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17回
字數:5307 加入書籤
風往北吹!
老兩口把孫媳婦帶去公司,跟遠峰說“峰兒,從今天開始,李子就辭職來咱公司了。你是老人,又是哥,多照應著她點兒。遇到了什麽事兒,多教教她,叫她盡快上手。淩子一時半會兒是指望不上了,你倆配合好,咱家的生意就能蒸蒸日上,一天比一天好。”遠峰笑盈盈地說“姨奶,姨爺,沒問題。多個人,多個幫手,李子又這麽能幹,我高興還來不及呢。你二老可不能撒手,我們還太年輕,好多事情還不大懂。那些老親戚、老朋友隻認你二老,我頂多就個跑腿打雜的。”奶奶笑眯眯地說“遠峰,你這張嘴是越來越會說話了,就知道討人喜歡。不多說了,我跟你姨爺還要去拜訪幾個老朋友,你帶李子轉轉,辦公的地方就不用另找了,就用你姨爺的辦公室,反正我倆也不常來。”爺爺說“往後公司的具體事務我們兩老的就不過問了,你們年輕人自己看著辦。每周一開一次會,說說工作,商量商量事情。需要我簽字的文件就叫李子帶回家給我,緊急的事情隨時來家裏。”
李曉跟遠峰送走了老兩口,坐在沙發上閑聊。遠峰把公司的情況裏裏外外介紹了一遍“李子,有啥事兒你就叫我,我就在你隔壁,敲敲牆也行,還省的起身,姨爺過去就這麽幹。”李曉笑嗬嗬地說“峰哥,往後免不得你多提點,到飯點了,咱倆找個地方吃飯去吧。這附近你熟悉,你領我去吧。”遠峰起身說“那走吧。”
兩人下了樓,邊走邊聊,一會兒就進了一個本幫菜餐館。遠峰跟李曉商量著點了幾樣家常菜,一壺龍井茶,邊吃邊聊。在遠峰事無巨細的精心教導,帶著她跑東跑西拉生意的過程中,李曉很快就上手了公司的業務“幹得熟絡了,也就順手了。再說有啥難事兒,有遠峰跟老人頂著呢,哪用得著自個兒心急如焚,抓耳撓腮。”在這種平穩順當的商業活動中,李曉成長得特別快,半年多就儼然成了一個生意場上的老手,說話頭頭是道,做事兒滴水不漏,上上下下都沒什麽不滿的。李曉心裏明白“估計有啥不滿也沒人敢當麵說出來,誰跳出來挑釁,那就是自找不痛快,不想在公司幹了。得不償失的事情沒人會幹,做生意買賣的,就沒一個傻子,個個都是人精。這跟廠子裏真是天差地別,廠子裏的刺頭數不勝數,這兒咋一個也見不到,真無聊。我還想修整修整個刺頭尋尋開心,可惜啊,就咋沒個不長眼的撞槍口上來呢。”李曉的惡趣味注定沒法實現,隻能暗自哀歎。
李曉辭了工作,幹起了生意買賣,有爺爺、奶奶跟王淩幫忙拉單子,買賣做得還不錯。李曉回鎮北老家的時候,說起自個兒的事兒,就叫鎮北家裏的人幫忙拉單子,準備如果有可能,在鎮北跟上海之間建立一條長期往來的商業線,相當於在鎮北再開家分公司。做成了幾單生意買賣以後,李曉就帶著男人,大包小包拎著,專程回了一趟鎮北。幾個女人嘀嘀咕咕幾天,定了下開個分公司,王雁說“嫂子,跑公司的手續,跑公司的業務,就叫大人們操心去,我們就是些打醬油的,跟著好好學學就成。”劉苗苗說“在單位幹得不咋開心,聽了嫂子的話,我決定不幹了,辭職專門管公司的事兒。”