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 尋尋覓覓
字數:4417 加入書籤
和宋光明被母親忽悠到羊角鎮半信半疑地尋找孟福泉不同,陳瑾是誠心誠意前來拜訪學習。
由於沒有熟人介紹和指點,在出發前,陳瑾做足了準備工作。她將古醫學堂公眾號最近一年發表的文章都看完了,在字裏行間流露的信息中,陳瑾知道了孟福泉的家在大塘村,也知道他的弟子們經常活動的場所,還記住了長期留在他身邊的幾個弟子的名字……
所以陳瑾在最後一次留言中說,她將於某月某日下午大約幾點前往拜訪。
但,人算不如天算,陳瑾並不知道孟福泉以及古醫學堂據點知足堂已經搬到了鎮上,以為都還在大塘村裏。
陳瑾按照手機電子地圖導航的指示,兩點多的時候,還沒到羊角鎮,就在距離大塘村最近的公交站點下了車。
接著陳瑾就向路人以及當地居民打聽大塘村怎麽走。
幸好當地的方言和陳瑾家鄉的方言差不多,陳瑾能聽懂,在交流上省去了不少麻煩。
大塘村的風景很不錯,雖然村道和很多蜿蜒的小路都鋪上了水泥,但道旁可謂綠樹成蔭。
雖已入秋,但南方氣候與北方迥然不同,除去鬆柏等眾所周知的長青樹木,依然有很多其他樹木在秋冬季節保持枝繁葉茂。
鄉村也不像城市那樣統一規劃綠化帶,某片區域種植什麽樹種都是固定的,而且有人定期修剪。村裏的樹木多是村民按個人喜好種植,多不修剪,任其自由生長,因此鄉村風景都更多自然美。
由於離目的地越來越近,陳瑾心情愉快而略有些激動,眼裏所見景物,無論是道旁叫不出名字的大小樹木,還是水塘旁邊成片的鳳尾竹,都覺得秀麗怡人,連路邊叢生的野草野花和小溪的潺潺流水都生趣盎然。
其實陳瑾的家鄉也和大塘村一樣風景秀麗,隻是之前在家的時候,先是專注於給父親調理身體,後來又忙於應付前來求醫的村民,難得有閑暇,又要看書充電,根本沒有時間出去散步閑逛。
如今離開家鄉如釋重負,加上對古醫學堂充滿期待,便不願辜負沿途風景了。
花了半個多小時,陳瑾邊打聽邊遊覽風光,拖著行李箱到了孟氏祠堂附近,在祠堂前遇到一位騎電動車準備出村的大哥。
陳瑾向他打聽孟福泉,他正好是孟福泉的粉絲,對孟福泉講學、帶徒、義診以及經營公眾號等事情有一定了解,很熱心地給陳瑾指明了通往孟福泉老家的道路,並且告訴陳瑾孟老師的父親在鎮上開了一個文昌文具店,在那裏說不定也能找到線索。
陳瑾沿著這位大哥指明的道路往前走了幾分鍾,遇到一位正在道旁的莊稼地裏除草的大嬸,看著就像當地居民,又向她打聽孟福泉的具體住處。
誰知大嬸告訴陳瑾,孟福泉家的老屋子確實在前麵,但他們一家早就不在老屋住了,搬到哪裏了她也不清楚。
陳瑾雖有一瞬間小小的失望,但並不至於沮喪,她很快便覺得這樣也挺有意思的,自古好事多磨,事情太順利了,反而覺得無趣。
她折返回孟氏祠堂附近,改道往鎮上走。再向路人打聽,遇到幾個人,並沒有得到更多有用信息,有的村民甚至不知道孟福泉是誰。
陳瑾不免有些疑惑,孟老師醫術精湛,連續多年在家鄉和鄰村義診,誕生了無數精彩醫案,廣受好評和歡迎,他本村的人怎麽還有那麽多不認識他的?
