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朋友們
字數:4222 加入書籤
陸遙、夜永烈酒量很好,孫朝陽和老童一般,讓人意外的是,唐建英大姐的酒量不讓須眉,不愧是在北大荒鍛煉過的。
一瓶茅台轉眼就喝光,然後喝五糧液。
包漿豆腐後是一份包燒魚,魚是今天從河裏打上來的鯽魚,頗大,估計三斤重,巨物,看起來要成精了一樣。味道又酸又辣,很開胃。
孫朝陽很奇怪,說,老板,這包燒是德宏和西雙版納那邊的做法,你們昆明紅河好像不這麽吃的吧。
老板有點尷尬,說,慚愧,十多年前跑瑞麗那邊呆了一年,還出國打過遊擊。然後被戰場給嚇壞了,當了逃兵回國,這包燒的手藝也是那個時候學的。現在想起來那時候太年輕不懂事,差點死國外成為孤魂野鬼。媽的,輸出什麽革命啊?自己都吃不飽飯,拿不出實在的東西,你大道理說得再好聽,也建立不了群眾基礎。輸出,輸出個屁。
他從此大徹大悟,在縣裏第一個下海做生意,搞錢才是硬道理。
孫朝陽大笑,舉杯:“我有酒,你不是一個沒有故事的男同學。”
陸遙突然叫了聲糟糕,說:“你們先吃,我寫點東西。”
就再次拿出紙筆,伏案狂寫。
孫朝陽好奇:“老陸,你又在采風?”
陸遙:“不是,我答應給《文學家》寫一部中篇小說,一直在拖稿,拖了有兩個月了。再不給人家,麵子上過不去了。”
孫朝陽探頭看了看,標題是《你怎麽也想不到》,下麵才寫了百餘字,一頁稿子都沒有填滿,確實夠拖的。
就道:“老陸,大家喝酒喝得正開心,你卻寫稿,掃興。反正也拖了兩個月,不忙於一時。”
陸遙手不停寫:“不是,首先是麵子上掛不下去。《文學家》是我們陝西今年創刊的大型文學刊物。以前陝西雖然有一本《延河》,我也在那裏當編輯。但各省的文學雜誌一般都有兩本,一本是綜合類刊物,以短篇小說為主,兼顧詩歌散文雜文評論小小說等所有門類。另外一本則以發表大體量的長篇中篇為主,來一個高低搭配。比如你們四川就有《青年作家》和《紅岩》,北京有《人民文學》和《當代》《十月》。江蘇有《雨花》和《鍾山》。對《文學家》這事,陝西挺重視的。”
“大家都在西安城了,抬頭不見低頭見,天天被人催,挺尷尬。關鍵是,人家給的稿費高啊,千字十二塊,天價了。”
“更關鍵的是,我沒錢了。”陸遙頭也不抬:“我全副身家今天一頓吃完,再不賺點,下個月都吃不上白饃了。朝陽,別打攪我創作,不然跟你翻臉。”
孫朝陽:“握草!”這陸遙還真是千金散去,還複來有點困難,隻能飯都不吃了,埋頭碼字。
“哥,你不拖稿不就沒這事?要不,這頓我請?”
陸遙不理。
旁邊的唐大姐道:“小孫,剛才老陸已經付過了,下次你請。”
孫朝陽忽然想起一事:“大姐,這次中作協科幻小說培訓班,來的要麽是國內知名科幻小說作家,要麽是科學文藝類雜誌編輯,陸遙同誌就一寫鄉村文的擠咱們班裏,感覺有點不對勁,而且不符合規定。”
唐大姐笑道:“這事其實怪我,我和陸遙認識好幾年了,還做過他一篇文章的責任編輯。”
孫朝陽很驚訝,說,老陸給你們《飛碟探索》寫過東西,想不到啊想不到,濃眉大眼,兵馬俑一樣的陸遙也寫那種不正經的玩意兒?
