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九品工匠
字數:4165 加入書籤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誇我好聖孫!
“畫餅?”
李芳心中念叨著這個詞匯,知道陛下不準備露麵。
皇帝有皇帝的職責,身份,不能像是在菜市場上討價還價那樣,去為了一些小事。去爭論。
身為皇帝身邊的大太監,李芳這樣的太監,便承擔了很多本應該皇帝不去的場合。
去宣讀聖旨,也代表皇帝監督。
“不過,這也不是畫餅。”
李芳心中搖頭,眼下大明工匠日子比農民略好一點,但也隻是一點,能吃飽穿暖,但一年四季無空暇,全靠手藝吃飯。
一旦失手,傷到自己,這輩子便再無前程可言。
這是封建時代,沒有任何社會保障體係,雇傭者會第一時間將其趕走。
“召集他們,宣讀聖旨!”
他大聲,立馬引來無數人關注的目光。
工匠們更是被從剛才的喜悅當中抽離出去,呆呆地看向那幾個太監。
李芳位居中間,當下便在朱高煜一眼便能夠看到的地方宣讀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的大明雖為世界最強國家,然國內仍舊百業荒蕪,若要振興百業,先要重工業,以冶煉匠造為先。”
“然我大明天宮院中工匠不過數十人,雖為精華,能為火種,卻不能照亮整個大明。今召集朕的大明無數工匠,便是要讓這大明百業日益強大,我大明民富國強。”
“從今日起,我大明工匠待遇分為不入流,入流二種,不入流者俸祿與吏相當。入流者與同等級官員一致,從九品到一品,皆有。”
“五品以上工匠可以進入工部,充當同等級的官員,為我大明效力。”
朱高煜也好,李芳也罷,都沒有說工匠的俸祿實際上是高於大明同等級官吏的。
不是他給的多,而是自己皇爺爺朱元璋給官員的錢太少。而且這破規矩居然一直延續下去,搞出海瑞吃不起肉的破事兒。
若非現在不是時機,朱高煜已經給官員加薪,爭取更多人的支持。
“轟!”
如同一道驚雷,無數人的心中泛起漣漪。
驚蟄?
種子該發芽了?
他們不理解為什麽朝廷會將工匠劃分為九品,但他們明白,一旦入流,那便有一個不知道有多大作用的官身,不在是民。
身為百姓,在大明戶籍製度下,他們僅僅是商人更高一等。
但這僅僅是名義上,工匠往往為低自己一等的商人做事,一部分工匠自己也會成為商人。
哪怕他們並無商籍。
場麵死寂,即便是沒讀過書,沒有多少知識的工匠也知道在皇帝麵前喧嘩,是何等的大不敬。
即便如此,還是有人顫抖著跪下,不斷磕頭。又在一個人的帶領下,那一聲帶著哭腔的“萬歲”,成為引燃情緒的火把。
烈火烹油般,一瞬間情緒便被點燃,無數人跪下磕頭,山呼萬歲。
這不是方才程序化的磕頭,行禮。
而是他們由衷的感激,他們隻是在感謝。
洪亮的聲音讓朱高煜不禁歎氣。
“老百姓,還真苦。”
他呢喃,聲音被萬歲聲蓋住,沒人能聽到。
“抓住一個稻草便感激涕零,卻不知道這些東西,本來就是你們自己的。”
朱高煜喟然長歎,並不喜歡做救世主的感覺。
他的心思都在煤炭上麵。
千百年來這片土地上的人吃飯都要生火,生火便要用煤炭。
南方還好一些,一直都在開發當中,加上降雨不少,植被還未被大規模的破壞。
但在大明北方,無數百姓居住的錯落內外,隻有黃沙漫漫。
柴也需要去大山裏麵才能砍回來。
於是,這片土地上向來勤勞的老百姓便將目光投在了石炭上麵。
後來石炭被稱作為煤炭,成為貧寒人家取暖的關鍵。
至於做飯,春夏秋的時候,城中百姓還得買柴。
冶煉所需仍舊是煤炭,焦炭在大規模的冶煉之前,不會投入使用。
“多建一些高爐,盡可能的生產焦炭。”
朱高煜拍拍手,將手上麵的煤灰拍掉,看向身邊太監“準備一些黃泥,一些煤炭碎屑。”
“再來幾個木匠,打造一個類似於蜂窩的模子,大小就比一個拳頭大就行。記住,要統一標準,規模化。”
“規模化?標準化?”
一旁記錄的小太監眼中盡是佩服,他雖然不懂這些詞匯真正的含義,卻不妨礙他盲目的崇拜大明皇帝。
工匠們迷迷糊糊,他們並未意識到這些東西有什麽用。
千百年來,有經驗的鐵匠都是一眼就能打造出一個幾乎一摸一樣的東西。沒經驗的就算摸索再久,也隻能造一個四不像出來。
“就是建立標準,用統一的尺子衡量,不管是誰,必須按照規矩來,錯一點都不行。規模化就是在標準化之後,從一變成一萬的過程。大明很大,朕沒有時間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的推廣。”
“但大明北方以及南方很多地方,都需要這個東西。必須確定標準。”
朱高煜重複,又想到了跟蜂窩煤同生共死的煤爐子“用鑄鐵打造煤爐子,通體大小一致,中間要有隔熱層,口徑先打造能夠放一塊煤。鐵的不會,就木匠先做一個木頭的。”
朱高煜不斷吩咐,左右人紛紛領命而去。
方才還在跪拜的工匠們也紛紛領了任務,在太監們不厭其煩的重複下,歪歪扭扭的朝著正確方向奔去。
“這樣能行嗎?”
木匠張老三看著自己做出來的模子,眼睛瞪大,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啥。
“標準化,先量一下。”
一旁的小太監見狀立馬上前,用尺子丈量了一下,道“誤差不到三分之一寸,應該沒問題。”
“那就行,鐵爐子呢?”
他又問。
鐵匠打造爐子需要時間,木匠隻需要木材。
“那邊有大別山來的篾匠,編了一個煤爐子的雛形。”
張老三立馬靠近,看了又看、
圓形的小爐子下麵開口,上麵空洞,大小正好能夠放入一塊蜂窩煤。
可這玩意兒有什麽用?
不隻是張老三,餘下的人都一知半解,他們好奇,卻又得不到任何答案,都默默地忙完手中的事情之後,看向玩泥巴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