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在外而安 第500章 和平交接(一)

字數:6380   加入書籤

A+A-


    月光如水,灑在廣袤無垠的北方草原上,將索尼、遏必隆一行人的陰影拉得老長。

    他們身後,是揚起的滾滾煙塵,那是一路奔逃留下的倉皇痕跡。兩黃旗的將士們麵容疲憊,眼神中卻還透著不甘與決絕,如今,投奔北方草原部落首領吳克敬,似乎成了他們絕境中的一線生機。

    吳克敬的大帳內,氣氛凝重得仿若能滴出水來。這位在北方草原上呼風喚雨的首領,此刻眉頭緊鎖,在虎皮大椅前來回踱步。

    他心裏門兒清,索尼與遏必隆帶著兩黃旗主力前來投靠,絕非小事一樁。

    兩黃旗作為女真八旗中的精銳主力,往昔在清廷諸多戰事裏衝鋒陷陣,那威名赫赫,令對手膽寒。一旦收入麾下,短時間內己方兵力定然大增,可這背後的隱患,恰似草原暗處的餓狼,隨時可能反噬。

    草原部落的騎兵雖驍勇善戰,但若與兩黃旗長期共處,稍有摩擦,以兩黃旗的戰鬥力,引發內訌絕非杞人憂天。到那時,部落內外交困,他這首領之位怕是搖搖欲墜,莫說安穩睡覺,怕是連片刻喘息都難尋。

    再者,如今這天下大勢,如洶湧暗流,各方勢力傾軋。清廷式微,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金陵周進一係卻又如日中天,大有定鼎乾坤之勢。

    他若貿然將兩黃旗主力全盤接納,整合後的勢力在關外一家獨大,金陵城裏的那位雄主豈能視而不見?必然將矛頭調轉,全力對付他這塞外新起之“患”。

    吳克敬雖常被人詬病貪生怕死,可在這生死存亡、關乎部落興衰的節骨眼上,眼光倒是清明得很。

    帳外,索尼與遏必隆滿心忐忑。他們久居高位,如今卻落得如此狼狽逃竄境地,心中的酸澀與焦慮如野草瘋長。

    索尼眯著眼,望著吳克敬的大帳,低聲對遏必隆道“這吳克敬心思難測,咱兩黃旗的未來,全係於他一念之間,真真是憋屈啊。”

    遏必隆冷哼一聲“哼,形勢比人強,如今也隻能看他臉色。隻盼他別糊塗,接納咱們,日後尋得機會,重回巔峰也未可知。”

    良久,吳克敬終是停下腳步,召二人進帳。

    他清了清嗓子,神色略顯複雜“二位將軍,你們的來意我已知曉,隻是這事兒,事關重大,我本人雖敬重二位與兩黃旗勇士,可若貿然接納,於雙方都不利。”

    索尼、遏必隆聞言,臉色驟變,剛要開口求情,吳克敬抬手製止,繼而緩聲道“不過,我倒有個法子。我可將二位引薦給金陵新民朝廷,如今這天下,想必二位也清楚,新民帝周進那可是眾望所歸,跟著他,不愁沒前程。”

    索尼與遏必隆對視一眼,心中五味雜陳。投奔周進一係,本就在他們盤算之中,可真到了抉擇關頭,又顧慮重重。尤其是想到那新編直隸新軍總兵張詩卿,遏必隆更是如鯁在喉。

    前些時日在保州,雙方拚得你死我活,那血海深仇,他怎敢輕易忘卻?若負責雙方談判之人是張詩卿,保不齊對方借機公報私仇,他們這一去,豈不是羊入虎口?

    吳克敬瞧出二人心思,無奈一笑“二位的擔憂,我也明白。這張詩卿,如今在金陵新民朝廷一係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是北方軍事代表,還接管了山海關防務,負責對清廷作戰全局。我雖不敢打包票,但我定會將二位意思告知我妹妹海蘭珠,由她轉稟新民帝周進,金陵那邊定會斟酌考量,給出合適招降籌碼,二位且寬心,在此等候消息便是。”

    事已至此,索尼與遏必隆也別無他法,隻能抱拳稱謝。

    接下來的日子,吳克敬倒也豪爽,日日設宴款待二人。席間,觥籌交錯,歌舞升平。

    吳克敬看著曾經在清廷高高在上、讓自己敬畏三分的二位都統大人,如今卻得依仗自己,心中不禁湧起一陣得意。

    他舉杯大笑“索尼、遏必隆,咱這也是緣分,想當年,我見著二位還得躬身行禮,如今卻能同坐暢飲,世事難料啊!”

