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三顧茅廬
字數:5319 加入書籤
在這個風和日麗、碧空如洗的午後,溫暖的陽光傾灑而下,將整個臥龍崗裝點得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綠草如茵,繁花似錦,微風輕拂,送來陣陣花香和青草的清新氣息。
而此時,那位被世人譽為“臥龍”的先生正沉浸在甜美的夢鄉之中。原來,昨晚他因事務繁忙直至深夜方才歸家,故而用過午餐之後便稍作休憩以恢複精力。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此刻,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緩緩向著臥龍崗行來。為首之人正是大漢左將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劉備!此次出行,他身旁還伴隨著義薄雲天的關羽以及勇猛無比的張飛等人。
劉備此次已是第三次踏上這片土地,專程前來拜訪這位傳說中的臥龍先生。前兩次到訪之時,不巧臥龍先生皆外出未歸,令劉備心中深感遺憾。而今,終於得以與先生相見,劉備內心的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當得知先生正在小憩後,劉備趕忙示意眾人切勿驚擾。於是乎,他們一行人靜靜地立於門外,耐心等待著先生醒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漫長的等待讓生性急躁的張飛漸漸有些按捺不住性子,開始抱怨起來。好在關羽性情沉穩且寬厚仁慈,不斷輕聲勸慰著張飛,這才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煩發生。
反觀劉備,自始至終猶如一座雕塑般筆直地站立在原地,紋絲不動。他目不轉睛地凝視著那扇緊閉的房門,眼中流露出滿滿的期待與誠懇,仿佛要用這份執著與堅定向臥龍先生傳遞自己求賢若渴的決心。
就這樣,又過去了許久,屋內終於傳來一陣輕微的響動。片刻之後,房門緩緩打開,隻見臥龍先生已然睡醒起身,並匆忙更換了一身整潔的衣物,快步走出房間迎接眾人。
且看那臥龍先生諸葛亮,年約二十有六、七,身姿挺拔如鬆,竟高達一米九之多。其容貌更是出眾,劍眉星目,麵若冠玉,端的是英俊非凡。他手持羽扇輕搖,頭戴綸巾飄逸,隻一眼望去便知此人絕非平凡之輩。
劉備見此情形,趕忙上前施禮,恭恭敬敬地說道:“劉某此前曾兩度登門拜訪先生,奈何緣分淺薄未能得見先生真容。今日承蒙上蒼庇佑,終能與先生相見,實乃備之大幸啊!”
諸葛亮微笑著回禮應道:“亮不過是鄉野間一介農夫罷了,承蒙將軍如此厚愛,數次不辭辛勞親至寒舍,實在愧不敢當。煩請將軍移步室內,咱們慢慢詳談。”說罷,二人相攜步入守靜堂。待分賓主落座之後,一小童手腳麻利地上前奉上清茶,而後悄然退下。此刻,偌大的客廳之中僅餘劉備與諸葛亮相對而坐,氣氛顯得頗為靜謐。
稍作停頓,劉備率先打破沉默,麵色凝重地開口言道:“如今天下動蕩不安,奸賊曹操篡權奪位,竊據漢室神器,致使當今聖上無法執掌朝政。我雖自知才疏學淺、能力有限,但一心想要伸張正義,拯救這風雨飄搖中的大漢王朝。然而,究竟應當如何行事方能有所建樹呢?還望先生不吝賜教。”言罷,劉備目光懇切地凝視著諸葛亮,期待著他能給出濟世良方。
諸葛亮輕抿一口香茗,緩緩放下茶杯後,悠然地揮動手中那把潔白如雪的羽扇,神態自若且胸有成竹地道:“自那董卓之亂起始至今,我大漢天下分崩離析,各路諸侯趁勢而起,紛紛割據一方,各自為政。
而在這眾多諸侯之中,最為聲名顯赫且實力強勁者,無疑當屬袁紹與曹操二人。單就各方麵條件而言,曹操相較於袁紹確實多有不如之處。然而,最終曹操卻能在官渡之戰中大獲全勝,一舉擊敗袁紹,此雖可稱之為天意使然,但更多的卻是憑借其麾下謀士們精心策劃的謀略所致。
如今,曹操已然擁兵百萬之巨,更是挾持天子號令天下諸侯,其勢力可謂如日中天。以將軍您目前的兵力及實力狀況來看,實難與之正麵抗衡啊!
