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展翅高飛

字數:5708   加入書籤

A+A-


    諸葛瑾麵帶感慨之色,緩緩道:“誰能料到啊!那原本實力遠遜於曹魏的大漢,居然在首次北伐時就展現出如此驚人的戰力,竟能將曹魏那支強大無匹的軍隊一舉擊潰,而後勢如破竹般地收複了咱們漢室的故都——長安。”
    一旁的諸葛恪聞言,也是連連點頭,應聲道:“是啊,我當時確實未曾想到大漢此番北伐的進程竟是這般順遂。”
    諸葛瑾稍作停頓後接著分析道:“依我之見,劉禪此次之所以能夠大獲成功,緣由有三。
    其一便是時機把握得恰到好處,曹魏方麵壓根兒沒有預料到大漢會如此雷厲風行地出兵北伐,以致猝不及防;
    其二嘛,則是曹魏不幸中了孔明所設下的疑兵之計,其主力部隊被趙雲死死牽製住,難以脫身,而孔明則趁此良機,率領大軍從祁山長驅直入,一路未遇強敵,輕輕鬆鬆便拿下了南安、天水等地的三郡,更為重要的是還收獲了薑維這樣一員智勇雙全的猛將;
    至於其三嘛,便是那劉禪猶如天降神兵一般,率奇兵突襲並成功奪取了武都、陰平二郡,從而徹底截斷了曹魏與涼州之間的聯係通道,緊接著他又與孔明勝利會師,並一同與曹魏展開最終的決戰,一鼓作氣奪下了長安這座至關重要的城池。”
    諸葛恪微皺著眉頭說道:“關於劉禪與曹睿之間那場驚心動魄的扶風決戰,依我之見,曹睿實在是對自家軍隊過於自信了。他滿心以為依靠自身所擁有的騎兵優勢,能夠輕而易舉地擊潰劉禪一方。然而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這場決戰的最終結局竟是以劉禪大獲全勝而告終。不得不說,這結果著實令人瞠目結舌啊!”
    此時,一旁的諸葛瑾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輕聲說道:“恪兒啊,你可別忘了,大漢雖地處益州,看似位置偏遠,但實際上卻與南蠻、匈奴以及羌族等眾多少數民族保持著密切的往來。要知道,這些少數民族地區向來都是盛產優良軍馬之地,並且其族人皆擅長駕馭騎兵作戰。如此一來,他們不僅能夠將大量優質的戰馬販賣給大漢,同時還能派遣專人前往指導漢軍學習騎兵戰術技巧。在這種情況下,大漢的騎兵實力想不突飛猛進都難呐!”
    聽到此處,諸葛恪恍然大悟地點了點頭,應聲道:“原來如此,經父親這麽一分析,一切便都說得通了。”
    諸葛瑾麵色凝重地道:“值此風雲變幻之際,於我東吳而言,實乃難得一遇之良機啊!吾等完全能夠與大漢協同作戰,一同揮師進擊那強大的曹魏。
    實際上,大漢方麵亦是這般籌謀布局的。起初,他們誠懇地邀請我方出兵攻打曹魏所占據的襄陽、樊城等地,並承諾會給予全力援助。待取得勝利之後,襄陽和樊城皆劃歸我東吳所有。
    遙想當年,在那場驚心動魄的戰役過後,我與你二位叔父曾於隆中有過一麵之緣。那番景象,至今仍曆曆在目,令我永生難以忘懷。
    而後,為進一步壯大我東吳之實力,陛下更是英明果斷地下旨,派遣全琮統領十萬雄師氣勢洶洶地直奔合肥而去,企圖一舉攻陷合肥,從而打開通往徐州的道路。然而,令人倍感遺憾的是,這場戰事竟耗時長達一年之久,最終還是未能攻克。”
    諸葛恪聽聞此言,不禁冷哼一聲,脫口而出道:“這全琮不過是徒具虛名罷了......”話剛出口,他忽然意識到全琮乃是步皇後的女婿,心中暗叫不好,趕忙收口,不再言語。
    諸葛瑾見狀,長歎一口氣,憂心忡忡地繼續說道:“未曾料到,恰在此刻,那曹魏居然主動前來聯絡我大吳,欲趁大漢空虛之機,聯手攻伐其益州之地。”
