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儒法論戰二

字數:4097   加入書籤

A+A-


    按照仙子事前吩咐,二十名特意精選出來的大嗓門禁軍拿著喇叭向四周街道上的士子們一遍遍重複論戰題目。
    有幸參與這一曆史事件的學子聽到辯題後反應各異。
    有人低頭沉思,想著如何破題;有人翹首以盼,想看看台上的大佬如何出招;更多的古代鍵政達人卻開始滔滔不絕,各抒己見。
    “若非那李自成短視,霸占了陳圓圓,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打開山海關,那奴酋多爾袞哪能入主中國?”
    “這聖賢論戰之地,怎麽出了爾這等不學無術之人?評書聽多了吧?又是個把三國演義當三國誌的蠢貨。”
    “要我說,這天下板蕩,根子都在那些武夫身上。那些個總兵官一個個空餉吃的滿嘴流油,打仗的時候卻隻會殺良冒功,遇到些凶悍便抱頭鼠竄,一潰千裏。”
    “這話說的卻是不憑良心了。武將吃空餉,還不是文官逼的。一個大頭兵,朝廷才給幾個大子?不少武官升遷的時候還得借錢給兵部的老爺們上貢,不吃空餉,怎麽還錢,怎麽養家丁?說武將貪生,崇禎年間殉國的武將還少嗎?”
    “就是,你們這些明國的文人就知道輕視武夫,卻不看看那李自成進北京、清軍入關的時候,那些個文官又是個什麽德行,跪在城門口磕頭迎接主子的活計做起來很利索嘛。”
    “說來說去,還是得怪流寇,若不是那天殺的李自成禍亂中原,大明地方平靖,又哪裏會使滿人做大?”
    “薩爾滸那會關內倒是沒有人生亂,怎麽不見你們大明天兵發威?”
    “那是楊鎬無能,竟分兵四路,諸將冒進,致使大明精銳毀於一旦,奴酋趁勢做大。”
    “你們這些宋明文人,果真是除了咬文嚼字,一無所長。但凡懂點軍事常識,便知道薩爾滸那種地形,分兵是個很正確的選擇。明軍若是有點基本的戰力,努爾哈赤無法短時間內解決一路,其餘三路壓過去就是死路一條。明軍的幾個將領表現的也沒有那麽不堪,該衝陣衝陣,該守寨守寨。錯就錯在明軍戰力之低令人發指。幾萬人守著營壘,被人一個衝鋒拿下。這種兵,讓我大唐衛國公李靖去打也沒用。當年萬曆援朝之戰,明軍將士們血戰得勝,結果北軍拿不到賞銀,南軍更慘,直接人都沒了。如此做派,有這薩爾滸之敗就不稀奇了。”
    “你說明國便明國,提我大宋何意?”
    “你們宋國又好到哪裏去?靖康之變這等奇恥大辱,若是換做我大漢,雖九世亦絕不敢忘。爾等倒好,那完顏構稱臣納貢,甚至被一貳臣使節罵到號慟而退卻仍不敢怒發衝冠,此等羞事,爾等做得,還能堵住悠悠眾口不讓人說嗎?”
    “說起來,漢唐宋明都不如我大秦。漢有白登之圍、和親之恥,唐國向突厥稱臣十二載,宋明更不消說,唯有我大秦,北擊匈奴,納河套入我疆土,牧民不敢南下而牧馬。”
    “嗬,卻不知當年是哪家的太後給義渠首領生了兩個小崽子,是漢唐還是宋明呢,不會是鐵血大秦吧?”
    隨著辯題被拋出來,論戰現場好似亂哄哄的菜市場一般。
    本來彬彬有禮的士子們很快變得麵紅耳赤,想象中的辯論變成了各家攻訐、諸國揭短,甚至不少人興致上來了當場表演全武行。
    當然,這些目無尊長、擾亂現場秩序的破壞分子被維持秩序的禁軍大大漢一個個提溜了出去,禁止再進入場地內。
    剩下的士子們才稍稍安分了些,開始講求“君子動口不動手”。
    好不容易擠到近前站占個好位置,可不能因為逞一時之快,失了這觀戰的好機會。
    台下哄鬧持續了許久,終於,管祭酒再次起身來到高台中央宣布“一刻鍾準備時間結束,論戰正式開始!”
    士子們頓時安靜下來,所有人看向高台上的兩位,期盼著一場龍爭虎鬥。
