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還是我們皇上會折騰啊!

字數:5140   加入書籤

A+A-


    在朱翊鈞的設計裏,白雲湖等農場,形式上跟國有農場非常相似,但是在具體經營方式上,卻更多的像曰本的農業協會。
    曰本的農民協會赫赫有名。
    朱翊鈞做資深公務員時,有幾次湊人頭去參加農業創新會議,聽有關專家詳細講解過,還拿當時國內的農業互助社做了對比。
    曰本農協屬於商業法人團體,成員自願加入。然後經過幾十年發展,曰本大部分農民都加入了農協,經濟實力雄厚,勢力非常大。
    農協除對協會成員的農業經營、生產技術和生活方麵進行指導、建議以外,還進行生產、生活資料的共同購入,農產品共同銷售,農業生產、生活設施共同設置和利用。
    此外還開展吸納儲蓄和融資進行信用事業,以及保險業等各種各樣的附加事業和活動。
    大明農墾局和農場目前還隻進行到前兩步。
    對各生產隊和農戶進行指導和建議,進行生產和生活資料共同購入,然後對農產品進行共同銷售,修建和維護公共的農業生產和生活設施。
    農場有學校、有衛生院、有運輸隊、有集體養豬場和養雞場.場長、副場長說是官員,其實更像企業經理。
    或者說少府監大部分官吏,更像企業的管理人員。
    他們都需要背負“經濟績效考核”,怎麽降低成本、如何增加收益是他們最重要的政績。
    按照某些人的說法,少府監官吏,賺錢是第一位!
    所以說潘應龍擔任吏部尚書時,搞內閣六部諸寺與少府監官員交流,這批少府監經濟官員進入到內閣部寺後,為什麽會引起軒然大波。
    在正統的官吏眼裏,這些少府監的雜途官吏,簡直就是官場的泥石流。
    心裏隻想著賺錢,眼裏隻有效率。
    朱翊鈞在最初成立農墾局係統時,就參照了曰本農協。
    曰本農協實行三級管理製度,基層農協按市町村行政區域設立,與農民聯係最為緊密,是農協服務的前沿陣地。
    縣聯社則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整合區域資源。
    中央聯社把控全國大局,製定戰略方向。
    以農產品銷售為例,基層農協收集農民的農產品,縣聯社組織協調區域內的運輸與初步加工,中央聯社則對接全國乃至國際市場,確保農產品高效流通。
    在金融領域,農林中央金庫作為全國聯合體,為農協係統提供堅實的資金支持與金融服務。
    白雲湖農場就是基層農協,下麵分成的十二個生產隊,隻是一種便於管理的組織形式。
    它們沒有自主經營權,算不上真正的基層組織。
    山東農墾局就是縣聯社,協調山東區域內的農墾經濟合作。
    直屬少府監的華北農墾集團就是中央聯社,它們與少府監財政局緊密配合,以富國銀行為農林中央金庫,進行各農墾局、各農場之間以及與對外的金融結算。
    這些藏在深處,被農墾局、農場等表象掩蓋的內幕,楊金水門清,潘應龍、胡如恭、劉禹浦等從統籌處、輸捐局起家的少府係官員,大致知道些。
    王宗載、陳大科,乃至徐貞明、王一鶚都是兩眼一抹黑。
    但是徐貞明身為資政大學士兼內閣左丞,看到的內幕資料足夠多,能猜測出一二來,所以才會出聲,說是幫王宗載和陳大科解圍,其實是代表內閣在向朱翊鈞請教。
    朱翊鈞斟酌了一會,開口說:“你們完全可照葫蘆畫瓢。
    首先,你們可以在布政司組建農業合作局,不要官辦,以商業法人團體的形式組成。
    當然了,裏麵的官吏由吏曹選派考成,但是考成方式參考少府監,以經濟效益為主要職責。
    農業合作局類似農業開墾局,然後下麵以地形河流為區域,組成農業互助社。
    可以組成五到十個農業互助社,農業互助社下麵再分若幹互助組,或互助隊。
    這些組隊,隻是基層,不具備單獨法人資格.真正具備商業法人團體資格的基層是各農業互助社。
