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大宋開水機

字數:6928   加入書籤

A+A-


    第299章 大宋開水機
    範毅說道:“回皇上,如果隻是將大宋、大元的貨物運到阿拉伯和波斯販賣,所得銀兩的確沒有一千萬兩,但是船隊從阿拉伯、波斯返回的時候,並不是空船回來的,也會將當地的物產帶回來再賣,這中間的利潤也是非常可觀的。”
    王華陽好奇的問道:“哦?那邊也有漢人需要的東西嗎?”
    範毅說道:“回皇上,商人的本質就是將一個地方的東西帶到另一個地方去販賣,如果一個地方沒有貨物的市場,那麽商人就會自己創造出一個市場出來。”
    王華陽聽著範毅的話,總感覺著有幾分耳熟,這種市場理論不就是現代西方人所說的市場需求理論嗎?
    市場需求是指一定的顧客在一定的地區、一定的時間、一定的市場營銷環境和一定的市場營銷計劃下對某種商品或服務願意而且能夠購買的數量。可見市場需求是消費者需求的總和;同時也是需求側的管理或者改革的理論、實踐的重要課題。
    由於市場需求是從個人需求推導出來的,所以,市場需求量取決於決定個別買者需求量的因素。因此,市場需求量不僅取決於一種物品的價格、而且還取決於買者的收入、嗜好、預期,以及相關物品的價格。它也取決於買者的人數。
    而如果一個產品生產出來後沒有市場,那麽商家就要積極的去培育市場,比如現代著名的鑽石市場就是被商人生生的製造出來的。從古至今,結婚成家,大家都是送的金銀珠寶,根本沒有人送一塊堅硬的石頭,但是鑽石商人將愛情和鑽石的堅硬連接在一起,另外再加上一句“鑽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並且持續的給年輕女性洗腦,最終,東西方的婚禮上,鑽戒成為婚禮必備的東西。
    沒想到二十世紀從西方傳到中國的市場理論,在十三世紀的中國早就有了。
    王華陽問道:“那你們從阿拉伯、波斯都帶回來什麽了?”
    範毅說道:“回皇上,波斯盛產羊毛地毯,一張一丈見方的地毯,在波斯需要五兩銀子,販賣到中原,一丈的波斯地毯能賣五百兩,還有阿拉伯的硫磺,在當地隻需要五十文錢就能買到一斤,販賣到中原,價格翻二十倍,一千文錢一斤,也就是一兩銀子一斤,胡椒,采買價格三十五文一斤,運到中原兩千文一斤,烏木,采買價五文一斤,運到中原,五百文一斤,還有紫檀木和象牙,這些在中原地區都是一等一的奢侈品,紫檀木一斤的價格在中原是五兩銀子,象牙在中原的價格是一根三百兩,但是在阿拉伯、波斯等地,都是按斤賣的,一斤紫檀木六文錢,跟中原相差了八百倍,一斤象牙八文錢,一根象牙小的三斤,大的十斤,按十斤計算,成本不超過八十文錢,中原一根是三百兩銀子,利潤高達四百倍。從阿拉伯回來這趟賺的銀子甚至比去的時候還多。”
    王華陽好奇的問道:“五兩的地毯賣五百兩,有人買嗎?”
    範毅看了看書房說道:“皇上,說句您生氣的話,書房地上鋪的地毯就是波斯地毯,這塊地毯三丈見方,采購價應該在兩千兩銀子以上,除了大宋皇宮使用,大元皇宮使用的地毯也是波斯地毯,大宋隻有一個皇宮,但是大元除了大都,各地還有眾多的王府和衙門使用地毯,江南地區天氣炎熱,氣候潮濕,紫檀木家具深受百姓和達官貴人喜愛,紫檀木在中原地區被大量使用,已經很難見到成年的紫檀樹,紫檀木價格水漲船高,但是波斯等地沒有人用紫檀木,他們認為紫檀木沉重,不好搬運,做柴火又太硬,雙方不同的市場需求造就了雙方不同的價格。”
    王華陽說道:“對外貿易這麽賺錢,為什麽戶部從不向朕匯報,大宋每年的稅收不過區區六百萬兩,如果大宋早一點展開對外貿易,大宋財政也不至於捉襟見肘。”
    範毅說道:“回皇上,大宋的海外貿易一直在進行,隻不過一直是民間在進行,大宋朝廷自從杭州城破後,便沒有再進行過任何性質的官方貿易,而蒙古人占領江南後,又怕江南的百姓出海跑到大宋,因此,便禁絕了民間貿易,隻留下泉州的蒲家獨家經營海外貿易。”
    王華陽詫異的說道:“蒲家?蒲壽庚家族嗎?不可能吧,朕記得第二次搶泉州的時候,已經將蒲壽庚、蒲師文父子及蒲家眾人全數砍頭了,蒲家不應該有人了吧?”