薛英說“鋪子如今也發還了幾間,原先租給了別人,聽說有一間租期快到了,咱收回來專門賣些上海貨,主要賣些女人用的東西,大宗的叫嫂子跟大人們說,能幹甚就幹甚,啥來錢就幹甚,先把攤子搭起來。”三個女人一台戲,家裏一大堆女人,一湊到一塊兒,就說個沒完沒了,三兩下就把事兒談妥搞定。開了個家庭會議,跟老人們說了,都挺支持的,這事就徹底定了下來。王雁跟薛英感覺挺不錯的,比上班有意思。不長時間,兩人就起了興趣,參與進來。沒過多久,兩人又都看著眼熱,拉著男人加入進來。沒幾年,店麵就熱鬧風光起來,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李曉跟著爺爺熟悉了一段時間業務,跟公司裏的人也慢慢熟悉起來“公司有十幾個雇的人,好幾個在鋪子裏。剩下的有業務員、有管財務的、後勤雜事的,大多跟爺爺、奶奶沾親帶故。”李曉覺得公司業務運轉良好,暫時不需要改變什麽,熟悉業務才是第一要務,聯絡業務、穩固人脈是第二要務。跟爺爺奶奶講了自個兒的想法,老兩口老懷大慰,直誇李曉是塊做生意的料。
上海的夏季還是比較潮熱的,回到家裏,顧遠峰剛把衣裳脫了換上居家服,一個六七歲大小的男娃娃從裏間跑上來,迫不及待地撲進他懷裏說“爸,你怎麽才回來。”遠峰摸了摸娃娃的頭說“爸爸工作忙,回來晚了。聽姆媽的話,好好吃飯,好好寫字了沒。”娃娃拉著他的手說“我好好吃飯,好好寫字了。我能從一寫到一百了,你過來看看。”遠峰進到裏間跟老婆笑了笑,俯身去看娃娃寫的數字“整整齊齊的,象模象樣,真不錯。”他在兒子嬌嫩的臉蛋上親了一口說“寫得不錯,爸爸先去衝個涼,回來給你講故事。”老婆關切地說“快去衝吧,今天外麵怪熱的,家裏還好些。”遠峰去衝了個涼,舒服了一些。他在外間抽了顆煙,從冰箱裏拿了瓶啤酒打開喝了,娃娃跑過來叫他講故事。父子倆躺在娃娃的床上講故事,遠峰從娃娃手裏拿過一本《三百六十五夜》故事書說“今天講的是小蝌蚪找媽媽。……。”娃娃說“我在無錫老家見過蝌蚪,也見過青蛙。原來青蛙小時候跟長大以後的樣子變化這麽大呀。我長大後變化也這麽大嗎。”遠峰說“變化不大,就是長得會跟爸爸一樣高,還是現在這樣。咱們人變化的不是外表,而是內心,也就是腦子裏裝的東西。有的人腦子裏空空的,啥也不懂,就知道吃喝玩樂。有的人腦子裏的東西很多很多,成了有文化的人。你長大要做個什麽樣的人呢。”娃娃說“我要做一個跟爸爸一樣,會賺錢養家的人。”遠峰笑了“爸爸差遠了,你長大要做一個做大事兒的人。”娃娃說“啥叫大事兒呀。”遠峰說“比如說造個飛機,造個輪船。”娃娃說“我長大要做奧特曼,專打小怪獸。”遠峰驚奇地說“你怎麽知道奧特曼的。”娃娃從被窩裏拿出一個“奧特曼”跟一本漫畫書說“這是上次去太奶家,表叔給我的。他還給我講了奧特曼打小怪獸的故事,表叔講的故事真好聽。”遠峰說“哪天有空,我們就去太奶家玩吧。”娃娃說“好呀,好呀。”父子倆有一搭沒一搭聊著,娃娃沒一會兒就睡著了。
