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薛延陀大軍南下
字數:4808 加入書籤
何樂之剛舒了口氣,長安的急報便打破了這裏的寧靜。原來,北方的薛延陀可汗率八萬鐵騎南下,現已踏入東突厥之地。
自前任可汗被何靖大將軍帶回長安後,東突厥幾乎成為大唐的附庸國。盡管這些年有些叛逆之舉,但多數時候仍是大唐北疆的屏障,抵禦薛延陀的威脅……
\"邪焰可汗是否失去理智了?我大唐近年來在各個界域馳騁,征服的領土數不勝數,如今剛平息了幽冥島的紛爭,邪焰可汗竟妄圖染指東拓厥,他真以為此刻是良機嗎?\"
在何樂為的魔法帷幕中,蘇定芳疑惑地低語。在這個節骨眼上挑釁大唐的附屬國,絕非明智之舉,除非心智被迷霧侵蝕,否則誰會主動挑釁?他們莫非真以為憑借那十幾萬鐵騎就能征服東拓厥?
\"我們在東拓厥有駐軍嗎?\"
何樂為未對此過多剖析,此刻分析已無益,關鍵是評估東拓厥的防禦狀況。當年何靖大將軍征服拓厥時,東拓厥各部族已被分化,戰鬥力疲弱。因此,何樂為憂慮他們難以抵擋。
\"我們在東拓厥王庭近郊有十五百名守衛,除此之外,整個東拓厥草原再無人手。東拓厥目前有常備騎軍四萬,但因我們……\"
多年前,牛進達曾代何世民巡查東拓厥防線,對當地局勢有所了解。那裏的軍事力量已虛弱至極。大唐隻希望北方有一道屏障,絕不希望東拓厥再度崛起。因此,對於東拓厥的各部族,大唐盡可能煽動內訌,讓他們自相殘殺。
大唐采取的策略並無瑕疵,無人希望北方遊牧族群壯大。然而,未曾料到東拓厥衰敗,邪焰可汗卻強勢崛起。在何樂為的記憶中,邪焰可汗也曾被何世民所滅,但因他的到來,邪焰可汗不僅未滅亡,反而實力更勝從前,看來時間的漣漪確實影響了這裏。
\"我們立即領兵北上,徹底消滅他們。正值我們在幽冥島的戰鬥陷入僵局,轉戰匈奴大草原,我絕不信他們能抵擋得了我們!\"
蘇定方揮舞著手中的魔晶刀說道。跟隨何樂為征戰的人都懷有這樣的雄心,打久了便覺得自己無敵於天下,恨不得將所有敵人一一鏟除。無論是邪焰可汗還是吐蕃部族,隻要與大唐為敵,便一劍斬之,先除後快。
\"若事情如此簡單就好了。來看看這份帝廷的秘令,它僅告知此事,讓我們加固沿途通路,並未命我們北上。我們此刻調動的是帝廷最精銳的部隊,可帝廷並未召回我們,你覺得這意味著什麽?\"
何樂為的話語如同魔咒,平息了帳篷內的紛亂思緒。的確,這些年來何樂為在戰場上獨領風騷,然而大唐並非隻有他一員猛將,無論是白發蒼蒼的老將,還是鋒芒初露的青年將領,都能擔起征戰的重任。即使何樂為帶走了京都的精銳,但大唐北疆仍有九萬鐵血邊軍駐守,他們隨時準備踏入神秘的東土厥,無需依賴何樂為回防。
關鍵在於戰局撲朔迷離,薛延陀可汗雖率軍南下,卻沒有明確表示會侵犯大唐,隻是聲稱商隊遭東土厥扣留,尋求公道,而非意圖消滅東土厥。明眼人都心知肚明,這隻是個借口,數萬鐵騎隻為一支商隊討伐,連稚童都不會相信這樣的說辭。
“難道我們就坐視不理?”
蘇定芳不甘心地問道。盡管他已經積累了足夠的戰功,封侯不成問題,但在大唐,最高的勳爵是國公,誰不想更進一步呢?
“我不是曾命你組建一支迅捷部隊嗎?現在就召集他們,讓他們開始演練。朝廷或許不希望我們介入,但我們必須準備妥當,以防萬一需要我們去收拾殘局。”
經過反複權衡,何樂為無法置身事外。無論朝廷派出何人,最終可能仍需以武力決勝負。戰火尚未蔓延,但應做足萬全之策。何況高句麗的事已塵埃落定,無需留下重兵。
何樂為並未呈遞奏章,他懂得避嫌。朝廷要維持和諧,不能獨攬所有功勞。如今他的功績已無人能及,若繼續領兵北上,如何給朝中其他人留出升遷之路呢?總得給人留些機會。
半個月過去,朝廷的第二次詔書抵達,令何樂為驚訝的是,皇帝依然決定冷待他,命令吳王何恪率軍北上。
朝廷會議上並未提及戰爭,吳王帶領的兵馬也有限,僅八千之眾。何樂為看出,若北境開戰,無需長安調兵,隻需動用北疆那八萬精銳邊軍的一半,加上吳王的部隊,足以壓製薛延陀。
但這都是理想狀況,意外總難預料。一旦出現變故,吳王將失去所有機遇。接到詔書後,何樂為專心處理高句麗事宜,並未向何世民傳遞任何訊號。
在神秘的大陸上,何樂為未曾因吳王統兵之事如上次般焦慮。他明白,大唐的重擔不應隻他一肩扛起,萬一他有所閃失,整個華夏大地或許將陷入動蕩。因此,擁有兩位將軍的支持並非壞事。
上次與吳王爭鬥,乃是時勢所迫,若他不挺身而出,部下又會如何看待?他們會認為領袖懦弱,尤其那些軍中將領,因此何樂為決意爭取。
此次,何世民的決策出其不意,而何樂為剛從高句麗東征歸來,勝利的果實應分享他人。朝廷的智者亦能看出,高句麗雖非富饒之地,卻能為朝廷增添財富。相比之下,薛延陀的土地更為貧瘠,征服它又能為大唐帶來何種利益?
