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誰將北征?
字數:4960 加入書籤
“戰役為何演變至此?起初一切如此順利,我曾以為可以一鼓作氣,隻需靜待勝利之音。待到雙軍凱旋,那些文臣還有什麽借口可言?”
蘇定芳清晨便踏入了何樂為的營帳,麵對朝廷遞來的信函,他無言以對。要知道,這份情報早已過時,從前線傳至長安,再由長安至此地,需曆經兩個月的光陰,他們掌握的已是兩個月前的情勢。
“你以為戰事總是那麽順遂?非也,大唐今日輝煌,是多少英魂鋪就的道路。戰場上遭遇危機是常態,唯有我們殿下的軍隊能免於此難。”
牛進達歎氣道,他心急如焚,渴望率軍前往草原援助吳王殿下,然而奏章呈上已有兩月,朝廷仍未鬆口。即使他們長出三頭六臂,也不敢擅自領軍出發。
我們出兵或許無法確保勝利,卻能防止戰局進一步惡化。如今朝廷雖派出新的火藥,無奈火藥抵達草原後,竟被突厥部落銷毀。他們不知如何運用火藥,竟將其丟入河中。
吳王殿下此刻內外交困,既要抵禦薛延陀大軍的進犯,又要提防突厥各部的偷襲,處境堪憂。
“陛下究竟在想什麽?我們已整裝待發,卻不啟用我們,反而在山東、河南一帶調動兵馬,那裏的兵力能有何作為?”
蘇定芳望著朝廷的信函,心中抱怨。並非質疑那裏的士兵,隻是那裏皆為步兵,對付百姓尚可,草原之上,步兵又有何用?除非在草原邊緣,他們尚有一戰之力,一旦深入草原,步兵恐怕還未奔跑殆盡,便已疲憊不堪。
“你小子是不是失去理智了?這種話你也敢說?幸好這裏無人,若被人聽見,你全家恐將難逃一劫。”
牛進達飛起一腳,兩人習以為常,蘇定芳猛然驚覺,瞥見一旁專注地圖的何樂為,他吐了吐舌頭,不再言語。若是被人聽見,尤其是被李世民知曉,以此為由找他麻煩,他真是死無葬身之地。即便他以往戰功累累,一旦觸怒陛下,所有的榮耀都可能化為烏有。
“殿下,您在想什麽呢?”
蘇定芳與牛進達一同圍了過來,他們對朝廷不滿,卻不能肆意抱怨。然而此刻,殿下一言不發,究竟是何緣故?...
\"我在思索如何逆轉這場魔法衝突,立刻向王庭呈送密函,訴說我們的領土正遭受混沌風暴侵襲,急切期盼王庭派遣一隊精靈步兵,最好自魯東之地啟程,沿魔法航道而至。至於王庭計劃增援漠北的指令,願由我部承擔。”
聽完何樂為的計策,二人交換了一個眼神,心中暗想:哪裏來的混沌風暴?別說風暴,連一絲異常都沒察覺。各部早已嚴陣以待,高句麗內部潛伏的叛徒們依附於大唐,晉升了地位,他們比任何人都更恐懼動蕩。一旦他們的土地被波及,那些人必將毫不留情地斬除禍根。
“殿下,這豈非虛報軍情?”
牛進達困惑地問,即便要協助吳王脫困,也沒必要自汙名聲。一個月前我們才稟報一切安寧,如今卻說遭遇風暴,難逃失察之責。
“若不如此,如何讓王庭保全顏麵?我們已請求出戰,可王庭卻啟用國內軍團,那些戰士又能抵禦得了何種混沌之力?為了減少大唐勇士的犧牲,我們的名譽又算得了什麽?些許榮譽的損失,與拯救數以萬計的士兵與家庭相比,微不足道。”
何樂為的話語落下,帳內二人深感敬佩。他們雖是大唐的精英,但論到為大唐付出,無人能及何樂為的決心,寧願擔責也要盡快解決問題,實乃大義之舉。
“我立即書寫密函。”
蘇定芳不敢拖延,身邊備好的羽毛筆、墨石和羊皮紙立刻派上用場,他迅速撰寫密函,期望王庭接納他們的建議。
吳王何格的生活如今舉步維艱,麾下曾有五萬精銳部隊,一次次敗仗後,僅剩三萬餘人,餘者隻能葬身草原。
本想孤注一擲換取勝利,如今看來,吳王似乎已輸掉賭局,他必須承受代價。整個高句麗之戰或許都未造成如此重創,他現在失去的是大唐最精銳的邊疆守衛者。此刻,吳王遙望遠方山脈,心中一片茫然。
“稟殿下,王庭的信使。”
何奎山前來報告,他是何家的遠房族人。
吳王何恪瞥見信上的文字,怒火中燒,將信箋揉成一團,丟入雨水匯聚的小池中。
“王庭是要置我們於死地嗎?調動兩省步兵,是誰的餿主意?何靖大將軍不是已經回京了嗎?他會容忍這種決策嗎?”
