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禮儀之邦

字數:5158   加入書籤

A+A-


    孫權離世之後,其身後所發生的一連串事件皆被安插的密探迅速傳遞回了大漢。
    而就在此時此地,劉禪已經邁著堅定的步伐離開了徐州,一路向西行進。經過長途跋涉和無數艱難險阻後,他終於成功抵達了許昌這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城市,並暫時停下了匆忙的腳步。
    劉禪踏入許昌城門時,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感慨之情。這座古老的城池,曾經見證過太多的風雲變幻和曆史滄桑。如今,他也成為了這一段曆史中的一個過客。
    隨後,劉禪入住到了那座昔日許昌所擁有的行宮裏。這座宮殿雖然曆經風雨,但依然散發著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息。走進宮門,映入眼簾的是寬闊的庭院、精美的亭台樓閣以及蜿蜒曲折的回廊。每一處建築都仿佛訴說著過去的故事。
    說起許昌這座城市,它的確是一個承載著極其厚重曆史的地方。遙想當年,在建安元年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一代梟雄曹操親率大軍,不辭辛勞地將漢獻帝恭恭敬敬地迎奉到此地。自那時起,漢獻帝就開始在這裏安家落戶,過上了相對穩定的生活。
    在那段漫長的歲月裏,許昌一直扮演著大漢名義上的都城這一重要角色。整整二十五個春夏秋冬過去了,這裏發生了數不清的政治鬥爭、軍事交鋒和文化交流。無數英雄豪傑曾在這裏嶄露頭角,書寫屬於他們自己的輝煌篇章;同時,也有許多平民百姓在這片土地上辛勤勞作,默默耕耘,為國家的繁榮做出貢獻。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最終,漢獻帝還是將皇位禪讓給了曹丕,結束了漢室四百餘年的統治。從此以後,許昌作為都城的使命也畫上了句號,但它留下的那些珍貴記憶和深厚底蘊卻永遠銘刻在了人們的心中。待到曹丕正式稱帝之後,許昌依舊位列五座都城之列,曹丕本人也曾在此居住過一段不短的時間。此外,許昌所處之地地理位置極為關鍵,它向南徑直通向荊州地區。正因如此,當昔日關羽揮師攻打襄樊之時,曹操甚至一度萌生出從許昌遷都以避鋒芒的念頭。鑒於此等險要地勢以及重大戰略意義,劉禪向來都會選派最為得力且重要的將領前來鎮守此地,諸如威名遠揚的趙雲,還有智勇雙全的薑維等等。
    如今坐鎮許昌的將領乃是大漢的宿將吳懿,他不僅是吳太後的堂兄,更是一位曆經無數戰火洗禮的沙場老將。雖說其軍事才能並非特別出眾,但勝在行事謹慎穩重,故而在軍中一直頗具威望。
    憑借著與吳太後這層親緣關係,吳懿得以獲封後將軍之職,並受封為綿竹縣侯。而對於大漢皇帝劉禪而言,因著吳太後的緣故,他與吳懿之間的關係形同外甥與娘舅一般親密無間,所以劉禪向來都以舅父尊稱吳懿。
    就在這風和日麗的一天,燦爛的陽光傾灑而下,輕柔的微風如母親的手般輕輕撫摸著大地。劉禪麵帶微笑,怡然自得地與馬謖、吳懿、陳壽還有郤正等人圍坐在一張精致的圓桌旁,他們或手持茶杯,或輕搖折扇,談笑風生,氣氛融洽得如同一家人一般,好不愜意。
    此刻,夏侯忠和文雲猶如兩座沉默的雕塑,安靜地站立在不遠處,他們神情專注,目光銳利,時刻留意著四周的動靜,以便能在第一時間響應主人的召喚。
    然而,正當眾人聊得起勁,沉浸在歡樂氛圍中的時候,一個身影突然如風一般疾馳而來。待其靠近,眾人才發現來人乃是一名來自東吳的密探。隻見他神色緊張,額頭上還掛著幾顆晶瑩的汗珠,顯然是一路匆忙趕路所致。見到劉禪後,他來不及喘息便單膝跪地,抱拳行禮,欲要開口稟報機密要事。
    看到這一幕,在場的其他人紛紛站起身來,準備識趣地告退。畢竟涉及到機密之事,如果知道得太多,說不定會給自己招來意想不到的麻煩。可就在這時,劉禪卻猛地揮了一下寬大的衣袖,臉上依舊帶著笑容,豪爽地阻攔道:“諸位愛卿皆是朕的心腹重臣,多年來隨朕南征北戰,出生入死,朕對你們可是信任有加啊!今日就算有機密要事,也無需避諱,都留下來聽聽無妨。”說完,他微微轉頭,將目光投向那名密探,語氣平和而堅定地說道:“莫要有所顧慮,隻管把事情一五一十地講出來就是。”
    密探麵色凝重地跪在地上,聲音略帶顫抖地道:“啟稟陛下,微臣剛剛得到消息,那東吳之主孫權已然駕崩歸西!如今繼承皇位之人,正是其幼子孫亮啊。然而,因孫亮尚且年幼,無力執掌朝政,故孫權在臨終之前特意任命太子少傅為太傅,委以托孤重任。不僅如此,孫權更將全部的朝政大權統統交予諸葛恪一人處置。所以說,當下東吳真正掌控朝局之人並非孫亮,而是這位權傾朝野的諸葛恪啊!”
