛。3年後,產量又達到了32000輛。
    本田技研借著夢幻e型摩托車的氣勢如虹,獲得了巨大的發展。
    而本田技研研發出的摩托車之所以出現銷售盛況,1是因為產品本身的確有“過人之處”,2是因為藤澤武夫此前建立起的全國行銷網絡。
    如果說本田技研的成功應歸功於兩個人,那麽1個是本田宗1郎,另1個絕對是藤澤武夫。本田宗1郎後來曾對妻子說“如果藤澤辭職了,那麽我也辭職。”
    本田宗1郎對企業中“2號人物”的絕對信任,讓本田技研不再是1個街道工廠,也讓其本人的技術有了更大程度的用武之地。本田技研在1款款新型產品的推動下,發展如日中天。但是……就在這看似洶湧的發展大潮下,實則湧動著1股“濁流”——
    這是本田宗1郎未曾察覺的1股“濁流”,是連藤澤武夫這樣的經營能手都忽視了的“濁流”,這1股“濁流”幾乎將本田技研吞噬。
    在夢幻e型摩托車大獲成功後,本田宗1郎和藤澤武夫依舊在機械的更新上大步前進,這次,他們瞄準了“女性”。a型機動自行車誕生之後,東洋國民對機動自行車的好感隨著時間的推移並未減弱,這是因為它經濟實惠。比如,家庭主婦們上街買菜,或者走親訪友時,若不能與開車的丈夫同行,那麽她們就可以選擇自己騎著機動自行車前往。
    本田宗1郎和藤澤武夫認為,汽車、摩托車行業發展得再快,方便大眾的機動自行車也不會輕易退出舞台。因此,他們工作的重心並未因夢幻型摩托車的大賣而發生轉移,他們還是熱衷於機動自行車。本田宗1郎的妻子磯部幸曾提出過機動自行車的缺點,那還是在a型機動自行車剛剛問世之時。隨著逐步改進,點火時不易掌握時機和腳蹬車時太累的缺點已被本田宗1郎11克服。可是,還有1些機動自行車“固有”的缺點沒有摒除。
    磯部幸曾經對本田宗1郎這樣說“本田先生,你能不能想些辦法,不讓自行車上有那些像翻在外麵的雞肚腸1樣的東西?”從女性的角度看,裸露的電線讓她們覺著比較難堪。
    藤澤武夫也曾對機動自行車提出過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這種車單是發動機和油箱就有14公斤,又笨重又耗費能源。若是能將其改造成1種既經濟又方便的交通工具,針對婦女設計出輕巧的造型,那麽必定會在市場上掀起1股颶風!
    本田宗1郎聽了妻子和藤澤武夫的建議後,召集了技術人員開始重新研究a型機動自行車。3個月後,重僅7公斤的發動機研製成功,裸露在外麵的發動機電線也被隱藏了起來。同時,發動機的裝配位置也與以前不同。本田宗1郎將其安裝在了後輪支撐架的後下方,這樣1來,衣褲容易被弄髒的問題也徹底解決了。
    這款新改進的機動自行車名叫“佳普f型”,是繼a型發動機後本田技研的第6款產品。
    改良出這款佳普f型後,藤澤武夫便思考著怎樣將其銷售出去。直接對外發布這款新型車自然也會受到人們的關注,但這種關注促成的交易量顯然不是藤澤武夫想要的。
    在這時,藤澤武夫想到的還是整個東洋國內的55萬家自行車店。
    舊計重施,考慮周全的藤澤武夫寫了1封信給那些自行車店的老板,這1封信是這麽寫的“本田技研開發出了全新的機動自行車,這將最大限度地滿足東洋民眾的需求,也能將上1代留下的生意發揚光大。”在信裏麵,藤澤武夫並未直接請求自行車店的老板經銷本田技研的新產品,可字裏行間都透露出這種新產品能夠帶來的益處。
    收到藤澤武夫的信後不久,就有3萬家自行車店表示他們有意向經銷本田技研的產品。
    隨後,藤澤武夫再次寫信給這些有意向經銷本田技研產品的老板,表示會很快給他們每家店送去1輛佳普f型,0售價為25萬日元,如果真的願意經銷,那麽希望能將19萬日元的貨款以郵局匯款的方式匯至本田技研,或者匯至3菱銀行京橋支行。