    衛鞅左手攏袖,右手微微伸出,微笑示意長者先行。
    孔子點點頭,也沒有客氣,高聲說道“丘以為,十多年前所以華夏天傾者,在於當政者失德!”
    “萬曆怠政,身為天子,不思勤政愛民,每日裏藏於深宮之中,指使宦官大肆搜刮民間財務,乃有高淮亂遼之事,為遼東局勢敗壞、奴酋崛起埋下禍根。”
    “及至天啟,沉迷木工,信重閹宦,朝堂上烏煙瘴氣,國勢日下,四方亂起。”
    “崇禎即位之初倒是想要有一番作為,可惜卻太過急躁,短視而近利。民生本就艱難,又加派三餉,如此苛政,小民豈能不反?”
    “後又重蹈天啟覆轍,信重親隨,刻薄寡恩,朝堂之上庸才當政,一心為國者不是被排擠遠謫便是被陷害深陷囹圄,甚至為奸人所害。”
    “天下精華內耗於官軍、亂民追逃廝殺間。自帝王以降,文臣失節,武將無德,小民無所依靠。滿清入關,文武爭相投靠以求延續富貴。”
    “而南明小朝廷不思團結一心以求堅固江南半壁,仍以私利為先,內鬥不休,乃有華夏天崩、腥膻遍地之慘劇!”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說到最後,夫子喟然一歎,神色黯然。
    身後的黃宗羲、王夫之、方以智還有台上台下諸多經曆當年慘劇之人忍不住心情激蕩,眼角帶淚,甚至有那當場泣不成聲的。
    對麵的公孫鞅仍是神色淡然,隻是拱手道“夫子一番話,盡言明亡清興數十年為政之失,振聾發聵,然,”
    衛鞅畫風一轉道“卻仍隻是究天下傾覆之表象,未能得其根本。”
    “君臣無德,秩序崩壞,豈唯明國?曆朝曆代到了末世,哪個不是法度不行,道德崩壞,荒唐之事層出不窮?”
    “為何漢唐之季卻不見有此禍事?如唐末懿宗懶政、僖宗禍國、昭宗不自量力,何如明世?唐國世家大族德行比之明末袞袞諸公又能好到哪裏去?”
    “且那崇禎皇帝好歹大權在握,文臣武將莫敢不從,他昭宗有什麽?政令出不了長安城,甚至大明宮內都不能生殺予奪。如此惡劣形勢,亦不見契丹、回鶻、黠嘎斯南下牧馬。”
    “夫子所指失德之事,不過如昔年天狗食日一般,人不知其成因,乃以君王無道、上天降罪解釋。”
    衛鞅說到這裏,停了下來,沒有繼續往下詳解,而是看向了至聖先師。
    被商鞅駁斥,孔丘也不氣惱,淡然道“漢唐所以能不為外族所擾,在於其武德昌盛。”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吾所提君子六藝,於漢於唐,皆有所行,唯宋明士子,開不得弓、馭不得馬,手無縛雞之力,焉能禦敵於外?”
    孔丘一番話說的在場宋明儒生羞愧不已,暗自決定回去後多修習修習數算之道,至於馬術弓箭,那得是身家豐厚才有資格研習,大多數士子隻能找機會稍稍涉獵下,想要精熟此道,那得等到入得皇榜才能有這份財力了。
    商鞅點頭微笑“宋明文弱確有此因,但要以此來解釋被丁口不足百一之小族所辱,卻難說得通。”
    “士人文弱,並非明末才有。洪武、永樂國力彰顯之際,那些舉子也沒見得比崇禎年更具武德,怎麽就不見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說法?”
    “且拋開文官不提,明國的武人也有八十萬之多。女真全族男女老少合計也不及其半數。”
    “何以八旗便能屢破明軍,打得各部毫無還手之力?”
    喜歡新戰國七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新戰國七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