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2章 藩府遷移宗室新六)
字數:2684 加入書籤
在通過周王了解了這些藩王們的想法之後,再次和閣部重臣們商量調整了相關的移藩辦法,同時朱載坖也和內閣確定了移藩的具體情況。
在和內閣、部院詳細商議之後,朱載坖決定移秦藩於哈密,移趙藩於昆明,移晉藩於貴陽,朱載坖和閣臣們之所以選擇這三藩予以遷移嗎,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秦藩乃是天下第一藩,是太祖皇帝親封的第一位藩王,地位在天下諸藩之中特殊,朱載坖為什麽要第一個移秦藩,就是要展示朝廷移藩的決心不可動搖,連秦藩也要被遷移,其他的藩王也就更不在話下。
而晉藩則是除了周藩之外的第二大藩,人口眾多,晉藩山西太原府親王一位,在省寧化髙平廣成平陽西河等王共一十二位,鎮輔奉國將軍一千八十五位,中尉二千二百位,郡縣主君一千五百十一位,庶人一百七十名。這麽龐大的人口,正好可以遷入貴州,同時將配套的衛所也遷入貴州,以增強朝廷在貴州的力量,威懾楊應龍。
而趙藩人口較少,是諸藩中的弱藩,僅有河南彰徳府親王一位,在府臨漳等王八位,鎮輔奉國將軍一百八十六位,中尉一百十七位,郡縣主君二百八十三位,庶人三名。將趙藩遷入昆明,不至於對世鎮雲南的沐家過分刺激,畢竟現在朝廷還是需要沐家為大明穩定雲南的。
朱載坖在和內閣、禮部、戶部、工部、兵部、五軍都督府等相關部院衙門商量之後,正式下達上諭,命令由戶部和內承運庫出銀,在哈密、昆明、貴陽、沈陽、大連等地為秦、晉、趙、沈、周等諸藩營建王府,待王府建成之後,將諸藩遷移至上述地區,同時命令兵部、五軍都督府為諸藩按照實際情況配置護衛衛所,提前調發遷移。
雖然名義上這些衛所是王府護衛,但是朱載坖明確規定,這些衛所有所在的都司予以指揮,不過由於這次移藩的地點都是大明的邊疆,遠沒有內地安定,為了保護這些王府和宗室的安全,朱載坖還是命令兵部給這些王府配置一千到三千人不等的護衛官軍。
朱載坖的詔書一下,宗藩們都是震驚了,移藩在大明並不少見,但是像這麽大規模的移藩,而且是將藩王們遷移到邊疆去,還是大明所未有的事情,雖然朱載坖已經下達了上諭,但是這些藩王們顯然不願去。
秦王朱誼澏上疏朱載坖,稱自己身體羸弱,不能遠行,而且先王廬墓就在西安府,不願離去,願辭秦王之爵,為先王守墓,不願去哈密。
雖然趙、沈等王並沒有明確上疏,但是朱載坖很清楚,他們現在是在觀望,若是秦王的上疏有效果的話,他們肯定會跟進上疏的,而秦王朱誼澏則是認為自己是天下第一親藩,自己就是上疏,朱載坖最多也就是申斥駁回罷了,還能把自己怎麽樣。
但是在朱載坖眼中可不是這樣,的確,秦藩作為天下第一親藩,確實是不能有任何閃失的,曆代的皇帝,在秦王所賜絕嗣的時候,都從未將秦藩除國,而是從秦藩內部選擇和秦王血緣關係比較近的宗室予以繼承,保障秦藩能夠延續下去,這也給了秦王朱誼澏和朱載坖叫板的勇氣。
朱載坖則是認為,秦藩固然是不能廢的,但是秦王可就不一定了,既然秦王跳出來了,朱載坖當然不會客氣,當即召集重臣們,商量秦王的不法事,這些藩王們手上,哪個沒有寫案子,他們是好鳥的沒有,壞蛋的都是,秦王朱誼澏身上的爛事自然是不少。
但是有一件事情是很嚴重的,就是違例奏請,因為現任秦王朱誼澏和他的父親是小宗入繼大宗的,也就是前任秦王絕嗣之後,由朝廷按照倫序從秦藩宗室中冊立的,按照朝廷的規定,進封親王,子孫除承襲外,其餘不準加,封照原封世次授職。
也就是說,雖然他和他父親成為了秦王,但是他的其他兄弟和侄子並不能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還是隻能夠按照原有的爵位承襲,這樣的目的主要是朝廷為了控製爵位的數量,但是秦王顯然不是這麽想的。
他多次上疏,請求為自己的叔叔和弟弟們請封,要封郡王,這還了得?把朝廷名器當成什麽了?作為以鎮國中尉身份入繼大宗的秦宣王朱懷埢子孫,他的兒子應當受封輔國中尉,朱誼漶兄弟更是隻能受封最低等的奉國中尉。宣王朱懷埢以再從侄的身份入繼,論親不屬於親支,論世則不得封王,論例親支進封都不許加封,所以他秦王有什麽道理給庶兄、叔父請封?
但是秦王多次上疏請封,禮部也多次予以駁回,但是朱載坖也沒有處理的,但是現在你秦王既然要跳出來,那朱載坖就要和你計較計較此事了。
對於禮部所參劾秦王違例請封的事情,朱載坖當即禦批道:“原封奉國中尉,今已超爵五級而加鎮國將軍,複非分妄幹,長此安窮?隨具疏參。”
朱載坖的禦批下達內閣之後,大明的官員們當然明白了朱載坖的意思,什麽要隨具疏參啊,就是要大明的官員們踴躍上疏,參劾秦王,既然朱載坖這個皇帝都發話了,上至於閣部重臣,下到科道言官都紛紛上疏彈劾秦王。
尤其是禮部和禮科,他們本就是負責天下禮儀的,對於這種事情一向就是深惡痛絕的,禮部尚書陸樹聲上奏稱:“諸藩所觀望者,唯秦而已。秦為戎首,以破例為例,則後之援例者且紛然,而未有已也例,為諸藩共守之法。”
陸樹聲直接指出了秦王上疏的惡劣影響,作為天下第一親藩。秦藩本應支持朝廷的各項政策,但是秦王不僅違例求封,性質極為惡劣,令天下諸藩所側目,所以陸樹聲認為:“秦王擅紊祖宗成法,濫開孽庶覬覦,宜加重懲,以追封之恩報禮宜重,首藩之體作法宜端。”
喜歡隆慶中興請大家收藏:()隆慶中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