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幻境之旅

字數:4468   加入書籤

A+A-


    瞬息之間,劉氏兄弟已踏上了六十又五日的旅程,如今他們已涉足神秘的遼東之地,感受到了這片土地上縈繞的寒意。然而,眾人並未因此而倦怠,一路上彼此交流,增進了解,為未來的生活打下基礎。

    “這裏便是高句麗的疆域了,可惜你們未能早些到來。且江北的沃土已與我們無緣,盡數落入了太孫殿下的囊中。瞧見那邊耕作的農夫了嗎?他們皆是殿下的屬民。”

    穿越邊境,眼前的廣袤平原令他們驚歎,相比之下,關中的土地顯得狹小如瑣碎碎片。在那兒,擁有二三百畝田地便已是豪富,但在遼東,這僅是起點。即便使用何樂為的奇異種子,最多也隻能實現兩年三收。要實現一年兩熟,唯有向南方更溫暖的區域前行,氣候之謎並非凡人所能掌控。

    聽聞車夫所言,眾人無不心生羨慕。太孫殿下與我們年齡相仿,何以成就如此偉業?站在此處望去,前方土地無垠,究竟廣闊到何種程度?

    “說來殿下真是英勇無畏,竟將整個高句麗的人判為臣仆。”

    適逢馬車休憩之際,另一位車夫端著水袋走來。他們這些遊走四方的車夫消息靈通,對於那些前往高句麗耕作的人而言,他們的故事最是引人入勝。

    “那些高句麗人難道就不抵抗嗎?聽說他們百姓眾多,數目堪比我國十數個州府。”

    劉老三疑惑地問道,他深知奴隸生活的艱辛,以往隨兄長在地主家幫工,生活尚可,至少不必像奴隸那樣,聽說他們計算睡眠的時間都要用手指頭,大半光陰都在田間勞作。

    “抵抗?此非昔日之高句麗。他們的十萬大軍已被我們擊潰,如今國內除了少數歸順者,其餘武力早已蕩然無存,連躲進深山之人,也被我們一一尋出。”

    馬車夫自豪地宣稱,仿佛這一切奇跡般的變化出自他的手筆。的確,高句麗的景象與他描述無異,如今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數百萬民眾投身於辛勤的農耕,如此短暫的時間裏能引導如此眾多的人步入新生,何樂為著實付出了無數心血。征服一個國度並非終點,關鍵在於如何讓它為自己孕育繁榮,否則,占領隻會成為沉重的枷鎖。

    “糧食豐盈,豈非大唐的穀物也將更加廉價?”另一位青年思索著,自家仍以稀粥度日,隻因囊中羞澀買不起糧食。若糧價降低,家中的親人或許也能品嚐到飽滿的穀物了。

    “糧食便宜豈非幸事?殿下明言,這批豐收除留存部分以維生,隻求他們免於饑餓,其餘盡數運回大唐,改善百姓生活。屆時,大唐境內將再無饑荒之虞。”馬車夫回憶起何樂為在高句麗頒布的法令,曾有人懷疑,但如今,目睹沿途滿眼的沃土,那些質疑者已悄然無聲,難道這片土地產出的糧食還不夠人們飽腹?

    “殿下的偉業超凡入聖,以一己之力重塑大唐!回去定要立像供奉,其恩澤勝過觀世音菩薩。”

    “說的沒錯,若非這項政策,我們家或許還在迷茫中掙紮。八畝薄田,哥哥娶親若是用作聘禮,我和兄長怕是早已餓殍。”

    眾人紛紛頌揚何樂為的功德。馬車夫心中有一句話未說出口:遼東的蛻變,代價巨大,而承受損失的並非我們,而是高句麗的子民。眼前的田野,上次他們經過時僅一半開墾,另一半仍是荒蕪,如今卻已滿目生機。盡管這裏有耕牛助陣,但每日勞作的艱辛令人畏懼,身體虛弱者隻能化作這片土地的養分。

    兩位車夫曾聽當地官員提及,參與拓荒的有七千餘人,往返長安不過五個月,人數便銳減至六千,那失去的千人,已被勞累奪去了生命。

    對此,他們並無過多同情。高句麗戰敗,既然殿下將他們標記為奴隸,奴隸的命運又有誰會在意呢?