遠峰哄著娃娃睡著了,在外間抽了顆煙,回到自個兒房間。老婆已經上床躺下了,見他進來說“累了一天了,快睡吧。”遠峰上了床,隻在肚子上蓋了塊毛巾被。老婆摟著他說“快睡吧。”遠峰說“睡不著,跟你說件事兒。”老婆說“啥事兒。”遠峰說“前段時間李曉來公司上班了,老人家直接讓她在他們倆的刅公室辦公,擺明就是將來讓她接管公司。自從霄霄出生後,我估計老人家就有這打算了。本來我還沒覺得什麽,來就來吧,一個什麽也不懂的學生娃娃。這段時間怎麽看著有些不太對勁,這淩子媳婦兒太能幹了,公司的事情上手很快,性情還霸道得很,什麽事兒都要自己拿主意。這往後還有我什麽事兒啊。”老婆說“這有啥不對的嗎。”遠峰陰鬱地說“那我可就永遠隻能當個副手,成不了說了就算的一把手了。”老婆說“成不了就成不了唄,小叔娶了個厲害女人,人家小舅子可是個港商,生意大得很。背靠大樹好乘涼,你沒看王淩成親的時候那陣勢,李曉成親時的那穿戴,把咱這小公司賣了,也不夠買幾件穿的戴的用的。人家吃肉,咱總能喝口湯吧。你要想說了算,過幾年賺些錢,咱也小打小鬧開個小公司。我也辭職下海幫你的忙,咱也開個夫妻公司,說不定哪天也做大了呢。如今這世道,什麽事兒都有可能。你是有真本事、真能耐的男人,我有信心。”遠峰聽了老婆的知心話,心情好了許多,鬱結了一天的悶氣散去不少。一時情熱,兩具赤條條的火熱身子就開始了人類最原始、最經典的運動。
送走了畢業回鄉的趙敏,王淩也歇了去文學社活動的心思“如今有了娃娃,婆姨進了公司,一家人的生活都多了起來,需要更多地負擔起家庭的雜事兒,沒辦法。”他每天細心打理著一家五口的衣食住行,一回家就幫助小阿姨忙裏忙外不得閑。看著娃娃一天天長大,他心裏還是挺滿足的“家庭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就是洗衣、做飯、打掃衛生,就是雜七雜八、亂七八糟的瑣碎事情,沒有點兒耐心,沒有點兒愛心,沒有點兒水磨功夫,還真不行。”
回到家鄉,沒一年時間,豪情萬丈一心想回報鄉梓的趙敏就心灰意冷了,他後悔沒聽老師的話留在上海“這兒的工作環境跟自個兒的想象差了十萬八千裏。這兒的人們都一個個得過且過,不思進取。這兒的事情什麽都講人情,唯獨不講規矩。”回到家裏,父親看到他悶悶不樂,就問他咋了。他把自個兒的想法說了一遍,父親哈哈大笑“傻小子,慢慢觀察、體會。社會是個大學堂,我剛入社會那會兒,看不慣的事情也很多,慢慢就適應了。你剛入社會,要學的東西太多了。學校裏單純得多,社會要複雜、現實許多,你做人、做事兒都很老到,我相信你會很快適應的。從小事兒做起,一點兒一點兒打熬威信,一點兒一點兒積累人情,總有一天會有你的用武之地。凡事兒要有耐心,不要著急。”父親的這番話猶如醍醐灌頂,當頭棒喝,本就通人情、明世理的他頓時心頭亮堂堂的“還是心氣兒太高,一時沒反應過來。成天跟一幫憤青混在一起,有些好高騖遠了。如今工作了,還是有些犯文青病,往後要多注意。慢慢熬吧,總有出頭的一天。”
