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吳王首戰
字數:2425 加入書籤
果然,蘇定芳將軍的預見成真。在他預言的十日後,前線傳回戰報:吳王殿下的兵馬分為三路,左翼和右翼雖撲空,但殿下的中軍主力正麵對上薛延陀的核心力量。
吳王親率一萬五千精銳,而薛延陀動員三萬鐵騎,兩軍在突厥王庭附近遭遇,恩怨交織,無需多餘的號令,雙方立刻投入激戰。
大唐軍隊雖數量略遜,但一萬兩千名邊疆勇士悍不畏死。他們明白在草原遭遇敵手的後果,背部一旦暴露,便是喪命之時,不論麵前有多少敵人,都必須勇往直前,隻有勇猛無畏,才能殺出血路。
伴隨吳王自長安而來的三千禁軍,毫無懼色,守護在吳王左右,隨他衝入薛延陀大軍的心髒地帶。
此役宛如天地為之變色,兩軍主力對決,於廣袤的草原上,無處可藏狡猾。最終,薛延陀軍隊承受不住壓力,開戰僅兩個時辰後,便有逃兵出現。逃兵猶如瘟疫,一旦開始,便無法遏製。
盡管薛延陀的三千援軍自左側殺到,但主軍已開始潰敗,無論可汗如何竭力阻止,逃亡的洪流終難逆轉。四時辰後,薛延陀大軍向北敗退。
然而此刻,吳王何恪已無力追擊。雖然我們贏得了勝利,但損失慘重,傷亡已超過三成。繼續追擊將極大地傷害我軍士氣。因此,何恪王見敵軍逃遁,象征性地追趕了二十裏,隨即回師救治傷員。
據宮廷法師的估算,此役共摧毀了薛延陀部族的一萬五千精英戰士,然而在皇廷的公告中,這些數字往往蘊含著虛幻的誇耀,何樂為身為常年的戰場指揮官,自然深知其中誇大之詞的分量。即使剔除了誇大成分,這場勝利依然耀眼,至少已消滅敵軍八千精銳。
當蘇定方揭示這一事實時,營帳內眾多青年將領們的臉上閃過一絲輕蔑,他們跟隨何樂為已久,認為單場戰役斬敵八千實屬尋常,無需過分渲染。
看著他們傲慢的神情,蘇定芳覺得有必要給他們敲響警鍾,若帶著這般心態奔赴戰場,未來必將付出沉重代價。
“你們別擺出那種瞧不起人的模樣,你們的戰爭與他人不同,你們以烈焰炮火開道,隨後箭雨紛飛,你們踏上戰場時,敵人早已疲憊不堪。但吳王的軍隊不具備這樣的裝備,他們的勝利全憑手中刀劍拚殺而來,況且薛延陀的精銳,豈是高句麗騎兵所能比擬的。”
何樂為並未反駁蘇定芳的觀點,他的部下確實有些自滿,若繼續這樣下去,大唐的未來將無法寄托於他們身上。
“朝廷未曾給他們提供火焰藥劑嗎?”
何樂為想起了另一件事,他已經貢獻了配方,即便是最弱效的黑火藥,朝廷也理應配發。
“此次出征太過倉促,朝廷來不及大量製作火藥,大部分供給了高句麗。按朝中許多重臣的說法,現在並非出兵良機,應待兩個月後才宜行動,然而陛下……”
蘇定芳話未說完,眾人已心知肚明,陛下的想法與我們不同,陛下之令我們必須遵從。若拖延兩個月,陛下恐怕擔憂何樂為圖謀不軌,說不定那時何樂為已率軍悄然向高句麗進發,畢竟從這裏出發,要比從長安出發節省許多時間。
何樂為見天色已晚,命令所有人回去休息,該夜間訓練的繼續訓練。在這兒,他們也無能為力,唯有等待前線的訊息。雖然何樂為的軍營中有火藥,還需關注南方兩國的動向,加上高句麗境內的紛爭,何樂為無暇顧及草原之事。
更何況,就算何樂為派人送去,他們可能也不會使用,他們渴望獨享戰功,不容許有任何何樂為的影子摻雜其中。
大戰過後,雙方都在養精蓄銳,大唐軍隊開始集結,東西兩路軍都派出密探,但無奈草原廣闊無垠,尋找對手並非易事……
吳王渴望模仿何樂為在神秘的幽雲草原上的戰術,試圖閃電突襲敵人的據點,但他缺乏天空之眼——飛空艇,無法洞察四周的奧秘,隻能依靠潛行的斥候探尋,這既耗時又吃力,且成效微乎其微,稍有不慎,就會被敵人覺察,一旦薛延陀的大軍集結,吳王極可能陷入重重包圍,畢竟此處已深入敵人的腹地——薛延陀的領地。
戰事拖延了一個多月,何樂為的陣營一切有條不紊,來自長安的民眾已在各地安居樂業,新居落成,公共設施紛紛奠基,隻待下月播下希望的種子,明年的五月,便能收獲豐盈。
然而,草原上的吳王並未如此愜意。他們在草原度過了漫長的一個月,期間四處尋找決戰的機會,薛延陀的可汗並非愚者,上次的敗退讓他明白,硬碰硬對抗大唐軍隊無異於以卵擊石,雙方實力懸殊。因此,他決定拖延時間,畢竟他們熟悉草原的生活,而大唐大軍的每一粒糧食都需從長安遠道而來,他們有耐心等待。(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