大唐尚未掌握草原的統治之道,即便是吐穀渾那樣的區域,也在摸索中謹慎前行,無法完全掌控。薛延陀廣闊至漠北,比吐穀渾遼闊許多,霍去病當年千裏追擊,仍未觸及最北邊緣。若吳王在此大展拳腳,恐怕將耗費大唐無數金銀。
再者,何樂為也想檢驗傳言,這位三叔被讚譽為文武雙全,大唐皇族中的傑出者,但從未實戰檢驗。何樂為渴望見證,吳王究竟有何等才能。
十日的等待後,朝廷的密函送達,所有人都聚集在何樂為的營帳,靜待消息。
“果然,他膽大妄為,軍隊已踏入東突厥之地。東突厥近兩年已被我們削弱,東征高句麗時,尚有四千餘士兵隨行,如今卻無力抵擋薛延陀的鐵騎,已被重創。特別是吉昌可汗,竟率眾逃往長安。”
信箋擲地,何樂為心中怒火燃燒,一國之主竟比百姓逃得更快,在危難時刻棄民於不顧,此人根本不配為突厥可汗。
“此人我曾相識,膽小如鼠。朝廷扶持他並非無故,若換作野心勃勃之人,是守護北方邊疆,還是讓我們夜不能寐呢?”
蘇定芳吐露了真言,這正是大唐皇廷所需的勇士,膽魄不可或缺,卻未料此人毫無責任感。聽聞薛延陀的魔軍逼近,他竟帶著麾下的兩萬鐵騎逃向長城避難。
抵達隘口時,大唐守衛軍拒絕他們的進入,此人竟狠心將剩餘的兩萬騎丟棄在荒野之中,任憑他們在草原的凶險中掙紮,帶著家眷穿越長城,直奔長安城而去。對於那些被遺棄者的生死,似乎在他的心中不存在絲毫掛念。
“此事頗為棘手,屬國之力不可過強,亦不可過弱。”
牛進達雖不精通政略,但也深知此情勢微妙。何樂為並未因此責備李世民,哪怕自己置身其位,也無法洞察所有人的心思,人心在如今是最難以揣摩的。
“我們的軍隊……”
“我們的隊伍已準備就緒,包括魔法炮隊,總數約一萬四千人,無論敵軍多龐大,我們都能星夜疾馳,確保戰鬥能力不受影響。”
蘇定芳未待何樂為提問便詳細報告了情況。他在全軍中挑選精英,組建了一支快速應變部隊。何樂為頗為無奈,並非質疑蘇定芳的能力,而是他的舉措使何樂為先前的布局變得無效。原本何樂為將從神秘係統中兌換的士兵分散於各軍,豈料這些人皆被蘇定芳發掘出來,畢竟他們在平日裏表現卓越。
當然,蘇定芳並非刻意顯露出這些人才,要打造快速應變部隊,唯有軍中精英才能勝任。蘇定芳選兵的眼光獨到,否則也無法取得諸多勝利。何樂為得知此事,心中五味雜陳,不知該如何評價。
“這幾日,你帶領他們進行長距離行軍訓練。若北方無事,當作一次實戰演練;若有事,我們必須長途跋涉迎戰,絕對不讓薛延陀的魔軍侵犯南方。當前的局麵對我們最為有利,任何事都不能打破這個平衡。”
何樂為一掌拍在桌案上,其他人紛紛點頭。如今大唐國內宗族勢力衰退,全國穩步發展,周圍部落非我敵手。薛延陀一旦南侵,好不容易的局麵恐將瓦解,想要恢複如此態勢,代價將難以估量。即便是為了協助吳王,何樂為也必須采取行動。
又過了七日,前線傳來新消息,吳王殿下已調集五萬邊境守軍,並從長安調動兵力,勇往直前。
“依你看,吳王獲勝的可能性有幾何?”
何樂為對薛延陀的了解微乎其微,蘇定芳曾率部涉足那片神秘的土地,即使未曾正麵交鋒,但也深知其大致戰力。每當帝國的信使帶來新情報,眾人便聚在何樂為的魔法營帳內,以確保隨時能演練應對草原戰場的變幻莫測。
“我大唐邊境的萬軍長年戍衛邊陲,他們的戰鬥力不容小覷。我反而擔憂自京師來的軍隊,若是他們傲慢無度,此戰恐有疏漏。但若他們與我等並肩作戰的精銳一般,薛延陀必敗無疑。”
大唐邊軍乃精選之師,(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