再觀那江東之地的孫權,自孫堅起始,曆經孫策,直至現今的孫權當政,已曆經三代主君。他們據守江東一帶,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不僅如此,其帳下亦不乏諸多賢良之士為之出謀劃策、輔弼左右,整體實力不容小覷。因此,對於這樣一股強大的勢力,我們非但不可對其存有覬覦之心,反而應當將其視為將軍未來可攜手合作的重要盟友。唯有如此,方能在這亂世之中謀得一席之地,並逐步發展壯大自身實力。”
諸葛亮稍稍停頓了一下,目光緩緩地投向劉備,想要觀察他對於自己剛才所言的反應。隻見劉備微微垂首,眉頭微皺,似乎正在腦海深處仔細思索著諸葛亮方才所闡述的話語。一時間,整個客廳內都陷入了一種靜謐之中,隻有偶爾傳來的微風輕拂帳幔的聲音。
見此情景,諸葛亮清了清嗓子,接著說道:“我們如今所處之地乃是荊州,此地地理位置堪稱絕佳!其東可通吳會,西連巴蜀,南接交趾,北達中原,真可謂是四通八達、交通便利啊!以當下之局勢來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荊州仿佛就是上天特意賜予將軍您的一塊寶地啊!不知將軍對此可有何想法呢?”說完,諸葛亮再次將目光移向劉備,期待能從他的臉上捕捉到哪怕一絲一毫的情緒波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然而,讓諸葛亮稍感意外的是,劉備依舊靜靜地坐在那裏,宛如一座沉穩的山嶽,隻是專注地傾聽著自己說話,那張略顯滄桑的麵龐之上竟然沒有流露出絲毫的情感變化。麵對如此情形,諸葛亮心中不禁暗暗讚歎起來:“這劉玄德當真是喜怒不形於色啊!如此深沉內斂之人,必定有著非凡的氣度和能耐。想來日後定能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
諸葛亮微微眯起雙眼,緩聲道:“荊州之西,有一處廣袤無垠之地,名為益州。此地地域遼闊,山川縱橫交錯,地勢險要異常。不僅如此,益州土地肥沃,物產豐饒,自古以來便被譽為天府之國。遙想當年,高祖皇帝劉邦正是憑借這片寶地作為根基,厲兵秣馬,廣納賢才,最終逐鹿中原,成就了一番帝業。”
說到此處,諸葛亮輕搖羽扇,稍稍停頓片刻後繼續說道:“而今,益州的主人劉璋,卻是一個生性懦弱、才能平庸之人。其治下雖有沃野千裏,但因劉璋缺乏遠見卓識和治國理政之才,導致益州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然而,就在這益州北部,有一漢中太守張魯,此人野心勃勃,對劉璋所擁有的益州虎視眈眈,時刻妄圖將其據為己有。”
緊接著,諸葛亮目光如炬,鄭重地說道:“與此同時,益州境內不乏智勇雙全之士和德才兼備之賢能。他們心懷壯誌,渴望遇到明主,一展平生所學,拯救萬民於水火之中。因此,以吾觀之,此益州之地,實乃將軍大展宏圖之所,亦是將軍可圖謀進取之處啊!
將軍啊!您身為漢室宗親,身上流淌著尊貴的皇室血脈,那崇高的身份令人敬仰不已。而且,您的信義之名早已傳遍五湖四海,無論是江湖豪傑還是文人雅士,無不對您心悅誠服。不僅如此,您還善於招攬各路英雄好漢,對賢才更是求之若渴,使得麾下人才濟濟,猶如群星璀璨。
倘若能夠順利地同時占據並牢牢守住荊州和益州這兩塊戰略要地,再與周邊的少數民族建立起友好和睦的關係,如此一來,後方得以穩固,便無後顧之憂矣。而在外交方麵,則需與東吳的孫權繼續維持緊密的聯盟態勢,共同抵禦來自北方曹操的威脅。這樣,我們便能形成一個強大且穩定的勢力範圍。
一旦中原局勢有變,時機成熟之際,將軍便可兵分兩路,揮師北伐中原。屆時,可派遣一員智勇雙全的上將統率荊州的精銳之師向北進軍,徑直攻取宛城、洛陽等地,一路勢如破竹,直搗敵軍心腹。與此同時,將軍親率益州的雄師浩蕩出征,越過秦川險阻,長驅直入。所到之處,百姓們必定會簞食壺漿,夾道歡迎王師的到來。他們定會滿心歡喜地挑起豐盛的食物,擔著甘甜的清水,以表達對正義之師的熱烈支持與殷切期盼。
若是此番精心謀劃最終得以圓滿實現,那麽將軍的宏圖霸業必將大功告成,大漢王朝也定能重振雄風,再度崛起於華夏大地之上,恢複昔日的輝煌與榮耀!”