吳王憤怒地質問,身旁的副將不敢多言。
在冷靜的迷霧中,吳王領悟了其中的深意,這其實是何世民無法承受的恥辱。原本何樂為已準備派遣軍隊援助,卻被何世民無情地駁回,他不僅拒絕了何樂為,也斷絕了草原上數萬大唐勇士的生存希望。
長生殿城
何靖大將軍已重返長生殿城,依舊執掌冰霜軍令司,此刻他身處一座僻靜的別院,家門卻成了他無法跨越的界線。他知道府中擠滿了舊部家眷,他們皆為打聽前線消息而來。大軍啟程時,捷報頻傳至城中,然而如今並無勝果,他又如何能告知實情?告訴他們家中的戰士可能已戰死沙場?如此一來,隻怕長生殿城頃刻便會動蕩不安。
何靖大將軍一生正直,讓他撒謊比登天還難,於是他選擇留在別院。他今日已與何世民針鋒相對,若不讓何樂為的鐵騎救援,也必須派遣程咬金帶領幽雲草原的軍團前往,這是唯一明智的選擇。何樂為的鐵騎所向披靡,大唐無人不知,一旦他們踏入草原,勝算至少有八成。不僅能拯救我方軍隊,或許還能實現朝廷的宏圖,甚至一舉攻克薛延陀。
當然,皇上麵子至上,不願低頭求助何樂為,但派程咬金與幽雲草原的軍團同去也是可行的。然而,那些部隊畢竟是何樂為的舊部,若靠他們救援,與求何樂為無異,因此皇帝在疆域圖上反複權衡,最後決定調遣魯豫兩州的軍隊前往支援。
望著即將發出的軍事命令,何靖大將軍心中五味雜陳。這兩州的軍隊僅有九千鐵騎,其餘皆為步兵。真若讓他們踏入草原,除了增添傷亡統計,別無益處。昔日英明的何世民,難道真的陷入了困惑?
“啟稟大將軍,高句麗緊急奏章。”
聞言,何靖大將軍一驚,但聽說是高句麗,他的眼中閃爍起疑慮。本以為會是吳王的奏折,高句麗那邊有何急事?離別時大局已定,即便有些許賊寇,也無法掀起波瀾,頂多是例行的平安奏章,怎會變得如此緊急?...
揭開符咒,何靖大將軍方領悟其深意,不覺間,眼眶已被淚水潤濕。何樂為不僅英勇善戰,更不在乎個人榮辱,此刻得知大唐麵臨危機,他不願牽連家族,一心隻想盡快解決問題。若此人無法成為大唐的主宰,世間又還有誰能勝任?
“傳令兵,備馬,前往王宮。”
何靖大將軍話音剛落,立刻止步,非因疲憊,而是思緒翩飛,想到另一樁要事。這份奏折不能私下轉交何世民,否則恐怕會引起更多紛擾。
他記起明日的晨殿,沒錯,奏折必須在百官之前交給何世民,若他仍固執己見,那他一世英名將受損,何世民,珍視聲譽之人,斷不會如此。
何靖大將軍清楚,一夜之間,局勢可能生變,此時貿然前往隻會適得其反,憑何世民的脾性,必定會在他麵前表演一番,時間終會流逝。
前線已是刻不容緩,隻能等到明日晨殿,幾位重臣齊力施壓,迫使何世民接受何樂為的提議,唯有如此,大唐軍才能存一線生機。錯失良機,吳王或許永無歸期。
“前往長孫大人府邸。”
此刻,何靖大將軍顧不得避嫌,派人護送他前往長孫無忌府中,眾所周知,他們二人分掌文武,按理不應私下接觸,甚至應有競爭,如此方為何世民所願。然而今日之事,關乎數萬生命,何靖大將軍不得不冒險。
白天房玄齡也曾提議,直接從高句麗調兵,何世民卻未置可否,這使得群臣心生疑竇,連房玄齡的提議都無法說服,其他人又有何用?
為了不讓明早重現此景,何靖大將軍決定孤注一擲。向來不結黨營私的他,此刻也要冒險一試,也許會被皇上看穿,但何世民也是智者,他應知其子與大軍在草原上的困境,唯一的解決之道,就在於此。
是夜,長安城暗潮洶湧,幾隊黑衣人在皇宮內外傳遞消息。何世民整晚唉聲歎氣,直至次日晨殿,他才稍作休憩,帶著明顯的倦容出席。
正如何世民所料,何靖大將軍並未提前溝通,這是幾十年來首次直呈何樂為的奏疏,數十位朝廷官員紛紛附議... ...
赫世明首先對何樂為施展了一番嚴厲的魔法責訓,接著認可了他的提議,但望向何靖大元帥時,眼神中流露出一絲寒霜。何靖大元帥心領神會,此事隻能發生一次。
朝議即將結束之際,何靖大元帥聲稱自己在遠征高句麗後,體質受損,已無力處理兵部瑣事,故請求以病老之身辭官歸隱。
赫世明並未準許何靖大元帥的退隱請求,隻給予三個月的療養假,命尉遲敬德暫代其職。
所有人心裏都清楚,從今日起,兵部不再由何靖說了算。即使三個月後他康複,也再不會重返兵部,往後或許隻能在家頤養天年……(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