    範毅說道:“回皇上,蒲壽庚、蒲師文父子當時確實被砍了頭,蒲家老宅更是被殺了個幹幹淨淨,但是當時行刑時間倉促,根本不可能找到蒲家家譜去追查蒲家的族人,蒲家在泉州紮根數百年,族人遍布泉州城,隻殺了蒲壽庚及老宅的人,是不可能將蒲家斬盡殺絕的,當時蒲壽庚、蒲師文父子被殺,蒲壽庚還有六個兒子在別的商鋪,因此成了漏網之魚,大宋官軍從泉州撤離後,蒲家二兒子蒲師武被選為蒲家新一任族長和家主,繼承了蒲家在大元的所有權力,蒲家自然而然的掌握了大元海外貿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王華陽點了點頭說道:“也對,當時確實隻殺了蒲壽庚老宅的人,沒想到蒲壽庚這個老賊有七個兒子,將來光複中原,朕一定要拿著蒲家的族譜將蒲家再殺一遍。”
    王華陽剛說完,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
    王華陽說道:“蒲師武掌握著大元的海外貿易,那大宋是如何跟大元進行交易的?”
    範毅說道:“回皇上,這正是微臣要說的,微臣率領的商隊不管是從大元進貨還是將從阿拉伯、波斯拉回來的貨都是交給蒲師武家族的,要不然微臣也不可能用五個月時間就能完成此次貿易。並且蒲師武家族壟斷者大元的海外貿易,大宋不得不跟蒲師武家族合作。”
    王華陽點了點頭說道:“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朕理解你。隻是咱們跟蒲師武家族合作的條件是什麽?”
    範毅說道:“大元朝廷對海外貿易征收百分之十的稅收,其餘的由蒲師武家族自己掌握,其他國家的商船,蒲師武家族征收百分之三十的稅收,但是對大宋的商船,蒲師武家族隻征收百分之二十。”
    王華陽說道:“這又是為什麽?按理說朕殺了他的父親蒲壽庚和大哥蒲師文,蒲師武應該更恨大宋才對,蒲師武怎麽還對大宋的商船征收的關稅進行了減免?”
    範毅說道:“回皇上,如果是民間商船,那麽從泉州到阿拉伯帝國,他們一路走走停停,單程就需要一年的時間,往返一次就是兩年時間,但是大宋的商船是戰艦改裝而成,並且水手全是水軍士兵,可以做到隻要天不黑就繼續前行,天黑後就地拋錨休息,不需要到港口休息,大宋從泉州到阿拉伯帝國,中間除了到麻六甲國和錫蘭國靠港補給,中間不需要任何停靠,並且大宋的商船走的是直接從小西洋中間橫穿的航線,民船走的是沿著海岸的航線,這就大大節省了時間,大宋商船單程隻需要三個月,比普通民船省了九個月時間,正是因為大宋商船的時間短,蒲師武才願意給出百分之二十的稅收優惠。”
    王華陽說道:“原來如此,看來時間就是金錢啊!”
    範毅說道:“回皇上,大宋商船之所以比民用船快,除了是戰艦改裝而成,水手是水軍士兵外,還有另一個原因。”
    王華陽說道:“還有另外的原因?愛卿說來聽聽!”
    範毅說道:“回皇上,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大宋的戰艦除了水手劃動船槳提供前進力,還用了開水機提供動力!”
    “開水機?”王華陽疑惑的說道:“開水機是個什麽東西?”
    範毅說道:“這個微臣也不是很清楚,不過微臣聽水手說過,就是將水燒開,水產生的蒸汽推動船前進。”
    王華陽“嗖”的一下站了起來:“你是說用蒸汽驅動戰艦前進?”
