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字數:7895 加入書籤
風往北吹!
第二天一大早,天還沒亮,三個人草草洗了把臉出了門,走了好久才走到旅店。眾人都起來了,男娃跟大家介紹了一下榆生,也跟榆生介紹了下同學。大家客氣了一陣,榆生就叫大家跟他去吃蟹黃包。去了地方,占了張桌子,榆生叫夥計端來不少包子餛飩,還叫了幾個小菜。一桌子人吃飽喝足出了門,相跟上漫無目的在街道上閑逛。榆生來上海好幾年了,地頭熟成了新向導。哪兒熱鬧,他就帶一行人去哪兒。逛了一天,大家夥兒買了不少報紙、刊物、糕點、衣物。回到旅店,榆生就回去了,臨走說“我先回去了,過幾天再來看大家。既然不著急回去,有空我就過來。”晚上,大家夥都很興奮,勁頭很足,閑聊著上海的西洋景,約好明兒個去幾所洋學堂看看。這次南下,男娃帶了不少錢,夠花一陣子,也不忙著做什麽。接下來的日子,男娃跟大家夥逛夠了,就在報社找了份校版的生活,沒時間限製,到點兒做完就行。一有空,男娃就約好同學往洋學堂跑,順道加入了好些團體組織,什麽救國會、互進會,名字聽著都很洋活。他參與了好幾回遊行活動,跟著大家一起吼喊,什麽來勁喊什麽,熱情一天比一天高。可糊塗的是,他也不曉得這麽做有個啥用“一吼喊起來就高興暢快,年輕人在一起嘛,幹啥都來勁。”這段時間,男娃每天都很忙活。他看了不少書,小胡子長了出來,絨絨的,還用不著刮。有空的時候,男娃也寫些小塊頭文章,向幹生活的報社投稿。還真有刊登發表寄來稿費的情況,他很興奮,覺得找對了革命的方向“海濤想用槍杆子革命,我準備用筆杆子革命。”校對了這麽多文章,他的寫作水平日益見長,視野也開闊了不少。漸漸地,男娃參加的各種社團活動越來越多,也能幫些小忙,出些小主意。男娃為人大方,說話能力不錯,很快就能聽懂些上海話、廣東話、福建話,西洋話、東洋話也能聽懂幾句,時不時還能來上兩句。大家挺愛聽男娃吼喊的,信天遊酸曲的魅力也是不分人群的。沒事兒空閑吃飯的時候,男娃就來上兩句助助興。有時幾個談的來的好朋友去喝點小酒,日子過得緊張又愜意,他好像真的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了。
男娃到上海以後,也不曉得為甚,常能想起婆姨的音容笑貌,一個人發呆的時候想,夢裏時常會出現那道身影。躺在床上睡不著的時候,他就回放跟婆姨相處的點點滴滴,回味回味在一起的快活時光,舒解舒解緊張的心情“想想那個彪悍能行得一塌糊塗的女子,那個俏麗可人如風中楊柳的女子,那個知書達禮才情橫溢的女子,那個騎馬馳騁縱情逍遙的女子,就有些醉了,心裏麵美滋滋的。隻有鎮北才能養育出這樣栓整的女子。南方的女子脂粉氣太濃,嬌弱了些。北方的女子脾性太正,矜持了些。自家婆姨就象是大漠裏的桃花水,草原上的格桑花,揉合了南北女子的靈性,豪爽大氣而不失感性柔膩,風風火火而不失知性聰慧。不管走到哪裏,就是放不下她,心心念念她。縱使相隔千裏,隻要想起她,瞅著在天津照的相片,就感覺生活有了光彩,心裏是踏實的,什麽苦悶煩惱都能消解泯滅。我就象是個風箏,跑再遠,也總有一根線牽著,那頭有家,有婆姨娃娃,有根,有歸宿。”