    索尼苦笑著回應道“您說笑了,如今我等落難,全靠您的關懷和照應,我等二人感激不盡。”

    平靜的日子並未持續太久。一日,探子來報,渝親王阿濟格率領兩白旗主力,如洶湧惡浪般朝草原襲來。吳克敬大驚,忙召集眾人商議對策。

    索尼、遏必隆聽聞,亦是神色凝重。阿濟格此人,勇猛善戰,且野心勃勃,兩白旗在他麾下,戰力非凡。

    草原上頓時風聲鶴唳,部落戰士們紛紛披甲執銳,嚴陣以待。吳克敬望著遠方滾滾而來的煙塵,心中暗自叫苦。

    好在阿濟格臨近草原,見北方草原部落與兩黃旗主力似有聯合之勢,人馬眾多,又摸不清虛實,恐陷入苦戰,猶豫再三,終是不甘地率軍倉皇退去。那遠去的馬蹄聲,仿若重錘,敲在每個人心上。

    經此一遭,索尼、遏必隆投靠周進一係之心愈發急切,吳克敬也加快了傳遞消息的步伐。

    海蘭珠接到兄長密信,不敢耽擱,第一時間便告知了周進。

    她已年過四十,人老色衰,雖然也能偶爾得到周進的恩寵,但她心裏卻十分清楚,以後不可能再有機會生兒育女了。再想要在周進跟前討巧,惟有在政務上替周進分擔一二了。

    周進聽聞此事,在大殿之上踱步沉思。下方群臣議論紛紛,對於接納索尼、遏必隆之事,有讚同者,認為可收兩黃旗精銳,壯大實力,加速清廷覆滅;亦有反對者,忌憚二人反複無常,且與己方多有舊仇。

    周進目光深邃,權衡利弊許久,終是開口“傳我旨意,招降索尼、遏必隆,兩黃旗將士若願歸順,既往不咎,皆按軍功厚待。至於負責雙方談判之人……”

    他微微一頓,掃了一眼群臣,“就派北直隸行省布政使徐仲華出麵接洽吧。這件事情若是談妥了,便宣召他來金陵,出任議政院大臣。”

    徐仲華大人雖然在軍事上沒有什麽才幹,但勝在資曆上還不錯,名氣也不小,派他出使草原,既不會給索尼、遏必隆二人以逼迫感,也不會讓他們二人覺得自己受到了怠慢。

    北直隸行省布政使徐仲華身著嶄新的官服,站在府邸庭院之中,晨光灑在他肩頭的補子上,熠熠生輝。當得知自己奉命出使北方草原,去招降兩黃旗的索尼、遏必隆二人時,他的眼中瞬間閃過一抹難以抑製的欣喜。

    在這金陵新民朝廷治下,官途之路仿若一座陡峭高山,眾人皆在奮力攀爬。立法與行政分離後,議政院的地位愈發關鍵,如今王允老大人轉任內閣首輔,這空缺出的權力脈絡,引得各方矚目。各部大臣與地方督撫的人選,如同熟透的果子,往往從議政院大臣中甄選提名。

    徐仲華大人心中清楚,這次出使,若能圓滿完成,成功將索尼、遏必隆及其麾下兩黃旗招降,那議政院大臣的位子,便如同探囊取物,往後的仕途,更是一片坦途,出任各部堂官或是執掌一方督撫大印,都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美夢。

    懷揣著這般熱望,徐仲華精心籌備出使事宜。金陵方麵,為保此次招降順遂,亦是下了血本,拋出的籌碼一個比一個誘人。

    消息率先傳至北方草原,宛如巨石入水,激起千層浪。吳克敬,這位北方草原部落的首領,原本還在大帳中為部落的未來憂心忡忡,盤算著如何在各方勢力的夾縫中求存。卻未料到,金陵的恩旨如同春日暖陽,瞬間驅散陰霾。

    蒙王爵位加身,草原部落自治的承諾落地,自治機關設立,權力下放,他更是被任命為北方草原行省第一任巡撫。此後曆任巡撫雖需金陵提名、議政院定奪,但當下這潑天的富貴與權勢,已然讓他一步登天。

    索尼和遏必隆聽聞此事,心中頓時五味雜陳。他們身處兩黃旗大帳,望著帳外疲憊卻忠誠的將士,往昔在清廷的風光與如今的落魄交織心頭。

    想當年,他們在八旗之中也是威名赫赫,可如今,寄人籬下,前路迷茫。看到吳克敬搖身一變,盡享尊榮,怎能不眼紅心熱?那巡撫之位、蒙王爵位,仿若散發著致命誘惑的禁果,讓他們恨不得即刻取而代之,重回權力巔峰。