    "出發吧,抓緊時間,今日我們要跨過翡翠河畔。"

    領頭的魔法師催促著,眾人隻知此地有蒼茫之江,翡翠河卻是王子親自賜予的新名,故而無人再提舊稱。

    又曆經半月顛簸,他們總算抵達了目標之地。遠處,馬車夫正與守衛交談,按名單核對人數準備交接。這些車夫看到了盡頭,他們必須盡快領取賞金,將物資送回,再次迎接帝都的新移民。

    在這條通途上賺取的金幣,遠超他們一生的積累,於是他們都渴望多跑幾趟,以免將來錯失良機,無處覓財。

    "二哥,這就是高句麗之地,似乎並不像車夫說的那樣寒冷呢。"

    劉老三疑惑地說。車夫曾告誡他們這裏極寒,然而渡過河流,南方的氣候依舊溫和,未曾體驗到預料中的刺骨冷意。

    "你小子懂什麽,北方越是凜冽,我們後來不是轉向南方了嗎?這裏的氣候大概與長安城相當,算是對我們的一種眷顧了。"

    劉老二解釋後,其他人紛紛點頭。他們下車立於馬車旁,不久車夫便駕馭馬車離去,留下友好的告別,疾馳向江的北岸,他們還需繼續奔波,賺取生計。

    "來自長安的諸位鄉親,都靠近些,天色尚早,你們先在此稍作歇息。稍後我會引領你們去分配的土地,你們的高句麗勞工已經開始辛勤勞作。待我們丈量完畢土地,你們可以先行熟悉,臨時住所也已備好,但隻能停留十五日,這期間你們須建造起自己的家園。"

    正當眾人迷茫之際,一位身著製服的官員出現,他便是這群移民的負責人。他是首批來到高句麗的開拓者,通過考核成為地區小隊長,手下統轄九十多人。朝廷規定,隻要能聚集百人,就能成為村落的村長。

    在高句麗當村長福利豐厚,首先是額外獲得五十畝的土地,其次還能減免十分之一的稅負,這是對村長的照顧。當然,村長不得欺壓村民,軍隊在附近設有投訴點,若有村長不端行為,村民們可直接投訴...

    赫勒威自底層崛起,在那個名為二十一紀元的年代,他深知底層統治者往往欺壓百姓。於是,當古高利亞新紀元開啟之際,他立下規矩,要遏製這種風氣,告誡所有村落領袖,凡有暴行,必將嚴懲不貸,還將犯事者的罪行公之於眾,讓方圓之地的村長皆引以為戒。

    眾人聽聞此言,連忙隨他向遠方的營地行進。那裏有三座巍峨的帳篷,內含被褥與生活必需品,這是王廷給予他們的微薄關懷,也是最後的饋贈。若不慎遺失,他們隻能自尋出路。

    “這段日子,你們暫居此處,日後的膳食也可在此享用。你們的田地尚未播種,軍隊將供應一年的食物,但一切均有記錄,待明年收成時,按量償還。”

    村長的話語清晰明了。

    旅途中他們已耗盡所剩無幾,包括通往此地的費用,朝廷分文未予補貼。盡管目前無須支付,但眾人對此並無怨言,畢竟這是借貸而非無償征用。若朝廷直接征稅,恐怕反抗之聲會更加強烈。

    營地的食物與旅途相仿,大多數人食用的是煮青菜配上幹糧。用過餐後,村長引領他們離開,行至約五裏外的軍營邊緣,那是他們未來村莊的所在地,已有不少人著手建設。

    “都看清楚了,每人一座小院,長二十碼,寬十五碼,另配有六名隸仆。目前隸仆們在田間勞作,稍後會回來。農活結束後,你們便要引導他們建造房屋,所需建材在村口都能領取。還有,記住了,這木牌刻著你們的名字和村莊,一定要保管好。若不慎丟失,那你們就將淪為隸仆。”

    這是赫勒威在此推行身份標識的第一步,故而規定嚴謹。聞言,眾人皆慌忙將木牌掛於身上,生怕不慎遺失。

    實際上,此事並非如此嚴重,隸仆的臉頰刻有標記,他們卻無此記號。即便丟失,向村長申請補辦即可。村長之所以強調,隻為讓他們重視此事,別常來找他補辦,每日還有許多事務待處理,不能隻為這事奔波……

    在這個神秘的世界,人們發現了一片荒蕪之地已被精心開墾,地基堅固,隻欠建材的搬運,便能在此矗立起屋舍。劉氏兄弟的辛勤努力相鄰相依,二弟劉康心中已繪出願景,夢想家園落成之日,能迎父母遠離繁華而稀缺的土地,遠離那艱難的生活。

    “還有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我們必須每月抽出五個日夜,投身到邊疆的衛戍營地接受磨礪,記住,每次訓練後都有嚴峻的考驗,若是未能過關,銀錢會被扣除,甚至可能忍饑挨餓。”

    村長提起了另一個嚴峻的問題,盡管他們隻是普通的村民,但環顧四周,村莊中隻有七分之一是漢人血脈,其餘皆為高句麗族裔。無論怎樣防範,衝突總有可能爆發。軍隊雖能迅速平息動蕩,但在他們到來之前,村民們必須挺身而出。

    唯有強健的體魄才能抵擋風暴,否則等到援軍來臨,恐怕隻能為逝者收殮。原本是為了追尋財富,誰料想一次動亂,竟會賠上性命?(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