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 文字的力量

字數:4383   加入書籤

A+A-


    在古醫學堂某日更新的文章下,陳瑾(月痕舞楓)的留言格外引人注目。

    月痕舞楓:醫門學生陳瑾,自幼便與中醫藥結緣,後就讀於中醫院校。自畢業行醫一年以來,學生心性得到一些磨煉,但終因年輕,經驗不足,水平有限,缺乏自信,患者較少,臨床水平上升十分緩慢。

    月痕舞楓:學生也曾努力看書,聽名師講課,以充實學識。也曾以古人為師,以聖賢為師,但終究遺憾,不能在明師身邊侍奉,得其諄諄教導,耳提麵命。

    月痕舞楓:學海無涯,醫路多歧。學生仰慕孟老師風骨氣節,敬佩老師之宏誌大願,幾次醫途迷茫之際,因閱讀老師的文章著作而撥雲見日。

    月痕舞楓:若有機會能到羊角鎮加入古醫學堂的隊伍,得到孟老師指點迷津,提高醫術、堅定心性,在修身養性之餘,能為普及中醫文化、弘揚岐黃妙術略盡綿薄之力,便是學生目前一大心願。

    月痕舞楓:但聞孟老師要求嚴格,不輕易收留來訪學生,又生卻步之心,唯恐冒昧前往,惹人厭煩。退而思之,又覺既為求學,當有誠意,需效仿程門立雪,怎能害怕吃了閉門羹?況且老師常言,人要有自信。我何必妄自菲薄,自鄙自棄?

    月痕舞楓:此念之後,又回想學醫初衷,要為他人解決病痛苦楚,變痛苦為歡樂。如果因為自己醫術不濟,辜負患者信任,使得善緣不能善了,豈不可惜?因此萬萬不能錯過向明師賢能學習的機會。

    月痕舞楓:學生決定前往拜訪孟老師,以求在醫學上更進一步。老師常強調人要有大誌向,要發宏願,才更容易有所成就。學生便在此立誌:願博聞廣學,使我技藝精湛,救助病苦眾生,並盡我微薄之力,弘揚中醫文化。若有餘才餘力,則著書立說,流傳後世。

    月痕舞楓:學生一介女流,身薄體弱,冒昧求學,望老師不棄,嚴格教導。無論是晨練耕讀,還是背誦抄書,整理資料,或是義診抄方等等,皆聽老師安排教導,接受老師考驗。學生若有一才一能一技一藝能得老師賞識,則聽師調遣利用。

    月痕舞楓:老子言: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學生竊以為不是無用之人,望孟老師不棄,雕之刻之琢之磨之,不勝感激!

    臨睡前,宋光明又將陳瑾的留言仔細閱讀了兩遍,兩人在文字上的差距,讓宋光明羞愧而自卑。

    她是如此有文采,她是如此坦蕩,又是如此謙卑,如此堅定,如此有誌向……

    而他則是猶猶豫豫遮遮掩掩畏畏縮縮,連來這兒的真實目的都不敢明言。

    然而宋光明的字典裏並沒有如此豐富的詞匯來形容陳瑾,以及他此時的心情,他的複雜情緒凝練成一句“臥槽好牛”,在心中奔騰。

    第二天早上,古醫學堂的公眾號又更新內容了。令宋光明沒想到的是,孟福泉竟然為了回複陳瑾的留言而專門發表了一篇兩千多字的文章。

    孟福泉在文章中說:

    “看到中醫學子陳瑾的留言,語句誠懇、思維敏捷、表達清晰……

    古醫學堂的文章和書籍能夠得到中醫同道的認可和讚賞,且接二連三的醫學院校學子降臨羊角鎮求學,我真是誠恐誠惶。恐“誤人子弟”也。

    自古英雄出少年!陳瑾醫生大好年華,不要因為年輕而不自信。世間最寶貴的並不是妙手回春、手到病除,而是正逢年輕,大有可為。臨床水平上升緩慢,不可急。滴水雖微,漸盈大器,重要不在滴水大小,而在一個“漸”字。

    醫生在行醫過程中會有不自信,會迷茫,會受到打擊,會遇到接二連三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修身”兩個字。

    中醫的自我修養在《大醫精誠》。當你虔誠地誦讀這篇《大醫精誠》,你會幡然醒悟,千年前孫思邈就已經將答案告訴我們——至心求醫!

