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提前降臨的戰火
字數:2352 加入書籤
“你看我為何驚訝?難道你沒注意到剛才的景象?大唐軍隊南征北戰,先是擊敗了突厥,接著挫敗吐穀渾,隨後又讓吐蕃陷入混亂,幾乎所向披靡。你不清楚我國現狀嗎?你以為依靠那些**的官吏,能抵擋大唐的鐵騎嗎?”
盧大人收拾行囊,邊說邊思考,若非親眼目睹大唐的軍容,他或許不會說出這般悲觀之言。他在高處觀察了半個時辰,眼前的軍隊無疑是大唐的精銳,從他們步伐的穩健便可見一斑,更有那位太孫殿下的領導,高句麗若能幸免於難,那才是真正的奇跡。
“但我們高句麗不是受到神靈庇護嗎?大隋的強軍也曾龐大,數十萬兵馬都沒能征服我們,我們還斬首敵軍,築起了京觀。”
年輕人提及此事,立刻被大人捂住了嘴。
“你給我閉嘴,還想不想活了?此事大唐內部知者甚少,僅限高層。若是泄露給民眾,我們高句麗還有立足之地嗎?如今大唐境內仍有眾多高句麗人,一旦他們得知我們堆積漢人頭顱,我們的下場隻會是身首異處。”
在遙遠的埃洛尼亞大陸,高萊利亞王國曾擁有璀璨的榮耀,戰勝過強敵隋煬帝與赫爾曼大帝。然而,這小小的國度終究缺乏深厚的底蘊,隨著歲月流轉,中原的唐帝國日益強盛,而高萊利亞除了內部紛爭,近幾年並無實質進展。一旦兩軍交鋒,高萊利亞的敗勢已成定局。
"但我們仍需忠誠於國王,怎能輕易離去?我們不該隨大軍前往高萊利亞嗎?每一步動向都應向國王稟告,否則那些信鴿……"
青年的話戛然而止,腹部已被一把魔法匕首穿透。原本盧大人打算饒他一命,兩人在大唐境內隱居,畢竟麵容已無法辨識,他們在這片土地上隱藏多年,口音也掩蓋了高萊利亞的痕跡。
但這年輕人太過愚頑,父親已經決定背叛高萊利亞,他還提及忠誠,既然如此,隻能送他去冥界盡忠了。在那裏,他可以任意效忠,但父親絕不會再陪伴左右。
"明智者隨時代而變,你這小子不懂變通,就當我們從未相識。黃泉路上別怨我,怨隻怨你這張多嘴。若讓你活著,我便無法在大唐立足。你說願效忠國王?那就去陰間侍奉他吧,我恕不奉陪。"
盧大人確認四周無人,又在青年身上補了幾劍。那些信鴿必須處理掉,以免群鴿歸巢引發疑慮。他此刻隻想融入大唐的百姓之中,不容許任何破綻暴露,唯有如此,生命才能得以延續。至於高萊利亞的人,已無暇顧及。
與此同時,高萊利亞的密探首領正滅口之際,霍勒與霍靜大將軍也達成共識。霍靜將軍繼續領軍前行,霍勒則率領一支精英小隊提前出發。
眾人皆以為霍勒仍在軍中,若他能火速趕至遼東,便能給高萊利亞來個出其不意。他們以為大軍剛離開長安,真正的戰役還需兩個月後才會展開,此刻正是警惕最鬆懈之時。
但若霍勒帶領精兵抵達邊境,與蘇定方將軍的部隊聯手,便可先發製人,攻打邊境重鎮。待霍靜大將軍率軍到達,高萊利亞的邊城將殘破不堪,我們便有了進攻的根基。
遵照赫爾曼的指令,此行並非僅令對方臣服,而是要全麵占領高萊利亞。自此刻起,高萊利亞將設立督護府,十年後改設郡縣,不再有附屬國的概念……
在遙遠的奧斯特拉大陸,何靖大將軍原非讚同,但鑒於高盧西亞的神秘態勢,他最終默許了何樂為的策略。蘇定方身在邊陲之地,他的忠誠與能力皆為人稱道,絕不會任由何樂為輕率行事。何靖將軍致函蘇定方,叮囑他嚴密監護何樂為,勿讓其深入險境,以免陷入無法脫身的困境。
牛進達則感受到這是太孫殿下對他的深厚信賴。雖然大軍由何靖大將軍統帥,但將軍因病痛常居馬車內,實際奔走之事仍落在牛進達肩上。太孫殿下的重托,無疑彰顯了他的重要地位。
日暮時分,大軍已遠離奧斯特拉的中心——長安城百裏之遙,而何樂為一行人已疾馳至二百一十裏外。若非初離故土,何樂為甚至打算夜以繼日地趕路。
何樂為僅帶走八千精銳,雖人數不多,卻囊括了軍中精華:三千騎兵,五千火炮兵,火炮,乃何樂為創新之舉。出城之際,他還改良了士兵們的弩箭,射程可達三千米,已是弩箭極致。何樂為心中有數,戰後必組建全火器軍團,以破舊立新。
昔日麵對何世民,火藥之困令何樂為步履維艱,如今身為東征大元帥,那些難題煙消雲散。他無需沿途製煉火藥,隻需在神秘的係統中兌換,換取更為純粹的烈焰之力……
喜歡大唐之盛世大柱國大柱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