    聽到此處,在場眾人皆麵露驚愕之色,一時間殿內鴉雀無聲。過了好一會兒,才有大臣回過神來,開始竊竊私語,議論紛紛。而一直站在一旁默默傾聽的史官陳壽,則忍不住長歎一聲,感慨道:“這孫權究竟是如何考量的?竟然賦予諸葛恪如此巨大的權力!這般行徑,簡直就是將整個東吳的江山社稷拱手相讓於他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眾人聞言,心中皆是一沉。要知道,諸葛恪此時所擁有的官職和權力可謂是登峰造極——他身兼太傅、平尚書事、開府治事等要職,統領著揚州之地,掌管著內外軍事事務。此外,他還被賜予了假黃鉞,得以先斬後奏;甚至連東吳的國寶——孫堅當年所用的古錠刀也落入了他的手中,並且孫權還授予了他可上斬昏君、下誅亂臣的無上特權!如此一來,諸葛恪在東吳的地位已然無人能及,真可謂是呼風喚雨,隻手遮天。
    馬謖站在一旁,臉上掛著一抹淡淡的笑容,緩聲道:“以微臣之見,這份遺詔所表達的究竟是不是孫權真正的意願,實在難以定論呐。想那孫權病重之際,若有人趁機掌控住皇宮大內,要炮製出一份所謂的遺詔簡直易如反掌。而這禁軍統領一職,恰好由諸葛恪親自擔任呢。然而,令人驚訝的是,竟能使得吳太後與東吳眾多高官皆對他表示擁護,由此可見,這位諸葛恪著實不簡單啊!”
    此時此刻,那位一直負責刺探情報的密探臉上露出諂媚之色,他忙不迭地隨聲附和道:“大人您說得實在太對啦!想當初,那孫亮剛剛登基稱帝,坐上龍椅的第一天,就發生了一件令人震驚的大事兒——皇族孫林竟然毫不顧忌地公然站出來,言辭激烈地表示堅決反對諸葛恪執掌大權呐!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接二連三地發生了。丞相步騭、驃騎將軍全琮,甚至就連新上任的皇帝孫亮本人,都毫不猶豫、堅定不移地選擇力挺諸葛恪呢!最後的結局嘛,想必大家也能猜到咯,那孫林不僅沒能如願以償地阻止諸葛恪掌權,反而自己遭受到了嚴厲的懲處!”
    聽完這番話後,劉禪忍不住長長地歎息了一聲,然後感慨萬千地說道:“哎呀呀,這諸葛家族可真是人才濟濟啊!朕心裏可是再清楚不過了,先是有相父諸葛亮在前頭大放異彩,立下無數赫赫戰功,其功績之高簡直可以彪炳史冊、永載千秋呐!而現如今,這諸葛恪得到了這樣一個難得的好機會,他自然也是滿心期待著能夠像相父那樣建立不世之功,從而流芳百世、名傳千古喲!隻不過呢,根據朕這麽長時間以來的仔細觀察和深入思考,發現此人貌似有些過於急切地想要取得成功,追求功利之心太過旺盛了些。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隻怕他什麽手段都會用上,根本不會去考慮後果如何。照這樣下去啊,朕擔心他最後很可能會適得其反,把原本好好的局麵給弄得一團糟,到時候可就得不償失嘍!”