    到了這1步,其實藤澤武夫算是打出了1張“漂亮牌”。原來,在與那些自行車店聯係之前,他已經與3菱銀行方麵有過接觸,表麵看上去藤澤武夫是想與3菱銀行協商能否將自己的信件發給那些自行車店,實則是想與3菱銀行建立1種信賴關係。
    本田技研給那些自行車店老板發信件的同時,也發信給他們,表示3菱銀行同意接收匯給本田技研的款項。就這樣,藤澤武夫不動聲色地就把3菱銀行拉入了自己的陣營,這為日後其“挽大廈於將傾”時取得3菱銀行的幫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與3菱銀行建立緊密的關係,算是藤澤武夫立下的又1“奇功”,這不但讓本田技研在謀求更大發展時可以更方便地獲取貸款,也讓本田技研在客戶心中樹立起了更高的信用度。
    1952年4月,有5000家自行車店將貨款匯至本田技研。兩個月後,第1批佳普f型——1500輛出現在了市場上。1953年1月,本田技研的總公司和東京營業所搬遷至中央區2丁目,本田宗1郎的家也搬到了新宿舍區西落合1丁目。
    在此期間,藤澤武夫4處打探,得知有1個在太平洋戰爭中製造機器的廢舊工廠,地點位於埼玉縣北足立郡大和町的白子。隨著夢幻e型摩托車和佳普f型的6續誕生,以及本田技研中產品的多樣化,本田宗1郎和藤澤武夫清楚,要謀求更大發展的前提是有形成規模的工廠,因此藤澤武夫才會在尋找工廠上大費力氣。
    這個位於埼玉縣的廢舊工廠果真名副其實,本田宗1郎和藤澤武夫進行實地勘察時,覺得廠房實在是殘破不堪。不過,兩人最終還是決定買下這個工廠。本田宗1郎知道,如果生產形成了規模,藤澤武夫是有能力將產品銷售出去的。到那時,破舊工廠就會變成“搖錢樹”。
    埼玉縣白子工廠開工兩個月後,雖然本田技研產品的產量極速飆升,可還是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為此,藤澤武夫找到本田宗1郎,建議再擴建工廠。很快,在藤澤武夫的主持下,本田技研第1個具規模的工廠建成了,占地10萬平方米。
    此時,本田技研勢如破竹,在發動機、摩托車市場上掀起了1股巨大的浪潮。與此同時,本田技研的注冊資本額也再度增加1949年,其資本額為200萬日元;至1952年6月,已經增加至600萬日元。半年後,飆升至1500萬日元;1953年,資本額增加至6000萬日元。
    在資本額逐漸增加的同時,本田宗1郎和藤澤武夫商量,應該趁勢將本田技研的規模再擴大。而擴大的方式無外乎增設或者擴建工廠,這需要添置新的機器設備。為此,本田宗1郎於1952年11月4日奔赴黴國進行實地考察。
    抵達黴國後的本田宗1郎發現,當時東洋國使用的機器要落後歐美地區10年以上。如果使用黴國的機器設備,那就能1點點縮短其中的差距。再則,購置歐美的機器後,可以不必急於投入使用,如能將其進行適當改進的話,那麽趕超歐美就成了可能。
    熱情高漲的本田宗1郎馬上訂購了當時看來十分先進的全自動機床,並在訪問歐洲的時候,購置了更加先進的機器。此行本田宗1郎1共花費了45億日元,簡直是個天文數字。
    購置新機器的錢,自然是從3菱銀行得來的企業貸款,然而當此時的3菱銀行正在麵臨著來自3井銀行的‘圍追堵截’——在美亞控股操縱之下的3井銀行,6續接受了來自太和銀行、j摩根、大通國民銀行與花旗銀行合計100億日元的現金投資,其中太和銀行持有投票股權百分之5十5,與美亞控股聯合控製了3井銀行3分之2的投票權。
    為了進1步鞏固3井銀行在東洋銀行界的龍頭地位,趁機打壓3菱銀行也不為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