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大唐戰艦之強
字數:4803 加入書籤
百濟國王同樣啞口無言。他們如此反應實屬正常。何樂為曾見過大唐水軍的戰艦更龐大,兩國的戰艦與之相比相形見絀,更何況眼前這些。
以新羅國的戰艦為例,僅需十來人操作,略大於漁船。他們渴望建造巨艦,卻受限於技術儲備不足和狹小的領土,粗大的木材寥寥無幾,怎能期盼建造更大的戰艦呢?
\"這是我們水軍中最小的船種,大型戰艦在國內操練,未帶來此處。稍後我將發令,讓他們展示一番,讓二位陛下見識我們的實力。\"
見二人瞠目結舌,何樂為立即走近,進一步展現大唐水軍的威力,讓他們知曉這些戰艦不僅體態龐大,攻擊力量亦是強大無比。
兩人目光緊緊鎖定,岸邊的人舉起小紅旗揮舞,遠處戰艦的情形難以辨清。然而,旁邊有人手持一根長筒狀的器械觀察,隨後向何樂為報告,那長筒器械似乎能清晰洞察艦上的狀況,這又或許是大唐的創新科技...
由於海行巨艦轉向需時,三人尋覓到一處海天相接的遼闊地帶,顯赫的貴族之旅與平民迥異,抵達此處時,各式精致桌椅早已備好,桌上琳琅滿目的奇幻美食令人垂涎,這就是貴族的特權,無論在何地休憩,皆如置身家中。
巨艦調轉之際,數艘海行巨艦恰好橫亙於他們眼前,仿佛刻意讓他們近距離一睹其威。二人屏息凝神,生怕粗重的呼吸觸動何樂為的不滿。
何樂為目睹他們謹慎的模樣,心中篤定計劃已大功告成。至於占據他們南方群島之事,想必這兩人不會提出異議。炮聲尚未響起,待到那一刻,他們應當會像吐穀渾可汗一樣,明白自身的地位所在。
轟……
炮響傳來,若近在咫尺,必讓人捂耳以避。但此刻距離尚遠,僅聞微弱回響,卻見船身炮口騰起嫋嫋白煙,炮彈轟擊的礁石瞬間崩碎四散。在這時代,火藥尚未問世,火炮的威力仿若神祗降臨,對他們而言,絕非凡人所能掌控,即便是天庭神將亦不過如此。
兩國國王瞠目結舌,麵露駭然之色,何樂為並未打斷他們的震撼,讓他們好好感受,若不臣服大唐,這些炮彈將毫不留情地轟向他們的領土,不知他們的土地能抵擋多久。
何樂為深知火炮之威,卻無需真的將其降臨在他們頭頂。一旦如此,隻會催生兩個叛亂之國,對大唐並無益處。如今威懾他們,就像二十一世紀的核威懾,讓他們知曉武器之強,自然便會遵循大唐的指令。
“實……實在驚人,末將首次見識此等兵器,不知大唐擁有多少此類戰艦?”
新羅國王壯著膽子問道,其實無需多問,眼前這十幾艘已足矣摧毀兩國艦隊。
“目前已有七十餘艘,但未來定會逐漸增多。大唐的雄心不僅限於陸地,海洋也是我們征伐的目標。往後,你們緊隨大唐之後,應有的恩惠不會少給你們。”
何樂為適時施展言語之術,兩人如小雞啄米般連連點頭。他們心中所想,何樂為自無法探知,但隻要他們的理智尚存,便絕不會與大唐為敵。
“海格圖通。”
何樂為向遙遠的天際呼喚了一個名字,旋即,一名騎著神秘生物的戰士從天邊疾馳而來,他的麵容透露著異域的風情,無疑是來自遙遠草原的勇士。
“讓我為你們引見,這位來自幽穀渾的部落領袖,如今投身於我的麾下,統禦著一千五百名勇士,回去告訴你們的同胞,隻要擁有實力,任何人都能在大唐的軍隊中嶄露頭角。”何樂為的話語令兩人驚歎不已,他們原以為大唐的軍旅隻會接納內部人士,即使接納外來者,也不過充當次要角色,未曾想何樂為竟敢於重用異族的才俊,這胸懷之廣大遠勝他們。
實則,何樂為並非如此大度,隻是他已在那位戰士身旁安置了忠誠的係統士兵,這些士兵日夜監視,既能利用異族將領的能力,又不必擔憂叛亂。對何樂為而言,這無疑是個雙贏的局麵。
兩人早已耳聞幽穀渾的事跡,知曉他們是最早追隨大唐的族群。盡管天下各邦視大唐為宗主,但與幽穀渾的關係尤為親近,因為他們是何樂為收複的封屬國,享有與眾不同的待遇,當然,幽穀渾的自治權也是最為受限的。
何樂為並不在意那些舊有的封屬國,畢竟隻是一紙空名,實際上那些國家根本不服從大唐的指揮。一旦大唐下令,他們就像新羅和百濟一樣,對自己有利的便遵行,不利的便置若罔聞。何樂為計劃重建封屬國體製。
“我願獻上百濟所有的海軍碼頭,懇求大唐海軍保障我百濟的安全。”百濟國王首先回過神來,急忙單膝跪在何樂為麵前,這個禮節已超出常規,隻有迎接何世民時才會如此。
“我也願效仿。”新羅國王緊隨其後跪下,他並非愚鈍,懂得此刻應表露出忠誠。出發前,兩人還想結盟抵抗,但目睹大唐海軍的威勢後,原先的念頭煙消雲散。
兩國原本就處於懸崖邊緣,生死全憑他人一念。此刻再看那些海軍戰艦,他們自知毫無優勢,日後即便想乘船逃亡,也幾乎是不可能的。
盡管兩人並未親身經曆過海軍戰艦,但他們常航海,對船隻速度有一定了解。此刻,所有戰艦全速前進,猶如離弦之箭,他們的幾艘破船已無顏麵示人,與對手根本不在同一水平線上...
