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7章 楚藩逆案天子怒

字數:2699   加入書籤

A+A-


    這次楚藩確實是給朱載坖整了一個大活,朱載坖幾乎是怒氣衝天的回到了京師,剛剛回到文華殿,朱載坖就召集內閣輔臣、部院堂官,宗正鄭王朱厚烷、宗令鄭王世子朱載堉、宗令駙馬都尉許從誠還有太子朱翊釴一道在文華殿商量此事。
    朱載坖臉色極不好看,當然,哪個皇帝遇到這樣的事情也不會很開心的,一眾重臣們來了之後,朱載坖直接問道:“楚藩一案,諸位怎麽看?”
    雖然張居正竭力保密,但是這樣爛事,又是宗室大瓜,怎麽可能能夠完全保密,現在早就在京師傳的沸沸揚揚了,把大明皇室的臉麵丟的是一幹二淨了。
    但是明麵上大臣們還是要說對此事不知情,朱載坖將這兩份驚世駭俗的奏疏給他們傳閱,第一份是楚王所奏的,題目名為:為極惡悍宗悖違祖訓欺辱親王挾製官員殺傷差校乞聖明振法除奸以全藩體以安宗社事,從題目就看的出來,是楚王陳奏楚藩內部宗室不法事的奏疏,這其實並不算什麽稀奇事情,宗藩內部事務,一般都是由親王處理,但是遇到一些大事,還是要上奏朝廷予以處理的,所以這奏疏並不稀奇。
    楚王在奏疏中彈劾了是誰呢?是楚藩的一位宗人朱華趆,楚王在奏疏中稱:“因被飭傷,遂出捏呈,要結宗儀,暗行謠謗,明肆穢言,乞重加糾遣。”
    堂堂一位親王,上疏彈劾一個沒有爵位的宗人,已經是非常稀奇的事情了,而且這個楚王現在不過才九歲,字恐怕都寫不清楚,怎麽會向朝廷上疏呢?而且現任楚王雖然襲爵,但是由於年齡太小,並不能處理楚藩政務,朝廷為此特意指定了楚藩的郡王武岡王暫攝楚藩事,即便是要彈劾楚藩宗室,也應該是武岡王向朝廷上疏,怎麽輪得到一個九歲的楚王來上疏?
    當然被楚王彈劾的這個宗人朱華趆也有一份奏疏,題目就十分之勁爆,題目名為:楚府崇陽通城永安嶽陽通山江夏東安等王府鎮輔奉國將軍中尉華越等奏為楚藩大變異姓假王冒濫圭璋汙辱潢派蔑法欺君竊祿盜國懇乞聖明速彰天討殛誅賊黨以慰祖靈以固宗社以安人心事。
    也就是楚藩的一眾郡王、將軍、中尉等聯名向朝廷上疏,陳奏現任楚王並非朱家血脈,請求朝廷予以處斷這樣的大事。
    一眾宗室上疏直指一位藩王不是朱家血脈,這可是大明從來未有之事,按照這份奏疏所說,楚王乃是朱華趆妻王氏之親弟,乃其父王如言與婢尤金梅所生子王引弟, 楚王之弟華壁乃華越妻之族叔王如綍、王如綸家人子壽兒。因楚恭王絕嗣,楚王妃與內官郭倫、同族王如綍、王如綸等商議將兩子抱入王宮捏改生日,捏係宮人胡氏一胞同出,以充恭王子,時引弟已生數月,壽兒已歲餘。
    這可是不是小事,不僅朱載坖感到極為頭疼,連在場的臣子們都深感血壓升高,朱載坖問道:“諸位怎麽看此事?”
    其實藩王與其府內的宗室互相攻訐,在大明並不是什麽稀奇的事情,宗藩內部因為各種利益衝突而相互揭發的事情,朱載坖見過的不要太多,但是像楚藩這樣這麽多宗室聯名檢舉,又是這麽嚴重的事情,朱載坖還是第一次見,事涉宗室血脈問題,重臣們都不願回答。
    張居正說道:“事幹宗藩,臣等未敢擅擬,侯聖明裁斷施行!”
    這種事情,連張居正這個首輔也不敢輕易發言,畢竟是涉及宗藩的事情,朱載坖於是問道:“鄭王叔怎麽看此事?”
    作為大宗正,鄭王朱厚烷必須要出來說了,朱厚烷說道:“陛下,若楚王為假,則為冒濫竊國,罪無赦;若楚王為真,則華越等滅國欺君,罪無赦。但紙上之文、風聞之語不能懸斷此大罪,且楚王、華越奏疏皆未可盡憑,若不勘問明白,還將導致楚藩相互仇怨傾軋,以致敗壞覆亡,有鑒於此,當詳細查看才是。”
    朱載坖點點頭說道:“此事不查實不行的了,朝廷要派遣重臣,將涉案的一應人等,全部押赴京師,宗人府、禮部、三法司、廠衛會同詳勘,查問明白。”
    朱載坖和重臣們商量之後,決定派出禦用監太監滕祥、宗正駙馬都尉許從誠、宗正鄭王世子朱載堉、禮部右侍郎孫丕揚、崇安侯譚功承以及廠衛人員,一道赴湖廣,將兩邊的相應人員和物證全部帶到京師來。
    朝廷派遣的欽差還沒有出發,楚王就接連上疏自辯,再次向朱載坖上疏名為:為犯宗欺滅訓典大肆誣惘傾危親 藩懇乞聖明亟賜究殮以正綱常以肅法紀事,朱載坖眼見此事越難鬧越大,於是禦批楚王的奏疏道:“朝廷自有旨意,王其待之。”
    然後朱載坖命令廠衛嚴厲在京師打擊流言,同時密查此事,楚藩近年以來屢屢生事,背後到底有什麽緣由,還有就是這種事情背後是不是有人在推動的,如果楚王真的是假,地方撫按官員、朝廷派駐的廠衛還有王府官員,竟然都沒有一個向朝廷奏報的,這是非常之奇怪的事情,這麽大的事情,居然可以做到天衣無縫滴水不漏,朱載坖有些不敢相信。
    然後朱載坖再次召見內閣輔臣們,商量此事,朱載坖所關心的不是楚王案,楚王是否為假,這個自有朝廷查勘之後得出結論,但是楚藩內部的混亂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其中的原因到底是為什麽,這是朱載坖所關心的。
    對於朱載坖的這個問題,張居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張居正認為原因是很複雜的,首先是經濟上的原因,在大明初年,楚藩因宗室人口較少,且以親王、郡王和鎮國將軍為主,宗祿數額較高,宗祿支給有保障,楚府經濟狀況較為充裕,但是隨著楚藩宗室人數的增加,和與皇帝關係的疏遠,楚藩的經濟狀況不斷惡化,這是導致楚藩內部攻訐不斷地主要原因。
    喜歡隆慶中興請大家收藏:()隆慶中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