這番話語猶如一道驚雷,在劉備耳邊炸響,令他瞠目結舌,嘴巴微張著,卻愣是一個字也吐不出來。時間仿佛凝固在此刻,四周一片靜謐,唯有那輕微的風聲在耳邊低吟。
就在這片沉寂之中,隻見諸葛亮輕緩地揮動了一下手中的羽扇,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淡然的笑容:“此乃亮為將軍精心籌謀之策。”聲音不大,卻字字清晰,如同一股清泉流淌進劉備的心田。
劉備如夢初醒般回過神來,眼中閃爍著興奮與激動的光芒,雙手緊緊握住諸葛亮的手臂,聲音因情緒的激蕩而略微顫抖:“先生之謀劃,實乃精妙絕倫,令人歎為觀止!懇請先生隨備出山,共創大業,成就一番宏圖霸業!”他言辭懇切,滿懷期待地望著諸葛亮。
諸葛亮凝視著劉備,從他真誠而熾熱的目光中感受到了那份對自己的信任與渴求。他深知眼前之人乃是胸懷大誌的明主,且給予了自己極高的禮遇和尊重。沉思片刻之後,諸葛亮終於點了點頭,表示應允。
這一年,諸葛亮年僅二十七歲,正值風華正茂之時。自此,他踏上了漫長的仕途之路,一路追隨劉備南征北戰,出謀劃策,曆經無數艱難險阻。
在往後的歲月裏,諸葛亮盡心盡力地輔佐劉備及其子劉禪,前後長達二十七個春秋。期間,他殫精竭慮,日夜操勞,將自己的智慧與心血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劉氏父子和大漢的江山社稷。
然而,正所謂世事難料、命運無常!就在諸葛亮步入人生第五十四個春秋之際,長期的殫精竭慮與過度操勞致使他那原本強健的體魄不堪重負,終是積勞成疾,轟然病倒於病榻之上。此時的他麵色蒼白如紙,身形消瘦得令人心疼不已,可即便身體每況愈下、日益衰弱,其內心深處所牽掛惦念的依舊是關乎國家存亡興衰之大事。
他憑借著驚人的毅力與頑強的意誌,強忍著病痛的折磨,苦苦支撐著自己那僅剩的最後一口氣息,隻為能繼續為大漢王朝的未來精心籌謀、合理布局。哪怕是到了生命之火即將熄滅的最後時刻,他也從未產生過一絲一毫的鬆懈與倦怠之意,而是始終堅守崗位,將全部心血與精力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這個他為之奮鬥終身的國度。
正是因為諸葛亮這般無私無畏、至死不渝的高尚品質以及對漢室江山的耿耿忠心,所以就連遠在數百年後的唐朝時期,那位堪稱偉大的詩人杜甫,也不禁對其發出了源自肺腑的深深讚歎:“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短短兩句詩詞,宛如一幅栩栩如生的畫卷一般,將諸葛亮一生中的卓越功勳以及那份矢誌不渝的赤膽忠誠展現得淋漓盡致,可謂精妙絕倫。而此詩句亦因其蘊含的深刻內涵及動人情感得以千古流傳,成為膾炙人口的傳世名句,使得後世之人能夠永遠銘記這位忠臣良相所立下的赫赫之功與不朽偉績。
我們中華民族曆史上的名人有很多很多,不乏很多的誌士仁人,很多可歌可敬的英雄。但是,像諸葛亮這種忠誌無雙的並不多見。不可否認諸葛亮是曆史上的權臣,在劉備死後他實際掌握了蜀漢十二年的政權。但是,對於這樣一位權臣的曆史評價卻是無與倫比的高,這就說明一個問題,這位權臣值得當時人和後世之人尊重和欽佩。原因就在於他的忠。他絲毫沒有篡奪蜀漢的野心,一個人手握天下大權卻沒有這方麵的心思的確難能可貴。
喜歡回到三國做皇帝:我劉禪稱霸世界請大家收藏:()回到三國做皇帝:我劉禪稱霸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