海濤整天悶悶不樂的,不曉得整天想些甚。有時候幾天不見人影,叫男娃一陣擔心,問他咋了也不說。有一回,男娃終於忍不住,海濤出門後,他就偷偷摸摸跟上去,看他倒究去了哪兒。走了好遠,男娃才看見他去了軍營。他等海濤耷拉著腦袋出來,就迎上去問他去做甚。海濤眼光閃爍,隻一個勁往前跑,就是不理男娃。男娃急了,緊跑幾步,一把抓住海濤質問“還當我是兄弟嗎,甚事都憋在心裏,啥也不說,整天往這兒跑作甚。”海濤想甩又甩不開,立在那兒低下頭不說話,良久才說“我想當兵,他們說我是學生,沒受過苦,不要我。我怕你笑話我,沒敢跟你說。”男娃罵道“做球的甚事,有甚不能說的。當兵好呀,如今天下不太平,想革命,當兵最好。你咋不找他們當官的呢,官越大越好。”海濤沮喪地說“找不到。”男娃拍了拍他的大腦袋說“笨得要命,你不會打問打問啊。看甚時候大官來這地方,堵他的車唄。”海濤心中一激靈說“還真叫你說對了,好象今兒個就有大官來,裏麵當兵的都挺緊張,忙裏忙外的。”男娃笑彎了腰“那還等啥,咱就在大路上等著,看他還能跑了。看你長得五大三粗的,咋是個膽小鬼。”海濤反駁道“你才是膽小鬼。”又撓了撓頭嘟囔道“不是沒想到嗎。”男娃說“走,小心大官進去了。”兩個學生模樣的小後生就這樣直挺挺的站在去軍營的大路拐彎處等著,也不怕軍營裏的人看見。過了很久,等得兩人腿肚子都酸了,遠處傳來一陣汽車嗚嗚聲,一輛小轎車開了過來。司機見到路中間有兩名學生模樣的小後生站在路中間擋了道,一個急刹車停下,把兩人嚇了一跳。從車上下來個軍人,劈頭蓋臉就罵“小赤佬,不要命啦。”海濤梗著脖子說“我要當兵。”軍人又罵道“毛都沒長齊,當的什麽兵。”男娃不滿地說“別看不起人,革命不分大小,有誌不在年高。”軍人氣笑了,沒好氣地說“還一套一套的,滾一邊去,好狗不擋道。”男娃一下火了,血湧上頭“說誰是狗,你全家都是狗,革命都不讓,白瞎了一雙大眼睛。”軍人氣得揮手要打人,車上又下來個軍人說“哪個要當兵呀。”海濤上前幾步大聲說“我要革命,我要當兵。”後來的軍人用拳頭把海濤捶了兩下,又用力拍了拍海濤的肩膀,拍得海濤一趔趄。海濤痛得呲牙咧嘴,把肩膀揉了揉“好大的力氣,拍了拍就這麽疼。”後來的軍人說“能吃得了苦,不當逃兵。”海濤說“瞧不起人,幹革命呢,絕不當逃兵。”後來的軍人摸了摸下巴說“上車吧。”海濤忙拉開車門,讓後來的軍人上去,跑到另一邊上車。先來的軍人也跟著上了車,男娃趕忙閃到路邊,車一溜煙開走了。
北風呼呼地刮著,遠近的田野上瞅不到幾個人影。路上隻有七八個人的一隻小商隊,趕著兩輛馬車、幾匹馱馬,默然地行進在官道上。商隊走得很慢,晃悠悠的,仿佛不著急趕路似的。
女人已經好幾天沒說過什麽話兒,隻是在無聲的流淚,無聲的發呆。她摸著鼓起來的肚子,不知想些什麽。男娃走了,把女人的心也帶走了。女人回到鎮北城己是臘月,路上就走了一個多月。強子帶著幾個小夥計護衛著,路上走得很慢,怕動了少奶奶的胎氣,走走停停,走一會兒就需要停下歇歇。男娃失蹤那幾天,強子跑遍了天津城,天天出去打問有人見過他們家少掌櫃沒。有一回真的打問到一點兒消息,終於聽到有熟人前幾天見過男娃,那人說當時有好幾個學生模樣的人相跟著往南走,熟人還打了聲招呼,好象男娃說要去南麵什麽地方,一時半會回不來。