    合作局采取分散收購、集中銷售的模式,實行統一標準,打造馳名品牌。”
    王宗載和陳大科目光炯炯,越聽越來勁。
    這些都是真義不輕傳的造化之術啊!
    朱翊鈞卻停了下來,端起茶杯慢慢喝起來。
    兩人急得就像心裏有十八隻猴子爪子在上下抓撓,偏偏又不敢出聲催促。
    隻好強按焦急,耐心地等待著。
    朱翊鈞連喝好幾口,把幹澀的喉嚨完全滋潤,放下茶杯繼續往下說。
    “比如東部登萊地區,蘋果非常出名。
    山東農合局就製定不同品種的統一標準,叫登萊各互助社遵循標準,分出不同級別,然後按品種分別以不同品牌往外賣。
    山東農合局協調鐵路車皮,海運船隻,完全可以把這些蘋果賣遍大江南北。
    以此類推,山東農合局可以抄白雲湖等農場的功課,搞出屬於自己品牌的菜籽油、白糖以及煙草來。
    又比如水果,無法達到統一標準的蘋果、梨,總不能浪費了吧,農合局把它們收上來,送到工廠去,釀成果酒,或者做成水果罐頭。
    水果罐頭,海船的水手們非常喜歡,草原上的牧民也很喜歡。大明海船數以萬計,草原廣袤萬裏,需求量很大。”
    王宗載和陳大科一邊聽,一邊拚命地做筆記,聽到興奮處,忍不住抓了抓兩鬢。
    朝堂都說楊金水是假財神,皇上才是真財神,真的名不虛傳啊!
    “內閣,”正在埋頭做筆記的徐貞明精神一震,抬起頭,目光如炬地看向朱翊鈞。
    皇上,我們內閣怎麽做?
    快傳授給臣天機啊!
    “內閣可以成立北方、西北、東北、中南、東南等農業合作局集團公司,統一管理各省農業合作局”
    大明當然要分設,不能直接搞中央聯社。
    大明現在多大的疆域,曰本多大的地盤?
    現在使勁湊了湊,才勉強劃成兩個布政司並到大明疆域裏來,怎麽能比!
    “成立這幾家農業合作局集團,再建立一個溝通協作的機製,比如農業合作組。然後再成立一家銀行,作為各集團、各農合局、各互助社之間,以及對外的金融結算單位。
    有了銀行,還可以開展儲蓄、信貸、保險業務。
    互助社發展起來,社員農戶們手裏有錢了,存在銀行。
    互助社進一步發展,需要建立一家農產品加工廠。社員們湊錢之外,銀行還可以提供貸款,減輕資金壓力。
    至於保險業務,可以成立農業保險商社。
    農業,不管是種植、畜牧業、林業、漁業,很多都是靠天吃飯。
    一場大雨,一場幹旱,又或者一場瘟病,顆粒無收,損失慘重。
    為了降低風險,互助社可以在賺錢的年份,拿出一部分錢來,交給農業保險商社,買一份保險。
    等到天災到來時,不至於讓社員農戶們顆粒無收,幫他們彌補一部分損失。”
    徐貞明、王宗載和陳大科對視一眼,這個可以!
    保險業最早是隨著大明海運業發展而興起,平安險、水漬險、一切險,再到運費險、船舶險、海難海損險和船東責任險,種類齊全。
    後來工廠、商鋪、運輸社也紛紛加入,出現了財產險、火災險、陸運運費險、陸運平安險、車輛險、內河船舶險
    不僅降低工商和運輸的風險,極大促進了他們的繁榮,還意外地讓它們日漸運營規範。
    保險社肯定是希望收費多,理賠少。
    為了降低損失,提高收益,保險社積極帶頭,組織各行各業的標杆企業,編寫行業標準,包括安全生產和安全運輸標準。
    然後會不定期派出專業人員,巡查客戶,要求他們嚴格按照標準執行。達不到標準,會提高保費,嚴重者會拒絕參保。
    大明工商運輸企業經過十幾年的運作,已經清楚認識到必須買保險降低風險。
    沒有這樣做的,墳頭草都三丈高。
    被拒絕參保肯定不行。
    被提高保費,極大地增加了成本,肯定也不行。
    那就老老實實按照行業標準來遵行。
    這些情況,徐貞明、王宗載和陳大科在多次高級官員的學習中,早就知道。
    現在得知在農業生產中,也可以引入保險,不由又驚又喜,心裏感歎,還是我們皇上會折騰啊!