容不得多想,陳瑾決定先到鎮上找到孟福泉父親的文具店。
又步行了差不多半個小時,來到羊角鎮,通過導航陳瑾沒多久就找到了文昌文具店。
已是下午四點了,晴朗的初秋還是挺熱的,陳瑾已經頂著烈日徒步走了一個多小時,微微出了層薄汗,身上已有些疲乏,但內心卻依舊是愉快的。她覺得以前的任何一次獨自出行,都比不上這次尋師問道的過程有意義,有意思。
陳瑾成功找到了孟福泉的父親,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伯,身材和容貌都和在古醫學堂公眾號一些圖片上的孟福泉有幾分相似,隻是明顯多了歲月留下的滄桑痕跡。
確定他的身份後,陳瑾稱呼他阿伯,之後說明來意,希望他能夠指點迷津。
同在文具店裏的還有一個長得圓圓胖胖的二十多歲的男子,和孟父說了幾句話後就走了。陳瑾雖然不認得他,但在那裏見到他,直覺告訴陳瑾,他就是孟福泉的文章中常提到的金虎。
能夠找到孟父,又能見到金虎,陳瑾相信距離見到孟福泉老師已經不遠了。
經過再三請求,孟父終於鬆口,告訴陳瑾古醫學堂(知足堂)的位置,並用一張白紙畫出簡單的路線圖。
陳瑾拿到路線圖之後再三感謝,之後告別,前去尋找學堂的位置。
可惜的是,第一次根據路線圖尋找時,陳瑾並沒有找到學堂在哪裏,也沒見到孟福泉的學生們。(後來才知道,下午四五點鍾,知足堂是不開門的,大家要麽在整理文案,要麽在農場習勞。)
陳瑾沒找到學堂,很不甘心,又拖著行李,買了些水果,返回孟父的文具店,想要在文具店守株待兔。
孟父告訴陳瑾,孟福泉平時是不會來文具店的。他讓陳瑾多向旁邊的人打聽,不要找不到就那麽快放棄,多問幾個人就能問到。
那時已經五點多了。中午就沒吃飯的陳瑾已經又餓又累。等不等得到孟福泉來文具店無所謂,主要是有個地方安心地坐著休息。
對於一個身體單薄瘦弱的女子來說,從早晨出發一直到傍晚,頻繁轉車加上負重徒步,中途幾乎沒有休息和進食,能撐下來不過是因為心中那種尋師的快樂,和一定要找到孟福泉的強烈信念。
陳瑾對孟父說:“我就在這裏坐一會兒,讓我在這裏休息片刻,就當我請您吃水果,您能給我一杯茶嗎?”
孟父沒有趕她走,給了她一杯茶。隻是他既沒有收下陳瑾的水果,陳瑾也沒有喝一口茶水。
孟父說:“隨你在這兒坐多久,隻是在這裏是等不到他的。”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陳瑾覺得有些失望,身上也越來越疲倦。
孟父的幾個同齡朋友過來找他聊天,陳瑾見凳子不夠坐,留下水果,起身拉著行李走了。
天快黑了,她要先找一個安全的地方住宿。她來到一家看起來挺正規挺的旅館,這裏門麵比較大氣,應該是連鎖的比較有名的旅館,安全是沒問題的。而且就在鎮政府大樓附近,又離孟父指示的古醫學堂(知足堂)位置不太遠,是個不錯的選擇。
陳瑾辦完入住手續,放下行李,想著先吃飯吧,但是又沒什麽胃口,早就已經餓過頭了。
她心想,要不再出去找找吧,哪怕碰一碰運氣也好,找不到她又怎能甘心?
今日找不到,就明日再找,明日若還找不到,又該怎麽辦呢?
出發前,陳瑾對父母說要出去找一個很厲害的老師學習一兩個月,而且為了避免父母擔心,竟對他們說已經聯係好了,一切沒問題。
如果回去,她怎麽跟父母交代?說沒找到老師?還是說老師不收她?或是說她因為擔心父親的身體而無法安心學習……
陳瑾沒怎麽休息,便出了旅館。
這時天已經有些黑了,陳瑾相信孟父不會騙她,她又來到了原先找到的那個位置。
房子依舊是大門緊閉的。
陳瑾在附近徘徊了一會兒,突然看到房子旁邊的巷子裏有幾輛自行車。她立刻想到孟福泉在公眾號文章中也偶爾提到自行車,文章配圖照片也出現過自行車。
而且一般的家庭現在已經很少使用自行車作為交通工具了,就算還使用,一輛足矣,怎會有好幾輛這麽多?
陳瑾那原本已經有點失落的心瞬間激動起來,走到大門前,定了定神,“咚咚咚”敲了三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