女人絕了念想,劉老爺子來信也叫他們趁早趕緊起身,回老家生娃娃,安頓強子照應好兒媳婦“把少奶奶一路侍應回來,路上慢些,不要叫少奶奶有個三長兩短。”女人叫強子收拾好貨物行李,叫上幾個小夥計就上路了。路上還算太平,沒發生什麽意外。越往北走,天氣漸冷,風開始呼呼地刮了起來。遠山一片灰黃,在日頭下沉寂著,路邊的楊柳隻剩下些光禿禿的枝條,一片蕭條的景象。夜晚歇息的時候,屋外時而傳來尖細的哨聲,女人時常發呆犯愣,仿佛靈魂已經離開身子,飛向了遙遠不知名的地方。她拿出一支男娃常用的鋼筆,端詳半會兒,在厚實的筆記本上寫了幾句名為隻有你的新體詩“
那時的風沙
迷了你的眼
傷了我的心
那時的風沙
拉長了思念
貼近了憂傷
那時的風沙
模糊了山川
迷離了身影
有時候
我在想
那時的你
就在我的夢裏
那裏沒有風沙
隻有你”
回到家裏,婆媳相見,又是一番垂淚安慰。快過年了,女人跟婆婆說想回趟娘家,從天津回來,也帶了些東西給大人小娃。婆婆說“去吧,你娘也一年多沒瞅見你了,不著急回來,過年我叫狗子去接你。”
女人叫強子跟她回屋把拾掇好的東西搬上套好的馬車,又叫強子扶著出了院子,上到馬車前頭坐下。強子趕著馬車晃晃悠悠走了好一會才到後街喬家院子,在前門扶著女人下了馬車。他喊過來個喬家的丫頭把女人扶著走進前院,把馬車趕著往回走“還有好多生活等著幹呢。”
女人進屋見到母親,眼淚刷刷往下掉,惹得母親跟著不停抹眼淚。喬老爺子在炕上說“別嚎了,上炕拿個枕頭靠著,算算日子,正月恐怕就要生了,頭娃娃,當心些。”母親把女人扶上炕,屈腿半靠在枕頭上說“噠爺爺呦,婆姨都有了,還一個人死上走了。也不曉得有個三長兩短,看他後生咋辦。”爹摸了摸胡子,又在炕桌上敲了敲說“說甚也沒用,就是如今這世道不咋太平,出上個甚事,這一家老小指望誰去。不說了,歇養幾天就快回去吧。當家的,叫人作些好吃的給蘭子,我出去走走。”爹下炕穿上鞋推門出去,娘又是一頓埋怨,又是一陣心疼。小蓮風風火火跑進來“姐,你回來了,想死我了。哇,肚子這麽大了,快生了吧,男娃還是女娃娃,我摸摸。”娘說“瘋女子,給你姐去做點兒好吃的,別亂摸。”小蓮興奮地說“姐,想吃點兒啥,我去給你置辦。”女人疼愛地摸著她的手的說“不餓,上炕來坐會兒,拉拉話,別一天就曉得瘋跑瞎逛,看手冰的。”小蓮跳上炕,偎在女子身邊嘮叨著這些年的事情,娘也說著家長裏短,女人的心情莫名地好了起來“還是家裏好呀。”。女人跟兩人學說了一遍天津的生活,吃過飯,跟小蓮睡在一個炕上,又嘀嘀咕咕了半天,興奮勁過了才睡著。她在娘家呆了好幾天,哥哥們都來看她,嫂嫂們都過來拉話,一時盡歡。覺得出來的時間不短了,她依依不舍告別了爹娘跟小蓮、小七,坐上馬車回了大院。
身子沉了,過年哪也去不成,女人從娘家回來就沒出過門,吃飯也是開了小灶,想吃甚就叫春花作好端到自家炕上“這幾天今兒個想吃個酸菜糕,明兒個想吃個糊油包,後天又要吃炸豆奶,外後天又要吃粉漿飯,一會兒甜一會兒酸,也不曉得究竟想吃個甚。”她整天很沒形象的在炕上半躺半仰著,一陣迷糊,一陣清醒。過年的鞭炮聲很長很響,女人隻能在屋子裏聽個聲兒。春花沒生活的時候也常過來,扶著女人在院子裏走走,換洗衣裳的生活也早交給春花料理了。正月十五夜裏,遠處傳來一陣又一陣鑼鼓聲,屋子裏很暖和,也不知道婆婆叫人添了多少炭。女人在屋裏正迷迷糊糊想睡下,肚子裏一陣絞痛,禁不住喊出了聲,春花一聽見就趕緊喊人“少奶奶要生了。”
