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恩科開考

字數:4142   加入書籤

A+A-


    自前朝衣冠南渡以來,江南得到世家大族的發展,最終成為天下最富庶之地。
    雖是膏腴之地,卻總逃不過二八定律,財富集中在少部分人手裏,大部分農民、手工業者依舊處於溫飽邊緣。
    寒風凜冽,金陵貢院門口擠滿了前來參加科考的秀才、監生。
    所有人目光都充滿希冀望著尚未打開的貢院院門,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時代,走過那道看似寬闊的大門才有出頭之日。
    幾輛豪華馬車緩緩駛近,停在貢院門前規劃好的停車區,馬車上沒人下來,每輛馬車外都有力壯的仆人護衛。
    這些都是高門大戶人家的考生。
    寒門出身的趙秉忠捂著衣袖,手腕上掛著籃子,高大的身子微微蜷縮,僅穿著件薄薄儒袍的趙秉忠似乎無法抵抗住寒風的侵襲,然而他依舊抬著頭目光堅定的盯著貢院的牌匾。
    趙秉忠時年35歲,卻是第一次參加恩科考試。
    八歲喪父的他自小和母親相依為命,趙父還在世時便將他送進鎮上的書塾讀書,可惜隨著家中失去頂梁柱,趙母帶著他艱難度日,年紀尚小的趙秉忠離開書塾回家務農。
    三十歲的時候趙秉忠母親患病離開人世,此時的趙家經過趙秉忠用心經營成為村裏的富戶,日子還算不錯。
    不過,趙秉忠從小埋藏在心裏讀書取仕的火種沒有熄滅,家中沒有雙親奉養,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趙秉忠重新走上科舉的道路。
    五年之間趙秉忠四處遊學,憑借過人的天賦和超越尋常人的意誌在周邊幾個縣闖出不小的名氣,可讀書遊學也是件耗費錢財的事,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家財慢慢耗盡。
    背後沒有強大的宗族作為支撐,就算趙秉忠在文人圈裏闖出名氣又怎樣?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的日子多的很。
    曾有富商看重趙秉忠的才華想招他入贅,承諾會扶持他科舉,被趙秉忠拒絕。
    讀書人都有的怪毛病趙秉忠也有,文人風骨使然。
    三十五歲的趙秉忠也不算一事無成,前兩年考中了秀才。
    三十五歲的秀才算不上老也絕對不年輕,在外人眼中已經失去投資價值。
    好冷~
    趙秉忠緊了緊儒袍,他的身體並不羸弱,操持家業那幾年練就了一副強壯體格,無奈再強壯的漢子也怕冷,更何況囊中羞澀吃不好、穿不暖。
    趙秉忠並非個例,貢院門口和他一般寒酸的考生不在少數。
    讀書不管在什麽時候都是耗費錢財的事情,朝廷將向上的通道打開,可能不能最終鯉魚躍龍門就要看個人命運。
    天賦是一部分,外在環境也是一部分。
    鄉試的考場叫做“貢院”,貢院通常會以荊棘遍置圍牆上,所以又有人把貢院稱為“荊闈”。
    貢院內建有一排排號房,是考生食宿、答題的場所,號房高約六尺,舉起手就可以觸摸到號簷;深四尺、寬三尺,非常狹小。
    一排號房的末尾有廁所。
    考生經過搜身進入號房後,吃喝拉撒就都在一方小天地之內。
    關鍵是號房沒有門,對於這次參加恩科的考生來說坐在裏麵肯定冷的要命。
    大夏朝的鄉試一共三場,考生需要在貢院待三天時間。
    正常鄉試應都是放在八月初,那時候正是秋高氣爽時節,考生不用受太多天氣的苦。
    賈蓉在巡視一番考場後被張俊卿請到貢院一處偏室休憩,幾位副主考需要做恩科開考前的最後準備。
    小半個時辰後,一位副主考進來稟報貢院大門已開,張俊卿向賈蓉表示歉意之後離開偏室,作為主考他必須親自去貢院門口坐鎮。
    考生進入貢院的第一個環節必須接受最嚴格的搜身,以防夾帶,通常這時候也是主考、副主考們精神最緊繃的時刻。
    搜身環節不嚴格必然會出現夾帶,影響到恩科的公正性,倘或試後被有心人舉報主考們會承擔連帶責任。
    賈蓉無意在貢院多待,今天過來僅是作為一方軍政主官對恩科表示關心,恩科一切運作自有主考們負責。
    於是賈蓉和張俊卿一同離開偏室。
    來到貢院門口,門口已經有序排著長隊,臨時調派過來的金陵府官兵正在對考生進行搜身。
    還在等待搜身的考生們見到主考張俊卿恭敬地在為一個相貌俊朗華服地年輕人引路紛紛側目,有豪門出身的考生立馬認出年輕人正是近期才上任的浙直總督、江南省巡撫賈蓉。
    幾個認出賈蓉身份的考生在他經過身邊時紛紛恭敬的行士子禮,眼中流露著崇敬和羨慕。
    要說賈蓉如今可是所有江南讀書人的白月光,當他們還在寒窗苦讀的時候,這位幾乎和他們同齡的郎君已經跨入大夏權力的核心圈。
    麵對考生的行禮,賈蓉僅僅回以微笑,然後在大多數考生不解的目光注視下騎上馬離開。
    很快消息傳開,先前對賈蓉身份疑惑的考生們恍然大悟。
    方才的年輕人原來是寧國侯,可真年輕。
    張俊卿送走賈蓉之後,注意到考生們的反應,朗聲笑道:“寧國侯天縱英才,皇上用材不拘一格,各位學子日後金榜題名當謹記為國盡忠、為君分憂。”
    他的話倒不是奉承賈蓉,大夏朝能夠在賈蓉這般年紀成為封疆大吏的開國以來還沒有前例。
    一則是賈蓉的境遇和才能,二則也是天子用人非同常人。
    因著張俊卿的一句話,考生們眸中湧現出熾烈的希望。
    張俊卿滿意頷首,心裏想著自己當年也是和這些考生一般,之後混跡官場大半輩子也才堪堪做到禮部侍郎的位置。
    國朝定鼎至今也才出了一個賈蓉。
    考生們按部就班等待搜檢。輪到趙秉忠的時候他緊了緊單薄的袍子走上階梯,來到貢院門內接受官兵的搜檢。
    在全身上下都被摸了一遍之後,趙秉忠鬆口氣,科考搜身環節屬實嚴格,真真有些斯文掃地。
    待看守的考官確認沒問題後,正要提著考籃進場時,趙秉忠被攔了下來。
    攔下趙秉忠的官兵遞上來一件厚厚棉衣,和煦道:“瞧著郎君家境貧寒,時下天寒,總督寧國侯求了朝廷恩典,特別為寒門考生預備了棉衣,郎君且拿好。”
    說完不等趙秉忠反應直接塞進他懷裏,而後開始搜檢其他考生。
    趙秉忠瞧著手中的棉衣怔住,寧國侯準備的棉衣,緩過神後趙秉忠回身望向方才賈蓉離開的方向鄭重行禮。
    沒想到堂堂寧國侯會為他們窮考生考慮。
    雍乾十年的金陵恩科出現打破常規的一幕,許多穿著單薄寒酸的考生收到朝廷的棉衣。
    有些考了半輩子的老儒在收到棉衣後老淚縱橫,嘴裏不停念叨皇恩浩蕩。
    可見賈蓉所行之事確實深入人心。
    考生們穿著厚實的棉衣迎來了雍乾十年的恩科考試,千萬人擠獨木橋,能趟過去獨木橋的將迎來光明前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