\"兩位領主,此舉何意?我何樂為可擔不起你們的躬禮,盡管你們是附屬王國的主宰,但依照我大唐的法規,除了吾王親臨,你們無需向任何人低頭,速速起身,幸虧在此處,若在大唐領土,讓監察使們瞧見,我將百口莫辯啊。\"
何樂為笑容可掬地扶起二人,他素來不喜繁文縟節,更看重實際的利益。看樣子,這兩位領主已完全臣服,若他們仍懷異心,那演技定是高超至極。
\"殿下的雄心壯誌,未來必能登臨至尊之位,我們的命運也將維係於殿下您了。\"
新羅國領主站起身,他不了解大唐其他人,但眼前這位年輕人,年紀輕輕便已令半島局勢動蕩,此人未來必成一方霸主,此刻依附無疑是最明智的選擇。
\"那是當然,我們已是朋友,今後同舟共濟,共享榮華,我有一事請教,你們對東瀛國有何了解?\"
何樂為忽然提及另一國度,提及此國,兩人的臉色皆顯憤慨。在這時代,東瀛國惡名昭彰,雖不敢觸犯大唐,但對其它兩國,卻是無惡不作。
\"東瀛人如遊匪般肆虐,如今他們內部大致統一,仿效貴我大唐。\"
新羅領主較為熟悉,因新羅國內許多人與東瀛通商,帶回的消息頗多。東瀛現今比他們兩國繁榮,關鍵在於采納了大唐的許多先進理念,故而超越了他們。
何樂為曾從曆史中得知,這段時間東瀛國是個勤奮的學生,幾乎吸收了大唐的精華,且對大唐後世的崇拜之情不減。
新羅領主繼續為何樂為描繪東瀛的現狀:表麵上統一,實則各地軍閥各懷鬼胎,相互間攻伐不斷,隻是未明麵上挑起爭端。
對於兩國而言,東瀛的海盜早有活動,他們在明朝時期開始騷擾我國,但此刻已開始侵擾新羅和百濟。這是因為航海技術尚不成熟,他們尚無法駕船直達我國東南沿海,隻能針對新羅和百濟下手。
\"二位回去後,盡力搜集更多關於他們的信息,送到我這裏。我明白你們深受其害已久,若我們的聯盟持續穩固,我會考慮徹底平息他們。\"
何樂之的話語點亮了兩人的瞳孔,顯然,在臣服大唐之後,並非隻有付出,他們也能從中獲得益處。若能平定東瀛國,他們的沿海地帶也將迎來一段寧靜時光。近年來,東瀛海盜年年侵擾,所造成的損失無法估量,沿海每年都有數千人喪生。
“殿下的恩賜,感激不盡。回去後我們立即收集情報,待殿下率軍征伐東瀛,我二人必率部屬衝鋒在前。”
見他們態度堅決,與東瀛關係似乎不佳,何樂之又談及提供糧草之事,他們都欣然應允。盡管糧草儲備有限,但在當前形勢下,他們敢向何樂之說不?回去後即使勒緊褲腰帶也要滿足何樂之的要求,這才是附庸國國王應有的姿態。
三國會談就此落幕,何樂之未曾料到會有如此結局。他原本準備了許多強硬措辭,設法誘使他們,卻未想這兩人還算明智,見識過大唐海軍的威勢後,便毫無怨言,誠心遵照何樂之的吩咐行事。幾年後,這片土地恐怕將重演吐穀渾的歸順之路。
兩人即將離去時,秦懷玉派遣約三千軍隊,這些士兵駐紮於兩國都城,每國一千五百人,這是大唐作為宗主國的權力。這隻是開端,不久便會向周邊重鎮派遣軍隊,如同掌控吐穀渾般,逐步掌控這兩國。若他們心存不滿,就隻好采取更堅決的手段了。
然而何樂之並不擔心他們會不滿。當初吐穀渾亦有過抗拒,但當大唐在草原的軍隊超過五千時,他們漸漸接受了現實。他們內部必然進行過計算,驅逐大唐五千兵馬,其代價將是數倍於此,對吐穀渾而言,此舉並不合算。
新羅與百濟同樣精於算計,連這點都無法看清,他們也就沒有留在這裏的必要了,大唐也不需要如此愚笨的追隨者。
“殿下,長安急報——”(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