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對逝者的敬意

字數:5006   加入書籤

A+A-


    京師...

    "原來是咱們星辰殿下,我聽說那邊的戰況幾乎崩壞,但星辰殿下的軍隊一到,立即逆轉乾坤。不論是鐵騎獸人還是雪鷹部落,見了殿下的軍團,無一不膽寒如冰,瑟瑟發抖。"

    在星辰之城的石板路上,正在進行一場榮耀的俘虜獻祭儀式,八千多被俘者衣衫破舊,他們在漫長的旅程後,終於抵達了大盛帝國的都城。這些人從未見過如此繁盛之地,但他們沒有時間好好欣賞,抬頭之際,身旁的大盛士兵便冷酷地揮下皮鞭。

    "原本以為昊王是位戰術大師,卻未料到他會失利。還好,敗得還不算徹底,星辰殿下出馬正是時候。"

    另一位書生略顯沮喪地搖頭。大盛的民眾都期望每個人都能英勇作戰,將周邊敵對勢力擊敗至一敗塗地,那樣我們的中土王朝才能更穩固。他們曾以為昊王亦是如此,卻未想他會戰敗。

    按照赫世明的設想,讓昊王在前線靜養,如此一來,昊王戰敗的消息就能被封鎖。然而昊王卻回來了,幸好赫世明並未采取那一步。前線歸來的商人早已帶回了消息,若當朝皇帝撒謊被民眾知曉,皇室的威信必將受損。

    赫世明得知民間傳言後,並未責怪手下保密不力,畢竟最難以防範的是人心之口。難道還能堵住每個人的嘴嗎?因此,赫世明巧妙引導,稱昊王在戰前受挫,加之楊妃娘娘病情加重,急需昊王回京侍疾。

    對於這些微妙的事務,朝臣們都看在眼裏,就算楊妃娘娘真的病重,也不可能召回前線的統帥。如今統帥歸來,其中原委豈有不明了的?定是昊王在前線未能穩住局勢,才讓何樂為挺身而出,以解燃眉之急。

    百姓對此並不甚在意,對他們而言,無論誰領軍,隻要勝利,就是大盛的好事。比如高句麗一役,新增的土地,讓大盛派出的十多萬軍民每人都分得了數十甚至上百畝田地,如今想報名前往,名額已是一空。

    "你這上菜的小哥為何一臉愁容,朝廷打了勝仗,你不歡喜嗎?"

    兩位書生邊品酒邊交談,上菜的小廝麵容憂鬱,一位書生隨即不滿道。

    "朝廷贏得勝仗,我當然欣喜。隻是這次不同以往,二位大人或許不知,上次戰勝高句麗,我們得到了大片土地,我也夢想去那裏成為地主,總比在這星辰城端盤子強。可如今戰勝了鐵騎獸人和雪鷹部落,那片土地又不能耕作,對我毫無益處。"

    小二哥歉然地開口,兩人的耳中也回蕩起近日民間最熱議的話題:穿越迷霧森林,抵達高盧亞王國尋找財富之源。不少長安底層的居民,都夢想著在那裏翻轉命運。

    人若遷移,生機盎然;樹木移栽,卻難存活。就像眼前的小二哥,即使在長安的酒肆中操勞一生,頂多成為掌櫃,無法奢望富裕生活。而一旦踏入高盧亞,便可獲得百畝魔法林地,那便如小領主般,一步躍升社會階級。

    “別焦急,朝廷定有新策。你難道忘了烏爾渾部落的事?朝廷也曾廣招勇者,隻要你懷揣冒險之心,怎會缺乏美好未來?當地人不可盡信,朝廷必派我們監視他們,留意皇榜便是了。”

    書生的話語讓小二哥臉上堆滿笑意,先生所言極是,朝廷豈會信賴異鄉之人,必然需我們守護邊疆。即便有些風險,但也意味著生活的蛻變。

    “諸位速下樓,沿路迎接大唐英魂歸來!”

    正待二人舉杯再飲,衙門衛士在各街道高呼,此乃朝廷新頒命令,不論商販官員,聞訊皆需下馬下車,樓閣之人亦須至地麵靜候。

    按照朝廷新律,大唐每位勇士的靈柩都將受到迎接,是日,全體民眾於道路兩側肅立默哀,違者即刻逮捕,重懲不貸。

    聞聽此言,兩位書生連忙放下杯筷,整理衣衫,隨眾人自酒樓而下。起初有人視作形式,如今卻深知,這些犧牲者為大唐,為民族獻出生命,換得安寧與疆域的擴張。

    長安城的百姓大多佇立路邊,其中不乏陣亡將士的親人,身著素服,含淚守候。周圍人群自覺讓出空地,望著他們,心中敬意油然而生。朝廷下令,陣亡者家庭三年免賦稅,原薪資發放三年,所有勞役悉數豁免。

    過往雖有撫恤,但相較今日實有天壤之別,這是修訂後的待遇,也提升了士兵們的社會地位。時下仍有“良男不從軍,精鐵不鑄釘”的觀念,何樂為清楚,改變需假以時日,須長久努力…