    範毅沒有想到王華陽會如此激動,連忙說道:“回皇上,是的,但是臣並不知道其中原理,戰艦是由工部下屬的船舶司營造的,想來工部應該知道的。”
    當王華陽聽到戰艦是由開水蒸汽提供動力的時候,王華陽最先想到的是蒸汽機。
    史書上記載的是英國的瓦特改良的蒸汽機並引發了第一次工業革命。
    但是史學界一直有一個疑問:瓦特是改良的蒸汽機,那麽也就是說再瓦特之前已經有蒸汽機了,隻不過沒有瓦特的先進,那麽瓦特改進的蒸汽機又是誰發明的?是英國本地人還是外國人?至今沒有答案。但是大家一致認為不會是歐洲人發明的。
    首先說一點就是蒸汽機是將水燒開,而反觀世界,也隻有中華文化圈的國家喝開水,英國人從古至今都不喝熱水,瓦特要做什麽才去燒開水?燒開水水開後確實會讓壺蓋上下翻動,但是翻動的幅度是不足以讓人聯想活塞運動的,瓦特是怎麽從燒開水的過程中發現蒸汽產生動力的原理的,相反,中國史書上卻記載的有唐宋兩朝關於蒸汽產生動力的事實。
    唐代約9世紀)出現了利用蒸汽動力的雛形裝置叫做火輪船。
    其發明者是一個道士,名字叫杜詩,生年不詳,死於公元838年。
    根據《酉陽雜俎》記載,杜詩製造過一種名為“火輪船”的裝置,通過燃燒燃料產生蒸汽推動輪葉旋轉。這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蒸汽動力實驗之一,但屬於小型實驗性裝置,未投入實際應用。
    之後便是宋朝了。
    北宋時期的“走馬燈”是一種旋轉的投影,是中國宋代代利用熱氣流熱空氣對流)驅動的一種精巧裝置,被視為早期燃氣輪機的雛形。
    走馬燈的基本構造有燈罩、葉輪和熱源。
    燈罩:紙或絹製成的圓柱形外罩,內側繪有圖案如馬、人物)。
    葉輪:頂部安裝竹製或輕木製的螺旋槳狀葉片。
    熱源:底部蠟燭燃燒產生熱空氣。
    走馬燈的工作原理也很簡單:蠟燭加熱空氣 → 熱空氣上升推動葉輪旋轉 → 帶動燈罩轉動 → 燈罩上的圖案投射動態影子類似“動畫”效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正常情況下,一種發明出現後,最開始是不完善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會不斷的進步,但是火輪船和走馬燈在宋朝之後的曆史裏竟然沒有記錄。
    大元的曆史沒有記錄還算正常,大元立國時間太短,並且一直在打仗,沒有記錄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到了明朝,蒸汽動力的研究不僅沒有了,還徹底消失不見了。
    而明朝的曆史是由清朝修訂的,清朝篡改曆史是出了名的,所以清修明史也成為二十四史中可信度最低的一個。
    清朝修明史,將大量的明朝檔案成係統的銷毀,為了徹底消滅大明在漢人心中的影響,大清以修四庫全書的名義,將散落在民間的中國古典書籍搜集起來,凡事對大清統治不利的東西,盡數銷毀,火藥、火槍、大炮、海船這些不利於大清統治的技術,統統燒了,隻留下原始的技術供百姓生存使用,而蒸汽機技術如果真的在明朝被大規模使用,那麽蒸汽機這種超越時空的機器一定會被大清消滅。
    為了還原大明的原來麵目,後人隻能通過考古和周邊國家如日本、越南、朝鮮、韓國、南洋諸國、印度等國的史書中去找尋明朝曆史的真相。
    也正是考古和周邊國家的史書,漸漸地還原了大明的真相。
    鄭和七下西洋,所乘坐的寶船旗艦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明朝一丈等於現代的三點一一米,換算成米就是長137米,寬56米。
    如此大的船,按照現代的尺寸,鄭和寶船旗艦都可以算巡洋艦了。
    如此龐大的旗艦,如果是水手劃動船槳前進,得需要多少水手才能劃動寶船。
    大清銷毀了大明寶船的資料,但是越南的曆史典籍裏卻記錄了大明船隊的盛況。
    當時的越南還屬於大明,因此,當地官員記錄船隊的情況應該是有真實性的,並且越南在明宣宗朱瞻基時代又獨立了,大清銷毀大明檔案時,越南的史料得以保存。
    越南的史料記載:大明船隊所到之處,如遮雲蔽日,旌旗飄揚,黑煙直上雲霄,海水為之升高。
    遮雲蔽日、旌旗飄揚、海水為之升高都可以理解,雖然比較誇張,但是都是說明寶船之大的,但是黑煙直上雲霄是什麽意思?
    如果大明寶船是水手劃動船槳,那麽船上為什麽會有黑煙?
    有人會說是船上造飯產生的黑煙,那就更不可能了,做飯一般都是小灶,不可能會有衝天的黑煙。
    之前史學家一直認為這是越南史書的誇張,但是隨著對瓦特改良蒸汽機質疑聲越來越大,大家再重新看這句“黑煙直上雲霄”,似乎並不是誇張了。
    這黑煙很可能是蒸汽機上麵的煙囪。
    隻有煙囪排出的煙才會凝聚不散,直衝霄漢。
    如果鄭和船隊用的是蒸汽機,那麽一切都解釋的清楚了。
    但是如果鄭和船隊用的是蒸汽機,那麽說明蒸汽機在明朝初年也就是公元1400年前後技術已經成熟了。
    而技術成熟,說明這項技術在這之前已經經過多年的實驗,明朝之前是大元,大元僅有九十八年,還來不及技術創新,那麽大明的蒸汽機技術很可能源自宋朝。
    而王華陽現在正在宋末元初,這個時候範毅告訴王華陽大宋的戰艦用上了“開水機”,時間節點上也對的上。
    喜歡大宋第三帝國請大家收藏:()大宋第三帝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