    諸葛瑾輕抿一口香茗,緩緩放下茶杯,然後輕聲道:“你應當知曉,對於此提議,我實難苟同。身為一國之君、一代帝王,理應將信義置於首位。若無誠信可言,便等同於喪失所有。陛下隻因些許蠅頭小利,就要背棄與大漢之間的同盟關係,對此,我著實無法認同啊!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陛下執意如此,已然下定決心要撕毀盟約,並派遣全琮統率十萬大軍攻入益州,直取永安。
    實際上,就連上大將軍陸遜也並不讚同陛下此番舉動,但他終究選擇沉默不語。而我呢,身為陛下的老臣,眼見陛下如此行事,心中實感憂慮,再也難以忍耐,隻得不顧冒犯龍顏,直言進諫。
    隻可惜,陛下心意已定,我的勸諫全然無用,徒留無奈之感。於是乎,心灰意冷之下,我毅然決然地向陛下請辭大將軍一職,欲歸隱田園,從此不問世事。怎奈,陛下並未應允,反倒是命我轉任禦史大夫,輔佐鎮守武昌的太子孫登。”
    此次戰役的結局想必你已然知曉,我軍被大漢打得丟盔卸甲、狼狽不堪,眾多將士戰死沙場,軍隊數量銳減。形勢所迫之下,我們不得不低三下四地向大漢提出恢複盟約之請求。
    需知,如此這般的聯盟與往昔相較,存在著天壤之別。昔日,咱們兩國尚且處於平等之位,相互尊重,可如今卻等同於我方跪地求和,大漢的地位驟然淩駕於我們之上,日後必定對我們心存輕視。追根溯源,皆是因為我們背信棄義,擅自毀約所致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諸葛恪聽聞此言,不禁長歎一聲:“的確如此啊!這場戰役實乃愚不可及之舉。此前圍攻合肥長達一年之久,耗費無數糧草軍需,最終仍未能將其攻克。而今這場進攻益州之戰,更是令我軍損兵折將,糧草輜重亦損失慘重,致使我國綜合國力大幅衰退。”
    諸葛瑾聽聞此言之後,不禁緩緩地搖了搖頭,滿臉愁容地道:“你所提及的僅僅隻是那些外在的物質罷了。然而令我深感遺憾與痛惜的是,咱們東吳的信義在此次事件之中已然損失甚多啊!
    回想起當初我的念頭,那便是自覺再無顏麵去麵對你們這二位叔父了。值得慶幸的是,太子孫登的所思所想竟與我如出一轍,他同樣堅決反對陛下違背盟約而去攻打大漢。正是由於他的極力勸諫,陛下最終才將他調往了武昌。
    故而,那時起我便立下決心,定要全心全意地輔佐太子殿下。我始終堅信,隻要給予足夠的時間,太子必能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豈料世事難料,命運弄人呐!太子竟然如此年輕就不幸離世,此時此刻,我真是心如刀絞、痛心疾首!至此,我內心深處的希望之火瞬間熄滅,整個人都徹底灰心喪氣了。而且,對於這數十年來於官場中的沉沉浮浮、勾心鬥角,我早已心生厭倦之情。
    於是乎,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我毅然決然地下定決心向陛下懇請辭官歸隱山林。盡管我深知此舉或許會惹得陛下不快,但事已至此,我也實在顧不得那麽多了。”
    然而,與我截然不同的是,你的二叔父簡直就是人生贏家啊!他竟然完美地達成了自己年輕時出將入相的宏偉抱負。在他全心全意、竭盡所能的輔佐之下,劉禪所統治的大漢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蓬勃發展之勢。
    自從成功收複長安以後,他們更是牢牢地守住了潼關和武關這兩道雄偉險峻的關卡,從而有力地保障了長安這座城市的安全無虞。
    緊接著,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劉禪毫不猶豫地下達聖旨,決定將國都從原本的成都遷至長安。這一決策可謂石破天驚,畢竟此時他們剛剛奪下長安不久,而長安幾乎等同於戰事的前沿陣地。但正是這樣一個果敢決絕的舉動,充分彰顯出他們堅定不移要恢複中原的強烈決心,此乃所謂的“天子守國門”啊!