正在寫稿的陸遙抬頭插了一句:“唐大姐偷了我的稿子,不過稿費給得高,我原諒她一回。”
原來,陸遙這個人有個特點,閱讀量極大,閱讀範圍也廣。平時隻要見到有字的東西,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抓手裏讀一遍再說。仿佛,不讀點什麽,渾身就不自在。
他在偶然中看到《飛碟探索》,就看入了迷,覺得好有意思。
這一得趣,就隨手在書上批注,一批注就密密麻麻寫了好多字,把那本雜誌的天頭地腳都寫滿了。
《飛碟探索》在蘭州,《延河》雜誌在西安,大家同為西北文脈一員,平時聯係也很緊密。
恰好唐大姐來西安開會,恰好陸遙就坐旁邊。
大姐一看,嘿,老陸手中塗鴉的不就是我辦的雜誌嗎?也不知道寫的是什麽,難道是在罵娘?
心中好奇,就那雜誌要了過去,一讀,很有意思啊,有點金聖歎評《水滸傳》的意思,其中的觀點也非常新鮮。
唐大姐是資深編輯,職業嗅覺敏銳。當下就把陸遙寫的這些隻言片語謄錄下來,自己再理出線索,弄了一篇文章,發在《飛碟探索》雜誌上。
嚴格說起來,唐大姐屬於二創,這篇文章有七成是她的功勞。但大姐卻不居功,把稿費都寄給了陸遙。
陸遙知道這事後,差點跟唐主編翻臉。可一看匯款單,卻原諒了老唐。沒辦法,人給得實在太多了,相當於普通人一個月工資,可以買幾包高級香煙。哦,取了錢我得去買盒酒心巧克力。生活就像這玩意兒,你隻有咬一口才知道裏麵是茅台還是五糧液,或者是洋河大曲。
不過,老陸還是鄭重給唐主編提出,筆名要換一個,不能讓人知道這篇文章是自己寫的。筆名就叫……就叫王軍吧。
就這樣,陸遙搖身一變成為科幻小說家,被唐大姐推薦進了這期培訓班。都沒地方說理去。
唐大姐說完這事,笑道:“小孫,我主要是看陸遙最近一段時間寫作辛苦,想讓他來雲南玩玩,散散心,找找靈感。”
孫朝陽好奇:“大姐,老陸寫的那篇文章是什麽內容?”
唐大姐頓了頓,尷尬地說,文章裏說有一個外國老太太,六十多歲了,路遇飛碟,被光柱子吸了進去。一個晚上後,平安歸來。家裏人問起經曆,老太太說反正是半夢半醒的,也記不住了。
然後,過得兩個月,老太太發現自己懷孕了,真是生命的奇跡。
孫朝陽歪頭看著陸搖,想說話。
唐大姐:“想不到啊想不到,濃眉大眼的著名作家陸遙也寫這種地攤文學。”
眾人都哈哈大笑,口中酒都噴出來了。
老童:“五糧液啊,別浪費。”
今天聚會,老童隻顧著吃,夜永烈內向社恐,基本都不說話,倒是唐大姐挺開朗,話也多。
孫朝陽就跟她聊,問,大姐啊,你先生在什麽地方上班啊,做什麽職業的,是我們文學界的人嗎?
唐大姐回答道,她愛人在北京,是國家幹部,倒不是文學圈的。一家人兩地分居,挺痛苦,正在想辦法調去北京。但這事卻不容易。
孫朝陽點頭表示同意,說,別人還好,找個接收單位,手續一辦,齊活兒。但按照大姐你剛才說的,您行政級別高,又是單位實職領導,卻不好安置。如果去普通地方,普通崗位,那不是埋沒了你的一身才華。哎,生活和事業兩難自全,人生總是充滿了遺憾。
唐大姐哈哈笑道,朝陽,你別喪氣啊。不對,我調動遇到困難你怎麽比我還難過。好吧,這份革命友誼我收下了。
正說著話,陸遙把手中筆一擱:“好了,今天的飯錢我寫回來了。我們回宿舍,等會兒我把三瓶酒錢也寫了。”
這陸遙,一頓飯吃得,隻顧著蒙頭狂寫。(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