一年多下來,李曉將公司內外情況摸清、理順,開始了的第二步計劃。她在各大報紙上登了一則廣告“聘用三十歲以下的大學生,待遇從優,有從業經驗的可適度放寬條件。”她專門找機會跟峰哥談了這個事情,遠峰沒多說什麽,一口應承下來。他確實很能幹,對李曉交辦的事兒也非常上心。李曉跟他經常討論事兒,能聊到一塊,沒什麽認知上的跨度、感情上的隔閡。李曉思慮了很長時間,終於下決心成立一個新公司,斬斷家族管理的裙帶關係“事務一定要清晰,條理一定要分明,考評一定要透明。現代管理模式要一步步嚐試推行,這樣公司的業務才有可能越做越大,如今這樣下去,遲早出事情。”她一直在向沐生請教,叫王淩多給她找些這方麵的書籍資料,還辦好護照、簽證,專程花了一個多月時間,找沐生幫忙,找了家公司實習,切身體驗了一把外國公司上班的感覺。沐生搞的是建築,人脈很廣,李曉想到啥公司去跟班學習都沒啥大問題。李曉外語學的不錯,嫁過來後家裏老的小的也都能說幾句,王淩的外語也不錯。小兩口每天抽一個小時外語對話,外語歌曲、節目常看常聽,聽說都過關,跟外國人正常交流一點兒問題也沒有。李曉從沐生那回來,就拉著王淩跟爺爺、奶奶說了自個兒的想法,爺爺、奶奶雖有些不認同,但也沒反對“開個新公司還在原來的地方辦公。原本公司租用的辦公地方就很寬敞,不就是新雇幾個人嗎,占不了多大地方,花不了幾個錢。年輕人嗎,多嚐試嚐試也是件好事。畢竟這幾年世事變得挺快的,連淩子都炒上股了,一天抱本書、拿張報紙,研究分析個沒完。”從舊上海摸爬滾打過來的老兩口興致也很高,跟孫子講了不少舊上海老股民的事兒,叫孫子小心點兒。李曉征得爺爺、奶奶同意,就開始大刀闊斧幹起來。她覺得新公司業務範圍選定在玩具上比較合適“既跟舊公司的服裝業務不衝突,又有一定的關聯。獨生子女的錢比較好賺,給小娃娃買東西,大人那是真舍得花錢,不管多貴那是一點也不心疼。這說自個兒家裏,一大家子人都愛給娃娃買玩具,一年換一茬,跟莊稼似的。換季就需要把玩具拾掇一遍,壞了的扔掉,不常玩的收起來。一個大人一年買幾件,幾十個大人寵著一個娃娃,能買多少。何況娃娃還挑挑揀揀,總想跟小朋友玩一樣的、時興的。”
李曉跟峰哥談了她的設想,峰哥也覺得玩具市場很大,大有可為“南方的加工廠、加工村很多,許多都是搞服裝的那些人轉行過去的。”李曉跟峰哥說“你就做這個新公司的副總,把架子先搭起來。咱不求快,穩紮穩打。招的人才需要懂計算機操作、財務稅收、法律金融、市場營銷各方麵的,寧缺毋濫,招到一個合適的算一個。就把我那間辦公室弄成隔檔,一人一個格子開放式辦公,我搬到一個小些的地方。你規劃一下,想好了把方案拿來給我先看看,沒問題的話,去跟管後勤的孫姨說一聲,爭取三個月之內把新公司的框架搭起來。到時候咱熱鬧熱鬧,算新公司正式開業的典禮。”
眼瞅著新公司開張在即,李曉一天忙得團團轉。家裏門外的事兒頭緒太多,她整天在外頭跑得不著家。自打大舅聽說李曉進了公司,從香港運來輛小轎車,兩口子學會駕駛、考上駕證以後,小兩口的腿好象變長了,活動半徑提高了好幾個檔次,請吃請喝的事兒也好象一夜之間多了起來。隻要家裏不打電話,兩人就在外麵忙各自的事情,老兩口常嘮叨說“早知道就不能叫他們買傳呼機、買手機了,磚頭似的有啥好,還叫啥大哥大。本以為方便了,隨叫隨到。現在成了不叫不到,真是世事難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