    醫子要勿忘世上苦人多,忘失了慈悲之心,卻還在不斷精修醫術,就會漸漸煩惱重重。須臾離菩提之心,刹那入煩惱惡果。

    ……

    大凡學子要有麵壁定一處的決心,方可出去訪師,否則鮮有不碰壁。所以我息診不收學生並不是不慈悲,而是更慈悲,讓你們別白跑一趟。儲足力量再出海,準備充足再登山,你將看到更遙遠的風景,跟更殊勝的境界。因此這裏沒有接納,也沒有拒絕……”

    看到“沒有拒絕”幾個字,宋光明在等待中即將絕望的心中又生起了希望。

    “孟老師沒有拒絕這個‘月痕舞楓’,那我是不是也有機會?”宋光明心裏盤算著,“我都來這麽久了,孟老師總不能隻收她不收我吧……”

    如此一想,宋光明更是盼著陳瑾快點到來。

    接下來的兩天,陳瑾繼續留言,留言下有時會有即時回複,看文風語氣應該不是孟福泉本人回複,而是他的弟子代書,總體意思就是古醫學堂目前不收徒,不接待訪客,如果要來,必須如何如何通過考驗。

    宋光明看了未免又有些失落。

    古醫學堂早在一年前決定不再輕易收徒的時候就發文聲明,如有想要來訪學習者,必須過古文關和體能關。

    古文關即背誦古文三十篇,包括著名的中醫必讀修心名篇《大醫精誠》、《傷寒論序》等,還有文采斐然的千古名篇《嶽陽樓記》、《滕王閣序》等,和求學有關的《送東陽馬生序》、《師說》等。

    這些古文,對於宋光明而言,別說是背誦了,就連熟讀都不容易。

    至於體能關,則是做俯臥撐,男子一百,女子五十。

    宋光明試過,他連做十個俯臥撐都很費勁,更別說是一百個了。

    他不相信自稱“身薄體弱”的一介女流能做五十個。

    而且古醫學堂的賀長平之前隻是婉言拒絕他,如今提到古文和體能兩項考驗,他更是一點指望也沒有了。

    灰心喪氣之餘,宋光明連早上出去晨跑鍛煉都提不起精神了。

    然而陳瑾的一篇駢文回複再次讓人驚歎——

    “求學心切,千裏不過咫尺;立誌意堅,萬難亦作等閑。雖遙學而朝守夕奉,諸疑可解;然近侍而耳提麵命,佳績何愁?

    昔聞魯國有奇人王駘,身殘而博通古今,境明而參透生死,從學者甚眾。立不教,坐不議,虛而往,實而歸。故知心馳神往,不如身臨其境也。

    孔子世稱聖人,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豈有精通六藝乃可入孔門?包公人謂青天,文有公孫,武有諸豪傑,未必智勇雙全方收於麾下。

    又聞昔有博學之秀才,教窮人而不受物資,遇富者則多取報酬。無米麵也可,句讀在法;無金銀也可,變通實明。

    師欲成大業,招賢以誠,何不效其因人異法乎?料想出關之日訪者應眾,開堂之時學者必群。應有垂髫之童子,識字未全而赤誠可嘉;不乏弱質之釵裙,負重不堪而文才可用。師皆以一律而擇取,獨斷其去留乎?

    遠慕者雖有癡頑愚昧,向往者更多智慧賢能。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師欲以得月人為心腹,而向陽者為陌路耶?

    ……

    言之不盡,敬呈數語。以期丹鳳朝陽日,便待鵬遷南海時。”

    宋光明將這幾段留言閱讀了三四遍,又將其中的名人典故百度了一下,才大概弄懂陳瑾的意思——

    看你(孟福泉)的文章和書籍哪有跟診學習好?孔子收學生,包公收下屬也沒那麽多要求,你設那麽高門檻做什麽?連秀才教書都可以變通,有的收費有的不收費,你也可以變通一下的嘛。你又何必隻偏愛身邊的弟子,不給其他人機會呢?我很快就要啟程了……

    古醫學堂對“月痕舞楓”最後的回複是:學堂目前對來訪者不提供食宿。

    宋光明的心中五味雜陳,又是個臥槽……(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