    緊接著,關於兩黃旗投誠後的待遇細則也傳了過來。既往不咎,宛如赦令,赦免了他們在清廷時與新民朝廷對立的諸般罪過;論功行賞的許諾,更是如同一劑強心針。

    隻要清廷覆滅,二人最差也能撈得一個議政院大臣名額、一個伯爵封號。雖說與吳克敬的蒙王頭銜相比,略顯黯淡,可冷靜下來想想,身份有別,吳克敬本就是草原部落首領,掌控一方,他們作為女真八旗將領,能得此待遇,也算公道。心中雖有不甘,卻也隻能默默接受。

    待徐仲華的出使隊伍浩浩蕩蕩抵達草原時,已是半月之後。草原上風沙依舊,卻多了幾分緊張與期待交織的氣息。徐仲華大人的營帳紮在草原中央,金頂大帳,氣勢不凡,周圍精兵護衛,彰顯金陵新民朝廷的威嚴。

    索尼與遏必隆前來拜見,徐仲華親自出帳相迎,拱手笑道“二位將軍,久仰久仰,今日得見,實乃幸事。我此番前來,帶著金陵新民朝廷的誠意,願與二位共商大業。”

    索尼微微抱拳,目光打量著徐仲華,回道“徐大人,客套話咱就不多說了,聽聞金陵有諸多安排,我等願聞其詳。”

    入帳坐定,徐仲華將朝廷的條件一一詳述,言辭懇切,目光真誠。索尼與遏必隆不時對視一眼,心中暗自權衡。

    這時,徐仲華話鋒一轉“二位將軍,為表誠意,明日我還準備了一場新式火器展示會,讓二位瞧瞧我金陵的軍威。”

    這也是新民帝周進的意思,恩威並濟,方能讓人心歸附。

    第二日,草原上一片開闊之地,人頭攢動。

    新北兵工廠、開封兵工廠的能工巧匠們早已將各類火器陳列整齊,大小火炮如鋼鐵巨獸,黑黝黝的炮口指向天空,透著森冷威嚴;燧發槍一排排擺放有序,在日光下閃爍著冷光。

    隨著徐仲華一聲令下,火器展示正式開始。先登場的是火炮,炮手們動作嫻熟,裝填彈藥、點火發射,一氣嗬成。轟鳴聲震得大地顫抖,炮彈呼嘯著飛向遠方,在草原盡頭炸起漫天煙塵,仿若雷神下凡,威力驚人。圍觀的草原牧民與兩黃旗將士們不禁驚呼出聲,麵露震撼之色。

    緊接著,便是眾人矚目的燧發槍演示。一名燧發槍手大步走到場中,身姿挺拔,眼神冷峻。

    對麵,女真騎兵早已列陣,接到衝鋒指令後,馬蹄聲如雷,向著槍手疾馳而來。九百步,在騎兵的高速衝鋒下,轉瞬即至。可那燧發槍手卻仿若置身事外,從容不迫,抬手、瞄準、射擊,動作流暢自然。當騎兵從九百步外衝鋒至身前這段時間內,他穩穩地向著半空中連放四槍,槍聲響徹草原,硝煙彌漫。

    索尼與遏必隆站在一旁,親眼目睹這一幕,饒是他們半生廝殺,見過無數血腥場麵,此刻也禁不住臉色微變。

    他們心中清楚,這般火器威力,若是用於戰場,兩黃旗那些引以為傲的騎射戰術,在其麵前恐怕不堪一擊。往昔憑借快馬彎刀、衝鋒陷陣就能縱橫沙場的日子,怕是一去不複返了。

    演示結束,眾人回到營帳,氣氛凝重卻又暗流湧動。索尼率先打破沉默“徐大人,金陵這火器……確實厲害,我兩黃旗若投誠,日後裝備又當如何?”

    徐仲華微微一笑,早有準備“二位將軍放心,隻要誠心歸順,朝廷定會優先為兩黃旗換裝新式火器,讓將士們戰力更上一層樓。”

    遏必隆皺眉沉思片刻,又問“那我等將士安置、糧草供應,可有詳細章程?”

    徐仲華從袖中掏出一份文書,遞過去“都在這上頭,朝廷思慮周全,不僅保障糧草充足,將士們還可依據軍功分配土地、財物,讓大家安居樂業。”

    二人仔細翻閱文書,越看越動心。良久,索尼長歎一聲“罷了,徐大人,看來金陵確有誠意,我與遏必隆願率兩黃旗歸降,共佐新民帝。”

    徐仲華聞言,心中大喜,卻仍沉穩拱手“二位將軍高瞻遠矚,實乃明智之舉,新民朝廷定不負二位所望。”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