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聯合諾魯茲與貝濟亞

字數:2500   加入書籤

A+A-


    四周的人都欲斥其為賣國賊,但高盧利亞大王並無此意。他一直留意蓋亞蘇文的神情,君臣共事已久,自然能洞察對方心意。

    蓋亞蘇文述說時態度異常嚴肅,事實上,他與大王並無深仇大恨,許多矛盾源於手下人的挑撥。當前高盧利亞危機四伏,商議此事時,二人皆覺應專注於事實本身,畢竟他們對高盧利亞的利益最為關切...

    一旦高萊亞帝國隕落,周圍的生靈或許仍有生機。畢竟,巨殿帝國接管此地,必定會委任新領主,不會盡數從大唐帝國調動。然而,高萊亞大帝與蓋尤安蘇文的命運則截然不同,他們未來的自由將不複存在。按大唐的鐵律,蓋尤安蘇文很可能被斬首示眾,而大帝也將被困長安,終身猶如籠中之鳳。

    因此,在高萊亞存亡之際,兩人與其他人的利益更加一致,一切權責都顯得微不足道。此刻,唯有如何渡過這場劫難至關重要,即便是提前屈服也在所不惜,隻為避免成為長安的籠中囚徒,哪怕割地賠款也在所不辭。

    “請宰相繼續闡述。”

    高萊亞大帝的話語封住了所有人的唇舌,無論宰相言何,隻需靜聽便是。平日裏各展威嚴,然而真正關乎存亡之時,眾人卻無濟於事。

    “感謝大帝。”

    令人驚訝的是,蓋尤安蘇文竟然道出謝意。今日的變故讓人瞠目,無論是大帝的反應還是宰相的態度,似乎都超出了他們的預料。其實深思熟慮,答案顯而易見。兩人平日爭鬥再激烈,皆因這片領土的安全。如今領土危如累卵,若再肆意妄為,難道要淪為籠中之囚?

    “我方應當棄守邊境三城及周邊二百裏領土,而後退至大同江以南,僅保留少量官署。我軍全體撤離至大同江以南,以此換取大唐的寬容,並請求冊封,仿照吐月渾國,成為大唐的附庸,懇請他們派遣護疆大將軍。”

    蓋尤安蘇文言畢,眾人再也無法抑製憤怒,紛紛起身痛斥他為叛國賊。即使我們戰敗,結局亦不過如此,如今大唐軍尚未踏入,你便打算將所有軍隊撤至大同江南,且讓大帝俯首稱臣?

    昔日大隋盛世,曾冊封高萊亞大帝為遼東公,然而他們未接受,將封號棄之一旁,才導致隋煬帝連連東征高萊。那時我們並未懼怕,即便李世民是位英明君主,大唐帝國的總體實力仍與大隋有一定差距,那時我們未答應,如今又怎能妥協?

    “微臣提議,應將宰相拖出斬首示眾,此乃背叛王國之舉……”

    “大司馬言之有理,宰相所言何其荒謬!我們尚有十多萬精銳之師,怎能輕易認輸?更何況割讓如此廣袤的沃土,你可知江北之地富饒與否?若失江北糧倉,即便退守,每年仍將餓殍遍野。”

    王座上的大魔法師閣下,蓋伊?奧術文,提出的和平協定令朝臣們憤慨不已。在他們聽來,這份屈膝的提議簡直是對王國的背叛。平日裏他們都自詡為忠誠的愛國者,現在卻將一切危機歸咎於宰相,責備蓋伊?奧術文是造成現狀的罪魁禍首。然而,奧術文並未辯駁,他知道這些話語並非說給他們,而是獻給王座上那位尚年輕的王者,等待他的裁決。

    如果大王與他們的想法一致,今日的協商便會終止。蓋伊?奧術文會派遣信使,直接麵對大敵何樂為,甚至可能內外夾擊,協助大唐帝國除去高句麗的威脅。這必然會使他蒙受千古罵名,但生命危在旦夕,何須在乎那些唾棄?唯有如此,才能保全家族的安危,說不定何世民會因感激而冊封他們,助他們維護領土的安寧。

    "夠了,都給我安靜!立刻退下!"

    高句麗大王忍受不了嘈雜,他在寶殿上問諸位時,他們沉默如石。如今宰相給出了策略,他們卻不分青紅皂白地詆毀。詢問他們時,他們在何處?

    蓋伊?奧術文微微點頭,認可大王的明智。盡管年輕,他對問題的洞察力卻超乎常人。

    群臣雖閉口不言,內心卻充滿憂慮。難道大王真會聽信這些鬼話?若真如此,他們必須在回去後另做打算。大唐帝國將掌控這片土地,他們需搶先表達忠誠。城牆上的大王與宰相,未來的權力將大大受限,參照如今的吐穀渾可汗便可知曉。

    "還有呢?"

    大王明白蓋伊?奧術文並非易與之輩,他不會輕易讓此地落入大唐之手。若真要投降,為何不敞開大門歡迎大唐的軍隊?

    "我會派出信使聯絡新羅和百濟,請求各派五萬兵馬,共同守衛大同江,這是我們最後的防線。一旦大唐跨越大同江,高句麗、新羅、百濟都將滅亡。"

    蓋伊?奧術文的策略明了,放棄大同江以北,僅設一處前哨站,其餘讓予大唐。大唐樂意接受則罷,否則,便在大同江展開殊死戰鬥...

    喜歡大唐之盛世大柱國大柱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