    劉禪輕輕地揮了揮手,示意那名密探先行退下。待其離開之後,劉禪方才緩緩開口說道:“如今孫權駕崩之事咱們已然知曉,於情於理,出於基本的禮節,咱們理應派遣使臣前去吊唁致哀才是。”
    站在一旁的吳懿聽聞此言,卻是微微皺起眉頭,拱手回應道:“陛下,想當初孫太後駕鶴西去之時,孫權身為親兄長卻並未派出使臣前來憑吊。依微臣之見,此番咱們似乎也無需多此一舉,派遣使臣前往了吧。”
    劉禪嘴角微揚,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輕聲說道:“我大漢向來以禮儀之邦自居,他們不講禮數,可咱們不能如他們一般不明事理呀。諸位愛卿覺得應當派遣何人前往較為妥當呢?”
    這時,馬謖向前一步,躬身行禮道:“啟奏陛下,宗預此前曾經出使過東吳,對於當地的情況頗為熟悉,微臣認為此次派遣他出使乃是不二之選。”
    劉禪略作思考,隨即點了點頭,表示讚同:“嗯,所言甚是。傳朕旨意,晉封宗預為都亭侯,並著其即刻出使東吳。”說罷,他轉過頭來,對著陳壽吩咐道:“陳愛卿,待你將詔書起草完畢之後,需立刻快馬加鞭送至長安。不得有絲毫延誤。”
    陳壽連忙應諾一聲,領旨而去著手起草詔書。看著陳壽離去的背影,劉禪不禁長歎一口氣:“唉,孫權竟然也離世了,真是世事難料、變幻無常啊!”
    吳懿則上前一步道:“無論局勢如何變化,我大漢最終必定能夠一統天下,這一結果定然是不會改變的。”
    劉禪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朗聲道:“朕此番在徐州親眼目睹了我大漢雄壯威武的水軍之後,心中那份底氣更是猶如洶湧澎湃之江水,源源不斷啊!朕已然下定決心,明年務必傾盡全力剿滅東吳,一舉統一天下,讓天下子民從此遠離戰亂紛擾,共享太平盛世!”
    馬謖聞言,眼中閃過一抹欽佩之色,連忙拱手應和道:“陛下壯誌淩雲,雄心勃勃,此等宏圖偉業必能在不遠的將來得以實現。”
    劉禪心情大好,上前輕輕拍了拍馬謖的肩膀,哈哈大笑著說道:“如今聽幼常所言,真可謂如沐春風,令人倍感舒暢愉悅啊!”
    馬謖被劉禪如此誇讚,不禁有些靦腆地低下了頭,輕聲說道:“陛下謬讚了,微臣隻是實話實說而已。”
    這時,劉禪轉身看向吳懿,緩聲說道:“舅父,朕這幾日通過多方探查,對於許昌的局勢已然了然於心。朕打算明日便啟程南下前往荊州,而後再奔赴益州等地視察一番。”
    吳懿聽聞此言,神色一緊,急忙開口挽留道:“陛下啊!您這一路上舟車勞頓,曆經千辛萬苦才抵達此處,實在是辛苦了。依臣之見,您不妨就在許昌暫且停留數日,好生休整一番。待您精力充沛、養足精神之後,再繼續前行也為時不晚啊。”
    然而,劉禪卻一臉堅決地搖了搖頭,他微微低頭沉思片刻,然後抬起頭來,目光沉穩而堅定地看著吳懿,沉聲說道:“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匆匆流逝,從不等人。倘若朕此刻不能加快行進的腳步,隻怕到時候會延誤戰機,白白錯過大好時機。更何況,待到天下重新恢複太平,四方海晏河清之際,舅父又何必擔憂沒有機會與朕再度相見呢?”
    吳懿見劉禪去意如此堅決,心中明白自己已然難以將其勸回,不禁暗自歎了口氣。但他臉上很快便浮現出一抹釋然的笑容,對著劉禪拱手說道:“既然陛下已經下定決心,那麽微臣自然不敢再強行挽留。隻是衷心祝願陛下此去能夠一路順遂。”
    喜歡回到三國做皇帝:我劉禪稱霸世界請大家收藏:()回到三國做皇帝:我劉禪稱霸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