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拜訪張廷
字數:3640 加入書籤
科考的日子裏賈蓉相對清閑,安排下去事情有條不紊進行著。
領著雍乾帝的旨意到江南,一切行動的終極目標還是抗倭。
時下將近初冬,倭寇活動的概率不大,命令江南、浙江、福建等地密切注意海情也就足以應對雍乾十年的冬天。
真正忙碌的時候是明年,做了各種各樣的部署,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賈蓉的目標可不僅僅是簡單的防禦。
一切行動終極目的是在江南建立一支大夏海軍。
不管是國朝還是前朝,無數次倭寇入侵證明,單純的閉關鎖國防禦不能根本上解決倭患。
賈蓉走得是一勞永逸的軍事路線,醫學出身的賈蓉在軍事科技上並不能讓大夏軍事實力出現劃時代的轉變,但後世世界觀還是可以為軍事發展和對倭政策提供大方向的指導。
修建軍港、海船、通商口岸等等其實還是基於前人的理論經驗,並不具備完全的後世現代意義上的色彩。
萬事開頭難,至少大夏在雍乾朝經濟、科技等領域還是處於世界前列,賈蓉走的僅僅是非常小的一步,而這一步的意義卻非常重要。
不讓大夏在即將到來的顛覆性革命浪潮中落後。
單通商口岸一項就可以讓大夏“睜眼看世界”,至於新知識、新理論的輸入會對皇權產生何種衝擊就不是賈蓉能夠左右的了。
所做的一切不管將來是否會造成大夏朝國內的劇烈動蕩,賈蓉管不了那麽多,內部爭鬥總比被外族入侵生靈塗炭強。
翻閱史冊,似乎變革是一瞬間的事情,可身處於變革之中,實則並不會發展很快。
就好比賈蓉在大夏的這一生,短短也不過幾十年而已,實現現代化?
不要開玩笑啦!頂多能夠看到大夏慢慢出現各種各樣西方發展新思想、新物件。
新舊思想的衝擊肯定會對皇權產生重大影響,趙家如何應對這些賈蓉也是無法介入的。
嚴格來說,賈蓉對於趙家的統治並沒有多少歸屬感,血脈裏是對華夏族群的認同。
不至於為維護趙家的統治對抗時代。
無數個夜晚,身邊佳人入睡之後,賈蓉總會天馬行空思考未來會發生的事,偶爾感歎個人力量在曆史的洪流中簡直不值一提。
若再往後一百年,當那個劇烈時代已經來臨的時候,賈蓉不介意做些更大的事情,偏偏如今身處於大夏王朝統治的盛世階段。
為不被皇權視為“異端”身首異處,賈蓉隻能做些潛移默化的事情。
沒有金手指、係統,一個人對抗一個時代無異於癡人說夢。別看大夏處於盛世,當今天子對百姓仁德,每年依舊有不少“異端”被絞殺。
改天換地的變革需要劇烈的時代動蕩,雍乾朝並不具備條件,再說這個世界終究不是那個世界,一切唯有摸著石頭過河。
未來誰知道會是什麽樣?
一大早上起來,天色灰蒙蒙的,沒過多久天上下起蒙蒙細雨,已經到穿冬衣的時節。
下雨天適合窩在家裏躺平,無奈吃過早飯後黛玉偏偏要拉著賈蓉出門。
原來,到金陵已經有一段時間,幾個小的讀書的事情依舊沒有落實。
做母親的自然見不得孩子們成日裏在家瘋玩,再有賈鼎、賈勳幾個正是人憎狗嫌的年紀,饒是黛玉、寶釵、元春等人好性子也難免頭疼。
好容易等到賈蓉閑下來當機立斷讓金彩拿著賈蓉的拜帖去崇正書院定於今日拜會張廷。
入崇正書院讀書是還在京時太子妃定下的,賈蓉在孩子的教育上沒有話語權,隻好帶著一大家子出門。
崇正書院距離賈家老宅約莫二十裏路。
下雨天大家坐馬車不需多久便能到達。
因為提前投了拜帖的緣故,張廷帶著書院幾位大儒早早等候著。
作為前首輔,太子妃的娘家,張廷自然不需要親自迎接賈蓉,而是派了幾位先生在書院門口等候。
賈蓉雖然位高權重,但書院的先生致仕前都是身居高位,他們都是奔著張廷的名頭加入崇正書院,因而身份對等。
賈家如今人丁興旺,因為賈家的到來崇正書院比平日裏熱鬧許多。
作為山長,張廷在書院有自己院子,賈蓉在古樸簡單的院子再次見到許久不見的張廷。
幾年沒見,張廷依舊精神矍鑠,或許放下擔子的緣故,似乎還有些回春,俊朗小老頭。
賈蓉帶著全家以弟子禮拜見張廷。
張廷笑嗬嗬接受,知道來意的他安排大儒們將賈鼎、賈勳、賈思、賈暉帶下去考校學問,以便後續根據幾人的基礎安排教學。
黛玉等女眷閑聊幾句也退出院子,隻留賈蓉和張廷一處說話。
“說起來老朽還要呈侯爺的情,京中劇變太子和太子妃全賴侯爺周全,張家遠在江南危急之時也是鞭長莫及。”
張廷主動提及北靜王、四皇子造反一事。
賈蓉不介意的笑道:“此事老大人卻錯了,有皇上庇護,太子何須本侯周全?我就是個跑腿的。”
麵對賈蓉的回答,張廷笑而不語,心裏對賈蓉更加滿意,當年那個吃自己孫女豆腐的小子如今也變得圓滑起來。
賈蓉抿一口茶繼續說:“本侯如今雖是武人,但也讀過幾年書,當今並沒有廢立的心思,老大人安心便是。”
張廷點點頭,沉浸官場幾十年自然比賈蓉看得深,皇上所作一切不過為平衡而已。
不過,曆朝曆代,太子都是高危職業,天子雖然沒有廢立的念頭,難保他人動壞心思。
太子如今可以依仗的勢力,除了張家背後的門生故吏,軍方有分量的也隻有賈蓉而已,不過據張廷所知賈蓉是被天子強行安排入太子陣營。
今天見賈蓉,他有試探清楚賈蓉真實想法的目的。
雖說,張家沒有當外戚的想法,但是張煦桐既然已經嫁給太子,那麽張家也隻有扶持太子一條出路,太子被廢張家也逃不了。
人生在世許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事推人走。
“侯爺如何看待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