    此後,他們勢如破竹,輕而易舉地攻克了北地郡,至此相當於已經收複了整個雍州地區。不僅如此,他們繼續揮師西進,派遣大批精銳部隊攻打涼州,並最終使得整個廣袤的西域都心甘情願地對大漢俯首稱臣。
    這些來自西域諸國的國王們居然紛紛尊奉劉禪為宗主天子,此等情形簡直就是破天荒頭一遭!畢竟在此之前,從未有過這樣的事情發生。而這一現象恰恰有力地證明了,這些西域的國王們對大漢王朝可是真心實意地歸附啊!若非他們內心深處真正認同並願意歸順於大漢,又怎會給予劉禪如此尊崇無比的稱號呢?這其中所蘊含的深意和誠意,實在令人感慨萬千呐!”
    就在這時,諸葛恪插嘴道:“其實還遠不止這些呢!就連羌地的羌王迷當也率領著其所屬部落前來歸順投降,於是劉禪順勢而為,專門設立了羌郡來加以管理。”
    諸葛瑾點頭道:“確實如此!一旦擁有了羌地以及羌人的全力支持,我們便無需再憂心戰馬的供應問題了。
    然而,更令我深感欽佩不已的是,其後當西域屬國遭受他國蠻橫侵略之時,劉禪竟然毫不猶豫地親自統率精銳騎兵,毫不畏懼那艱險重重的路途與惡劣環境,毅然決然地穿越廣袤無垠、令人望而生畏的浩瀚沙漠,火速前往救援。
    他們以雷霆萬鈞之勢,將那些來勢洶洶的侵略者打得落花流水、丟盔棄甲,最終這些來犯之敵隻能狼狽不堪地選擇歸附於強大的大漢王朝。經此一役之後,西域諸國的國王們對劉禪可謂是心悅誠服、忠心耿耿,甘願死心塌地地效忠於他。
    而劉禪亦高瞻遠矚,順勢而為,在西域設立了西域都督府,通過一係列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實現了對整個西域地區有條不紊的管轄與統治。
    就在這一時期,我們自身的國力已然難以與日益強盛的大漢相抗衡。更為雪上加霜的是,此後大漢又果斷發動了聲勢浩大的東征之戰,其軍隊勢如破竹,連戰連捷,先後成功攻占了戰略要衝之地——洛陽、滎陽以及許昌等地。
    與此同時,曹魏治下的上庸等三郡中的孟達見大勢已去,也審時度勢地高舉義旗,義無反顧地歸順了大漢。至此,大漢統一天下的宏偉藍圖已然初現端倪,並呈現出不可阻擋之勢。”
    然而,這所有的成就與輝煌,固然離不開劉禪的英明睿智和神武決斷,但更為重要的,還是源自於你那敬愛的二叔父諸葛亮的兢兢業業、勤勉奉公。據聞,他凡事皆親曆親為,每日都忙碌至夜深時分。
    為此,劉禪曾屢次苦口婆心地勸誡他道:“相父務必保重身體,切勿過度操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僅如此,劉禪還特意設立了一連串的官員職位,旨在輔佐孔明,期望以此能夠稍稍減輕他肩上繁重的工作擔子。
    雖說這般舉措確有一定成效,但熟知你二叔父秉性的我心裏卻很明白,他乃是那種將強烈的責任感深深烙印在骨髓之中的人物。
    遙想當年幼時,便已然如此;待到長大成人之後,其堅定執著之態更甚從前。但凡他下定決心要去做成之事,旁人即便費盡唇舌苦苦規勸,也是徒勞無功。
    恰恰就是這樣一份令人欽佩至極的堅持不懈,使得他得以成為千秋萬代以來眾多臣子效仿學習的楷模典範,並最終成功建立起了永垂不朽的赫赫功業。
    想想也是有趣。我們二人皆由同一母親孕育而生,然而命運的軌跡卻如同兩道漸行漸遠的流星,最終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可誰能料到,兜兜轉轉之後,我竟也踏上了與你那二叔父相同的舊路。
    有所不同的是,他在風華正茂之時便選擇隱居起來,默默等待時機的降臨;而我呢,則是曆經風雨滄桑、歲月洗禮,直至遲暮之年方才決心歸隱山林,從此與世隔絕。
    這就好比,彼時的孔明猶如一隻羽翼初豐、蓄勢待發的鳳凰,隻等風雲際會之際一展雄姿翱翔九天之上;反觀如今的我,已然成為一條風燭殘年、苟延殘喘的老狗,所能做的唯有靜靜等待生命終結那一刻的到來。想到此處,不禁令人心生感慨啊!哈哈哈……
    喜歡回到三國做皇帝:我劉禪稱霸世界請大家收藏:()回到三國做皇帝:我劉禪稱霸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