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9章 楚藩逆案天子怒三)

字數:2785   加入書籤

A+A-


    在抵達武昌的路上,欽差們已經商量過幾次,應該怎麽處理此事,現在楚宗案已經是鬧得沸沸揚揚,不僅是在京師,而是在整個大明都非常出名了,朱載坖派遣了陣容龐大的欽差,也就是為了堵住天下悠悠之口,不僅有文臣、親臣、內侍,還有廠衛的人員,就是要保證不出差錯,使得天下人都明白,朝廷在處理此事的問題上絕無偏私。
    所以在抵達武昌之後,禮部右侍郎孫丕揚召集一眾欽差們商量應該怎麽辦理此事,孫丕揚說道:“諸位,我等奉朝廷之明命,將此案一應人證物證押赴京師,切不可有所遺漏,以致於大案成枉。”
    孫丕揚首先重申了一點他們不是查察本案的欽差,隻是負責將一應人證物證解往京師的欽差,所以不準對此案發表任務的看法,此案應該如何審理,不是他們這些人的事情了,他們隻負責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孫丕揚還詳細安排了各位欽差的分工,宗正鄭王世子朱載堉、禦用監台諫滕祥負責將楚王以及楚王府內的宮人等、還有楚王府內有關楚王的檔案全部帶走,先行出發,趕赴京師,宗正駙馬都尉許從誠和錦衣衛官校,負責將楚藩宗室中上疏的以及他們所列舉的人證物證全部予以搜集,送往京師。
    而孫丕揚則負責和湖廣的地方撫按官溝通,將地方有關楚王一案的各種證據都收集起來,一道送往京師,總之他們的任務就是將於楚王一案的人證物證全部送往京師,至於怎麽甄別判斷,那就不是他們的事情了。
    而在文淵閣內,一眾內閣輔臣們也在商量此事,張居正坐在上首,問道:“諸位覺得,這楚王一案,應當如何處置啊?”
    對於張居正來說,他才不關心楚王到底是真是假,在他看來,這事情是很難查證的,他作為首輔,主要是要考慮應該怎麽維護朝廷的臉麵,將此事的影響降到最低。
    次輔張四維就說道:“首揆,此案涉及宮闈秘事,又年深日久,如何能夠查證?現在雙方各執一詞,殊難決斷,此案要想真相大白,難啊!”
    對於張四維的這個判斷,張居正也是同意的,這種案子,本來就難以決斷,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怎麽證明現在楚王不是楚恭王的兒子,雖然上疏的宗室們列舉了很多的證據,但是在張居正等人看來,證明力都顯然不足,而且這些宗室們本來就和楚王關係緊張,不能排除他們聯手構陷楚王的可能性。
    而楚王這些,也同樣無法完全排除自己的嫌疑,畢竟宗室們提出的很多疑點確實是有道理的,所以張四維對於此案的前景是十分的悲觀。
    陳以勤也覺得此案非常棘手,如果不能在短期內就將此案了解的話,遷延日久,朝堂上到時候又會因為此事而不斷攻訐,搞得議論紛紛,難以收藏。
    東閣大學士潘晟則說道:“諸位,此案過後,恐怕楚王再也不能統禦楚藩,這才是要提前籌謀的事情啊。”
    潘晟說的不無道理,本來現在楚王和楚藩宗室之間的矛盾已經是非常之尖銳了,此案若是朝廷判定楚王為真,楚藩的這些宗室們必然不服,到時候肯定會不停的上告,絕不會服從楚王的管束,到時候肯定是極難辦理的事情,不及楚王要頭疼,恐怕還會荼毒整個湖廣。
    若是朝廷最終判定楚王是假的,那楚王的威嚴就徹底掃地了,楚藩的這些宗室為了爭奪楚王這把椅子,肯定是會鬥得不可開交,即便是朝廷最終冊立了一位楚王,恐怕也很難再這些宗室們中再建立起來威信。
    潘晟說的確實是極為可能的情況,說白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此次的楚宗案,本質上就是楚藩內訌罷了,但是現在搞得朝廷極為被動,閣臣們商議了一會,也沒有得出什麽好的辦法,隻得先等待一應的人證物證抵達京師之後再說。
    而在文華殿的朱載坖,則在聽取廠衛有關此事報告,朱載坖當然也很清楚,指望朝廷的法司去查察此事,且不論是否公允,以大明官員的性格,肯定是最後弄得曠日持久,不了了之,所以朱載坖早就派遣廠衛精銳,會同駐湖廣的錦衣親軍搜集相關的信息。
    宗室們指責楚王為假的最重要的證據就是現在楚王的出生時間,宗室的最為有利的質疑就是兩點:其一,楚恭王在重病之後是否具備生育能力,也即華奎、華壁是否為恭王親子;其二,華奎、華壁的出生時間問題,是出生於恭王薨逝之前,還是恭王薨逝之後。
    關於第二點,錦衣親軍也已經調查清楚了,楚王確實是出生在楚恭王去世之前,並非遺腹子。
    但是對於第一點,廠衛的匯報中雖然沒有明說,但是也指出了其中的種種不合理之處,楚恭王從隆慶元年起就處於比較嚴重的病廢狀態,而且病情反複,最後越來越重,最終於隆慶五年八月去世,這點有各種的奏疏、湖廣地方官員、王府內侍等一係列證據予以證明,而楚王是在隆慶五年二月出生的,重病之下的楚恭王是否有生育能力,是值得令人懷疑的。
    而且宗室們質疑楚王為假的一個重要論據就是楚恭王的醫案,按照楚恭王的醫案所言:恭王於隆慶元年患疾病,半身不遂, 臥床至本年八月漸好,能移動,至四年三月前病複發,形容瘦弱枯槁,臥床七月, 交至秋節漸好,至隆慶五年八月薨。
    以恭王這樣的身體狀況,怎麽可能生育呢?當然,這個質疑雖然有合理性,但是並不能釘死楚王就是假王,所以現在的以廠衛的調查結果來看,也很難將此事弄清楚。
    朱載坖聽完之後說道:“此事不會是一兩日才有的吧?這消息從哪裏流傳出來的呢?”
    這確實是個問題,這等宮闈秘事,豈會輕易流傳?先要找到這個消息的源頭才能夠處理本案。
    喜歡隆慶中興請大家收藏:()隆慶中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