男娃打在上海安頓下來,就開始想家了,想心急如焚的爹娘,想心心念念的婆姨,想血脈相連的娃娃“估摸著娃娃都生了吧,也不曉得是男是女。”每次瞅見街巷中手挽手走過的一對又一對年青男女,搔首弄姿的煙花女子,青春羞澀的少男少女,他的腦海中就浮現出婆姨的身影。他不想去想這些,可一靜下來就又開始想“心中還有那團不滅的火焰,現在不能回去,過婆姨娃娃熱炕頭的日子。這個國家需要我,這個亂世也需要我。”無可排解心中思念的他,提筆寫了一首名為送別的小詩“
夕陽西下
落在黃河
那是無限好的風光
落在崖山
那是無處話的淒涼
晚風中
有你揮別時的惆悵
山茆上
有我思念你的凝望
翻不完
那一道道山
望不穿
那一道道梁
隻記得離別時的情話
隻記得離別後的心傷
小路蜿蜒
永遠還是那麽長
苦雨成線
人若有情夜未央
大悲若喜
煮酒當歌話秋涼
楊柳隨風
明月依舊照大江”
男娃最近很煩,學堂裏有個女子老愛往他跟前湊,有事沒事,找他拉話。一開始,男娃覺得挺開心的,瞅著一臉崇拜的女子,心裏特別滿足。跟女子處著處著,男娃就沒了心勁“這女子對革命啥的活動打心眼裏沒甚興致,就是喜歡跟風時尚,喜歡風花雪月的事兒,跟她相處還不如跟意氣風發的男娃娃在一塊痛快。可女子老纏著,給他買這買那,一見麵就噓寒問暖,關心得叫人渾身起雞皮疙瘩。老想找借口推托跑路,可架不住女子柔情似水、梨花帶雨,又不好意思做得太過分、太絕情。”心軟的男娃就這麽糾結著,被女子糾纏著,不清不楚地混著。多情多被多情誤,相處久了兩人就出了些意外。有天社裏示威遊行回來,大家夥都很興奮,就約著一塊兒吃飯高興一下。喝著喝著,男娃娃們就喝多了。男娃喝得有點兒高,不曉得為甚,糊裏糊塗就在附近要了間房,跟女子睡到了一起,幹了些甚事也記不得了。第二天醒來,男娃一看旁邊睡著的女子,嚇了一跳。男娃趕緊又躺下,閉上眼睛裝睡,沒敢起來。還是女子先起來,去外麵買了些早點,拿回來跟男娃一起吃。乘女子不在屋裏,男娃趕緊起床洗漱,穿好衣裳在屋裏轉來轉去,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不曉得該如何是好。女子打那兒起就纏上了男娃,男娃要從嘴裏說出個不字,那也是千難萬難。最難消受美人恩,他隻好盡量躲著點,不冷不熱的相好著。男娃還是堅持跟大家夥住在一起,盡量少跟女子私下裏會麵。女子也有所察覺,跟大家夥旁敲側擊打問男娃的事兒。汪喬山看出了點什麽,不經意間跟女子拉了拉男娃家裏的事兒“劉林在老家妻兒老小一大家子人呢,聽說他跟媳婦感情很好,也挺孝順爹娘的,這次是自做主張跑到上海來的,他肯定遲早要回老家過日子的。”他旁敲側擊暗示男娃終究是要回老家的,女子想跟著男娃,做小能接受嗎。女子雖說跟男娃還是一如既往相好著,倒也存了些小心思,沒過去追得那麽緊,打得那麽火熱。男娃去了租界以後,換了份生活,路程遠了些,兩人來往越發少了。沒過多久,他就聽說女子跟一個主動追求的小後生好上了。男娃鬆了一口氣“這事就這樣了結也挺好的,全當人生旅途中發生的一段小插曲,彼此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吧。”