    當民眾目睹某些貴族真正下騎獸離車,附近的居民才察覺這不是一場虛偽的表演,而是眾人誠摯地向那些開拓神秘領地的英勇靈魂致以敬意。

    “跪……”

    伴隨著衙差的號令,道路兩側的數十萬民眾紛紛俯首,迎接那些重返故土的奇幻國度英靈……

    不僅是普通民眾和官員,就連赫爾世民與皇家子弟也在人群中,他們需同時麵對左側的異界俘虜,又得凝視右側我們大唐的英勇逝者。

    這個儀式源於赫爾樂為的提議,赫爾世民反複權衡後,委派祭祀司官員負責籌備。

    赫爾世民深知士氣的價值,否則也不會設立那象征榮耀的二十四位魔界守護者,因此在赫爾樂為提出時,他深思熟慮,最後作出了決定。

    自那天起,幾乎形成了一項傳統,在慶祝勝利的儀式中,也要緬懷那些為大唐獻身的戰士,讓人們銘記這勝利的來之不易。

    全國的民眾都學會了尊敬這些為國捐軀的勇士。若非他們在前線英勇抗敵,我們的後方便不會有安寧的日子。

    儀式結束後,赫爾世民命令密探在長安城收集輿論,消息反饋城民普遍讚同此儀式,所有人深受啟發,國家的團結力顯著增強,赫爾世民這才寬慰下來,看來赫爾樂為這小子始終在影響著大唐的命運。

    “陛下,吳王殿下駕到……”

    赫爾世民剛與黑袍巫師交談完畢,吳王赫爾恪已在門外等候,但王德不敢貿然通報,畢竟赫爾世民與黑袍巫師的對話不宜外傳,稍有不慎便會招來災禍。待那些巫師離開後,王德連忙上前稟報。

    “讓他去楊妃的療愈聖殿效勞,朕沒有如此令人蒙羞的兒子。”

    赫爾世民的嗓音響亮,半個勤政殿的人都能聽見。吳王赫爾恪已來到殿門口,自然也聽到了這話,赫爾恪苦笑,赫爾世民果然現實得可怕,即便他是親生兒子,此刻也變得無關緊要,想趕就趕了。

    按吳王的想法,即便他在前線失利,但前期的攻勢還算順利。如今雖未如赫爾世民所願賴在前線,但畢竟血緣相連,這麽久沒見麵,難道相見也是一種過錯?

    都說皇家無親情,吳王從前還有些不信,總覺得與父皇之間還有一絲紐帶。然而今日赫爾世民的態度讓吳王明白,那紐帶或許早已斷裂,或者根本未曾存在過。

    "殿下,此刻陛下正在秘境中審閱來自戰場與南方洪災的魔導卷軸,數量繁多,恐怕還需一段時間。或許您可以先去拜訪月影娘娘?您出征期間,娘娘可是日夜擔憂,每日必派信使至軍事重地探尋您的消息。"

    王德走出紫宸殿,自然不能直述何世民的言辭,此人擅長權謀,否則也無法穩坐高位。於是他巧妙地轉述了原話。

    "多謝公公的好意……"

    吳王何恪說完,旋即轉身離去,沒有執意求見。若是其他皇子,或許還會在此等候。但他清楚,自今日起,自己將在皇室中變得無形無色。

    從戰線歸來,若能麵見帝王,無論吉凶,對個人命運都有所裨益。然而,連麵都不能見,更流傳出這般惡語,哪怕身為皇子,未來之路也將受限,雖仍保有親王之位,但凡人皆知帝王不喜,那麽落井下石者便不計其數。

    "三弟,你回來了。"

    吳王走向宮廷深處時,何承乾的聲音從背後響起。何承乾如今勢如破竹,幾乎已恢複太子地位,許多國事都交由東宮處理,這才是真正的太子所為。

    此刻的何承乾神采奕奕,與往昔大不相同,但他的目光清明,顯然並非前來嘲諷,隻是偶然相遇。

    "見過兄長。"

    吳王隨意行禮,準備繼續前行。他了解何承乾的性格,雖是何樂為的父親,但何承乾做事一貫圓滑。如今自己遭受帝王冷遇,若何承乾不表現出關心,那才令人意外。

    "三弟暫且留步,我聽侄子說你在戰場上負傷,他從古爾利亞帶回不少靈參,我已命人送往王府,早晚服用,有益身體。勝敗乃兵家常事,你不可因此消沉。侄子告訴我,海外國度眾多,戰爭無盡,將來你與侄子或許還需遠征海外,我已力不從心,這條腿不再利索,將來要靠你們了。"

    何承乾言語誠懇,仿佛他們是親生兄弟。過往他們間有過嫌隙,但今天何承乾的話語讓吳王深感感動。

    "感謝兄長,他日我會去東宮拜會。"

    吳王禮貌地回應,畢竟這是何承乾拋來的和平橄欖枝。京城裏有個習慣,若說他日再見,那多半是無期了……

    "何必在我們兄弟之間客套?機不可失,後日我恰好休憩,宮中亦無繁瑣之事。我會遣人請三弟赴宴,我們許久未有共度佳肴的時光了,我家廚子的手藝堪稱帝都一絕。"

    何格驚訝地發現,何承乾已決定好日期,這不是隨意的提議,而是一場真正(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