男娃後來才聽海濤說“那天運氣真好,後來下車的當官的姓謝,那會兒正好到上海來視察,順道跟一位在這個軍營的老朋友聚聚。他跟朋友說了一下,俺當兵的心願就達成了。”海濤在這個軍營當了兵,男娃也放心了,繼續忙活想幹的事兒。隻要有時間,他就去集會遊行,示威演講,文筆越練越好,寫的文章不少都上了報刊。從報刊的字裏行間,男娃感覺戰爭的腳步在一步一步臨近。有一天,男娃從報紙上看到“宛平城出事了,無緣無故被炮轟了。”上海的社團一時間都開始大規模集會遊行,男娃向報社請了假,整天跟著幾個要好的朋友集會遊行,募捐演講,號召上海的民眾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為保衛國家、護衛上海盡點微薄之力。有一天回到旅店,榆生進來一把把男娃拉出來說“少掌櫃,上海不安全,你快回家吧。”男娃掙開說“我不回去。”說了半天,榆生見說不動男娃,就讓了步“那好,跟我去租界住,那安全些。”男娃想了想,也妥協了,跟大家夥告別去了租界榆生租住的地方。地方很小,榆生把男娃安頓在閣樓上,兩口子住下麵。男娃覺得挺好“雖說有點兒悶熱,晚上還將就,反正白天也不會在家閑呆著。”
汪喬山是帶著任務來的,這事兒他沒跟任何人提起。他把大家夥安頓好,就經常一個人外出,在指定地點與人接頭,執行各式二樣的任務,收集消息,打問動向,甚至刺殺某人。汪喬山專門訓練過,槍法身手還不錯,看著文質彬彬,文弱秀氣,跑起來風箱快,暗殺目標一槍爆頭,一打一個準。上頭的人叫幹什麽就幹什麽,他也不多問。時間一長,活兒就沒那麽多了。閑下來的時間,他就念念書,跟著學生一塊集會,幫大家夥兒出出主意,還專門去軍營走了好多趟,見見海濤,聊聊在滬駐軍情況。局勢緊張以後,男娃搬了出去,偶爾到租界辦事,汪喬山順路會去找他拉拉話,吃個飯。男娃挺喜歡老汪的,一群從天津過來的男娃娃都聽汪喬年的話,覺得他年齡大些,說話做事象個大人,心裏有些話都願意跟他說,叫他拿個主意。男娃有很多話想跟他拉拉,每次一見麵兩人就嘀嘀咕咕嘮叨個沒完沒了,說熱火了,男娃偶爾還叫老汪喝點小酒“南方的黃酒度數低,喝不醉人,就是有點苦頭頭味,喝得不是太慣,湊合能喝。”汪喬年關心地問“在報社幹得咋樣。”男娃興奮地說“還行吧,活兒不多,校版費眼睛,錢賺得不多,可能學不少東西。好些文章寫得都挺好,也算一舉兩得了。就是這世道越來越亂,公家也沒個好辦法,也不曉得甚能救中國。本來到上海是覺得這是個自由世界,來了可以自由自在做很多事兒,現在才曉得我們太小了,甚也不懂,這裏也黑暗沉悶的很。革命也不曉得革誰的命好,咋樣革,革了命能不能救亡圖存,開創一個太平盛世。”汪齊山意味深長地說“沒事兒,多看多想一準能搞清楚,我帶了幾本書你看看,以後再聊,注意出門小心些,最近挺亂的。”兩人分手後,汪喬山匆匆忙忙走了,男娃又在街上逛了很久才回到住的閣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